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3岁的麦凯恩在一场鸡尾酒会上遇到了芳龄25的辛迪·亨丝莉——亚里桑那州牛仔选美大赛小姐。麦凯恩与辛迪两人一见钟情。1980年4月,麦凯恩与原配夫人卡露离婚,旋即迎娶辛迪。
在与辛迪结婚前,麦凯恩担任美国海军驻参议院的联络官。结婚以后,麦凯恩搬到亚里桑那居住,帮助其岳父打理生意,从此与商界结缘,为自己从政铺路。在亚里桑那财团的支持下,1982年麦凯恩以共和党籍身份参选国会众议员并成功当选。1986年,麦凯恩又成功当选亚里桑那州国会参议员,并一直连任四届至今。
1997年,《时代》杂志将麦凯恩列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1999年,麦凯恩回忆录《将门虎子》出版。回忆录的出版为麦凯恩积聚了超强人气。
2000年,64岁的麦凯恩终于长剑出鞘,他决定竞选美国总统。
他首先要参加共和党初选,而他要挑战的是乔治·沃克·布什,得克萨斯州州长,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的儿子。
这是一场虎头蛇尾的战争。
共和党候选人初选早期,麦凯恩放弃了胜算不大的艾奥瓦州,将宣传攻势重点放在新罕布尔什州,结果在该州大获全胜。但是他输掉了南卡罗来纳州,元气大伤,但随后又赢得密歇根州。
在弗吉尼亚州,麦凯恩终于为他的“直言”和火暴脾气付出了政治代价,在“超级星期二”的初选中,布什一举拿下十三个州的九个,提前锁定了胜局,麦凯恩功亏一篑。
不过,2004年布什谋求连任,麦凯恩公开表示支持。
2007年2月28日,麦凯恩公开表示将于2008年竞选第44任总统。麦凯恩苦心经营了22年的政治事业终于迎来了曙光。
特立独行的鹰派
谈到麦凯恩,不得不介绍他特立独行的作风。
正如一位西方政治家所说,没有组织,民主是不可能的。西方政治活动脱离政党政治,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小桀骜不驯的麦凯恩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沿袭父辈的传统,加入了共和党,而共和党保守的作风也符合他以美国荣誉为终极价值的思想。
但是,在共和党内,他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在许多方面与党内高层抵牾,其价值观常常超越政党政治,经常联合民主党提交法案,让共和党甚为难堪,被称为共和党的“异议分子”。在他看来,凡是符合美国荣誉的就是对的。
当然,在外交和防务上,麦凯恩是典型的鹰派,主张为了“全世界的正义事业”和美国的利益对对手实施无情打击。
很显然,麦凯恩的论调反映了许多美国人的价值观,即一种文化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和大国沙文主义。
麦凯恩的初选对手
麦凯恩的初选对手主要有三个人。
最为强劲的对手是“美国市长”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他的选前支持率最高。朱利安尼今年64岁,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联邦检察官,以“铁腕”著称。
2001年“9·11”事件使得他的领导能力和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美国市长”。在竞选筹备方面,朱利安尼也走在了前面,在筹款最为艰难的2007年第三季度,他仍然筹到了1100万美元,领先于其他共和党人。
朱利安尼有许多方面与共和党主流观点不一致,特别是离任后加剧了其自由派的倾向。
麦凯恩要面对的下一位对手是“摩门教徒”米特·罗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罗姆尼信仰摩门教,现年61岁,出生于密歇根州,父亲曾担任该州州长,1968年竞选总统提名败给尼克松。罗姆尼在斯坦福大学进修两个学期后曾经去过法国做过30个月的摩门教传教士。
在法国传教结束后,罗姆尼回到美国,在杨百翰大学完成学业。其后还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攻读学位,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学学士。罗姆尼是商业奇才,擅长投资、重组和并购,经营多家公司都扭亏为盈。犹他州盐湖城申奥丑闻泄露后,他临危受命,担任了盐湖城冬奥会组委会CEO,凭借着盐湖城冬奥会的优异组织能力,罗姆尼于2003年成功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
麦凯恩的最后一个主要对手是牧师麦克·赫卡比(Michael Dale Huckabee)。赫卡比是共和党主要竞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今年53岁,出生于阿肯色州。相比其他竞选人,赫卡比出身贫寒,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赫卡比从神学院毕业后经过努力成为美国南部浸信会的牧师。
赫卡比的牧师生涯和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使得他在共和党内有相当多的拥护者。
赫卡比虽然是一个极端保守的政治家,但却不缺乏在生活乐趣上的开放和性格上的幽默。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吉他手和贝司手,喜欢乡村音乐,拥有自己的摇滚乐队。
1。 春天,从春田出发
宣布竞选:站在林肯的肩上
“在林肯当年呼吁‘分裂之家不能持久’的地方,共同的希望和梦想仍然存在的地方,我在你们面前郑重宣布:我将参选美国总统!”
2007年2月,北美洲春寒料峭。伊利诺伊州春田市(斯普林菲尔德),有15000人在瑟瑟寒风中聚集在老州议会大厦外,为奥巴马发自肺腑的宣布鼓掌喝彩。
奥巴马告诉人们,美国国父设计了一种可以改变的政治制度安排。他们打赢了独立战争,解放了黑奴,战胜了大萧条,送宇航员上了太空,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这都是源于永不动摇的信仰,林肯的信念,而现在美国再次面临着新千年的挑战。
在历数了美国存在的问题后,奥巴马指出自己的政策主张的实现需要美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因为如果“大家各顾自身,这场变革就不会发生。维持分裂状态,我们势必失败”。奥巴马以林肯的号召动员美国人民起来投票。
民众看到了林肯的身影,看到了奥巴马的决心。
这就是美国梦的“真谛”。
哀兵之战:谨慎谋划
从个人条件来看,如果说希拉里是一个重量级选手,奥巴马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轻量级选手,他没有希拉里和克林顿组合而成的那么强大的竞选机器,也没有她的资历和经济实力。
奥巴马与希拉里个人条件对比
项目
奥巴马
希拉里
结果
文化教育及职业经历
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哈佛法律评论》主编,芝加哥大学教师,民权律师事务所律师
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罗斯律师事务所第一位女性合伙人,两次“全美100位最具影响力律师
平手
从政经验
八年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国会参议员一届未满
八年第一夫人,八年国会参议员,出访过82个国家和地区
希拉里强
经济实力
2007年家庭收入420万美元(主要靠稿酬)
2007年家庭收入2040万美元
希拉里强
资金支持
不稳定的募集渠道
大财团明确表示支持希拉里
希拉里
种族、性别
的“潜在”支持群体
黑人总美国人口的12%,有色人种占人口总数19%
白人,占美国总人口67%
女性,占美国总人口49%
希拉里强
口才及亲和力
口才雄辩、鼓动性强,平民化的风格,《泰晤士报》全球网络民调65%的亲和力优于希拉里
口才缜密,善辩,舌战群雄而不退缩;过于强势,拒人千里之外,但会发动眼泪攻势
奥巴马稍强
配偶人气
米歇尔,律师,没有知名度
克林顿,虽然任期间爆出多起丑闻,但是治理美国八年经济持续增长,离任后人气回升
希拉里超强
全国知名度
37%的美国人不知道奥巴马
100%的美国人知道希拉里
希拉里超强
媒体聚焦
新人,如果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老牌政治家,普遍被看好,如果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
平手
奥巴马深知与希拉里在个人条件上的差距,因此以一副“哀兵”之势出战。但是,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在争夺一个统领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职位时,没有充分的准备,“哀兵”会给选民以欠缺能力的表现。所以,奥巴马必须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总统竞选作为关系到竞选人政治生涯的大事,需要认真考虑审察,了解对方实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解希拉里的实力和策略是绝不可少的。在和希拉里的较量中,他既需要了解对方的实力和策略,也需要认真谋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调整自己的竞选方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2。 备战:奥巴马的五大对策
淡化种族观念,号召民众团结
种族问题是奥巴马遇到的首要不确定问题。
奥巴马团队认真研究了美国黑人竞选历史,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淡化种族主义观念,不以呼吁黑人民权为口号。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充分发挥黑人身份的“体验”优势和给选民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强调美利坚民族的共荣共生。
奥巴马是一个黑白混血,这是他青年时代曾经挥之不去的烦恼。
随着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被禁止,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2000年鲍威尔任美国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2005年赖斯成为第二位女国务卿,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尽管如此,种族话题和对有色人种的排斥在美国并没有完全消解。
呼吁建立“更完善的联邦”
在对待种族问题上,奥巴马没有采取回避的策略,而是承认事实的存在。但是,为了避免刺激占选民主体的白人,避免被贴上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标签,奥巴马尽量回避要为黑人争取权益的问题,而是巧妙地向美国选民发动感情攻势,化解白人与黑人的对立,争取更多的选票。
奥巴马的观点就是,种族主义的观点对黑人与白人造成了双重苦难,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危机更加重了这种痛苦,所以,要想彻底消解种族问题,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有一个领导人能够改变现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而这个领导人就是奥巴马自己。因为白人无法体验到他这样的黑人的心理情结,而他却能体验贫苦白人的生活艰难。在这方面,希拉里作为名门之后,白人精英,既不能体验黑人的感情,也不能体验贫苦的白人的感情,怎么能当总统!
“平权行动”保持距离
由于种族隔离政策的灾难性后果,黑人蒙受了巨大的历史伤害。为此,民权运动者一直要求给予黑人以补偿。在此情况下,林登·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联邦政府和国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包含纠偏行动的法案,又称“平权法案”,意图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强行拉平。后来政策照顾范围逐渐扩大到女性、残疾人和退伍军人。
奥巴马在哈佛大学的时候,虽然支持平权计划,但是不参与游行、示威活动,因为他明白与种族隔离制度一样,平权计划也要让社会付出代价。
当奥巴马决定参选时,他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了。一次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访谈中,在被问到是否会让两个女儿受惠于平权计划时,他说:“入学许可的评审人应当把我的女儿放在有优势条件的申请人上。我们更应当考虑那些条件差的白人孩子,帮助那些上进,有潜力的学生。”
这是奥巴马向白人抛出的橄榄枝。
口号:美国需要改变
奥巴马抓住美国选民的第二个策略是“改变”。奥巴马的竞选口号主要有两个,在增强选民对他的自信心方面,口号为“是的,我们能”,而在竞选议题和政策方面,他的口号是“改变”(change)和“我们相信的改变”(change we can believe in)。这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美国人的心理。
此外,美国从来没有出现过黑人总统,所以奥巴马的出现,本身就具有“改变”的象征意义。此外,如果奥巴马当选总统,他的年轻和“新思维”又给“改变”增加了砝码。
但是,希拉里却不幸运。希拉里的竞选口号主要是“我来了,为胜利而战”以及“如果你们选我,一切问题都可解决”。正如批评奥巴马口号空洞一样,希拉里的口号更加空泛而不切合实际,她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募集竞选资金:决胜互联网
竞选是要钱的,而给钱是要有回报的,虽然谁也说不清楚、或者不敢说出系在政治捐款上的“红丝带”的含义,但是没有多少财团愿意打水漂,把钱投给初出茅庐的奥巴马,奥巴马深知这一点,这是奥巴马竞选所要采取的第三个对策。
硅谷、年轻创业人、网络技术帮助了年轻而又“贫穷”的奥巴马,让他敢于向权贵发起挑战,没有网络,奥巴马可能一事无成!
大财团不买奥巴马的账,个人捐款又有上限,奥巴马的竞选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