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张爱萍自幼酷爱,写得一手漂亮潇洒的“毛体”行草。他认为岳飞这首大气磅礴、势吞万里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瑰丽的篇章之一,能胜过雄兵百万。因而每吟诵一次,都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张爱萍还多次到海门瞻仰始建于明代戚继光祠。那一条纵轴线上坐北朝南的三进古建筑,同样颇能引发他的无尽思索。
  1559年,戚继光就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屯驻海门卫。时值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侵扰惨烈,沿海人民生灵涂炭,而明朝军队素质败坏,御寇无策,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戚继光到台州后,训练戚家军,转战台州各地,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转折性胜利,史称“台州大捷”。1562年,戚继光援温入闽,海门人民为了纪念他的抗倭功绩,于城隍庙内建戚公祠,永奉香火。
  戚继光在台州所写的《纪效新书》,是台州抗倭的经验总结,其中所录篇章,以后兵家奉为圭臬,行军布阵,号令纪律,及至火器兵刃,都充分体现了在16世纪时,中国的兵器、火器、军事科学都处于世界的前列。这本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兵书所列的戚氏长拳,也就是以后的“南拳”、“太极拳”的原型,为台州的武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天, 华东军区后勤部驻上饶办事处小车班的班长童希圣开美式吉普车送张爱萍到福建部队检查工作。在沿海丘陵的绵延群山中,山路崎岖,颠簸不平。当地那种4座圆楼拱簇着一座方楼的土楼,居高俯瞰,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仿佛一朵朵梅花绽放在翠绿的山谷。有些土楼古时被战火或火灾烧毁,留下的残墙断壁,经受了数百年风吹日晒、雨淋雷击,至今却依然巍峨屹立,有如长城般坚固,颇能引发人们的感慨和联想。
  同以往一样,张爱萍乘车时依然是喜欢坐在前边。他一边赶路,一边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地形和前后左右的情况。只见山路边的草丛里,盛开着一束束黄色的野*。它们和其他各种颜色的花朵一起,共同点缀着初秋的山岭。
  张爱萍有这个本事:无论走多远,都从不打瞌睡,腰杆都是笔挺笔挺的。有时看到了什么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物,他总要问一问,或下车去看看。有时行车途中,张爱萍会突然发话:“停车!”然后以开玩笑的口吻对驾驶员说:“小童,咱俩换一下位置,我来当你的司机,替你开上一段,让你休息一会儿,也来享受一下首长的待遇!
  有一次,童希圣开车送张爱萍和福建军区的皮定钧司令到莲花岛炮阵地。他们在岛上步行勘察时,后勤司令员邝任农和几位参谋跟在后边。突然下起雨来,童希圣忙跑过去,把随车带的一件旧雨衣送给张爱萍。他问:“小童,你有几件雨衣?” 童希圣答:“说就这么一件。” 张爱萍道:“那还是留给你自己吧,要不然你就让它到车上休息,不用它与我风雨同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备战中国东南角(6)
再有一次,童希圣驾驶小车送张爱萍到某地看地形,为了赶时间,开车的与坐车的都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汽车临近一条大河,又赶上漫天夜雾,车灯前的半米之外就一片混沌。
  童希圣开始还靠打开车窗,让冷风清醒头脑,摸索着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蹭”。但不一会也实在顶不住了。乳白色的夜雾、轰隆隆的河水涛声、邻近村庄的马嘶犬吠……连同他的极度悃倦,在健壮精瘦的童希圣脑袋里搅成了一锅粥。
  “停车!”一直瞪大眼睛观察着四方动静的张爱萍下令。
  “张司令,正好你睡一会儿吧!” 童希圣说。
  “不!我给你看表,抓紧打一小时盹儿,过会雾淡了马上赶路。”
  “要不咱俩都打盹儿吧!” 童希圣建议。
  “不行!我看车。我一上车就没了睡意。”张爱萍道。
  就这样,张爱萍硬撑起越来越沉重的眼皮,给司机和汽车当了“警卫”……
  还有一次,张爱萍到驻在厦门的第31军教导队检查工作。在训练场上,他亲自做示范,动作标准而精彩。眼看前边遇到一个大水坑,张爱萍“咚”的一声卧到地上,匍匐前进……”
  据当时在教导队工作、几十年后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王成斌上将回忆:“也就是这次,张司令给我们教导队学员每人每月增加了2斤肉的奖励。他看我们训练得认真、刻苦,生活标准又不高,就当场告诉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邝任农:每人奖励他们两斤猪肉。那个时候,生活标准不高,钱很值钱,补助2斤猪肉钱就很不错了。更何况还带有奖励性质。”
  后来转业到《岳阳晚报》社工作的童希圣回忆:“1975年,爱萍首长恢复了副总参谋长的工作,到福州军区检查工作。我当时在军区后勤部18分部任管理科副科长。因为曾经给爱萍首长开了几次车。晚上吃饭时,也把我请了去。爱萍首长同我连喝了三杯酒。用他的话说,一杯是向我表示感谢,以前下部队对他多次的接接送送很辛苦;第二杯是罚酒,罚我到北京过门而不入,没到他家里做客;第三杯祝我们全家幸福!我深为感动。至今回忆起来,心里还热乎乎的。”
  这些部下都亲身感到张爱萍的声音总是那样干脆、沉着、坚定。
  随着鸭绿江彼岸抗美援朝战争的节节胜利,陈毅告诉张爱萍:现在可以继续做解放金门和上下大陈岛的准备了。
  于是,张爱萍就带着王德等,由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陪同,又去沿海作了一番实地勘察。
  他们或地上跑,或天上飞,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岛,从山峦到港湾,整整勘察了一个多月。回到南京后,立即召集在家的军区领导及福建军区叶飞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陶勇司令员以及苏联顾问等参加,一起讨论了解放金门的方案。大家认为:要解放大小金门、上下大陈,必然要担负国民党从台湾增援的压力。建国初期第一次打金门的失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抵挡住国民党从台湾派出的增援部队。而要取得既挡住外援又攻下该岛的胜利,必须要空中、海上一齐行动,即在浙江、福建境内修建几个机场以囤积空军;并在厦门海口修筑水下堤坝,在石狮安上可以打到金门的海岸炮;海军也要掌握夜间航行奋力南下的办法……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陆、海、空军渡海登陆战。
  出人意料的是苏联顾问的看法与众不同,认为没有必要动用这样大的力量,只要空军过去就可以了。 。。

备战中国东南角(7)
当时,苏联被新中国视为“老大哥”,各部门、各级都有他们的专家或顾问,十分受尊崇。然而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与教训,自然是极为刻骨铭心的。
  叶飞听了苏联顾问的意见后,就当即心情激动地发言,用自己当年指挥第一次攻打金门、遭受挫折、兵败海岛的事实,反驳了“老大哥”的意见。
  最后,经张爱萍、叶飞、陶勇、王德等的努力,会议还是决定:在连城、漳州突击修建机场,同时修筑鹰厦、福州铁路和厦门海堤,计划动用五个军的兵力参战。于是就研究制订了一个“攻击大陈、金门作战方案”。
  方案中提出根据大陈、金门敌情、地形及预期我之作战准备状况,两处同时攻击困难较多,战备时间势必很长,据目前情况看,以逐岛攻击为好,并提出了先攻大陈、后攻金门和先攻金门、后攻大陈的两个方案,分析了两案利弊后认为先攻金门、后攻大陈为有利。
  攻击大陈也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上、下大陈一起打;一个是逐岛攻击,先攻上大陈、后攻下大陈,有足够运输船只,以两岛同时攻击为好,可收全歼守敌之效。预计可于1954年夏季前后发起战斗,争取48小时内全歼守敌。
  攻击金门也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大小金门同时攻击,一个是逐岛攻击,先攻大金门、后攻小金门,建议1955年春发起战斗,争取72小时内全歼守敌。攻击金门需增修漳州、晋江二级机场各1个,扩建福州二级机场1个,修厦门、莲塘三级机场各1个,或增修惠安三级机场1个,变莲塘机场为预备机场。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批准了这一个方案,同时也认为由南向北先打金门一案为好。解放金门之后,闽、浙沿海敌占岛屿将可能不攻自破。
  1953年7月,张爱萍和叶飞随陈毅一道进京,呈报作战方案,并当面向毛主席汇报。
  北京。中南海,红墙金瓦,绿树成荫,碧波荡漾,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极其不同凡响。
  绿树浓阴,丰泽园和西花厅的灯光,总是伴随着满天星斗不断地闪烁。黑夜与白昼不知停歇地你追我赶。
  从一个个夜晚到一个个黎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第一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这一时期,繁忙的战事,以及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而发生的各种新事物,似乎是有意不想让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休息。接二连三的情况,雪片般地送到了他们在中南海的案头:
  一会儿,大规模剿匪斗争的情景浮现在他们眼前——在我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时,国民党反动派残留了溃散武装200万人,潜留了各种特务分子60万人、反动党团骨干60万人,妄图以所谓“大陆游击”同新生的红色政权进行长期斗争。他们与反动会道门、土匪、地主、恶霸相勾结,气焰嚣张地进行反革命骚乱,有的阴谋破坏工厂、水电站、矿山、铁路、桥梁,烧毁仓库资源;有的组织*地下军……人民解放军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
  一会儿,海南岛战役的情景跃出在他们的脑海——战将邓华、韩先楚指挥的部队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在1950年3月5日和26日,两次偷渡成功;4月16日两个军的主力强渡琼州海峡,17日凌晨胜利登陆,解放海南全岛。

备战中国东南角(8)
一会儿,解放万山群岛的激战情景掠过他们的心灵——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外香港、澳门之间,控制着港、澳的主要航线与珠江入海孔道。1950年5月,我军对万山之敌发起攻击,经过十几次的战斗,终于迫使敌舰队仓皇逃往台湾,将这两个群岛全部解放。
  一会儿,向西藏进军的路线又标明在他们办公室的巨幅地图上——就在第一个国庆节后不久的1950年10月6日至24日,张国华、谭冠三指挥的18军进行了昌都战役,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
  一会儿,朝鲜战争的枪炮声回响在他们的耳边——美帝国主义悍然入朝,将战火引向了中朝毗邻的鸭绿江边。为了保卫共和国的安全,新组建的东北边防军紧急北上,保卫祖国领土不受外来侵犯。
  入夜时分,精力充沛的周恩来像往常遇到大事时一样,快步向毛泽东设在丰泽园菊香书屋的办公驻地奔去。
  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总是两眼灵活有神,动作麻利快捷,口齿伶俐,反应机敏。一般人与周恩来对话,常常是你刚说上半句,他就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开始回答下半句了。
  时光荏苒。自1947年3月,时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去统领一个大战略区的军事事务后,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与总参谋长的职务,便由中央资格最老的副主席周恩来接替了下来。因此,可以说周恩来既是开国总理,又是开国总参谋长。
  此后,虽然徐向前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并因其长期患病由聂荣臻代理,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仍然一直由周恩来主持。直到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接替他为止。
  聂荣臻元帅在自己的*中曾经写道:担任代总参谋长那一段,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当时中央军委与党中央住在一起,都在中南海。我的办公室就设在距离毛主席、周总理住处都不远的春藕斋。那是一间大厅,中间用木板隔开,一分为二,一头是我的办公室,另一头就是作战室。……那时军队工作真可以说是千头万绪……
  从1947年到195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工作这5年多时间,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军事工作极为繁重而有成效的时期。
  他日理万机,对各项工作都考虑得很多、思索得很细,总是处于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