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唐代的诗人大多是怀着自身的人生感受来写咏史诗的,所以他们选择的历史人物一定要与诗人们的情怀有密切的关系。唐代诗人最重要的集体性的人生感慨是什么?是怀才不遇的感觉。诗人都是自命不凡的,诗人又大多是命运欠佳的,于是怀才不遇便成为诗坛上整体性的牢骚。唐代诗人既要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受,当他们来咏史的时候,就从古代历史中寻找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他们会找谁呢?第一,他们找到了西汉初年的贾谊。贾谊,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汉初最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要问历史上谁最怀才不遇?名列榜首的就是贾谊了。贾谊由于才能杰出,他才二十岁出头,朝廷就注意到他了,汉文帝就把他召去,让他做博士。这个“博士”不是现代学位制度下的博士,而是古代的一个官名,一年之内又升为太中大夫,然后汉文帝还想让他做公卿,公卿就是当时最高级的干部,地位非常高。但是因为贾谊只有二十岁出头,所以当汉文帝要想任命他做公卿的时候,贾谊就受到了朝廷里很多人的妒忌,尤其是朝中那些年纪比较大、地位比较高的臣子,那些大臣,周勃啊,灌婴啊,那些人资格很老,年纪也比较大,他们看到汉文帝居然要把这么一个才二十岁出头的贾谊提拔到这么高的地位上,委以重任,他们就不乐意了。他们就纷纷地进谗言,诽谤贾谊,说这个人太年轻了,又没有经验,实际上也没啥学问,不能这么重用他!他们不停地说,说啊说啊,后来汉文帝被他们说动了,就把贾谊贬出长安。贾谊二十三岁时被贬到长沙,当时汉朝在洞庭湖南边封有一个长沙王,就让贾谊去做长沙王的太傅。长沙一带现在很繁荣了,但是在古代,汉代的时候,那是一个非常偏僻、相当荒凉的地方,朝廷把贾谊贬到那里去,就是不重视他。过了四年,到贾谊二十七岁的时候,汉文帝又想起这个人才,结果又把他召回长安去。召回长安以后,贾谊当然继续向朝廷提出他的意见,说国家有什么隐患,说有什么地方朝廷要更加注意。贾谊给朝廷写了一篇最著名的奏疏,叫《治安策》,这篇奏疏里说,现在大汉帝国表面上看好像很强大,国家统一了,也强盛了,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内忧、外患,在很多地方,我们的措施、我们的方针不是那么好,所以他感到很遗憾。贾谊说,有一件事情太令人遗憾了,我要为它痛哭,还有两件事情我要为它们流泪,还有六件事情我要长长地叹气。他要痛哭的是什么事呢?就是当时的汉王朝在全国各地封了很多诸侯王,这里封一个王,那里封一个王,当然都是刘邦的后代,汉代是不封异姓为王的。贾谊说这些诸侯王,地方上的王国,吴国啊,楚国啊,这些王太强大了,地方政权太强大,尾大不掉,中央政府就很难控制他们。这样久而久之,国家就会分裂,一个统一的大汉帝国就要分裂了,他说这是心腹大患,我感到最为遗憾,所以要痛哭。他要流眼泪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外患,主要指匈奴。当时匈奴对汉王朝形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贾谊说这是严重的外患,我要为之流泪的。此外还有其他情况,都是目前还做得不够好的,都是国家的忧患。然后他就提出具体的措施,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才能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的情况,才能最后解除匈奴的威胁,从而达到大汉帝国的长治久安,他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对策。
第三讲 咏史明志(3)
贾谊的奏疏呈上去以后,汉文帝非常重视,觉得贾谊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所以汉文帝就委任贾谊来辅佐他的小儿子。汉文帝有一个最年幼的儿子,被封为梁怀王,汉文帝最喜欢这个儿子,就叫贾谊做他的太傅,来教他怎么读书、怎么做人。可惜的是贾谊命运不好,贾谊做了梁怀王太傅以后,没过几年,梁怀王这个十几岁的小孩,骑马时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死了。梁怀王死了,贾谊就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皇上叫我做太傅来管这个梁怀王,现在他骑马摔死了。贾谊觉得很伤心,就经常哭泣,三十三岁就死了。也就是说贾谊既没有得到很高的官职,他提出的具体的方针政策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主张也没来得及被朝廷所采纳,他就死了。所以后人都认为贾谊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
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历史人物,唐代诗人当然要来咏他,杜甫就咏过贾谊。杜甫说:“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就是自从贾谊上疏痛哭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关心国家的命运了。贾谊不是为了自己,他是为了国家而在那里痛哭流涕,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大概在贾谊贬到长沙的九百五十年以后,中唐诗人刘长卿路过长沙,他去凭吊了贾谊的故居。贾谊曾经住在长沙,他的故居就在那里。刘长卿就写了一首非常好的诗,来悼念贾谊:“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这首诗是七言律诗,他说现在贾谊的故宅已经很荒凉了,里面长满荒草,诗人在夕阳斜照的时候走进了贾谊故宅,觉得这个地方很荒凉,很凄寂。他很同情贾谊,追问说:你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千里迢迢地被贬谪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啊?这首诗里写得最好的是五、六两句,我就把这两句给大家讲一下,就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两句。我们先看下一句。湘水就是湘江,刘长卿说湘江是无情的,大自然的东西当然没有感情,它千古不变地浩浩荡荡地流着,你贾谊在湘江边投文祭吊,它又怎么会知道呢?刘长卿说的是什么事情呢?这是说当年贾谊被贬到长沙,他路过湘江的时候写了一篇赋,就是《吊屈原赋》,因为屈原是在汨罗江投江自杀的,汨罗江是湘江的支流,所以贾谊路过湘江时想起了古代的屈原。屈原忠于楚国,忠于楚怀王,但是被怀疑,被放逐,贾谊觉得自己跟他一样,我也是忠于朝廷,我也向朝廷提了很多好的意见,但是反而受到迫害,受到贬谪,所以贾谊格外同情那位行吟泽畔的屈原,就写了一篇赋,投进湘江里,来吊祭屈原。刘长卿就说,贾谊你虽然往湘江里投了一篇《吊屈原赋》,但是有谁知道呢?湘江是无情的啊!言下之意就是世上有谁会同情你呢?当然这也就是说,我是同情你的,但是同情你的人太少了。我们再来看上一句:“汉文有道恩犹薄”,“有道”就是有道之君,刘长卿的意思是说汉文帝这个皇帝不算是一个昏君,更不是暴君,他还算是一个有道之君,是一个比较好的皇帝。据史书记载,汉文帝这个皇帝曾做过不少较好的事情,他废除了很多秦朝遗留下来的残酷的法律,他还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为了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让百姓少交一点租税,减轻他们的负担。天下苍生已被秦朝的暴政和秦汉之际的战争折腾得奄奄一息了,只有实行轻徭薄赋才能让整个国家恢复元气,所以汉文帝下令免收全国田赋十二年,并亲自带头实行节俭。有一次,汉文帝想在宫中建一个露台,一合计需要花费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他就下令不让修了。只有在汉文帝的时代,皇宫里才会有很多帐幔是用旧的布口袋拆掉以后缝在一起做成的,哪个皇宫里会这样寒碜啊?而且那可是大汉皇朝啊!但是刘长卿的诗里说,虽然你贾谊遇到了汉文帝这样一个比较有道的皇帝,他给你的恩惠也不够厚,他的恩惠太薄了。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是一位宽厚、节俭的仁义之君。贾谊虽然早年被贬,但是汉文帝四年之后就把他召回长安,并让贾谊辅佐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可见汉文帝还是很欣赏贾谊的才华的。那么,中唐诗人刘长卿为什么会认为汉文帝待贾谊恩薄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讲 咏史明志(4)
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一首唐诗,就能明白汉文帝的“恩犹薄”到底薄在什么地方了。晚唐李商隐有一首诗也是咏贾谊的,诗的题目就叫做《贾生》,古人称贾谊都不称名,都称“贾生”,贾生就是贾先生的意思,因为大家都很尊敬他。李商隐的这首《贾生》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意很清楚,我稍微讲一讲。宣室是汉代皇宫里的正殿,汉代有一座宫叫未央宫,未央宫的正殿就是宣室,汉文帝把贾谊从长沙召回来以后,就在宣室接见他。他们在宣室里谈话,汉文帝向贾谊请教一些问题,两个人面对面地坐在地上,谈啊谈的,一直谈到半夜。文帝听得太入迷了,觉得贾谊讲得太好了。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文帝坐在席子上,听得入迷,就不知不觉地朝前移动,这叫做“前席”。因为朝前移动,靠贾谊近一点,就能听得清楚一些。汉文帝一直听到半夜还不疲倦,还在“前席”,可见他对贾谊多么钦佩,多么重视!所以李商隐的诗里一开头就说了:“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的才华是无与伦比的!汉文帝把贾谊这个“逐臣”召回长安是做对了!但是李商隐又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他说可惜啊,汉文帝尽管听到夜半,还朝前挪动,要仔细地向贾谊请教,可惜这一切都是徒然的啊!所谓的“虚前席”,就是说白白地朝前挪动了,白白地仔细听讲了,为什么呢?第四句点明答案:“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最好的本领,最大的才能,当然是安邦定国,你汉文帝要向他请教的话,应该请教怎么治理国家,怎么把国家治理得更富强,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应该要关心苍生百姓,可惜汉文帝没有问这些内容!汉文帝接见贾生,一直谈到半夜,他向贾谊请教什么?请教的是鬼神的事情,请贾谊解释鬼神是怎么回事。鬼神的事贾谊当然也懂,所以就给汉文帝讲解,一直讲到半夜,但是这没有发挥贾谊的长处,鬼神的事不是他最重要的学问。汉文帝作为一个君主,应该向贾谊请教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要是他询问有关苍生百姓的事情就好了!所以李商隐觉得非常可惜,这就是“汉文有道恩犹薄”的最关键的地方。尽管汉文帝可算是一个有道之君,他也没有能够真正重用贾谊,也没有让贾谊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所以他对贾谊的恩惠还是薄的。换句话说,贾谊仍然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
由于贾谊的英年早逝和怀才不遇,他成为唐代诗人最喜欢吟咏的一个历史人物。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在唐朝的咏史诗中也绽放异彩。她虽然只是一个弱女子,却也使得许多的文人墨客为她咏叹不已。那么,她究竟是谁呢?
除了贾谊,唐朝的咏史诗里还有另外一个历史人物,也是诗人们发泄怀才不遇的牢骚的对象,此人也是西汉人,不过是一个女性,她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大家肯定也不陌生,古代著名的美女,民间传说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为什么也是怀才不遇的类型呢?我们先把王昭君的故事简单地讲一下。古代的帝王要选美,王昭君是西汉元帝时期的人,她因为长得美,就被选进宫里去了。但是选进宫里以后,王昭君在汉宫里过了几年,都没见着皇帝的面。当时的皇帝是汉元帝,王昭君一次都没见过汉元帝,就此默默无闻地待在宫里。几年以后,有一个机会来了。有一次,南匈奴的首领,叫呼韩邪单于,那时候南匈奴跟汉朝比较友好,双方没有打仗,呼韩邪单于就到长安来朝见汉朝的皇帝。汉元帝为了笼络匈奴,表示友好,就下令从宫廷里选五个美女送给他,嫁给他。这一选就选到王昭君了,也不是被动地选上的,王昭君是主动报名的,她在宫里也见不到皇帝,一连几年无声无息,她心里有怨气:我这么美貌,皇帝为什么不召见我?所以她听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了,皇帝决定要送五个宫女给他,王昭君就主动报名,说我愿意去。结果王昭君就被嫁给匈奴的单于了。临走的时候,按照当时的外交礼节,皇帝要赐宴,汉元帝就设宴会招待呼韩邪一行,当众把选中的五个宫女叫出来,交给他带回去。王昭君一出场,不得了了,大家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还记得描写杨贵妃的一句话吧,叫做“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一个特别美貌的人一出现,宫中其他的美女顿时都没有光彩了。王昭君一出现,整个汉宫都失去了光彩,因为她是宫中最美的人。汉元帝一看就呆住了,这样出色的美人怎么能送给匈奴,这个人是宫里最美的一个啊!汉元帝很想反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