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技术方案。你们是未来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我要求你们创造更好的政策选择。你们是未来的企业家,我要求你们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你们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你们是人道主义者,我要求你们为了人道主义说话。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残酷的讽刺之一,就是最受伤害的人,恰恰就是最无辜的人——那些世界上最穷的人们和那些还没有出生的人。
这个最后乐章的完结部是引用两个人道主义者的话。
第一段引语来自马丁·路德·金。这是1967年他对越南战争结束的评论,但是看上去非常适合用来评论今天的气候危机。
“我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一心,抛弃种族、肤色、阶级、国籍的隔阂;我呼吁包罗一切、无条件的对全人类的爱。你会因此遭受误解和误读,信奉尼采哲学的世人会认定你是一个软弱和胆怯的懦夫。但是,这是人类存在下去的绝对必需……我的朋友,眼前的事实就是,明天就是今天。此刻,我们面临最紧急的情况。在变幻莫测的生活和历史之中,有一样东西叫做悔之晚矣。”
第二段引语来自威廉·福克纳。1950年12月10日,他在诺贝尔奖获奖晚宴上发表演说,谈到了世界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人道主义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相信人类不仅能忍耐,而且会获胜。人类是不朽的,这不是因为万物当中仅仅他会无穷尽地呼喊,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灵魂,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写这些东西。他们的特权正是通过鼓舞人类,唤起人类原有的荣耀——勇气、荣誉、希望、自尊、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去帮助人类学会忍耐。”
各位毕业生同学,你们在我们的未来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你们追求个人的志向时,我希望你们也会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发声,在大大小小各个方面帮助改进这个世界。这会给你们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最后,请接受我最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成功,也希望你们保护和拯救我们这个星球,为了你们的孩子,以及未来所有的孩子。
■ 语 录 ■
YU LU
1· 在科学中,第一个发现者是重要的,但是在得到公认前,最后一个将这个发现重复做出来的人也许更重要。
2· 一个借鉴他人的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
朱棣文(5)
3· 从长远看,自学能力是优秀的文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将成为你成功的关键。
4· 在合作中,要牢记荣誉不是一个守恒的量。成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应获得全部荣誉的90%。
5· 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
6· 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你的物质生活和得到的承认,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你出手相助、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 以道德与意志来拥抱世界 ■
黄智平
成长指南10
199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在哈佛大学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绝无一般成功者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广大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进行循循的诱导,于平实的叙述中给我们以知性的启迪,那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有完美的道德与坚强的个人意志,方能拥抱整个世界,书写大写的人生。
朱棣文首先提出了对知识的获取应有的正确态度。深受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对课本“知识”可谓“深恶痛绝”,认为它束缚了自己的头脑,把自己培养成一架被前人操纵的“机器”。而现今社会的教育者说到教育也言必称西方,恨不能把每堂课上成“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朱棣文认为对前人知识的获取很重要:
“最后一个将这个发现重复做出来的人也许更重要”,有了“第一个”人的积淀,“最后一个”人方能重复做出“更重要”的探索;“一个借鉴他人的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能让自己在科研之路上走“捷径”;有了知识我们还必须具备“需要好好学学怎么来推销自己”的能力。
在对科研之路的回望中,朱棣文提出了两个有益的“忠告”:
第一,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有圆满的道德素养。
朱棣文告诉我们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要有感恩的情怀。感恩父母的谆谆教诲,即使父母大字不识;感恩老师的循循善诱,人无完人,即使老师的知识有明显的缺陷;感恩同学,没有同学的帮助,你只能是孤军奋战,是同学衬托出你的伟仪。
就感恩而言,值得去反思,现今很多青少年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总是认为这是自己的能力,志得意满,骄傲情绪严重,对父母不知道感恩,认为父母的辛苦是应该的;对老师挑肥拣瘦,甚至进行人格攻击;对同学进行蓄意的诋毁。这些道德上的缺陷,势必成为成才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必须彻底改正这些陋习。心里装着“感恩”,方能“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把荣誉留给自己的合作者。
朱棣文认为,道德圆满的日常体现就是在社会里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对自己有能严格地以道德来自律、遵守社会公德、恪守人伦规范等。
第二,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就是必须有“个人的意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天生具有“好乐”的天性。喜欢做某事时,就会全身心投入,也不觉得疲劳,且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当不喜欢做某事而不得已为之,会感觉十分疲劳,感觉时间过得慢,甚至是度日如年。这种疲劳就是所谓的“心理疲劳”。
朱棣文说:“我关注的中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物理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循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是人走向成功的动力。这对青少年是很好的启迪,我们尽量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这样能减少自己的倦怠情绪,“乐”于工作,且从工作中收获精神的愉悦。个人的意志还体现在去做“你出手相助、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这样才会为自己的一生感到自豪,或改变他人,或改变世界,书写大写价值人生。
朱棣文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知识结构去影响、改造“后代”,这正是他为什么走出实验室走上大学讲台的原因。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后人,可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历经千年而不老。中国有一个传统,就是“保守”,无论是学授艺还是授书,老师都留一手不传给学生,美其名曰“看家本领”。朱先生依然走出书斋,把知识奉献给青年学生的做法应让我们的“祖传秘方”的拥有者感到汗颜。
朱棣文还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改造社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本着为社会的目的,着眼于未来,他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研究: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危害,呼吁人们爱护并保护地球家园。其研究成果对社会、对人类具有普世的价值,这是朱先生伟大之所在。
西方哲学家罗素说自己活着的理由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本着改变人类的目的,罗素突破“小我”、樊篱的局限,而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普洒着自己的智慧和爱心,这是“超我”的价值之所在,是人生追求的大境界。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放眼全球,扩展视野,为自己的未来树一座闪亮的灯塔。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