ど巢⑽薮蟀哉宰恿⒅髡沤�74军暂停浏阳东北的外线位置,等待第19、第30集团军等大部队会合后,以十七个师的兵力组成外线兵团向袭入长沙的日军同时进攻。果真如此的话,双方内外线逆转,国军还有望打一场上高会战那样的反包围,即使打不了歼灭战,反咬它一大口也算是反败为胜,日军在此情形下必将突围而出,长沙短期即可收复。但是,薛岳太过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愿意冒长沙失守的风险,他不理睬赵子立的意见,固执地决定执行他的既定方案:将第二线大军收缩在长沙周围,确保长沙参见赵子立《第二次长沙会战兵力部署及战斗经过》(《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 湖南四大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年)。
9月25日,屡遭日军轰炸突袭的74军终于在浏阳集中,薛岳亲自电令王耀武急开黄花市,在春华山、永安市、黄花市沿捞刀南岸占领阵地。王耀武遵命将部队驰往上述地点,行进途中不放心,他打电话向赵子立确认。赵子立说:“把你的部队向长沙以东拉,我是绝对不同意的。我的意见是把你的部队摆在浏阳东北。敌人将由北向南前进,恰好出现在你们的右侧。你们将要与绝对优势的敌人发生严重的遭遇性战斗,但他们硬要这么做,真是糟糕透了。”
赵子立的预言不幸而言中。
三
张灵甫到58师当副师长已经有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师长廖龄奇频频请假,他起先去岳麓山参加军官训练团学习,因此三四月间的上高战役就是由张灵甫代行师长之职,此番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前,廖龄奇不巧又请假到吉安结婚去了,直到张灵甫带着58师从江西的分宜到达湖南境内,新郎廖龄奇才依依惜别蜜月中的新娘,驱车赶回前线报到。
说起廖龄奇其人,他的教育背景和作战经历都与张灵甫十分相似。廖龄奇毕业于黄埔四期政治科,入黄埔军校之前也读过大学,只是他比张灵甫多了一样学历,他在黄埔毕业后曾经到英国参谋学校留过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回国后他加入第88师,在当时的师长俞济时手下任职,88师是当时中央军中少有的德械师,属于嫡系中的精锐。1937年8月,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在淞沪会战中阵亡,继任旅长高致嵩又在南京保卫战中战死,廖龄奇递升该旅旅长。半年后,继任的88师师长龙慕韩因兰封失守被蒋介石下令枪毙,廖龄奇到74军投奔老上司俞济时,在万家岭战役前不久,他接替邱维达担任58师172旅旅长,次年升任副师长,所以若论私人交情,俞济时与廖龄奇的关系比与张灵甫更早更亲近。后来俞济时和老资格的原58师正副师长相继调离,廖龄奇便顺理成章当上了师长。由于自恃学历高战功强,与王耀武素无渊源的廖龄奇对顶头上司的态度相当傲慢,他认为王耀武没什么真本事,只不过机遇好罢了,以致善处人事的王耀武也觉得与廖龄奇不好相处。但是论打仗,廖龄奇还是一员勇敢的战将,与张灵甫一样,他也曾经多次负伤,身上疤痕累累,右臂在北伐中受伤致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节遭遇滑铁卢——二战长沙(4)
骄傲的廖龄奇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辞别洞房回到前线参战,这一仗竟成了结束他生命的最后一仗,而他却不是作为抗日英雄光荣地倒在杀敌的战场上。
9月26日上午,廖龄奇与张灵甫一起率58师赶抵战场,原以为有友军在原地留守与58师换防,却是踪影全无,廖龄奇只得下令全师在永安市、东林寺、春华山一带展开,巩固长沙—平江大道地区,正面迎战由路口畬南进的日军。王耀武则执行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命51师与军直属部队继续向黄花市推进。在此之前,74军的先头部队57师一部已于25日午时许到达春华山附近,占领春华山到赤石河(春华山西北十公里)一线阵地,该师其余部分于二十六日黎明前后到达,58师的蔡仁杰173团也随57师参战。
春华山距黄花市约九公里,离长沙市区以东约三十公里。最先与74军遭遇的,是日军的第3师团花谷先遣队。据日军战史称,第3师团原本并不担当围歼74军的作战任务,它是奉命经上沙市向金潭附近追击,并在该地渡过浏阳河向长沙南侧地区继续追击中方的溃军,它的行进路线是由北向南。当74军自东向西向长沙以东的黄花、永安地区挺进时,正如赵子立所预料,南下的第3师团恰好斜刺里撞上了74军的右侧,双方在春华山意外遭遇。
26日上午9时,正在春华山展开阵势的57师发现花谷旅团的一个先遣大队到达春华山附近,准备南进抢占金潭渡河点,便立即发动截击。日军起初还以为是溃散的中国残兵偷袭,当遭到重机枪连续猛烈攻击后,发现对方的抵抗意外强韧,才判断是遇到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先遣大队队长池边不敢恋战,乘守军尚未完全展开,伺机寻找薄弱处向西迂回南下。
接踵而至的花谷旅团主力就没那么幸运了,当他们在正午前到达时,57师和58师正在春华山、永安市一线抢占要点,虽然是仓促应战,一旦开打,74军还是抖出了王牌军的威风,南下的第3师团遇到了强有力的抗击,双方首先在春华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敌花谷先遣队和随后赶到的第6联队先后向春华山东西两侧向74军进攻,遭到57师和58师第173团的猛烈反击,仅东侧1553高地一战,欲经宝塔冲—横杭开往莺山咀的日军中川大队,半日内重机枪的弹药就消耗殆尽,中队长万年良雄战死。日军的战史也毫不讳言守军的作战意志极其顽强:“重庆军不断增加兵力,进入左侧意图包围中川大队,受到我重机枪集中火力阻击的敌捷克式机枪射手前仆后继,进行十数次应战后,始从阵地消失。”西侧的第6联队的攻击也同样不顺利:“重庆军凭借坚固阵地依靠大量士兵更加发挥火力顽强抵抗。攻击开始后约30分钟第一线不断出现伤亡,虽夺取了敌阵地的高台端部,但以后由于炽烈的火力及敌干部带头顽强反攻,致使攻击受挫。”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 中华书局 1985年在74军的反攻中,又一名日军中队长下岛正利毙命。
74军在26日争夺春华山的战斗中虽然有所斩获,战局在傍晚却不幸开始恶化,受命截击74军的敌第6师团在连绵的山地昼夜急行军,于当天傍晚到达捞刀河畔,主力集结于大桥市—北盛仓附近准备攻击捞刀河左岸,与此同时,敌第11军军部再命第40师团进入北盛仓附近,准备参加永安市方面的战斗。74军腹背受敌,陷于敌人将近三个师团的围攻之中,双方阵地犬牙交错。
58师的三个团的位置,蔡仁杰173团在春华山北与敌激战,在敌机的剧烈轰炸下,该团第1营、第3营连长伤亡殆尽,172团和174团在永安市、伍家渡等一线,其中以172团在永安与敌第3师团石井信的第18联队的战斗尤为激烈。
26日下午15时左右,永安遭到日军急袭,58师从西面迅猛反攻,将突向捞刀河桥梁的一个日军大队与其师团主力斩断,可是敌第18联队的主力很快赶到,入夜,敌第3师团的战斗指挥所也进入永安市。日军意图乘58师态势尚未完备之际将其击灭,双方在永安南方约一公里的147高地一带彻夜激战。廖龄奇和张灵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凌晨二时许,凄厉的冲锋号在黑夜中骤然吹响,58师竭尽全力向敌军连续发动三次猛烈反攻,敌人的攻势顿挫,敌森胁大队的两名中队长也战死。
第七节遭遇滑铁卢——二战长沙(5)
黑夜里,永安在燃烧,熊熊的火光在二三十里外也清晰可见。
一直以胜利者的口吻洋洋描述其长沙作战的日军战史,在叙述永安之战的时候,对日方的损失亦难掩痛惜之情:
“到处展开手榴弹战,在燃烧的永安市中进行着凄惨的白刃战。森胁大队的两名中队长战死,攻击受挫……森胁大队长决心拼死战斗,亲自指挥第8中队的1个小队,并由正面部署中队主力潜入敌阵的间隙,一齐发起冲锋,冒着迫击炮的密集炮火潜入敌阵,突破手榴弹的火海。经过激烈的交手战后,于27日15时终于夺下147高地。重庆军勇敢进行了多次反攻,但在森胁大队长挥舞战刀带头冲锋下一一予以击退。石井联队长于6时继森胁大队之后攻击前面的敌军。并命令土屋大队(第7中队为基干,配属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第6中队)‘应尽量由东方联系第1大队攻击面前之敌’,准备向永安市东南侧地区攻击的土屋大队,在山炮的紧密支援下,于8时39分向156高地北侧台地发起冲锋,当即占领该地。重庆军在大举进行猛烈掩护射击的同时,并以手榴弹反复进行肉搏攻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此期间,得到山炮的紧密协助,过午才保住了该地。但第7中队一次丧失了中队长西谷诚太郎大尉以下全体干部,中队的伤亡达到60余名。”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 中华书局 1985年
日军不得不承认,第3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这些伤亡主要是发生在永安之战。而从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战后认为该师团损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该师团再向株洲追击一事来看,日方战史所报的该师团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
随着日军第6师团投入战斗,敌人的兵力已经明显占居优势,58师即使拼死反攻;要想凭一师之力挽回颓势是不可能了。27日下午2时,58师173团与174团虽然在伍家冲以北插入第6师团防线,但是在右翼的日军已经越过春华山,向黄花市以东的51师阵地进攻。
日军从侧翼突破春华山,58师的部队开始被日军包围切割,部分溃兵一路退向长沙,出现在黄花市的74军司令部附近,令王耀武紧张得脊背发凉。日军继续以74军三倍以上的兵力猛攻黄花市,还以伞兵在黄花市以南空降,配合敌便衣队及汉奸四处活动,破坏电线,鸣枪扰乱。27日,军直属部队遭到袭击,王耀武的军部险象环生,卫士排排长为保护军长而被日军用军刀砍死,近在咫尺的王耀武在黑夜中侥幸躲过一劫。薛岳得悉战况,知道再不让74军突围,这支王牌军将毁在他的手里,则罪莫大焉。27日下午5时,薛岳发出命令:74军转移到浏阳河以北。
四
第51师与57师摆脱了日军的纠缠,顺利撤出战场,58师则因已陷入与敌混战之中,战斗激烈,难以迅速脱离战场,损失最重。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难得的是,58师在激战中伤亡近半,并且被完全优势的日军包围切割,但是大部分依然突围而出。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态势之下能够将部队撤下来;避免全师覆没的命运,这在师长廖龄奇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但是他接下来的举动却铸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廖龄奇抗拒了战区要58师退往浏阳的命令,自行将一部由湘阴港渡浏阳河,集结于镇头市西南许家桥、土桥及南门坝,收容以团、营乃至连为单位突围的部队,收容完毕之后,廖龄奇强行拦下一列火车,将残部拉到株州整理,自己则顺道回祁阳探亲去了,没有再参加后期的会战。从廖龄奇以往的作战表现和他部下的评价,他不似一个贪生怕死的鼠辈,这次他何以擅自半途离队回家?是基于对上级对他的错误指挥而负气出走,是认为残部已无力再战,还是倦鸟返巢?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回家的火车上,廖龄奇遇见了第九战区的一个高参,他直言相告自己是回家去探亲。高参回到战区司令部报告了此事,薛岳十分震怒。廖龄奇擅自将部队后运株州,不仅直接藐视了战区长官部的权威,也被认为是畏战逃跑行为,并使58师错失了与51师和57师一起在28日后发起的侧翼攻击行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节遭遇滑铁卢——二战长沙(6)
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期,薛岳在长沙东郊被攻破后打了一场艰苦的防卫战,陈诚在第六战区适时进行了宜昌反攻,策应第九战区的行动,使得华中日军不得不做出调动,多少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9月底,第九战区的战况发生有利于我方的逆转,中国军队转守为攻,对撤退的日军围追堵截,至10月初,长沙近郊之敌开始全面后撤。5日,敌军大部经湘阴、营田北逃,7日正午,国民党军全部收复失地,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战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由师长以上军官参加的南岳军事检讨会议,74军虽然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