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孩子开始撒谎的时候,你加以教育了吗?当孩子占别人的小便宜的时候,你加以教育了吗?当孩子缺交作业的时候,你加以教育了吗?你是否认为孩子撒的只是小谎,无伤大雅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孩子撒谎你教育的时候,你是否只是简单的说一说或是劈头盖脸大骂一通?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作为家长本人你平时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吗?

  家长现在在为孩子难教育而发愁的时候,是否想过,孩子正是在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之下逐渐形成不讲诚信,进而是非善恶不分的毛病的?

  谎言一旦有了开端,孩子就会品尝到撒谎带来的“甜头”,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撒谎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再加之,一个谎言背后,总要用多个谎言来掩饰,这样一来,孩子在面临错误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谎言来掩饰。当孩子撒谎后,家长如果仅仅是无关痛痒的说上一两句,就会让孩子认为这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所以,教育了也等于没教育。而如果劈头盖脸的骂,没有抓住诚信教育的关键,让孩子明白撒谎给自己带来的究竟是好处还是危害,一方面,孩子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反倒会对孩子以后进一步撒谎起到催化作用。因为孩子在被骂的过程中会形成心理阴影,他知道犯错以后(撒谎只是他掩饰错误的其中一个错误)肯定是要被狠批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以后撒谎要撒得更高明,不要让家长发现自己撒谎了。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不守诚信的人,再加上你在家里面吹嘘你怎么懵人又大赚了一把,孩子又怎么可能会诚信?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孩子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往往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诚信意识。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面表现得很诚信,但在校外却大打折扣。原因何在?正在于这部分孩子对诚信本身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之所以在学校里面讲诚信,是因为在乎自己的形象,因为如果不诚信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这种诚信是装出来的,恰恰是极不诚信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并不比那些一直不讲诚信的孩子好多少,甚至还更容易出问题,这就是俗语所讲的“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就很容易成为“伪君子”,“见人说人话、见鬼会打卦。”当着一套,背着一套。这绝不是聪明的表现,这种孩子会渐渐形成投机心理极重的人,迟早要出大问题。可孩子之所以形成这个样子也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很多时候,在涉及到孩子的一些切身利益之时,家长就会默许孩子的不诚信。比如:在竞选班委的时候,孩子采用不正当方式请客拉选票,有的家长不但不制止,反而给孩子“竞选经费”;发现孩子有抄作业的行为,家长一看时间太晚了,就装作没看见;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在孩子的一些关键比赛和考试中通过走后门等方式帮助孩子作弊。在这些过程中会让孩子认为不诚信的方式机会成本大大降低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再与投机心理相结合,孩子分场合玩投机讲诚信的习惯也就形成了,以后想改都改不过来。

  所以,对于诚信教育而言必须注重如下几点:其一,从源头上制止撒谎。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撒谎的现象时,家长决不可掉以轻心,口子一开,如洪水猛兽,挡都挡不住。从小就培养孩子讲真话、做真事、信守诺言的意识:你可以不讲话,但一旦讲了就要讲真话;你可以不答应别人,但答应了就要做到。其二,必须重视教育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正视,人都会犯错,但与你用谎言来掩饰原来的错误相比,撒谎其实是更严重的错误。让孩子明白你会给他改正的机会,你会宽容他所犯的错误,但孩子必须意识到撒谎带来的只是暂时的“甜头”,而当一个人撒谎成性以后,是没有人愿意与你交往的,同时,还会是自己一步步走向邪恶,犯更大的错误。其三,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自毁形象,使得对孩子的教育毫无收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懂得正视自身的错误,敢于去面对错误的人,也才能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明辨是非善恶,坚守人性准则。其四:家长必须意识到无论任何时候,即使是与孩子切身利益关系极大的时候也决不可以支持、默许采用不诚信的行为来获取利益,更不能去怂恿、帮助孩子采用不诚信的方式来获取利益。与孩子的诚信意识相比,再大的利益也是鸡肋。采用不诚信的方式给孩子获取的只是孩子一生当中的暂时的蝇头小利而已,孩子迟早要吃大亏,而孩子采用诚信的方式去争取利益,哪怕是暂时失去了利益,但只要有诚信的意识,必将形成其它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样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必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孩子也不愁获取更多的正当利益。

十、道义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儒家把“义”与“仁”、“义”与“利”相结合。内心深处坚持“仁”的人其行为必是坚持“义”的,行为表现是“义”的其内心深处必然有“仁”的因素;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主张重“义”轻“利”。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又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义”与“利”的关系中不难看出,“义”就是获取“利”的准则,而此处就涉及到一个对这个准则的理解问题,因为生活中有“小义”与“大义”之分。小义与大义之区别在于,小义的规范是讲圈子的,圈子内部的人甚至可以做到“舍生取义”,但对圈子外部的人则可以做到“见利忘义”;而大义则着眼于人性,着眼于人类发展所需要的规范。另外,由于“小义”以圈子利益至上,势必其规范不会完全符合人类发展所需规范,往往参杂很多歪斜的内容,所以,往往有非正义的一面;而“大义”由于着眼于人类发展,所以,其内容必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其内容是正义的。而儒家所倡导的准则显然不是梁山草寇兄弟义气中的“小义”而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大义”,扩大来看就应是符合人性的“道义”。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从小进行“道义”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形成的反倒是兄弟义气中的小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的黑帮影片的影响是绝不可低估的。因为黑帮影片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义”的内容在里面,只是这里的“义”恰好就是我们需要摒弃的兄弟义气之“小义”。与我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人现在回想起当年《古惑仔》这部影片盛行的时候,都深有感触,同时代的孩子大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当然,最终误入歧途的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听那些坏孩子的话,从开始背着父母干坏事到听不进父母的话再到离家出走,最后到锒铛入狱。我们往往归结为孩子交友不慎,可很少注意到孩子之所以交友不慎,跟孩子缺乏道义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无法说是谁交了谁是交友不慎,人都有辨别力,孩子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朋友,就说明了他内心深处是认同对方的,而之所以交友不慎,首先就在于孩子内心已经出了问题。内心之所以出问题,原因很多,但“道义”教育的缺失肯定是重要因素,甚至对于大多数最后形成帮派,为非作歹,锒铛入狱的孩子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挫折以后往往会感到很孤独和无助,就会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而父母显然不是他们的首选,因为在孩子看来父母与他们毕竟有代沟,很多东西是不宜与父母说的,所以,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年龄差不多的伙伴,如果他选择的小伙伴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他加入进去归属感和安全感会更强。在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孩子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和抵抗力。“道义”教育的缺乏,就会让孩子误把兄弟义气看作是很有情谊、很受伙伴欢迎、很酷的表现,看不到其危害,然后,盲目模仿,直至变成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一旦变成孩子的价值取向,就会去自己组织、加入一些小团伙,在其中实践兄弟义气,不顾道德、法律规范,最终偏离人生正轨。

  正如董仲舒所言:“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所谓道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孩子只有从小就有行为规范是否符合“道义”的意识,才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坚守行为的合道德性,渐渐达到“正己”之目的,也才会有辨别力和抵抗力。

  对于“道义”的教育是很广泛的,可以讲,所有的道德教育都是“道义”教育,但总的来说家长首先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渗透一个观念:让孩子明白“义”与“利”的关系,我们不排斥“利”的获取,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求利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行为的“道义”性,只有符合道义的行为所获之利才是好样的、正当的、持久的。比如,当你知道孩子抢了别人孩子的东西的时候、当你知道孩子出现了用作弊的方式取得一个好成绩的时候,你就要让孩子思考这种方式得来的东西是否持久,得的是否心安理得,别人对你的这种行为会是什么看法,这些东西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其它让大家都认同而你也心安理得的方式获得。这样,通过孩子对问题的反思让孩子形成取利必须符合“道义”的观念,从而在孩子在内心深处形成免疫力。但是,生活中家长往往没有足够的认识,针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要么睁一只眼、必一只眼,要么无关痛痒的说两句。这样就会使得孩子误认为行为的非道义性反而更能获取利益,长久以后,就会形成不讲道义的习惯。

  另外,在发现孩子周围有小帮派的时候,要及时教育。家长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跟一些什么样的伙伴在一起。很多家长经常由于忙于工作,对孩子很少过问,还会发现孩子在一段时间以来比以往开朗了很多,就以为孩子表现越来越好了,于是,进一步放松警惕,懒得去关注孩子。其实,一个平时在家里面不怎么讲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开朗了,肯定是在外面认识到了其他的伙伴,让他找到了一种归属感。找到伙伴本来是好事,但问题是找到了什么样的伙伴,如果跟了一些坏孩子在一起,等到出问题的时候,家长再来管,就来不及了。所以,家长再忙也一定关注孩子,了解孩子跟什么样的伙伴在一起,一旦发现跟一些小帮派搅在一起,必须及时制止。当发现孩子已经跟小帮派搅在一起的时候,采用骂的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要教会孩子思考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悟效果才明显。比如:他们的行为是否正当?大家看待他们的行为究竟是酷还是更多的是鄙视?与他们搅在一起结局会怎样?

  当然,与发现搅在一起了再来教育相比,显然,懂得预防更为重要。如何预防?首先,必须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多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孩子之所以选择加入小帮派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在家里面找不到归属感而造成的。从生活实际来看,加入小帮派的孩子基本出生在离异家庭或夫妻经常吵架的家庭或是家长忙着赚钱,从不过问孩子的家庭。这部分孩子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其二,家长还要有意识的安排孩子与一些好孩子交往,让孩子有自己的好伙伴,避免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乏归属感而盲目选择那些小帮派。很多孩子之所以,加入那些小帮派也与他们没有伙伴或是其他优秀的小伙伴不接受他们有关。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创造条件让孩子融入到正常的伙伴圈子中,这样,才不会容易受到小帮派的影响而加入其中。其三,要关注孩子的电话聊天和上网聊天,尤其要注意教会孩子学会辨别信息,不要轻信这些信息。当然,最好还是要让孩子直接就不要去搞这些交友聊天。怎么样,才能控制呢?还是要靠家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多关注孩子,让孩子从父母这里找到温暖,一个从内心深处感受温暖的孩子就不至于空虚、无聊、缺乏归属感,也就无需再去从交友电话和网络聊天中来寻求归属了。

  对于黑帮影片,你要想从根源上制止让孩子不接触,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不可能的。挡不住,那就不如教会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