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路疯狂-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一天,王昭耀在安徽省行政事务管理局接待处任处长的妻子冯继英;与在共青团安徽省委任职的大儿子王伟被“双规”。
  王昭耀立案调查后,很快带出了他的两个妻弟:原宣城市委副书记杨枫和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哲信——8月24日,安徽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杨枫立案侦查;11月18日,杨哲信因涉嫌受贿,被宿州市检察院刑事拘留。
  据纪检部门披露的信息,杨哲信的“落马”颇具戏剧性:为追查王昭耀藏匿的巨额资产,办案人员审讯得知其中数百万元藏在杨哲信家中,打开杨家的保险柜,发现了这笔巨款,但是却多出来一大笔。找到杨哲信,他最终承认这是自己“捞”的。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五节(5)
2006年6月,杨哲信、杨枫兄弟受贿案分别在安徽宿州和巢湖开庭,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后杨氏兄弟分别被判处12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中国古代社会,这是理所当然的时尚,当然也是一些人走上仕途信奉的信条。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王昭耀重复着几百年前官场上老调,只是在某些方面他做得更露骨、更嚣张。
  杨枫早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在砀山县师范学校当过三年化学教师,后相继担任淮北市气象局副局长、淮南市气象局局长,1994年11月任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2001年1月,当选宣城市副市长,2004年2月6日,出任中共宣城市委副书记。我们不能否认杨枫一点工作能力也没有,也许他确实作出了业绩,但王昭耀的作用路人皆知。至于他的另一个妻弟杨哲信的仕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2001年时,此公从一名货车司机魔术般地变为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这是关键的一步,没有人操作,这是绝不可能办到的。此后短短4年时间里,杨哲信实现三级跳:从灵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坐上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交椅。
  升至了组织部长的高位,干得怎么样呢?灵璧县委书记对杨哲信的评价很不好,他说,能力很弱,水平很低,办事不讲原则,组织部长当得很不好,起到很坏的作用。
  寥寥数语,勾画出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小混混形象,此公从事货车司机可能会干得不错,从事组织人事工作,显然力不从心,可能看中的就是组织人事大权,别的还看不上眼儿,这位货车司机看到了这一把交椅实实在在的含金量。
  法庭经过调查认证,杨哲信上任不到三个月,就开始了疯狂的买官卖官交易,疯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法庭认定他先后228次受贿,卖出69顶乌纱帽,卖官频率之高,令所有卖官者瞠目,自叹弗如。
  杨哲信的素质之差使他做出了诸多离谱的事情,在卖官最为猖狂的日子里,有时真官假官一起卖,最后,发展到卖“假官”的地步,成为安徽官场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在安徽省原副省长、副书记王昭耀这棵大树下,王氏家族享尽了荣华富贵,这一家族的核心是王昭耀,而连接王昭耀和杨氏兄弟的是王昭耀的妻子冯继英。
  说来真是令人感叹不已,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王昭耀在山东老家的亲属并没有因为他的倒台受到任何牵连。王昭耀老家在山东梁山,他大学毕业在安徽工作,尽管老家有不少亲属,但没有受到他的恩惠,亲属中也没有人走入仕途。
  梁山县是文学名著《水浒传》描写的主要地点。我曾到那里暗访过非法改装汽车情况。小说中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水泊已难觅踪影,街两旁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汽车改装企业。
  王昭耀就是从这一块养育了梁山好汉的英雄故土走向北京,走向安徽,令人不解的是,梁山好汉重情义、讲孝悌的传统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踪影。知情人介绍,王昭耀倒台后,中纪委、山东省检察院的人从来没去他的老家梁山县调查过,因此也没有人受到牵连。
  王昭耀对内戚花费那么大工夫,连一个货车司机也能重用到掌管组织人事大权,但对自己的亲妹妹却没有给予一点关照,她至今还是一个普通农民,妹妹的两个孩子现在外地打工。
  王昭耀有个弟弟王昭斌,没有沾上哥哥一点光。尽管哥哥曾经贵为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但他至今还是亦工亦农性质的工人。有人亲眼见到,当初在砀山时,王昭斌曾骑自行车一天走400里地,从老家来看望哥哥。兄弟感情不可谓不深,可是,王昭耀并不认亲,村子里的人说,对老家来说,王昭耀基本没什么贡献。
  沾上光的内戚因福得祸,没有沾上光的近亲因祸得福。生活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这么意味深长。
  在北京故宫,有一件国宝级文物——欹器。
  此乃古时帝王用以自我劝诫之器。《荀子·宥坐》记载了“宥坐器”的故事:一天,孔子来到鲁桓公的家庙,看到这件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这是件什么器物啊?”守庙的人告诉孔子:“这就是叫做宥坐的欹器啊。”
  宥与右同。言桓公将其置于座右,以之为戒。孔子闻之,陷入深思……春秋以后,欹器便失传了。这个被孔子称道的欹器是个什么物件呢?
  令人惊奇的是,在孔子之后2000多年内忧外患的光绪皇帝,招天下工匠根据史书记载复制了这件欹器。
  ——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
  然而,欹器可以复制,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中正”而“不虚”“不覆”呢?('EXC')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