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长教育孩子的秘密--人性教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两封父母写给孩子的信
亲爱的宝贝女儿:

  首先感谢你们老师给妈妈这样一个与你沟通交流的特别方式

  ——写信。静下一想,还真有许多话想和你说说。

  在妈妈还未完全作好当母亲的心理准备时,你来到了这个世上。一时难以适应,不知是从。好在有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天一个样地长大了。

  或许你不记得那时的事情,但一定听别大人们说过。小的时候你非常好动,胆子也大。几个月时就满屋乱爬,一岁不到就扶墙行走。一秒钟都不敢让你脱离视线。每天都要爷爷带你到游乐园坐摇摇车、跳蹦蹦床。你的蹦蹦床跳得很好,不时还会玩个花样,翻个筋斗什么的。让一旁的许多叔叔、阿姨羡慕不已。大家都以为你是个小弟弟。

  同时,你也很好学。舅公画画,你也爬上桌子拿起毛笔认真学习,从不胡乱影响舅公,这一点深得舅公喜爱。别说,画得还像那么回事。至今妈妈都还觉得你在画画上还是有点天赋的。爸爸抱你从一楼到四楼,一首新教的唐诗就能记熟。每晚爷爷念小图书,只要读过几遍的,你竟然能一字不差的复述,连感叹词都不会漏掉,似乎是识字一样。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欢乐,也让妈妈深深地爱上了你。

  自从你上幼儿园,妈妈对你的要求严了。因为你是女孩,就想让你像公主一样——大方、优雅、端庄、漂亮、博学、与众不同。只要你有一点点做不好,就会指责,甚至大声呵斥。你听话了、乖巧了,却变得内向、胆小。妈妈也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这时也正是你准备迈进校门的时候。妈妈自我反省,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方式,你不对的地方要耐心引导,不应按大人的方式来要求你。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渐渐长大,妈妈的要求好像越来越严——衣服没放好、鞋子没放整齐、被子没叠、书桌乱糟糟的,考试没考好等等,有一样没做好,就忍不住对你训斥。全然没顾你的心态,或听你的解释。原来的那个我又回来了。以至你觉得妈妈唠叨、脾气坏。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妈妈也像个大小孩:固执、任性、要强、急躁,总是把你当小孩看,每件事都想让你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以为这样是对你好,没想到其实无形中剥夺了你自由成长的空间。

  女儿,当你放学回家,时时高兴的聊起你的课堂、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开心、你的烦恼,看看你的样子,妈妈知道你已一天天的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妈妈应该像朋友一样分享你的一切。

  女儿,虽然妈妈常絮叨你的不足,但在心里,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你聪明、善良、是非分明;你宽容、忍让、助人为乐。妈妈为你的这些品质骄傲,无论你想什么,说什么,妈妈都愿意成为你忠实的聆听者。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相信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

  最后再唠叨几句,从你口中,妈妈知道你们有一群关爱你们的老师,融洽相处的同学,希望你好好遵循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辛勤培育你们的学校和老师!

  爱你的妈妈

  勤学自律  定有作为

  给儿子的一封信

  儿子打电话说,十四岁,学校要为他们过集体生日,希望家长给孩子写封信。

  我才恍悟,孩子已步入少年,孩子成长的生物钟指向了关键的一刻,一个小胖墩不知不觉中已唇有微须高过其父,这如梭时光着实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逐渐长大了,忧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老不端正,学习不进却退。

  该给成长中的孩子说点什么呢!

  十四岁、集体生日、写信    孩子你,生活在如此温暖的充满关爱的阳光中,爸爸羡慕你!因为父亲的十四岁,除了放牛山、乡间小道、老家简易的木屋和爷爷疲惫的面容外,实在找不到其他生动的画面,再看看你,现代化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耐克、肯德基、汉堡包……我为我的孩子感到幸福!

  但有时看到你歪斜的作业卷面、听到你在课堂上哗众取宠影响课堂纪律的反应、观察到你对待学习极不严谨马虎从事以及对篮球的偏执影响学习的情况,爸爸实在为汝担忧后怕,因为现在不好好学习,今后你将被淘汰,我敢肯定的说:一个不好好学习的或者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会有太大作为。丰富多彩的社会,包括你平常爱说的宝马、奔驰,这些只属于勤学自律有所作为的人。

  我和你的成长经历炯然不同,你是我开着蓝鸟车从医院把你连同你的襁褓接回家的,而我,你的父亲,呱呱坠地的时候,我的父母你的爷爷奶奶,把能够穿上一件新衣服,吃上一餐白米饭当作过年样的日子。当然,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国家物资极为匮乏的年月。

  我和你又非常荣幸的拥有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成长环境,爸爸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通过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你有比我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条件,生活方面,你可衣食无忧,你父亲十四岁时放了学还要放牛,学习方面,滇中那整洁的校园、家长会上老师极为负责的教诲、科任老师作业本上认真的签改,这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你很幸福!

  作为父亲,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工作,为你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同时力所能及的为你做些学习上的辅导,我感觉,我履行了一个父亲应该的职责,如果你还不满意,那就请你理解,因为我已尽到了努力。作为我的孩子,希望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你有你的理想和爱好,爸爸不反对,但要实现你的理想和抱护,只有认真学习,就这条路就这办法别无选择。你经常跟我提起科比,但你却没能认真思考科比在欧洲求学在美国考上重点大学所付出的努力。科比会老的,这是自然规律,但美国的nba将继续存在,你如果有科比一样的努力,也将创造自己科比样辉煌的人生。

  随着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全球化,你们这一代人,有着更为广阔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今后你可以到国外去学习去生活,但条件是:从现在开始你就得努力学习。看看你身边的同学,初中、高中、大学,整个你们同龄人的成长过程,将会根据自身的努力而不断拉大差距,学习好的努力的同学将进入好的学校,最终成为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成为科比一样成功的人,幸福将属于他们。难道你不想成为他们中一员?

  客观点讲儿子你并不弱智,但你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导致你今天这让我伤心让老师担心的学习现状。借这封信我想表达三方面的愿望,一是祝你十四岁生日快乐,二是想告诫你,听老师的话,勤学自律,拿出比别的同学更加的努力,把你所落下的学习成绩补上去,三是争取各科老师进一步的从严要求。如果你们集体生日时要吹蜡烛,请帮我多插上三棵,并吹灭他,了却你爹这三愿。好吗?

  请代问各位老师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学习当作一件愉快的事去做吧。

  祝你改正缺点学习进步。

  你的父亲

  这两封信代表了中国现阶段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心声。无论是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还是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孩子,都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困惑。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如今,恐怕最难念的经还是家庭教育这本经。对于比较优秀的孩子而言,与父母观念的不同,冲突也没少产生。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更是让父母苦不堪言。孩子闲父母烦、听不进父母的话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常会听到家长对老师说:“拜托老师了,你的话孩子还听得进去些,我们的话完全不起作用。”可家长是否考虑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车轮,缺任何一个车轮,车子都无法正常行进。并且可以肯定的是父母作用其实远大于老师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因为真正的启蒙教育不是老师给孩子的,而是父母给孩子的。启蒙教育往往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并不是不关注孩子啊!我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为孩子创造了比我们自己儿时优越数倍、数百倍的成长条件,可为什么孩子却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美丑不分、越来越难教育了呢?”的确是该探究问题究竟出在哪了。出在哪呢?
  作者题外话:家长必读      人性      教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时代的错还是教育的错?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在《双城记》里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与以往的时代相比,物质财富空前发达,然而我们同样充满了各种矛盾;人们都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却不知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恰是最笨的;人们对一切充满希望,然而更多的缺是怀疑;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多了,然而在强烈的竞争压力下梦想以投机的方式获得成功的心理最终带来的却更多的是挫败感和失望。在这样的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正如清代学者所言:“终日劳碌,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 只知道为生存而忙碌,成功者关注着更大的成功,失败者选择逃避,逃避后随之而来的便又是更大的失败。最后,干脆就无所谓,在无所谓中堕落,沉沦。不知天高地厚,看似清醒其实浑浑噩噩,功利化倾向突出,每天忙碌的背后却是心灵的极大空虚。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之下,我们整个就一机器人,整天为工作而工作、为挣钱而挣钱,人与人之间情感淡漠,何谈幸福?连我们这些作为成年人的家长都挡不住,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然而,这是时代的错吗?非也。历史前进的车轮是谁也挡不住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无疑是进步的表现。我们获得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没有的物质财富,我们的生活也比以往富裕了很多,生活便利了很多。没有谁会因为现阶段生存压力大而愿意退回到物质匮乏的时代。较之以往的历史时期而言,再累也还是现在更好。时代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忘记了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使得我们物欲横流,然而却诗意荡然无存。我们说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难教育,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按佛家的观点,父母是因,孩子是果。不仅仅是父母生了孩子,更是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可塑性最强的小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更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师。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难教育的样子,时代固然对孩子有影响,但是父母可以用教育来引导孩子避免时代的错误影响,然而父母没有这样做,反倒是因为时代影响了父母而父母又误导了孩子,说得严重一点那真叫父母“自作孽,不可活”。孩子带给父母的烦恼其实就根源而论更多的恰恰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现在的孩子缺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缺的是人性教育。何谓人性教育。简单的讲就是要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的教育。“人性”相对于“动物性”而言,人也是一个物种,而人之所以能与动物区分开,正在于人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去除身上的动物性而形成有助于人类发展的秉性,这些秉性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文化有所差别,但大家都是人,所以,在教育的时候虽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帮助孩子塑造人性。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多注重对孩子加强中国人所应有的秉性的教育。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所特有的秉性,而这种特有的秉性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将本民族的传统不断的传承和积淀所形成的。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水土的问题,什么样的水土滋养什么样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西方文化滋养出来的中国人你就会发现越来越不像中国人,当然,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