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路疯狂-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儿子,在郑筱萸腐败案中既是推动者又是参与者,他们借着这棵大树广纳阴凉,享尽了权势、金钱带来的无限风光。
  在庭审调查中,检方指控郑筱萸受贿行为共8宗25次,郑本人直接收受贿赂的有4宗,直接受贿次数12次,其余4宗13次均为家属所为。从金额看,郑筱萸直接受贿的数额只有40万元,而他的妻、子受贿高达609万元,占整个数额的94%。当然,妻、子的所为郑筱萸是知晓的。
  在检方指控的8家行贿药商中,排在首位数额最大的是某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行贿的钱物共万元,都是由郑筱萸的妻、子接受的。
  早在1997年,某集团公司便“聘请”刘耐雪为顾问,月薪2000元。期间,某集团公司的塑料制品厂新成立了一个针头车间,刘耐雪向集团的李老板借款,留下一张“借款万元”的借条,并以儿子郑海榕的名义入了股,每月分红人民币2800元。到2005年底,刘耐雪通过“顾问费”“分红”等名义,从某集团公司领取了33万多元。
  谁都知道如果没有郑筱萸这棵“大树”,某集团公司的老板怎么会把这33万多元的“馅饼”扔到刘耐雪的面前?在长达###年时间里,刘耐雪既不是某集团公司的员工,更没有为这家企业提供任何服务,就白白获取红利和顾问费,并由老板亲自送到北京她的手中。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五节(1)
18。贪官的亲属们往往比他们仰仗的靠山更疯狂更露骨更加肆无忌惮。剖析郑筱萸腐败案,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典型的家族腐败图。妻子的贪婪,儿子的无知,成为他走上断头台的重要法码
  郑筱萸和他的家庭织就了怎样的一幅贪腐大网?如今已经十分清晰。在这张大网的核心区,是郑筱萸自己。他的妻子刘耐雪是这张网中的重要角色。刘耐雪是郑筱萸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和郑同岁。据郑氏夫妇的同班同学回忆,刘是上海本地人,兄弟姐妹不多,父母都在铁路系统任职。
  “她家住在上海石库门的老房子里,有一间厢房和一间客房,条件看上去比郑筱萸好。”一位去过刘家的同学说。郑氏夫妇的同班同学曾揣测说,郑的落马可能跟他妻子大有关系。
  据接近郑筱萸家庭的人士介绍,刘耐雪随夫到京后,第一份工作在北京一家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支取高额薪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古某是归国留学生。刘耐雪毕业后与郑筱萸一起分配到杭州制药厂。刘耐雪后来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并在那里退休。
  刘耐雪能够顺利来到这家公司并非偶然,生意人图的是利,没有利哪有情?他们把刘耐雪引入公司,当然有自己的目的,刘耐雪进入公司以后的事实对此作了注脚。
  郑筱萸的亲属们在这家公司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名知情人士提供了这样一个线索,说他在1996、1997年向国家药监局申报过一个新药,但迟迟没有下文。但有一次他突然接到了古某的一个电话,希望以300万元购买这份材料中某个漏写的工艺细节。“我不知道我申报的材料怎么到他那里去的?”这位人士报料。
  此事的内幕无人披露,但可以肯定,药监局内部的“内鬼”发挥了作用,这位“内鬼”是如何把这份保密的资料送给古某的,通过谁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花了多少钱,至今鲜为人知。毫无疑问,一般人没有这个本事,有此本事的绝非一般人。
  至于郑筱萸的儿子卷入他父亲的案子,时间上应该是郑当上国家药监局局长后的事。郑海榕本是从旅游中专毕业,最初在杭州黄龙饭店任迎宾服务生。后调至宾馆的计算机中心,其第一个妻子亦为某饭店商品部的服务员。郑筱萸出事后,在南京禄口机场被纪检部门带走的郑筱萸的儿媳,则是郑海榕的第二任妻子,据传是南京某电视台的主持人。
  郑氏夫妇均为名牌大学毕业,儿子仅为中专毕业的学历显然不能令他们满意,于是,在郑筱萸调任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的时候,郑海榕就赴日本自费攻读医药方面的一个热门专业。领导干部的子女出国深造在当今中国已非常普遍,本无可厚非,但他们的子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由于父辈的关系,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郑海榕学成回国一路顺风就是一个明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五节(2)
有上海的媒体报道称,郑海榕2000年回国后,出任上海一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老总,还曾在2006年1月12日任国药控股有限公司的医院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一个刚刚回国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怎么可以走上这样高的岗位呢?这是一般人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踏上的阶梯啊!
  郑筱萸与刘耐雪为夫妻,与郑海榕为父子,可是,随着郑筱萸位高权重,他们的关系逐渐发生微妙变化。郑筱萸一家仿佛同乘一条豪华游船,当这条游船驶入风光无限的美景佳境,刘耐雪和郑海榕不仅贪婪地享受着一切,还肆无忌惮地把岸上的财宝偷窃到船上,直到有一天,豪华游船风光不再,终于有一天,金银珠宝压得这条船沉入海底,一家三口一同沉没……
  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但刘耐雪的贪婪,郑海榕的无知成为郑筱萸加速走上断头台的重要法码,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2年,李老板将一辆奥迪轿车送给郑海榕,郑海榕不但没有拒绝,还将这辆车以15万元出售,并将这些钱揣入自己的腰包。
  郑海榕想在上海购一处住房,李老板又送给其房屋首付款168万元。2003年5月,李老板送给郑海榕自己下属公司5%的股份,2004年底又给他带来了股份分红款25万元。2005年底,李老板免去郑海榕所购的上海某大厦一套房屋的首付款199。25万元,并为其办理了房屋产权证……
  李老板频频送给郑海榕巨款,为的是什么?以刘耐雪和郑海榕的智商应该心知肚明,可他们从不问为什么,从不心存疑虑,而是频频笑纳,在违法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对于刘耐雪母子,好事还不止这些。2000年郑海榕从日本归国后,他在银行办理的信用卡上每个月都会收到从广东某公司打来的1万元钱,这种好运一直延续到2006年,郑海榕共计收到73万元。这家公司美其名曰这是郑海榕的“工资”。工资工资,做了工才会有薪资。真实的情况是,郑海榕没在这个企业工作过一天。
  郑筱萸对此事十分清楚,他在法庭上解释说:“当时,海榕从日本回国,没有工作,就跟着他(广东某公司负责人)跑来跑去,我以为他是在那里工作,拿的是工资。”郑海榕拿的到底是工资还是什么别的东西,企业负责人、郑海榕和郑筱萸夫妇都心照不宣。
  这位负责人还以为郑筱萸家“报销”装修费的名义交给了郑海榕25万元人民币。
  法庭调查证实,对于刘耐雪和郑海榕母子来说,看起来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实则都是因为他们背靠的郑筱萸这棵大树。这棵大树华盖如云,遮天蔽日,这棵大树清凉无比,舒适自在。他们只顾享受美好的时光,哪里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俗话对贵为副部级干部的郑筱萸同样适用。 。。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五节(3)
精明的老板们付出的仅仅是“芝麻”,他们收获的则是“西瓜”,从“芝麻”到“西瓜”的转换就是郑筱萸手中的权力。
  法庭调查证实:1999年,广东这家药企需进口化学药品原料“盐酸纳洛酮”时,找到了郑筱萸,请他“帮忙”,后顺利进口。2000年,这家企业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成为药品零售跨省连锁试点企业,郑筱萸打招呼后获得批准。2003年,这家企业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经郑筱萸帮忙顺利获得批准。
  2002年,药监局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多次送钱给郑家的那个集团董事长李老板直接来到郑筱萸房间,要求郑筱萸在企业申办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方面提供帮助。郑筱萸当即安排秘书带李老板到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的房间具体办理。不久,企业的申报即获得批准。此外,郑筱萸还签批同意了这个集团下属公司申报的“甘露醇注射液”等24种药品的生产或注册。
  法庭上,郑筱萸似乎头脑十分清醒。他在回答检察官讯问时说:“他们是冲着我手中的权力送钱的。他送钱的目的既是为了感谢我对他们的支持,也是希望我今后继续关照他的企业。”
  作为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对妻、子如此放纵,似乎令人感到此人有些弱智,其实不然。一位与郑筱萸一家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士透露,从1997年起,郑筱萸与妻子的关系开始冷淡,并日益疏远。用郑筱萸在法庭上的话说,婚姻感情出现问题后,心里一直对妻子有愧疚感,加上刘耐雪退休后无事可做,跟一些药商朋友整天混在一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她收药商老板的钱也就没有干涉。
  在郑筱萸看来,儿子从日本归来,没有事做,跟一些药商“跑来跑去”做点事挣点钱也不为过,所以他对郑海榕从药商那里拿钱也就不去过问。
  郑筱萸“双规”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起了刘耐雪的主意,2006年12月底至2007年1月初,有一个叫冯包的人向郑筱萸妻子的好友钟女士谎称,自己认识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王局长,能够通过王局长帮助打听郑筱萸在“双规”期间的身体和生活情况。他以需要向领导送礼以及给王局长租房为由,先后骗取钟女士价值人民币9042元的钻石项链两条以及海淀区万寿路一房屋一年租金人民币40262元。
  钟女士付出了钱财后泥牛入海音信全无。于是报警。
  海淀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此案证据可以证明,正是基于冯包虚构的其可以通过有关渠道帮她打听郑筱萸消息的事实,钟女士才陷入错误认识,向冯交付了项链、房屋租金。最后,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冯包有期徒刑2年6个月,罚金人民币4000元;责令冯包退赔相关损失。 。 想看书来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 第五节(4)
改革开放30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生活腐化,他们的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腐败堕落真可谓前腐(赴)后继,刘方仁,李嘉廷、###、王昭耀、王怀忠、马德……每一个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些贪婪的亲属,每一个贪官都能讲出一串串令人警醒的故事。
  在这些贪官的故事当中,当属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最为典型。
  有文章披露,因受贿704万余元,另有649万余元的财产来源不明,王昭耀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至此,声势浩大的“安徽省第一权力家族”彻底土崩瓦解,其家族的三个主要人物王昭耀、杨枫、杨哲信一一领刑。然而,这个家族案发在安徽政坛引发的震荡、牵涉的官商之广、之深,前所未有。
  王氏家族的升迁在安徽曾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更是一个人们议论纷纷又敢怒不敢言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家族成员升迁的速度太快,职务太高,还在于他们的起点太低,迅速蹿升,让许多人心里失去了平衡。
  知情人士透露,他的妻子冯继英原是砀山曲艺团的一名演员,依靠王昭耀的势力,升至安徽省行政事务局接待处处长。他的大儿子王伟本在阜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后升为共青团安徽省委联络部副部长。
  王昭耀的妻二弟杨哲信,起初只是一名货车司机,靠着姐夫这棵大树,一路飙升,竟然升至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后又升至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这位司机出身的部长一朝手握大权,立即现出贪婪的本色,大肆卖官,据纪检部门审查,他在任职期间共228次受贿卖出69顶乌纱帽。王昭耀妻子的大弟杨枫,原是师范学校化学教师,后官至淮南市气象局局长,而后又跃升为宣城市委副书记,这个妻弟也是一个腐败分子,据查,他收受、索取48人126次财物。
  安徽政界的一些朋友介绍,王昭耀在位时,以他为中心的家族势力在安徽权倾一时,能够攀上这一家族,也是一种荣耀。可是,当王昭耀东窗事发,他一手构筑的家族权力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这一家族走到了末路。
  知情人透露,王昭耀家族的噩梦是从2005年4月22日开始的。这天上午,安徽省委多位领导共同与王昭耀谈话,告知其“离职休养,讲清问题”。
  同一天,王昭耀在安徽省行政事务管理局接待处任处长的妻子冯继英;与在共青团安徽省委任职的大儿子王伟被“双规”。
  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