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九博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家九博士-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娇不惯,要从小练。
  杨化宇说:“谁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老师?那就是我的父母,她们是我的生命之光。”正民自幼受到管教,听到很多“教子”的道理,长大以后有了深入的理解,又看到好多朋友生了娃娃后,上班时常打磕睡。问了他们以后,才知道晚上孩子吵闹,夫妻两人一夜没有合眼。所以,婚后第二年佩兰怀孕时,他俩便商量好,一定实践长辈的宝贵经验,给孩子理智的爱,尽早教育孩子。
  大女儿一鸣出生后,把她从医院抱回来,准备好了舒适的婴儿房。由于佩兰是护士,房内一切,都按照医院婴儿室布置。他们的想法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他们在经济困窘的情况下,仍为新生的孩子准备了所需的一切。受过高级护理教育的佩兰,对照顾婴儿熟练得很,喂饱了奶,换过尿布,替娃娃洗过澡以后,就把她放在小床上。
  谁知鸣儿落床,就大哭起来。起初他们两人还好,坐在小床旁边,闲暇无事,欣赏着她可爱的小脸。心里想着:“这是第一堂课,你是我们的第一个学生。爸爸妈妈可不受你的支配啊!”
  谁知小家伙越哭越伤心,涨红了脸,声嘶力竭,舞拳踢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却没有一点妥协的迹象。这时佩兰又将孩子周身检查一遍,尿布没湿,小床柔软,肚子也没有胀气。可是她仍然大哭不止。
  乖乖!这时他俩开始着急起来,鸣儿一直是大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两个成年人,面对一个不足二尺的小娃娃,几乎乱了方寸。杨正民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几次想要伸手抱她。佩兰说:“再等一下,看一看。”
  孩子上了劲,哭得满头大汗,喉咙也渐渐嘶哑了。他们的心,真好像被撕成了碎片片。正民开始思想动摇,责备自己是铁石心肠的爸爸。再哭下去孩子受得了吗?他抬头看看佩兰,她似乎也支持不下去了。
  这时,在他们将要放弃的一刹那,小一鸣哭声渐弱,已经变成抽泣,手脚也慢慢停止舞动。悄悄地安静下来,孩子竟然睡着了。一定是太累了,小脸红彤彤的,眼角还挂着小小的泪珠。
  此时,他才深深地松了口气。看看钟表,差不多哭了半个小时,竟好像有半天那么长!他与佩兰相对而笑。他们知道,从今以后,鸣儿决不会变成卧在手臂里,摇上几个钟头,也不肯入睡的小淘气了。
  他们和孩子的第一次较量胜利了。没有依着孩子的任性而去抱她,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孩子就知道,不能以这种方式支配父母。养成了适应父母的习惯。如果父母放纵他们的不合理行为,就会先入为主。儿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说:输掉了与孩子交锋的第一个回合,以后再有冲突就难以取胜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婚姻殿堂(11)
由于充足的运动,鸣儿一觉整整睡了三个半小时,醒来时脾气变了,再不像初次那样大哭大闹了。以后,肚子饿时也仅哭几声,再没有听见她拼命地嘶喊了。其余三个孩子,一个个都是这样,经过第一天的“较量”,以后都成了乖宝宝了。
  美国有研究证明:一种行为持续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它是一种稳定行为。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40天,总之,坚持时间越长习惯越牢。有一天,忽然一鸣大哭起来。正民想,莫不是从床上滚下来了?他俩急忙冲进卧室,只见刘海山这个捣蛋鬼大笑,说“我常常到您家里玩,却没有听见一鸣哭过,我一直怀疑她是个哑巴,所以刚才偷偷地把她的小指头咬了一口。”
  娇溺习惯,长夜难眠。
  有一天,正民加班,深夜回家,在巷口遇见隔壁的刘伯母,正抱着孙子遛马路。看到他们祖孙两人,半夜三更散步,奇怪极了。就问:“刘伯母这么大精神,这么晚了还没睡?”
  谁知刘伯母叹了口气:“唉!有精神?我们全家都让这个小鬼磨死了。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一醒就哭,非要人抱不可;光抱不成,还得摇;摇还嫌不够,还得走;现在大了,在屋里走,也不行了,更得到街头走。我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实在累了,想靠着墙角歇会儿,刚停下来,他就火烧屁股似地尖叫起来……”正民看着老人瘦削的身子,寄予无限的同情,也深深感念慈母教训得正确。要不然,他或者佩兰,每天晚上就要跟刘家伯母作伴散步了。
  正民认为,早在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应该管教他们。如果小时候没有管好,对一个人的危害将是无穷的。后来,二女儿化宇,长子定一,次子北恒相继出世,他们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佩兰也没有一天中断工作。她把家事、公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样样不差,人人夸,个个赞。孩子乖,都听话,是主要原因。
  小三角板,审问三天。
  在松山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一天,他们在检查女儿的书包时,发现一块漂亮的塑胶三角板。他们很清楚,这不是父母给她买的。“小时摸针,大时偷金。”事情虽小,也不能马虎,一定要把来路弄清楚。他们深信“千里堤防,溃于蚁穴”,此事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佩兰发现此事后,即询问三角板的来路,鸣儿总是说:“我不知道。”
  第二天,在送她上学的路上,正民讲很多故事,借以启发她拾金不昧,借东西要还。并告诉她:“爸爸四岁时,一只小鸡从后院排水沟里跑进来,爸爸留下喂养,被奶奶发现,遭到痛打,皮开肉绽,缝了四针,至今疤痕尚在。”这种惨痛教训应该记取。教她把三角板还给同学,就说:“对不起,我把三角板拿错了,回去打开书包才发现,请原谅。”
  放学回家以后,正民又绞尽脑汁,探求三角板的来龙去脉,苦口婆心,好言相劝,讲得唇干舌燥。鸣儿唯一的回答,仍是那一句话,“爸爸,我不晓得。”他险些把肺要气炸了,就想动用母亲传下的“家法”。经过几次强压怒火,看看才五岁的孩子,那样的嫩肉,怎能经得起一阵毒打呢?而且粗暴的方法,也许会把她吓呆的。不得已,只好仍旧开导她,使她能把原委说清楚。
  一整天过去了。放学后的晚上,正民准备继续责问。佩兰怕他生气伤身,向他示意,不必再问。借以使她身心松弛,安静地休息一个晚上,亦可避免打得孩子哭叫,半夜三更,惊动四邻不安。第二天早晨起来,佩兰忧虑地对正民说,鸣儿仍然没把三角板还给人家。他实在压不下怒气,吼叫着逼问鸣儿:“你要说清楚,这三角板是偷谁家的,为什么不还给人家,你会把爸爸气死的。”他的吼声又大又高,使女儿惊恐异常,泣不成声。回答仍是那句话:“爸爸,我真的不知道。”
  天哪!仅仅是个五岁的孩子,竟能顽劣到这个地步,长大成人,将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呢?说教的方法完全失败了,要打!他握紧拳头,正准备要痛打她一顿。突然看见走廊上的衣柜,他就把鸣儿抱起来,放进去,关起来,让女儿反省。听着女儿的哭声,由嚎啕大哭到喘泣,两个小时过去,声音一点也听不到了。他急忙地从柜门缝隙中窥视,看到女儿满脸泪痕,汗水浸透了衣衫,两眼肿得好像红枣,蜷曲着身躯,睡在角落里。他急忙打开衣柜,把女儿从柜内拉了出来,紧紧地抱在怀内,泪水成串地流落在她脸上。他的心又一次被撕裂了,后悔对女儿的残忍。

第四章  婚姻殿堂(12)
当女儿醒来时,正民不由自主,再次追究:“鸣儿,爸妈很疼你,你要说实话,爸爸不怪你!”鸣儿哇的一声,又哭起来。他顿时手脚麻木。过度的气愤,令他两眼发昏,再度陷入绝望之中。他对女儿的期望,彻底破灭了。至此,那只小小的三角板,好似昏暗难散的阴霾,笼罩他们全家。他们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除了烧毁那块引发灾难的三角板,或叫鸣儿把它扔在农场边的粪池里,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三角板是怎样来的呢?佩兰有一位同窗好友贾玉清,她的长子台隆年幼时,常在杨家复习功课,也常宿杨家。每遇课程困难,或者偶尔成绩单出现红字时,他们都会尽力辅导,使他的功课保持在优等行列。这个周末,台隆背着沉重的书包,又来复习功课。要回家时,他说:“叔叔,上次来,我把三角板放在妹妹的书桌上,忘了带回家,你是否替我收起来了?”
  一句话道破玄机,化解了苦思难解的谜团。笼罩在他们心头的乌云,顿时烟消云散。正民非常内疚,误会了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专家们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很多行为大人不一定了解,父母要多了解孩子,教育才能有积极效果。他们承认错误,紧紧抱着鸣儿,彼此又哭又笑,泪水交流。全家又重新充满了阳光与快乐,春意融融。
  教子关键,养好习惯。
  正民的子女说:小的时候,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必须拿出所有的精力,非常辛苦地应付生活。可是,他们仍然如同老鹰一般,用锐利的双眼,注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没有任何坏习惯逃过父母的注意,即使一个动作,一个怪癖,他们全部注意到,并且确定这个不好的小芽心,已经被摘除下来后,他们才会放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形象:好习惯是人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来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那个“不好的小芽心”。如果“小芽心”发展成大的歪枝邪杈,再剪除就难了。孩子的成长如树木生长一样,小树苗弯曲,斜枝丛生,可以用直杆标绑,剪去旁枝。如果小时没管,长成弯曲的大树,再使它变直,那就困难了。
  研究教育的专家卢勤说:“孩子每一次无理的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教育得早,犹如修剪小树歪枝一样,不但省力,也容易使其成为栋梁之材。防病重于治病,时间就是生命,尤宜分秒必争,早早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好的习惯、优良的品格。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子女成为有用之人,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孩子跟着大人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此后进入学校及踏进社会,才能展现才能,自我创业。若能勤俭朴实,刻苦耐劳,且能敬业乐群,自己经办的事处理得好,并能帮助别人,当然会受到同学、同事以及伴侣的欢迎,自然会有愉快的环境,结成幸福的家庭。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防止坏习惯成自然。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好习惯使人守规矩,坏习惯使人犯错误。专家们说:小到饮食、睡眠、卫生,大到学习、劳动、待人、接物都要形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坏习惯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移民以前,儿子定一6岁,上小学二年级时,好胜心和自尊心很强,对功课特别用心,次次做得好,已经养成得“满分”的习惯。一次考试因笔误,在校第一次没得满分,便哭成泪人儿,任凭谁劝,都止不住他的泪水。因此,老师不得已把他交给家长,说给他购买一个玩具,可以叫他开开心。这对父子,在老师的建议下,第一次逛商场。在爸爸的督促下,杨定一花了两块钱,挑了一个玩具枪,这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件玩具。
  娇溺不断,实难改变。
  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全国总数超过一个亿。这些孩子如何教育,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因为子女少,父母更加疼爱,无可非议。可是,生活过于平静舒适,他们会迷失自我,多数孩子被父母骄纵过度,是可怕的爱,子女随心所欲,父母有求必应,无意中养成坏习惯。这样会使子女堕落无能。像温室里的树苗,很难成为栋梁之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婚姻殿堂(13)
有人错误地认为“树大自直”。孩子到懂事时再管,或者不用管,孩子就会理性地控制自己,自然就学好了。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远远超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父母总是小心翼翼,注意孩子的感觉与情绪,整天里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是过度的爱。每餐大人都问来问去,看他想吃什么,有时搜肠刮肚想些新主意,提出来让孩子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终日里在衣食和玩乐上想点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