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凡能背出的放在一边,背不出的放在另一边。最后,把背不出的重新“洗 牌”,再次回忆,直到全部记住为止。
  这样隔一两天再记一次,及时复习,效果会更好。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找几个朋友进行 比赛,不过,卡片数量也可以逐渐地增加。把几十张乃至上百张卡片排放在桌子上,许多人 轮流猜记,每人一次猜一张,只要是背对了就将卡片归自己所有,背错了的卡片就归指正人 所有。
  如果大家都猜不出,可以拣出来放在一边。全部猜完后,各自计算卡片数,多者胜,少 者败。这种卡片学习游戏非常有趣。一些以此来训练记忆的人,甚至觉得它是惟一值得一玩 的游戏。
  很明显,这种卡片游戏在学习中有以下两个优点:
  ——因为卡片都是单张的,不具有严格的顺序,可以随意组合。同时,常摆常记,给人 以新鲜感。
  ——能提高记忆兴趣。记卡片剩的越少,自己熟悉的越多,就越会兴趣盎然。如果几个 人比赛,还有一种竞争心理,更促进了记忆。
  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包含着许多有意义的成分。当声音把信息传给我们大脑的时 候,我们就会对它做出判断和分析。就像计算机处理信息一样,我们可以从声音中过滤出自 己需要的成分。
  如果你住在城里,可以将喧嚣的车水马龙置之度外。如果你正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时, 就不会留意到电视机一直开着,小孩子在附近蹦蹦跳跳——他们不影响你做事,但是你的无 意识也许会对这些声音有所记录。
  你了解自己的听觉记忆保存在什么地方吗?可能比存储视觉记忆的地方偏下,留意别人 回想某种声音时的样子,他们往往会把头偏向一只耳朵。如果不信,你可以试着回答下面的 问题,看看能诊断出什么结果?
  ——火车进站时是什么声音?
  ——警车鸣笛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你的闹钟是什么声音?
  ——国歌的前四个音符是什么?
  ——回想车站周围的声音是什么?
  ——当四周都是建筑工地时,周围是一片什么声音?
  ——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在最近一期的节目上都说过哪些有趣的话?
  上面的几个问题,你可以问问朋友和家人。回想某种声音的时候,你的眼睛会看什么地 方?如果眼睛不动,说明这个问题太简单,让自己想几个比较难的问题——也许是你很久以 前听过的声音,或者是你只听过一次的声音,看自己是否能够清楚地回忆起来。通过声音传 达到大脑的大量信息会转化成文字。
  当我们回想文字时,可能更容易想起它们传递的形式,而不是传达时的文字本身,因为 文字本身在我们的交流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所以说重要的不是说话的内容,而是 说话的形式。
  谁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查尔斯?多仑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德音乐健康和教 育学院的主任,他告诉我们,海洋生物学家多年前就知道鱼的身体是耳朵的延伸。他不知道 人类生物学家要在未来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人也是如此。我们通过整个身体吸收声音,而声 音的韵律影响整个人。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二部分(23)
一位美国心理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坚持让他的朋友在他听完美国摇滚乐曲后测 试他左臂的臂力,他一定要证明他的臂力绝对不会因此而改变。结果他发现:在听过摇滚乐 后,他的胳膊软弱无力,几乎根本没有力量抵挡外来的压力。
  他非常诧异,找出了他能想到的各种理由,可是没有一个理由能说明问题的实质。
  一位音乐家的儿子做数学作业总是碰到问题。于是他试着把贝多芬的一些曲子放进了儿 子的个人音响,想试一试它的效果,结果儿子飞快地完成了作业。
  的确,有的声音可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振奋;有的声音则会削弱我们的力量,让我们 颓废。贝多芬乐曲的目的是使人们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得到解脱,那是因为乐曲本身平衡、 对称而和谐。当我们在研讨班上与学生们一起时,当我们勤勉地在计算机前工作时,都可以 播放一些心旷神怡的乐曲。
  随着时间的流逝,能保持的记忆量也会随之减少。
  假设你现在正要去听两小时的演讲,听完后,你将演讲的内容尽可能地全部回忆一遍, 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大概就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样,最初的时候,大部分的信息都还记 得,在结束的时候也记得差不多。但是,在演讲的过程中,记忆却流失了许许多多的信息。
  因为,演讲刚开始的时候,听众想要去听的意愿还很强,而且所得到的信息量也还不够 。但是,演讲持续进行,信息互相干扰或结合,理解就变得艰难起来。最初的紧张感也逐渐 散去,开始感到疲倦、不耐烦。不过到了最后,因为信息是最新最完整的状态,所以仍能轻 易地留存在记忆中。
  像这样中间过程轻松的情况要怎么办才好呢?
  首先,缩短学习的时间。每20分钟到40分钟休息一次,会保持相当高的记忆效果。如果 每两三分钟就休息一次的话,由于学习时间太短,对于下一个信息就无法有效理解,注意力 更是容易变得分散,能记住的东西就非常有限。
  两小时的学习完成后,则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接下来学习的最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效 果更佳。
  再怎么有趣的内容,连续集中精神两小时也很难。再怎么拼命,集中力大约也只能维持 一小时,随后便会出现精神涣散、脑中跳入其他事物等现象。这是因为人能够完全集中精神 听课的时间,正确说来不超过20分钟。而年幼的小朋友,集中力大概只能维持5分钟而已, 他们的注意力本来就很容易动摇,很容易被周围的零星琐事所吸引。不过,如果是自己感兴 趣的事,就完全没有集中力长短的问题了。只有在单纯记忆学习的场合中,会较快产生厌烦 与不耐,所以需要适度的学习时间和休息。让你的大脑有充分的时间去储存资料并重新开机 ,更新内存是很重要的。
  比如听演讲,经过24小时,我们记得的内容还有多少呢?由记忆现象与复习效果原理来 看是再清楚不过了。刚听完演讲没多久的记忆最清楚。此种情形称为记忆现象。这种场合是 显示短时间的记忆,无意义的信息或学习运动等方面的记忆,在5~10分钟后,记得最清楚 。如果是散文诗等有含义的信息,效果则在两三天后出现。
  所以,在考试前一天才临时抱佛脚地熬夜猛啃书,效果是不可能好到哪去的。想要去记 什么的时候,会在脑中产生所谓的记忆痕迹。这个痕迹可以在任何时候唤起回忆,所以反复 地练习加深印象是必要的。根据研究表明,在学习后5~10分钟记得最清楚,所以第一次复 习在此时最好。接着在学习的24小时后,大约会流失原本80%的记忆量,这个时候必须再复 习一次才行。然后,一个星期、一个月后,信息尚未完全丧失前,赶紧再复习一下,这样就 能确定地刻划其记忆痕迹了。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二部分(24)
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呢?反复练习,能在记忆中储存数月到数年之久。儿童的 头脑可以说是白纸状态,好比一块吸纳量很大的海绵。如果印上了某种印象,就会一直记得 牢牢的。而成人的脑海已经有一定的知识体系,新的信息会和脑海中原有的知识连结,再重 新改写。如果既不考虑事实,也不了解意思,只是死记硬背,儿童的功夫比大人厉害。有这 样一个规律,年纪愈大,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就愈不容易记住。
  死记硬背实在是聪明的成人们不该做的事。要将所拥有的信息好好地整理,并充分理解 才是更高层次的记忆之道。
  彻底地学习与粗略地学习更能长期记忆。因此,即使自己认为已经记住了,也必须多次 学习。心理学上称此为“过剩学习”。或许有人听到“过剩”一词会认为是学了多余的没有 用的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我们刚听到一个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做其他的练习记忆 ,很快就会遗忘。但如果我们听到单词时,就立即查字典,弄懂它的意思,然后一遍遍地使 用这个单词,自然就不会忘记了。
  为了让记忆牢固,初期的反复过剩学习最好尽可能多点。不过,相同的事物要避免机械 式的反复过剩学习。因为这样可能会令人丧失灵活的思考,使自己的观点狭隘。
  当知识都彻底记忆后,最好能每隔一段时间去应用和复习。
  过剩学习的效用常显示在对自己来说是愉快而有趣的体验的记忆上。比起不愉快和失败 的经验,我们比较能记住愉快的回忆与事件,我们常会跟家人和朋友提好几次或者顺着话题 讲出来。也就是说,与反复的次数多也有关系。
  因此,当我们阅读诗歌、散文并为之感动时,首先请重复地演练、复习,到自己能将它 背诵出来为止,然后在聚会或婚宴等场合中将它应用出来,这样的学习对记忆的提高是很有 助益的。
  在企图想起某个人或某件事时,我们总会先想起各种与该对象相关的事物。例如,当我 们试图想起某个人的名字时,我们总是会专心试着回想这个人的姓、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他的长相特征、最后见面的地方等等,最后大致上都会成功地想起来。如果还不行,那么就 暂时放弃,隔一天再重新回想。
  经过这种重复的回想程序,总会激发出比以前更详细的信息。这是因为记忆间的结合会 因为不断地思考而恢复的原因,也就是说,通过给记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可以使思考获得 进展。
  准备资料或解决问题也是一样,转动思绪、激发记忆信息可以说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手续 。当得不到充分信息或线索,可是问题依然要解决时,一般人总会先尝试从某个地方着手。 一方面想看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期待或许在某个地方可以 得到有效的线索,因此就会采取错误的行动。
  可是,除非单独被置于完全未知的问题当中,否则一般人不会轻易尝试错误。大部分的 人多多少少都会拟定系统性的假设,以检验的形式去尝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假设就 会被修正,成为一种正确性相当高的想法,错误自然就会减少。这期间,记忆也一直不停地 起着作用。利用手边的信息拟定解决方案(假设),就是一种凭借推理的动作而间接解决问 题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在无法明确地回想起事情的时候依然可以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用语,是因为我 们可以从文章的脉络过程或前后关系中推断得知,故推理可以说是模糊记忆的支柱。下面这 个例子将证明这一点。 。。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二部分(25)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位期间曾发生过“水门事件”,当时的总统事务官约翰?迪恩以证 人的身份出席听证会。他非常清楚地“回想起”和总统之间的对话,因此被称为“如录音机 般记忆的人”。可是后来和真正的录音带对照之后,发现他的证词并不正确。因为在回忆模 糊的记忆时,来自听证会的压力促使他偏向对自己有利的立场。
  所以说,在“回想”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动员和回忆相关的大量知识,以便推理出应 该要想起来的事情。而我们之所以能通过推理回想,是因为被整理成形的各种知识都被储存 在长期记忆之中的缘故。
  因此,以记忆片断为线索进行“回想”时,事实很可能会扭曲。相反地,如果送进来的 记忆信息在处理的过程中充分被理解的话,“回想”就会变得很容易,只要根据被给予的“ 线索”就可以清楚地重现。可惜的是,我们的想法或观点往往会因长年的习惯或价值观或态 度而固定成形。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自身存在的习惯或观点上的阻碍呢?
  理解事情必须动用活动状态中的记忆。短期记忆的容量是7+2或7-2强克(强克是记忆 的单位),所以1872×69的数字没办法在脑袋中进行计算。如此一来,遇到必须持续思索的 一连串事情或不同种类的信息的时候,就必须先将其放进长期记忆中。
  要了解我们不懂的事情,基本上必须先呼叫出已经知道的事情的记忆来帮助理解。可是 ,我们拥有的知识或记忆未必是绝对的,故向他人说明自己的想法时,使用能被一般人了解 的说*比较有效。或者也可以使用和自己的想法类似的事物或比喻,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 记忆的个人差异而产生的偏差,避免不仅是记忆的量和质,还包括记忆的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