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森开门见山:“约翰,你送报纸多长时间了?”
约翰骄傲地:“3年了,从我7岁那年就开始了。”
艾弗森:“送一份报纸平均能赚多少钱?”
约翰微笑着:“现在是每份报纸赚10美分,不包括偶尔有的小费。”
艾弗森:“看你整天都乐呵呵的,赚钱的路走得一帆风顺吧?”
约翰依然微笑着:“我每天都很快乐,这是真的,但赚钱的路并不大顺畅,刚开始送报的时候,送一份报还赚不上2美分,而且非常地辛苦,因为在那个街区送报的人太多了,许多孩子比我大,还有一些成年人,他们做得早,也比我有经验。”
艾弗森饶有兴致地问道:“那后来你是怎样击败竞争对手的?”
约翰不无得意地告诉洗耳恭听的艾弗森:“不是我击败了竞争对手,是他们自己击败了自己,看到送报赚难,他们都悲观地认为送报纸肯定赚不到多少钱了,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前景可言了,一个个便都改行去做别的了。而我却满怀希望地一直坚持下来了,并且把这份工作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赚钱了。”
艾弗森:“约翰,你从没有想过要换一样赚钱的工作吗?”
约翰坚定地:“没有,因为我做律师的祖父告诉过我——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坚持到底,即使在我每周只赚3美元的那些日子里,我也没想过要换一份工作,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够赚到我希望多的钱。果然,现在我现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除了自己亲自送报,还雇了5个帮手,把送报的区间和客户扩大了许多。目前,我正筹备成立一个送报公司,准备尝尝当老板的滋味呢。”
艾弗森面带赞赏地追问:“那些当年和你一起送报的那些人当中,现在有比你赚钱更多的吗?”
约翰骄傲而果断地回答:“没有,他们中倒是有好几个人很后悔当初没有像我那样坚持下来,其中有两个现在已成了我的得力帮手。”
这时,艾弗森总裁激动地站了起来:“谢谢你,约翰,你今天给我们做了一次极为精彩的演讲。”说着,递过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
约翰有些惊讶地:“您付给的报酬多了,我只不过随便说说我的真实经历而已。”
艾弗森总裁赞赏地抚摸约翰的头:“孩子,我相信,你今天的这番演讲的价值,要超过我所支付报酬的1万倍。”
艾弗森总裁转过身来,面对全体员工,情绪激昂道:“小约翰用自己鲜活的经历告诉我们——商场上的竞争无处不在,最终的胜者,不一定需要具备多高的智谋,有时,只需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保持一份坚持到底的坚定信念……现在,我希望大家能够像约翰当年那样,抬起头来,让我们团结一心,微笑着跨过眼前这道难关。”
此后,深受激励的员工们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忱,以超乎寻常的团结进取的积极心态,使凯利公司很快便摆脱了困境,赢来了新的辉煌。
谁都不会想到,当年10岁报童约翰的一次极为简单的演讲,竟如一粒火种点燃了许多一度消沉的心灵,让凯利公司一步步壮大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跨国集团,约翰本人后来也成为英国的“报界大亨”。
“那是一次价值巨大得难以估量的演讲。”后来有人特别撰文评述艾弗森在非常时刻所做出的智慧的选择。
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母爱
就像风永远都无法打败阳光,所谓的智障,也同样无法打败最真切、最绵长的母爱。
跟随着丈夫游牧于科尔沁大草原上的乌日娜,多大的辛苦她都能承受,最难承受的是那对双胞胎的儿女先天的反应迟钝,都10岁了,还在一年级里遭受着比他们小的孩子称呼“傻瓜”的嘲笑。
一个秋日的午后,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师来家访,再次不无遗憾地告诉乌日娜一个令她悲伤无比的事实——她的一对儿女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很多非常简单的问题都听不明白,恐怕又要重读一级了。听到她一向信赖的老师那不容置疑的评语,一股寒冰般的凉意在她心底掠过,迅速地弥漫了周身。
难道一双可爱的儿女就要在弱智、蒙昧中度过他们凄然的一生吗?望着茫然无知地在草地上追逐蝴蝶的儿女,乌日娜浸满悲哀的眼睛里面,忽然坚定地迸出一个不肯屈从命运的“不”字。
乌日娜做出了一个连她自己都惊讶的选择——她要靠自己来教育一双儿女,要让他们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有出息。
只读过6年书的乌日娜,对培养孩子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几近于零。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她愿意从头开始学起。她去镇上求教老师,又来到呼和浩特市找大学教授咨询,还跑到北京最好的智障学校听课……那些年里,她风尘仆仆地四处奔波,像一个被饥饿困扰了许久的乞丐,不停地寻觅着培养儿女的良方。她还买来了一大堆的书籍,没黑没白地艰难地啃读起来。
丈夫说她简直是发疯了,左邻右舍都带着同情连连摇头,因为他们都不相信乌日娜会改变儿女似乎早已经注定的命运。
可乌日娜固执地相信儿女的智障完全有可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加以改变。在翻阅大量的中外成功的教育范例过程中,她的这个强烈的信念更加坚定起来,尤其是美籍墨西哥人昆塔尼拉的生动的教育经历,更是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灵——她相信奇迹也会在她和自己的儿女身上出现。
很少有人知道乌日娜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刚过40岁的她那一头曾叫人羡慕的乌丝全都斑白了,额角深深的皱纹也在讲述着岁月对她沉重的磨砺;很少有人知道她以怎样的刻苦,拿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自学本科毕业证书后,又获得了内蒙古大学的硕士学位;很少有人知道她以怎样锲而不舍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开发着儿女的智力,丰富着他们的知识,让他们终于在去年凭优异的成绩迈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开始自信地圆他们的大学梦……
这是来自内蒙古的一位特级教师给我讲述的一位母亲真实的故事,在她唏嘘不已的讲述中,她多次重复乌日娜的一句爱意充盈的话——“我相信,爱是完全可以打败智障的。”
就像风无法打败阳光,所谓的智障,也同样无法打败最真切、最绵长的母爱。乌日娜这位大草原上可亲可敬的母亲,用她那近乎传奇的经历,再次诠释了那耐人寻味的教育真谛:爱的教育,是真的能够创造奇迹的。
没错,因源自于心灵的真情挚爱,所有的艰难、所有的“不可能”,都会被不肯服输的双手轻轻抹去,而那爱意凝聚的手掌托起的,正是我们期许的美丽与神奇……
把自己培育成一粒红绿豆
有魅力的,吸引眼球的,往往是特色鲜明的“那一个”,而不是几乎完全雷同的“那一些”。
4个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接连赶了几个人才市场,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那天,再次遭遇挫折的他们,垂头丧气地走进一家小酒店,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宣泄着满腹的牢骚,直后悔自己当初进错了校门,选错了专业。
这时,一位穿着一身名牌、神态悠然的年轻人,走到他们面前,微笑着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很有才华,是吗?”
“那当然了,最起码我们是专科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学生毫不含糊。
“大学生遍地都是,谁有才华不是靠嘴上说的,得靠行动来证明。”年轻人拉过一把凳子坐下来。
“可那些用人单位连让我们证明的机会都不给呀!”一个学生抱怨道。
“那是你们还不够优秀,还不出类拔萃,还没达到让人家一眼就看水平的程度。”年轻人说着,随手打开自己携带的黑兜,抓出一把饱满的绿豆来,放到一个空杯子里,让他们每人从中挑选一粒。
他们满脸疑惑地各自挑了一粒绿豆,拿在手里。这时,年轻人微笑着,让他们再仔细看看手里选中的绿豆,记住它的特征。然后,又让他们把绿豆放回杯子里。年轻人拿起杯子轻轻摇晃了一下,把杯子里的绿豆全倒在桌子上,让他们找出刚才各自挑选的绿豆。
4个大学生瞪大眼睛,从那一模一样大小相同的绿豆里谁也挑不出自己刚选的那一粒。这时,年轻人又从兜里掏出4粒他们从未见过的红色绿豆,扔到那一堆绿豆里面,用手掌摊了摊,问他们:“能挑出我刚才混进去的那4粒绿豆吗?”
大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挑出了那4粒颜色醒目的红绿豆。
“那么,现在我请问你们,谁能证明自己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红绿豆呢?”年轻人收起桌子上的绿豆,给几个聪明的大学生留下这个问题,便转身离去。
后来,他们惊讶地得知那位年轻人就是省内著名的“红粮食”公司26岁的夏总经理,在当今粮食连年滞销形势下,他靠经营系列“红色粮食”闯开了市场。目前,他麾下拥有员工2000多人,资产愈亿元,而他现在的最高学历是——初中毕业。
在激烈的竞争时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才争抢某份职业的现象。谁能成为一粒与众不同的“红绿豆”,让自己的才能更多一点,更强一些,谁就能在大量普通、雷同的“绿豆”中脱颖而出。
“再醒目一些,再特别一些,再超凡脱俗一些。”这是大洋彼岸的一位美国富豪的成功秘诀。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如果你还只是具备了一点儿才识便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妨扪心自问几遍——你是一粒醒目的红绿豆吗?你会把自己培育成一粒非凡脱俗的红绿豆吗?
请记住——有魅力的,吸引眼球的,往往是特色鲜明的“那一个”,而不是几乎完全雷同的“那一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没有谁能拦住你的努力
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挑剔,以走出大漠的坚定与执著去努力拼搏,正是拥抱生命、辉煌人生的最好方式。
初中毕业,他以10分之差,与省重点校——县一中失之交臂,被一所条件极差的乡中学录取。
当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那个破烂不堪的中学时,本来就很沮丧的心情,变得更加阴郁了。那里的条件比想象的还差——采光极差的教室、破烂的桌椅、一点火便直冒烟的炉子,缺水又少电。有水平的好老师都想方设法地调走了,好容易请来的外语老师听说也正准备往外调。再看那些学生,很多到那里也只是为了混张高中文凭,没抱多高的愿望。
面对此情此景,他除了懊悔,便是叹息自己的命运不好,心想:到了这样的学校,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劲了。
于是,他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潦草应付,常常捧着一本小说打发时间,整天是一副看透红尘的样子,青春的朝气已悄然失落。
就在他和同学们打算就这样混下去的时候,一位老师改变了他们。
那天,那位退休后又被反聘回来的教语文的谢老师,走进课堂,给同学展开一幅油画。那画面很简单——苍茫无际的大漠,一位孤独的旅者,正赶着骆驼朝前艰难地跋涉,风撩起他蓬乱的头发,满脸的沧桑依然掩不住那份独特的坚毅与执著。
听着谢老师对油画的讲解,他一遍遍地念着油画的标题——《走出大漠》。不由得怦然心动:是啊,大漠空阔无边,风沙肆虐,他不能抱怨什么,只有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地走出去,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同学们,请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人能拦住你的努力。”谢老师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真诚地说道。
刹那间,他幽闭的心田里,猛地涌过一缕清爽的风。他满怀感激地冲着谢老师点点头,再面对那块粗糙的黑板,他竟生出一份特别的亲切。
那天,他在每一本书上,都写下两个大大的字——努力。
此后,他不再抱怨学校条件太差,不再挑剔老师水平如何,而是把十二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认认真真预习、听课、完成作业,还跟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日子一下子变得充实起来。
后来学校又分来几个年轻的师专毕业生,校园里又浓了一份青春的气息。他的学习成绩在稳步上升,那次用省重点校的测试题,他的考分竟然进入了县一中的前十名。他明白,这意味着照此努力下去,他不仅可以考上大学,还有可能进名牌大学呢。
他更高兴的是在谢老师的指点下,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篇篇洋溢着校园气息的习作,纷纷地见诸报端,让他儿时的作家梦一点点地真实起来。
当他将一张张“三好学生”奖状和一份份印着他的文章的样报、样刊,带给一辈子在田间耕作的父母时,父母激动地感叹道:“真没有想到啊,一个人只要肯努力,什么样的奇迹都能产生。”
那年高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