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康王接受了这个建议,没过多久就把唐鞅先拉出来杀掉,这个助纣为虐的家伙,万没想到第一个试验对象竟会是自己。

  唐鞅跟商鞅一样,人虽死法却不亡。宋康王变本加厉地用杀戮、酷刑压迫宋国人民,庄周在他的著作《庄子·胠箧》中说“窃钩者诛”,有人只因偷了别人腰间一件叫钩的佩饰就遭杀头,这应该就是宋康王的作为。宋国的一个小偷死了,杀他的人却是偷了整个宋国的大盗,也就是庄周接下来说的“窃国者为诸侯”。在高压的环境中,庄周只能在著作的另一篇“人间世”中借楚国一位叫接舆的狂人之口慨叹:“方今之世,仅免刑焉。”'11'

  活在这个世上,能不受刑罚就不错了。

  不过宋康王治理下的宋国确实强大了许多,他大概是学秦国那样的魔鬼训练体制,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使得宋国后来被称为“劲宋”。他在经济上搞得也很不错,一座叫陶邑的宋国城市是当时最重要的商业都会,繁华无比。或许就是因为生活还过得去,宋国人才忍受了康王此后长达五十二年的*统治,只要衣食无忧,多数人就很容易放弃其他应有的权利,作为换取生存的代价,哪怕这是一种奴隶状态下的生存。

  庄周却不是那种为生活甘愿当奴隶的人,他始终坚守着精神的独立自主,保持着与蒙昧人世的距离。看着正义被肆意践踏,作恶者却享受着无尽的权力和荣耀,在这样一个荒谬的年月里,他宁肯守在穷街陋巷,也决不攀附权贵。曾有人从宋康王那里得来十辆马车的赏赐,跑来对他炫耀。庄周冷冷地告诉此人,从宋王处讨赏如同在恶龙嘴里取宝珠,要等他们像睡觉般糊涂的时候,否则必粉身碎骨。

  又有个叫曹商的人因为也被秦王赏了几辆马车,便嘲笑庄周无用受穷。庄周这次更不客气,编了故事骂曹商是给秦王舔痔疮才换来车驾。

  庄周不是没有作大官的机遇,堂堂楚国君主楚威王就派过两位大夫来请他去作相国,正在钓鱼的庄周告诉他们,自己宁可作一只在泥地里自由爬行的龟,也不作庙堂中被人养肥用来祭祀宰杀的牛。

  宋国那时还出了一位叫惠施的名人,学问很大,在外面的世界混得也很好,当上了魏国的相国(相当于总理)。庄周跟惠施大概早就相识,所以有一次庄周去魏国准备拜访这位同乡。那时他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于是惠施便听到了这样的谣言:“庄子来,欲代子相。”'12'

  庄周是来抢你的位置的。

  惠施不安起来,忙派人在魏国境内搜查庄周,整整找了三天三夜。

  庄周听说后,主动来到惠施面前,讲了一个鵷鶵(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和鸱(鹞鹰或猫头鹰)的故事,说鸱得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这时看见鵷鶵从高空飞过,那鵷鶵本是非梧桐树不落,非竹子的果实不吃的,可鸱竟以为人家会跟它争恶臭的鼠肉,急忙厉声恫吓。

  故事讲到这里,庄周问惠施:“今子欲以子之梁(魏)国而吓我邪?”'13'

  你要用魏国这只死耗子来吓我吗?

  魏惠王听说庄周来了,也想见见他。庄周穿着带补丁的破旧衣裳出现在君王的眼前,毫不自惭形秽,还公然说因为身处“昏上乱相之间”'14'才如此潦倒。“昏上”自然是指魏王,“乱相”当然在说惠施。

  直到惠施官场失宠,不得不回到宋国,庄周才和他交上了朋友。惠施去世后,庄周经过他的墓时,慨叹再没有能和自己争辩交流的人了。

  他就这样洒脱地行走在天地间,他的言论和行为也许不足以拯救昏暗的世界,但却告诉人们,在趋利钻营的世俗之外,还有另一种属于真实自我的可能的生活。

  五。人们缅怀祖先的功业时,常常忘记那荣耀背后支撑的是道义与良知。

  苏代不是庄周,他没办法割舍有一番作为的理想和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就注定他还要接着上路。

  经过重新的调整和定位后,苏代把前程的最后赌注押在了最不被看好的燕国身上。

  燕国的地域在今天河北北部及辽宁、吉林的一部分,从面积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大国。

  燕国王室的血统也很高贵显赫,它的先祖是跟周天子同姓,本是周朝王族旁支的召公姡В椭闹芄┩芪渫醯淖蟀蛴冶邸N渫跬品替鹾螅诰傩屑栏嫔咸斓穆≈匾鞘绞保芄胝俟直鹗种创笮☆幔玖⒃谖渫醯牧脚浴�

  武王建立周朝后,遍封功臣和名门后裔为诸侯。召公姡У玫搅搜嗟耐恋兀沙ぷ忧叭ゾ头猓芾砟抢锏募乙担约毫粼谥醒爰绦熳臃瘛�

  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成王还在襁褓之中,只能由大臣辅政。周公与召公以陕(今河南陕县)为界,分管东西半壁江山。从这一点来看,两人似乎平起平坐,但是身为武王弟弟,成王叔叔的周公还兼任周朝之相,行摄政之权,是对重大决策最后拍板的人,地位不仅明显高于召公,也俨然就是位无冕之王。看着周公如此位高权重,受不到任何有力的制约,召公姡Ш土硪晃淮蠊Τ继校ń友溃┎荒懿欢灾艹奈蠢锤械降S恰V芄闯鏊堑囊陕牵泵馐退担约核圆槐芟右纱猩阏桥绿煜轮詈畛颂熳幽暧自旆矗媸悄茄幕翱稍趺炊缘闷鹣韧酢�

  几句言语消除不掉人们心中的疑云。何况据荀况在他的著作《荀子》中讲,周公还曾“屏成王”,把那个小孩子赶下王位,至少是暂停所有职权,导致“君臣易位”。尽管荀况说周公这样作“而天下不称贪焉”,没有人认为他贪恋权势,可实际情况是,当时关于周公篡权的流言已经满天飞了。分封在管国和蔡国的成王的另外两个叔叔,也是周公的亲兄弟,甚至举兵造反。在这种形势下,召公姡Ф灾芄硬宦V芄坏貌蛔髁艘黄小毒龏'(意思是致尊贵的姡В返奈恼拢戆鬃约旱目嘈摹S纸恿俪錾坛矶嗝几ㄗ艟醭晒Φ南壤得魉淖魑庑┤耸峭焕嘈偷摹7蚜撕靡环谏嘀螅罢俟怂担ㄔ茫保�15',这才高兴起来。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召公当时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连周公都不能不给他面子。

  周公也的确没有食言,周成王即位七年后,他将全部权力还给了这位侄子,成就了自己在青史上圣贤的美名。

  苏秦一家生长的东周也跟召公有缘。这地方原本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因为位于古人视野里的天地中央,在周武王的眼里成了黄金地段。武王没来得及进行开发便去世,亲政后的成王决意继承先人遗志,先派召公勘察地势,再命周公前去营建,在一条叫瀍水的东岸与西岸各筑起成周和王城两座城,统称雒邑。为后世的周平王留下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召公在周成王死后,又尽心辅佐了周康王二十六年。他称得上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为了不让百姓远道来衙门打官司,他主动巡视各地,在一棵棠树下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平息纷争。他去世后,怀念他的民众作了一首叫《甘棠》的纪念歌谣,告诉大家不要砍掉棠树,因为那是召公的所爱。

  召公体恤人民的品德基因一直传到了他的子孙召穆公虎的身上。这时统治天下的是暴虐的周厉王,“好利”的他竭力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虎进谏道:“民不堪命矣!”老百姓受不了啦!厉王恼了,弄来一群巫术神汉,用特异功能监测民间言论,再向上打小报告。周厉王不分青红皂白,将被告发有颠覆言辞的人统统杀光,让大街上的人谁都不敢说话,相互只能靠眼神示意。然后他喜滋滋地告诉虎,所有毁谤的声音全被摆平了。看着这家伙那自以为是的德性,虎发出了一声流传千古的叹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16'

  人民被迫的沉默只持续了三年,就忍无可忍地发出了愤怒的吼声。把周厉王吓得逃亡异地,他的太子静急惶惶地躲进了虎的家里。追赶而来的愤怒民众把虎家团团围住,誓要杀死那暴君的儿子。

  面对危险,虎完全可以抽身事外,但他却作出了一个残酷的选择,那就是用他的亲儿子代替太子静,交给失控的群众去宰割,为周天子保留下了正统的血脉。按司马迁的记述,虎随后又和周公的后代一起出面主持大计,稳定局势,人称“周召共和”,“共和”一词由此而来。

  但是史书也有不同的记载,后来西晋时出土了一部魏国编年史《竹书纪年》,其中提到这段历史时写的却是“共伯和干王位”,就是说一个封号为共伯,名叫和的人把持了王位。

  历史扑朔迷离,而人们总想寄托些美好的图景,这愿望本身没有任何错处,它是几千年人类道义的一个重要支撑。

  虽然没有“共和”,但虎的影响力最终还是压倒了篡权的共伯和。十四年后周厉王老死在外地,虎和周公把太子静请出来继承王位,这就是周宣王。虎继续和周公等人辅佐朝政,他还曾亲率军队征伐异族。在他与其他人的努力下,已经衰落的周朝才有了一段短暂的中兴。

  虎的荣耀已经与燕国无关,他们之间早已是不同的支脉。召公长子的这支后裔在周朝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扮演的都是默默无闻的角色。虽然也是大国,但由于偏居在与蛮荒接壤的土地,远离文明发达的中原,经济和文化都很落后,国力自然强盛不起来,在天下事务中也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伟大召公的正宗后代哪里会甘心国家长久贫弱的现状。特别是到了战国这个群雄竞逐,弱肉强食的年月,振兴燕国的欲望就愈发地迫切。

  为了燕国的发展,公元前323年,它的国君参加了魏惠王倡议的“五国相王”的活动。尚未称王的燕、赵、中山的国君和已经作了大王的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齐聚到徐州举行高峰会议,一致决定互尊为王。从今以后,大家都是一样的国王身份,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抗衡秦国。

  在此之前,齐国已于公元前353年称王,秦国也在公元前325年称王,还有宋国的宋康王,再加上早就有了王者之尊的楚国,至此战国七雄全部自行取得了跟周天子对等的地位,没人想过要给已经七百余年的周朝王室留一丝最后的尊严。联合抗秦也很快就成了一句空话,天下进入了更为剧烈争斗的岁月。

  那位称王的燕国国君就是据司马迁记载一生都重用信任苏秦的燕易王,其实他到死都不知道世上还有个叫苏秦的小子存在。

  燕易王死在他称王第三年的公元前321年,把燕国强大的梦想留给了他的儿子哙。

  苏代就在这之后来到了燕国,他来的正是时候。

  '1'《史记·苏秦传索隐》

  '2'《战国纵横家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

  '3'阎恒宝《历代笑话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

  '4''5''6'《史记·苏秦传》

  '7''9'《荀子·议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8'《荀子·强国》

  '10'《史记·商君传》

  '11'《庄子·人间世》,载《老子·庄子·孙子·吴子》,辽宁教育出版社3月出版。

  '12''13'《庄子·秋水》

  '14'《庄子·山木》

  '15'《史记·燕召公世家》

  '16'《史记·周纪》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祸乱国家
一。历史很难还原。

  在后人的眼里,导致燕国日后*的燕王哙通常都是一个愚蠢幼稚到极点的傻冒形象。

  其实他也是一位发奋图强,意欲作为的有志君主。即位的第二年,他就兴兵攻打南边的强邻赵国,冒失行动的结果当然是大败而归。

  刚刚上任就遭遇的挫折,大概让燕王哙明白了作事不可性急的道理。从此他不再对外张扬,埋头打理内政,一心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其中的举措之一就是招揽人才。

  这可能也正是苏代看中燕国的原因。

  正因为燕国的状况不够诱人,去那里跑官的人一定不多,所以相对而言,燕国的职位竞争就不会如同别的国家那么激烈。像苏代这般没根底的人,成功的机率也就会更大些。

  于是苏代决然离开了邯郸,来到燕国的国都蓟。可能没费多少事就见到了求贤若渴的燕王哙,随即便得到了任用。

  苏代对燕王哙说了些什么,居然让在别处碰壁的他轻松过关?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战国策》中苏代与燕王哙的那段谈话,《史记》也有完全相同的记载。这是因为后世有人把《史记》的一些记述塞进了《战国策》中,把两本书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根据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