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和烦躁的次数比女孩多很多。
当然,在试验结束之后,母亲们都想通过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复平静,例如抚摸他们,认真地注视他们,同他们说话,等等。尽管母亲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男孩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而女孩却正好相反,当母亲拿着玩具跟她们玩耍时,她们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玩具上。即使是母亲的板脸让她们产生了烦躁情绪,但母亲的抚摸很快又使她们恢复了先前的高兴。
由这个试验,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在与男孩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方面,家长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说,对于婴幼儿时期的男孩来说,他们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与关注。
除此之外,在6岁之前,男孩还会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1。 理解能力有限。
从出生到6岁这一时期,男孩的家长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把这一时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动不动就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爬到柜子上去、为什么应该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这一教育行为都是徒劳的。因为这一时期的男孩根本没有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向他们解释、给他们讲道理,只会让他们感到痛苦。
例如,一个4岁的小男孩闹着要找奶奶,如果家长告诉他,两个小时后奶奶就会回家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男孩会哭闹得更加厉害。因为根据他现在的理解能力,两个小时是很漫长的,也许会比两天都要长。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正确的做法是:放弃解释,陪他做游戏、给他讲故事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当然,在这一时期,这些小男孩总是不愿意与家长合作,例如,家长要求他们刷牙,他们会明确地拒绝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无需解释什么,只要给他们做出示范就可以了。当这些好奇的小男孩看到小小的牙刷突然从口中变出那么多的泡沫来,肯定也会忍不住自己来试试。
男孩的成长历程(3)
2。 会被太多的选择弄糊涂。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男孩:
“儿子,你是想喝粥,还是希望妈妈给你煲一碗汤?”
“宝贝,周末我们是去公园,还是去游乐场?”
“儿子,你今天想看动画片,还是儿童综艺节目?”
对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男孩从小缺少一个自信的、起引导作用的成人做榜样,那么,小男孩就会变得很迷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或者应该去做什么。
也就是说:
※如果总是让1~6岁的小男孩在很多的选择中自己去做决定,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没有决断能力的人。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要为男孩规定好每天的生活,例如,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这样会使男孩清楚地认识自己,并获得很大的安全感,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当然,有时男孩也会拒绝服从家长的安排,例如,家长要求男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他不愿意去做。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男孩,如对男孩说:“现在妈妈要交给你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让你的玩具各就各位,不要让它们乱跑。”如果男孩还是不合作,家长可以继续引导:“你现在可是它们的领袖,相信你肯定有办法征服它们!”被赋予神圣使命之后,男孩一般都会十分愿意与家长合作。
3。 会迷恋自己的身体。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好奇的,身体是孩子世界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常常会“研究”自己的身体。但很多家长常会因为儿子总是拉扯或搓揉自己的*而感到烦恼。
一位着急的妈妈曾这样说过:
我真害怕儿子将来会变成性犯罪者,他现在还不到3岁,但他好像很迷恋自己的*,经常会自己拉扯或搓揉自己的*。有时甚至是当着外人的面,他都不肯把手从裤子里拿开。
我没敢提醒他,我怕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厌恶。但我又怕他将来会变成性犯罪者,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对于这些小男孩来说,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早期迷恋是很正常的。因为拨弄、搓揉自己的*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和舒服的感觉。
另外,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惊小怪,孩子也没有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感觉到羞愧或有犯罪感,那孩子将来性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因为这不会激起孩子对性的好奇及探索欲望。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儿子知道,搓揉自己的*会令他们很舒服,他们可以这样做,但这是一件只能私下做的事情。例如,在自己的房间内,并且在没有第二个人在场的情况下。这样,孩子既不会觉得自己有罪恶感,又不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过分的好奇。
另外,面对这一阶段男孩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家长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在养育这一阶段男孩的过程中,家长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对男孩多些关注
对于五六岁之前的男孩来讲,他们在情绪上要比女孩脆弱得多,因此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注也会更多。当然,如果家长没能及时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往往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行为。
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我问孩子们谁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孩子们都争着举起了手,并抢着说“我讲”、“我来讲”。于是,我找了一个平时不太爱讲话的小朋友来讲,但这个小朋友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就发生了:一个小男孩揪住一个小女孩的辫子,把她推倒在墙边,正要动手打她。这时,我及时制止了小男孩的暴力行为。
男孩的成长历程(4)
事后,我耐心地问那个男孩:“你为什么要打那个小朋友?”
这个孩子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只有这样,老师才会注意我,下次才有可能让我讲故事。”
是的,此时的小男孩可不像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大男孩一样大大咧咧、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他们很在意他人是否关注他们,当然,这个“他人”的范围很窄,主要包括家长和老师。就像上面那位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注,他们就会通过坏行为来吸引家长和老师的眼球。
当然,如果男孩长时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家长的关注,这说明他们一直是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的,这将很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被固有的性别观念束缚住头脑。的确,男人经历磨砺后才会变得更成熟,但小时候的他们是脆弱的,是需要家长特殊关注的。
另外,幼儿园的老师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男孩得到足够的关注时,他们不但不会捣乱,学习知识的速度也会变快。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关注自己的儿子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在生活中,我总会向儿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你是与众不同的。例如,当儿子听从了我的建议,主动收拾了一次自己的房间时,我就会这样对他说:“大多数的孩子都懒得收拾自己的房间,而你却把房间收拾得这么干净,你一定为自己的这种突出表现而感到骄傲吧?”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每当我与儿子结束这样的谈话之后,他房间的卫生总会维持好几天。
这位家长的做法,就是关注男孩的一种表现。其实,在男孩的内心深处,他们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与众不同会被别人发现。因此,即便家长所指出的那些并不是男孩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个男孩,他并不一定爱整理房间,也许仅仅是偶然的一次整理被家长发现了,但如果家长把“爱整理房间”看做是他的一种与众不同之后,这就会变成家长对男孩的一种期望,从而促使男孩继续去整理房间。
我们都说,女孩需要“宠”着养,这样她才会自信、才会培养出高贵的公主气质。但对男孩的教育却应遵循另外一条原则:
※男孩是喜欢被“期望”的动物,所以需要被“关注”着养。
但这种“关注”是有一定规律的:你越关注男孩的积极行为,他们的积极行为就会越来越多;同样,你越关注他们的坏行为,他们的坏行为也会越来越多。
方法二:不要让男孩过早地进入幼儿园
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讲究竞争的社会,家长们常常过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对此,他们还给出了各种合理的理由:
“让孩子去幼儿园学点东西,增强他的竞争力。”
“为了孩子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趁着孩子小,我们要努力奋斗几年,所以不得以只能把他送入幼儿园。”
……
从表面来看,家长们的这些理由既合情又合理,但很多教育专家却给家长们提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建议:男孩在3岁之前应该留在家里,由家长照看。对此,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幼儿园不适合3岁以下的男孩,这是由他们的本性决定的。
的确,我们都知道,与女孩相比,男孩的情感是脆弱的,他们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让男孩过早地经历分离,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从而会变得很焦虑,严重时,他们甚至还会在情感上封闭自己。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很容易烦躁,很容易表现出好斗的行为,长久如此,将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培养。
男孩的成长历程(5)
因此,专家们一直呼吁,3岁以下的男孩要由细心的亲人来看护。从出生到3岁,男孩要与看护人一起度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对于男孩来讲,看护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她(他)要给男孩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学会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这样评价男孩:不会关心人、冷血动物……其实,男孩表现出的“冷血”除了与他们的表达方式有关外,还与他在3岁之前的看护人有关。因为男孩的看护人除了要照顾孩子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让男孩感受到温暖,理解自己的善意,并与自己建立亲密的关系。
一位4岁男孩的爸爸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我家儿子4岁才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老师常常夸奖他懂事,很多家长也向我请教教子经验。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们夫妻俩的确下了真工夫。
由于我和妻子的工作忙都不能脱身,在孩子足够大时,我们为他找了一位有责任心的保姆。当然,保姆的工作不仅仅是照看孩子的生活,还包括教育孩子,我们也常常会把在书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讲给保姆听。由于教育得当,儿子身上的坏毛病很少。
另外,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中我了解到,在3岁之前,男孩需要与看护人学习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每天回家后,我都会用讲座中所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当儿子对我们的某些行为不满而发脾气时,我们会及时地引导孩子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这样做不对?”
当我们为儿子买了他喜欢的玩具,他正高兴得手舞足蹈时,我们会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你幸福吗?”“你觉得爸爸妈妈爱你吗?”当然,即使孩子不会说话时,我们也会示意他亲亲我们,以表示感谢。
……
正因为如此,我家儿子不但不“冷血”,还常常会主动关心我们和别的小朋友。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科学,与送幼儿园相比,为孩子请一个有责任心的保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幼儿园,虽然孩子能够学到一些比较科学的知识,但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孩子被关注的心理需求,也不可能与每一个孩子都建立十分亲密的关系。因此,要想使这些小男孩正确地感受和理解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对一是最合适的教育方式。
另外,这位家长教育方式的科学之处还在于,他会引导孩子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弥补了男孩不善表达的缺点,而且会极大地推进了男孩对情感的感受能力,从而使男孩很快就与家长建立亲密关系。
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有这样一个观点:在生命初期,男孩需要亲密关系。也就是说,男孩需要明确地知道家长在关注他们,在爱他们。
然而,大多数的家长都持有这样一个陈旧的观点:如果男孩哭泣时立刻前去安慰,就会惯坏他,从而使他变得娇气、没有男子汉气概。
其实,这些家长的观点不但陈旧,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