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的中国人你就会发现越来越不像中国人,当然,也算不得西方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那把淮北的土壤挖一部分过来养淮南的橘就养得好吗?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正当全世界都在从我们的古圣先贤那里寻求发展的智慧的时候,我们却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把我们祖宗的东西丢得差不多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就是偏西化的。就连我们的教育也是偏西化的。本来中国自古所重视的当是“教化”,而非“教育”。教育与教化二者差别在于:教育重在“育”,即培育,强调的是借外在力量来塑造孩子;而教化则重在“化”,即消化、感化、内化,此三者不是外力可以办到的,注重的是孩子对知识、对人生的内在领悟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方式和人生价值。“教育”更多的是关注知识、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教化”更多的是关注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之误区就在于盲目学西方而把“教化”给搞成“教育”了。按道理,本书不应该命名为《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而应该用“教化”一词替代“教育”一词,包括书中的“教育”一词,也当都换为“教化”一词才恰当。但考虑到现如今人们已习惯了“教育”一词,所以,本书还是都沿用“教育”一词。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乏作为中国人就应该有的最起码的秉性比如:忠、孝、恕、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教育,而西方的*、自由、平等、崇尚个性这些价值取向拿到中国来,如果孩子缺乏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需具备的秉性作为免疫力,就可能导致*、自由没形成,形成没大没小;个性没形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束。再平等也不至于要达到老子和儿子没地位差别的地步吧?再自由也不至于到了不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的地步吧?同时,缺乏儒、道、释等关于处世哲学、人生智慧的教育,使得孩子心灵空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生活中的矛盾不能得到缓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美丑不分、越来越难教育?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孩子缺乏精神免疫力而造成以自我为中心而又矛盾重重,活得不幸福。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说,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一个幸福的中国人,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小的方面来说,要让我们的孩子听得进去父母、老师的话同样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然而,“我山之石”才是根本,西方寻求我们的古圣先贤的智慧的同时也并未将西方的思想丢掉,而我们却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把祖宗的智慧给丢的差不多了。就这一点而言,显然西方是更理性的,我们也该是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我们必须用传统文化教育来使得我们的孩子具有中国人所应有的秉性,以此为根,再结合时代精神让孩子接受一些西方先进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中西人性教育思想合璧”,使得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顾炎武提到了“亡国”与“亡天下”两个概念。朝代的更替,民族的秉性不变这叫“亡国”,可如果民族的秉性变了,传统人文素养丢失了,即使我们再创造多空前的物质财富,我们的民族还能叫中华民族吗?这就叫“亡天下”。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发达,更当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复兴!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是该引起警觉的时候了,是该转变教育观念的时候了!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反思就发现,大凡在学校里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其实都是父母对人性教育抓得比较到位的孩子,尤其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素养培养到位,形成中国人所应有的秉性的孩子更显优秀。而问题孩子往往都是缺乏人性教育所造成的,或者是缺乏传统人文素养的教育,而一味用西方思想教育而造成。当然,教育比较得法的家长也未必就知道自己抓的教育就是人性教育,也并不具有全面的教育思想,只是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一些人性教育。为使广大家长有体系的对孩子加强人性教育,故笔者对那些比较优秀的孩子的家长他们教育孩子的秘密做了一个系统化的总结而成此书,以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之用。吾虽不才,也算是做了一件有功德之事,愿各位家长能够从中受到启发,也不枉费一番功夫!如有不当之处,也敬请批评、交流、指正。

一、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人性教育的核心,如果缺乏孝道的培养,是不可能形成其它做人的基本道理的。正如清代王永彬 在《围炉夜话》中所言:“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一切善端的根源,一个时时心存仁孝的人,凡是天底下人所不应该有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的核心。之所以,放在核心地位来加以论述,正因为儒家看到了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是人伦关系中最自然、最根本的关系。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但人伦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没有人伦就没有人类。因此,行孝只能从人伦做起。而人伦的核心是血缘,在血缘关系中又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为亲近,没有谁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没有父母就不会有孩子,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关系,谁都否定不了。而对于任何人来说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都是最多的,因此,尽孝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只能从父母开始,否则就有悖于人伦道德和一般的社会规则。而孝道又必然与感恩相结合,对父母尽孝本身也就是感恩的表现。正如《诗经》所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是天罔极。”父亲生我,母亲哺育我,父母生我、养我、照顾我、保护我、培养我。父母的恩德像天一样广大无边。一个连为自己付出得最多的父母都不懂得孝敬、不懂得感恩的人怎么可能会对其他人、对社会懂得心存爱心,施以善行?又怎么可能形成其它做人的基本道理?反之,如果孩子真正懂得了对父母奉行孝道,由此推而广之,就会对其他亲人、对老师付出爱心,对一切素不相识的人施以善行,对班级、学校、家庭做出贡献,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祖国、民族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自觉去学习和践行其它做人的基本道理。

  然而,现阶段的孩子却是最缺乏孝道的,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去考虑我能为父母做点什么。而这样的孩子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同样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从不会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别人给与的都是应该的,自己给他人给集体创造了点什么,从来不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怎么会这个样子?可父母是否考虑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件:

  事例一: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辈分最小的是核心人物。现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一家人全都围绕着孩子转。吃饭的时候,父母忙着给这个孩子拈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忙着给这个孩子拈菜。    

  事例二: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会当着自己的孩子讲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坏话,甚至因婆媳关系不和而教孩子不要去理自己的爷爷奶奶。

  事例三: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在教训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赶紧袒护。孩子做的都是对的,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干嘛要这样为难他。

  事例四: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有保姆的保姆做,没保姆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

  事例五:有的父母在单位里面是领导,其下属也包括了一些长辈在里面。父母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在自己孩子面前对这些长辈呼来喝去,甚至随意责备、辱骂。

  这几个典型事件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可又有多少父母注意到了其中的危害呢?

  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孙女又比孩子的父母要更宠孩子,这样一来,小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核心人物,跟传统社会一对比,还真是乾坤颠倒了。这一颠倒所带来的便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我能为父母、我该为父母做点什么,推而广之,更不会去考虑为其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现在很多时候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以后,便是现如今的啃老一族。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甚至连尊重都没有。你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学会孝敬你呢?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袒护,又使得孩子更加放纵,没大没小。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缺乏体验又如何能够体会父母的含辛茹苦?孝道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自己的家人,也包括对其他长辈,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懂得尊重其他长辈,孩子又怎么会去尊重其他长辈?而仅限于尊重自己父母的孩子,其最终结局还是难逃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厄运,这与儒家推己及人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这也不是真正的孝道教育。

  通过对这些教育误区的反思,我们还会抱怨孩子为什么缺乏孝道精神吗?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自己造成的阿!

  正如《大学》所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很多事情,只要顺序对了,也就不会出问题了。吃饭的时候,父母先给自己的父母拈菜,孩子看到后就会学着去给爷爷奶奶拈菜,当他明白了父母为什么要给爷爷奶奶拈菜以后,也自然会自觉的给父母拈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孝道也在无形之中得以培养了。 

  我们都渴望孩子对我们态度好一些,可是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我们又反思过吗?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于孝道而言,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不算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亦即给父母一个好的态度。我们作为家长在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我们做到了给父母好脸色了吗?很多时候,父母在给我们提意见之时,我们总表现得不耐烦。甚至出现了事例二里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讲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坏话的情况。你对自己的父母都这个态度,孩子对你会是怎样的态度?所以,培养孝孩子的孝道精神得从我们家长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做起。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态度做到了,孩子自然会做到。

  作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必须明确溺爱并非真正的爱,在孩子面前,你是长辈就是长辈,岂容晚辈在你面前没大没小。正因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才要教育他,让其懂得长幼有序,如果真等他长大了才教育,已为时晚矣。

  适当的家务锻炼会让孩子从中体会父母的辛劳。从小到大,父母为孩子不知洗了多少次衣服、做了多少顿饭,然而,孩子并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我们何不让孩子也来体验一下呢?只有当他们为父母也洗几次衣服、做几顿饭时也许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含辛茹苦。

  借用国学经典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现阶段一些读经班的兴起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但遗憾的是有的家长没有看到其价值,认为是做无用功,所以,不屑一顾。事实上,孩子在启蒙教育阶段参与读经,对孩子的成长其作用是决不可低估的。像《弟子规》、《三字经》这些读物其内容本身就是一些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规矩,孩子要遵守这些规矩,前提条件就是知道规矩。而读经就是要让孩子在意识里有这些规矩,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也许这些规矩他们是不理解,但只要脑子里面有这些规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书中所提规矩的类似情景,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该怎么做,时间长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达到了,如果家长能够再结合具体情景对经文加以讲解,其教育效果更为明显。所以,对于读经一事,家长目光应该放长远一些,不要因为孩子还小不能理解就认为是在做无用功,其实,其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巨大,我们决不可小视。

  其实,孝道教育是可以在父母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的。儒家的孝道精神所倡导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固然需要情感才能唤醒,父母要用自己的情感来感动孩子,但感动也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