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之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声色之余-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年来,影视圈的人似乎总喜欢往国外跑,其实无可厚非,也符合国情民意。各单位都喜欢组织去名山大川、旅游圣地开会考察,说白了就是公费旅游。影视圈的人屡屡“出圈”自然也就难逃干系。当然只要工作、旅游两不误,倒也说得过去,毕竟还拍回来点风光片,供没机会出境旅游的观众欣赏,要说这比那些自顾自“开会考察”的人强多了。因此说,以前的《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广受欢迎是有原因的。当然,同是“旅游风光片”,《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的剧名起的就不如《别了,温哥华》好,“北京人”与“纽约”,“上海人”与“东京”,好端端的两档子事非要用个“在”字将它们搅和在一起,无论是喜欢看戏或是爱看风光片的观众,想“各取所需”都费劲。同时也给那些想从事影视剧创作的人增加了“学习难度”:反映并关注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群的生活姿态及生存状态,这决非是个人就能干的活!
  其实无论是纽约、东京,或是温哥华,说起来离广大普通百姓都够远的。相对而言,《别了,温哥华》的剧情与咱更有亲近感一点,这种故事绝对不是“二手洋货”,如果你仔细瞧瞧,定会发现,这实属咱的“土特产品”,打开电视机,哪个台演的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产地”,一个是温哥华,一个是门头沟,还有不少可能是白沟的。
  别管是“真洋”还是“假洋”,跟“洋”沾点边就是好卖。说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做怪,其实这话没说到点子上。如果你去那些管理无序的大市场留心观察一下,便不难发现,叫卖声高者一般生意都不错。问题不全出在人家小贩身上,要怪还是得怪咱这些“听啥是啥”的消费者,谁让咱爱看热闹又没见过啥世面呢!2004…4…10
  

“毛蛋”里面挑骨头
电视剧《林海雪原》拍摄之初,所引起的关注远没有播放时所引发的争议多,这在“娱乐时代”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结果。相对而言,不关注娱乐新闻,但却憋足劲“旧饭新吃”的中老年观众,能从鸡蛋里挑出点骨头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更何况这蛋还是“毛蛋”。
  老剧新拍,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回还是“重新包装”新鲜出炉,被看成“毛蛋”是注定的结果。
  电视剧《林海雪原》引发的异议,分析一下便不难发现,争议主要分为“演员形象气质”及“情节是否忠于原著”两个方面。而产生争议的原因也来自两方面:一是该剧主要观众为适龄的中老年观众,先入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二是该剧编导无疑受“求新求变”的新风尚所蛊惑,无视约定俗成的既定审美,想出离原著不但错了方向而且还弄巧成拙,不是揭人家杨子荣“伙夫”的老底,就是别出心裁锦上添几朵“槐花”、“翠花”来上“酸菜”,不倒了老顾客的胃口才怪!
  其实有争议对于电视剧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还质疑“收视率是否注水”者以颜色。但好事往往也潜在着危机,透过争议我们不难体会,时下的很多观众似乎与编导一样,也戴着“求新、求变”的有色眼镜,看什么自然也就都会不太顺眼,且着眼点往往是局部细节,色迷迷地死盯着人家“槐花”姑娘就是例证。
  “鸡蛋里边挑骨头”与“毛蛋里边挑骨头”有本质区别。近来,竟然出现“记者近日拨通《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电话……”的新闻,不知已经作古的曲波及杨子荣看到此种新闻会作何感想?要说这心急的记者也太笨了,您还不如说拨通了那个莫须有的槐花的电话呢!
  电视剧《林海雪原》是“鸡蛋”还是“毛蛋”,这问题并不重要,要命的是,如果我们用毛蛋的眼光去看任何蛋,恐怕都像毛蛋。2004…4…10
  

从水果到果脯
要不是多少对影视剧拍摄工作之艰辛有所了解,通常我不会特别关注拍得太糟的电视剧,更不会昧着良心写上一篇又油又腻的评论来毁自己本就不高的审美。但现在的糟滥电视剧实在是太多,一打开电视,你就能撞见,想不看都来不及。例如近期央视播出的青春偶像电视音乐剧《水果姑娘》,无论是剧作故事、拍摄手法,或是演员表演、服饰打扮都够考验观众肠胃的耐受力的。究其原因,吐前却又难以说清。
  但凡问题涉及青春,说法不一,根源是审美立场不同。例如近来歌坛风起云涌的青春美少女、酷少男组合,前赴后继,乐此不疲,据说都是因为有市场、有钱可赚闹的。然而社会上反感的呼声似乎更高,“不知从哪找来这一堆大脑长在屁股上的傻孩子,而且也不知是谁将他们捯持成这个样子。又不是想往窑子里卖孩子,干嘛非要打扮得这么怯、这么贱!”这样气急败坏的话不绝于耳,批驳的重点即青春不堪恶俗。
  落伍的时髦是一种恶俗。刻意成熟或故做天真无疑也是一种恶俗。别有用心、动机不纯、出卖青春来换取青春则更是一种恶俗。这就是新鲜水果与腌制果脯的区别,现如今的“青春艺术”概莫如此。
  恶俗没有公允的标准,任何的异已都可能成为恶俗。所以对《水果姑娘》及青春偶像没什么可多说的。但有一点,大家恐怕不得不承认,新鲜水果和腌制的果脯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一出生时都叫“果”。之所以“青春艺术”会将水果和果脯弄混,责任不在园丁及水果商,问题还是出在吃水果的人的消费观念上。最典型的例子是,给馒头中加洗衣粉增白,给黑木耳涂墨汁增黑,商家之所以费尽吧拉出此毒手,还不是因为有些消费者只重色、不重质,错把表面美当成心灵美。久而久之,人们已经将“自然天成的才是最美的”忘得一干二净。照此发展下去,买馒头时,我们就该高声嚷嚷了:“给我来二斤碧浪的,不要活力28的,吃不惯那味。”或是买木耳时,小声嘀咕:“给我来八两一得阁的,我给书法家送礼。”
  否定重色不重质,反之也不对。色或质的审美是随时代在改变的,如果我们对德艺双馨求之不得,那么能否在色艺双馨上给观众点面子呢?2003…8…22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一般的“不”
近年来,能真正轰动市井并引发全民大讨论的电视剧不多,去年的《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及今年的《女人不再沉默》应算典型案例。这两部以女性为关注对象的电视剧之所以会火爆,看似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就像长久以来,一年只有一天是妇女节,其余全是妇男节一样,女性终于也对世人说“不”:不跟陌生人说话却又不再沉默!因为新鲜,所以招人。
  有人说这是当今社会女权主义抬头的表现,如今连《有*你就喊》的口号都敢大方示人,说回“不”又算得了什么新鲜。说的也是,但不怀好意的窃笑之余,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不”不一般。不一般不仅仅体现在这两部社会问题剧反映了“家庭暴力”及“性骚扰”等社会问题,更深层次的则是折射出内心孤独的现代人渴望群体认同来确立自身定位的需求。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依靠媒体。
  其实,“家庭暴力”或“性骚扰”自古以来动物世界皆有之。就人类社会而言,近年来妇联、工会、法院等场合也屡见不鲜、应接不暇。但从来没有像这两部电视剧的推出所产生的声势大,这就是电视传媒的力量。但传媒取代不了妇联,按小资们的话说,传媒只是“为同道中人提供了一个相互取暖、互发牢骚的平台”,这是社会问题剧火爆的原因,同时也是其社会局限性的表现。
  传媒学家称“现代传媒是一个发现、传播、推广,进而发明时尚的发展过程”,这与人们从传统的被动盲从心理向现代主动趋同心理的转化过程相辅相生,所以当一个只敢在心中默默喊“不”的阿Q发现社会中有如此之多的人都在喊“不”,趋同心理促使“同去同去”成了时尚。由此说来,想要拍一部火爆的电视剧只要抓住这一点就齐活了,说得体面一点就是艺术要见证并揭示人们的现实生活及真实情感,就这么简单。
  抛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个纠缠不清的老话题,单就影视剧艺术创作多费点儿口舌。想拍一部受欢迎又赚钱的影视剧,有些编导总是在秦王斗荆轲或清宫剪辫子上嗡嗡打转,拍完之后,还要防着善于指瑕挑错的书虫蹦出来说“不”而担惊受怕,这又何苦呢?
  社会问题剧的出现并火爆,对于社会问题或影视剧艺术创作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当然,还应注意现代人矫枉过正的毛病。以暴力反对“家庭暴力”,或以性骚扰回敬“性骚扰”的事,有人是干得出来的。所以,在此也只好无奈提醒,哪位编导如果手急眼快,还是赶紧抢拍《就跟陌生人说话》或《男人不再沉默》为上。2001…6…17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方言不是万能的
方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方言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个句式原是用来说钱与生活的关系,现在换成方言,并用在影视剧创作上则再恰当不过。
  好的影视剧,最本质的一点是贴近生活。生活中的人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口音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才会令艺术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各异。
  很多编导深谙此道。例如东北话,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及电视剧《刘老根》均受益于方言。反面的例子则如近来热播的电视剧《警察局长Ⅱ》,虽然累死你也没法从地图上找到剧中故事的发生地,但剧中的生活场景,分明就是东北。更何况,剧中不少人还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然而问题也出在这口音上。剧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及反面角色说的是原装东北话,相对应的正面角色及社会上流人士,则均吐着纯正的普通话。最为可气的是,混入正面阵营的反面角色居然也说普通话!按东北话来说:“这扯不扯,咋还整出口音歧视来了呢?!”
  方言歧视,可能并不是《警察局长Ⅱ》的编导有意为之,但这种现象在艺术中却普遍存在。例如相声中就没少用方言来贬损落后分子和官僚主义。但如果以为只有操着特定口音的人才会如此,进而在生活中对号入座,则会误人不浅。再如电视中的主持人或时尚人士,不是一口语法混乱的港台腔,就是满嘴散装英语(英文汉语毫无逻辑混着用),电视台都允许这么干,为什么广大中小学生就不能也如法炮制应付考试?不知道是考试太教条,还是电视台欠调教!
  由此看来,文艺作品及视听传媒中的方言,在现实生活是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忌讳滥用。当然,如果将文艺作品中的方言一棍子打死也是不合适的。例如多年前推行普通话,也适时出现了几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里面的领袖伟人也改说普通话,虽然这下子官兵在普通话面前人人平等了,但观众却不买帐,因为缺少了方言的力量,人物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又立不住了。看来没有方言是万万不能的。
  方言是语言之花,是文化最鲜活的部分。艺术作品用方言入菜,就要在保存营养及色香味两方面下功夫,最简单的就是凉拌,在哪山唱哪山的歌。还是拿赵本山的小品或英达的情景喜剧来说,如果你非让他改说普通话,不是不可以,但那还叫喜剧吗?2003…9…16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换一种眼光去看海
电视剧《海滩》热播同时,意料之中的是,又伴随着大批量褒贬不一的“观后感”出炉。长久以来,我们这种就事论事,由着性子图一时之快的病态文艺评论已成风气。如果以往我们对那种没有批评,甚至不谈文艺的文艺评论嗤之以鼻,那么如今这种有了自我观点,也跟作品沾边的论调可算一个进步,但这一步的方向显然又迈错了。急于跳出来表白“过分自我”的观点,或不紧不慢挪出来“自以为是”地展示只有抒情没有叙事的评论,这两种做法现在最常见,不信,你可稍加留心一下近期有关《海滩》的观众评论,便会一见分晓。如果说这些评论压根它就不叫评论,这恐怕会伤了许多“评论家”脆弱且易碎的心。但伤了他们的心,总比看着他们丧心病狂地伤了文艺创作及文艺评论的心要强得多。
  何为文艺评论?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证明你还有救,发展好了兴许还真能成为评论家,否则还真就够戗了。就事论事肯定不是评论。如果不能从被评论对象身上找出一个看点,通过自己的评判还不能升华或者说滋生出一个服己又服众的观点,那么你这文章的价值便会比骂街还低。还真别瞧不起路口骂街或饭后牢骚,有时人家真的很艺术,也富含哲理,比有些评论的自狂或三孙子相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