《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期望之中,孩子每前进一步都予以鼓励。这样孩子和家长就会有许多的成功、许多的希望、更多的努力、更好的发展。
  ⑵给孩子与压力相对应的支持。很多时候,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取决于家长给孩子多大的支持。一个孩子在没有压力也没有支持的环境下难以成才,因为没有足够的压力使他前进,没有相应的手段对他进行塑造,他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如果孩子接受的是高压但缺少支持,也很糟糕,因为孩子孤军奋战,很难走向成功。如果孩子承受低压却获得巨大的支持,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缺乏挑战,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较多的支持。适当的压力和支持,既让孩子充满挑战的信心,又让孩子得到必要的指导,这种合力使孩子容易成功。
  对孩子的支持不一定是在具体某个问题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用一种明确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爱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种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父母要善于赞扬孩子,时刻关注他取得的进步,就像关注他的缺点一样。这样对缓解压力有很大好处,为了不辜负你的赞赏,孩子会全力以赴,怀着积极的心态,从而激发出强大的自信与冲劲,并引发出潜能。
  二是当孩子承受压力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失败和成功,认识到“失败”与“暂时挫折”的区别,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过程,注意发现和肯定他在学习以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辅以必要的严格要求,重新拟定计划,以求改正。
  ⑶压力不是心灵虐待。给孩子适当的压力是需要的,但这和心灵虐待是两回事。有些父母为了激励孩子,会采用讽刺挖苦、威胁恐吓、不理不睬等方式,这种心灵虐待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其危害并不小于对孩子的躯体折磨。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会变得扭曲、变态、自卑、缺乏爱心、焦虑压抑,不仅学习成绩好不了,还很容易造成成人时期的种种性格缺陷。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1)
家长应以平等的思想、平和的心态、平静的语言与孩子进行认真的对话和交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分享欢乐,分担痛苦……孩子的感觉就会大不相同。他们回报父母的一定是一份丰收的硕果,一片晴朗的天空。
  小故事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惶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
  看着船长严厉的神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会如你们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
  如何给孩子减压
  良性的压力会驱使人们工作更加卖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但负面压力或压力过重则会带来不良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结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样发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丝的表演者名叫瓦伦达,他一辈子表演都很成功,但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一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瓦伦达的失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他一心想着事情能不能做好,而无法专注地去做事,因而就无法获得成功。
  后来,人们把这种不能专注做好眼前事情、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瓦伦达事件”也在不断重演。每次高考成绩一出来,就会有好多学生到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原因是好多原本在学校里成绩不错的孩子,在高考时失利,一些人甚至连专科线也没过。
  如果长期压力过大,甚至还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比如一个人若长期处于压力或过重压力之下,他的身体最终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他可能会患上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等生理疾病,或者抑郁症和焦虑等心理疾病。同时,过重压力还有可能导致个体行为改变,如酗酒或服用镇静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给孩子提出要求,但是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才能心情放松地去学习和生活。当发现孩子的压力过重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调整好心态,以最佳状态去学习和生活。
  如何给孩子减压呢?
  ⑴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期望。不切实际的期望对孩子的杀伤力很大。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当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2)
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或不切实际的期望,若孩子做不到,无形中会产生心理压力。即使有期望,也分成一步步达成,而不能是急于求成。
  一个曾经是县重点高中的佼佼者,最后竟连专科线也没过的高考生在分析失败的原因时说:“我的压力太大了,我是全校的前几名,许多人都关注我,我要考北大,我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我常常告诉自己,挺住,绝不能失败。过度的紧张使我焦虑不安,彻夜难眠,无端的恐惧不时袭上心头。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甚至失眠。这样子又怎么会发挥正常?”
  ⑵不要对孩子过分关心。有些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我并没有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只是对他表示关心而已。殊不知,有时关心也是一种压力。
  让孩子放松心态,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对孩子过分“关心”。例如,当孩子面临某项重大考试时,父母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考试看成孩子的事情,让自己先轻松起来。也没有必要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在感到自己和孩子有压力的时候不妨和孩子聊聊,看看他们对成功与不成功有什么看法。在对孩子表示关心时,切忌唠唠叨叨,这只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
  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过分关心只会让他们增加对自己的期望值,更加紧张。在这种心态下,如果一旦发挥失常,他们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钻牛角尖,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⑶确保孩子生活作息正常。当压力来临地,孩子有可能会出现乱发脾气、头痛、发烧、肚子不舒服甚至失眠等状况。父母要注意调节好孩子身心平衡,让孩子和平时一样吃好睡好,不做噩梦,维持正常作息,孩子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⑷帮助孩子发泄压力。如果孩子确实压力过大,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泄压力,放松心态。和孩子一起做运动是个很好的方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发泄压力,让孩子的紧绷状态松懈下来。此外,一起到公园散步,做上几分钟的深呼吸等方法,都是很好的解压方法。
  小故事
  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演播室曾做过一期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害怕考试的节目。受访者是一个名叫贺洋溢的女孩子。
  在接受采访时,贺洋溢这样回答主持人关于不怕考试的奥妙,她说:“我觉得考试只是一种测验,通过测验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不怕考试。”
  贺洋溢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父母的心态直接相关。父母希望她自然成长,所以孩子轻松自在。
  在那期节目中,一同接受采访的贺爸爸说:“我不是简单地要求女儿考一个好成绩,我主要教她解题的思路,这样她就能触类旁通。”
  当主持人让贺爸爸从家长的角度介绍如何帮孩子在考试中放松时,贺爸爸说:“第一是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是在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赴考要鼓劲。批评或者打骂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鼓励的话应该讲究方式,不能为鼓励而鼓励。另外,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让他扩展知识面,知识丰富了,学习自然就轻松。这些虽然与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学习却有辅助作用。”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问贺洋溢:“洋溢,面对电视机前害怕考试的同学,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贺洋溢想都没想,大声说:“不要害怕,考试只是一种测验,你一定能行!”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13)
14。 木桶定律:均衡发展最重要
  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如果一个人的某些基本能力严重欠缺,那么原来的优势就会失去必要的支撑和平衡,强项必然受到弱项的拖累而无法顺利施展,最后鸡飞蛋打,导致崩盘。
  认识“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也称为“木桶理论”。
  “木桶定律”有三个推论:
  推论1: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推论2:比最低木板高的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
  推论3: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
  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以象征一个国家、企业、部门、团队,也可象征一个人,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国家、部门、团队和个人等的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管是哪一只“木桶”,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决定整个组织水平的往往是那个最薄弱的部分;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决定产品档次的往往是那个水平最低的方面。
  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如此,如果存在某类知识缺陷,能力的发挥总是受到瓶颈学科的制约;如果他的某些缺点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例如,一个搞研发的人如果不懂市场,自己的辛劳成果很可能会一文不值;搞市场的如果对技术一窍不通,就难以把自己的产品优点向客户做全面的更有说服力的展示……一个人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并让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能力时,应及时纠正孩子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情况,不能只强调孩子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孩子的弱势能力,这样势必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关于“木桶定律”的一个神话
  古希腊神话有一则这样的传说:
  美丽的女海神蕾蒂斯生下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做阿基里斯。她把新生儿带到圣河,双手紧紧握住阿基里斯的脚踝,将孩子几乎完全浸到圣河里。经过圣河洗礼的阿基里斯,从此拥有一副与众不同的金刚不坏之身。
  长大后的阿基里斯果然骁勇善战,他为希腊立下许多不朽的功勋。所以在他的生命中,只有胜利与荣耀,他是失败、挫折、疾病、灾难等的绝缘体。直到特洛伊战争改变了这一切。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劫走了希腊皇后海伦,阿基里斯奉命不计任何代价,必须救回皇后海伦。
  一向战无不克的阿基里斯,经过九年苦战,却依旧攻不下特洛伊城。在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敌方将领帕里斯在众神的示意下,一箭射中了阿基里斯的脚踝,阿基里斯倒下了。
  原来当年蕾蒂斯将阿基里斯浸入圣河时,她双手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