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嘴巴比一个诚实并谨小慎微的人更重要。往往在乏味的社交环境里,人们会自然产生一个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来充当大嘴巴的角色,让聚会变得活跃,人们对她的攻击与喜欢都会生成一种彼此认同感,更易建立关系联结。这是由一种团体动力学决定的,不能责怪这个人天生就那么漏嘴。你可能会说你喜欢活跃空气的人,但传播信息需要公正准确,但我们也知道言多必失,说话多的人说错话也多,做事多的人做错事也多。知道这点,你就可以谅解你的好朋友了。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职场上常遇到的问题(8)
你的好朋友正是那种大嘴巴的人,和这样的人做好朋友需要三个原则:一是你不能太坦诚,二是你不能太相信对方说的,三是不能太在意好友对你名誉的“渲染”。这样的人其实没有坏心,只是孤独、无聊与好奇所致,并不是真心想坑害什么人。
人与人之间不是平等的吗?
我是一名服务行业的人员,每天必须面对很多不同类型的客户。有些客户总看不起我们服务人员,说起话来十分伤人的自尊心,而且常常不负责任地指责我们。人与人之间不是平等的吗?难道我们服务人员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自尊,讨好所有客户吗?有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当场与客户辩论,虽然这样会引起投诉。
回答你之前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你是谁?你有份服务员的工作,你是服务员吗?在工作环境中你是服务员,生活中还是服务员吗?你去商店购物,去机场坐飞机,去理发店理发,是以服务员的心态还是消费者的心态呢?如果意识到你还是你,有自己的追求、信仰、爱好、朋友与家人,那每天几个小时的服务是你的职业,不是你。你在这个位置上所感觉到的责难就变成客户对服务这个角色的苛求,并不是针对你的自尊。如果你觉得客户是针对你,跟你过不去,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中的关系就相当的混乱不清了。举个例子,你在餐馆吃饭,厨师多放了盐,让你难以下咽,你有权要求这个餐馆重做一道菜。如果你认为厨师是故意针对你的,或者这个厨师认为你是故意找他的麻烦,这就混淆了服务与被服务这个边界。
服务是一个行业,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一是创意,二是服务,服务和创意是同等重要的事。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趋向娱乐化,商品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都是服务型社会,服务是劳动的本质。人必须为他人服务来换取自己享受他人的服务。我们骨子里可能存在一种集体无意识,人分成三六九等,服务是低下的职业。如果内心认为服务他人没有尊严,那么每天就得为尊严而战,内心饱受创伤。有时想想,生活就是一个戏剧,在一幕里你是主角,别人来配合你。在另一幕你跑龙套,配合别人把戏演好,似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把对客户好一点,迎合客户需求看做是讨好人,其实是我们的自卑心作怪。要赢得被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无论扮演什么社会角色,脸上都会洋溢着一种自然的、坦诚的光彩,营建出一种友好的气氛。你的愉悦会让人感觉你喜欢这个职业,喜欢前来求助的人。客户们自然而然会喜欢你、亲近你,也很难坚持那种无理态度。如果自己率先就不喜欢自己,不喜欢服务他人,戴着职业面具,把真实的自己掩藏起来,客户骂的可能是你那张“冷”脸,不是你,也不是你的职业。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孩子小需要找育儿嫂。有的人技术不怎样,但喜欢孩子,因此就很细心、体贴与温柔,孩子很喜欢也很亲近她。这样的育儿嫂经验不多,孩子却带得很好。有的人很有经验,但不是由衷地喜欢孩子,把育儿当职业,不管她做多好,还是很难让孩子亲近。原来孩子是用心去感觉别人的。用心去服务他人,是最高的境界。用心去做让自己高尚,也让客户感觉荣光。
在很大的程度上,客户的要求跟你的职业有关,与你无关。服务是一个行业,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一是创意,二是服务。商品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都是服务型社会,服务是劳动的本质。人必须为他人服务来换取自己享受他人的服务。
第四章 我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1)
闺密管得宽,我该怎么办?
我有几个闺中密友,大家都是无话不谈。最近,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友,双双坠入爱河。当其他女友得知此事后,立刻把自己的经验一一告知,提醒我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让我都不知道该怎样继续跟那个男人交往了。其实,我知道大家提醒我都是好意,但听到反对的声音我还是不舒服。
把自己的经验告诉朋友并不是错,问题在于听话的人是否有整理和接纳意见的心理能力。人们往往听到相反的意见会感觉自己被否定,有时明明知道对方是好心,但心里仍旧很不舒服。这样的思维与我们文化中什么都要分高下有关,我们善于说新的一定比旧的好,对新的事物的推崇总是建立在对旧事物的否定上。我们口头上强调中华文化传承,骨子里要分出香花毒草,让文化被阉割或干脆产生文化断层。要不然,今天的我们也许还能看到阿房宫或历代王朝的文化遗迹。如果有一天,我们学会说新的东西是旧事物诞生出来的婴儿,把旧事物看成是母亲,不是垃圾或敌人,那么,人们面对事物、朝代、主义、思潮、时尚变更内心会平和很多。
在交流学中,差异的信息才是重要的。与你想的一样说了等于白说,不能对你有些许的帮助。知道你想听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一种迎合,迎合的目的是控制你,不是帮助。自己有相反的意见,却不想干扰你,甚至附和你,那么这是脱责,不给自己添麻烦,也不是真心帮助。如果一个朋友肝胆相照,忠言逆耳,你要想到这个朋友为了帮你不顾及自己,这样的朋友可以深交一些。当然,这不包括那些只图口快,不顾及他人感受,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人的人。这也不是帮助,是*!
在交流中还有一个悖论情景,就是人类的普遍经验和个人的独特经验这个差异。人们在理解别人的时候,首先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然后使用人类普遍性经验去解释,其实这样做会把交流变成曲解。心理医生经常面对这个悖论,比如处在特定情绪或感受中的人,如抑郁、边缘型人格障碍在沙盘游戏中摆出一些物件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如果用普遍经验去解释这些物件的意义可能会大错特错,医生只能以好奇的心来询问每个物件对这个人特定的意义和象征,以此了解沙盘呈现的意义。在这时,个别的经验大于整体经验。
在交流学中,差异的信息才是重要的。与你想的一样说了等于白说,不能对你有些许的帮助。知道你想听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一种迎合。如果一个朋友肝胆相照,忠言逆耳,你要想到这个朋友为了帮你不顾及自己,这样的朋友可以深交一些。
该怎样面对嫉妒自己的女同事
我今年27岁,在一家外企工作,老板很喜欢我,副总监也是,可是同事却总是恶语相向,时间很久了,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平时比较喜欢安静,可在她们眼里就变成了高傲。一次的嫉妒我可以认为是心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是时间久了,我觉得她们需要点点眼药水,可惜来个新人,我带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总觉得她更加可怕,城府很深!我现在对“女人多是非多”这句话终于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了。
在作出这种判断前,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在人际关系里有这样的感觉,这些感觉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你是否真的能分清。感觉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心里有你才感觉得到,不然你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学有个名词:透射性认同,说人们会无意识把自己的内心活动透射到对方,以为是对方的,进而出现自己人际关系的微妙改变,这些改变和持续性透射作用,最终让别人真的出现针对你的情绪。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我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2)
有时我们需要想一想,一个善意的玩笑是怎么变成一种恶意的讽刺的?对人恶意的理解会把所有的善意变成歹意,一个善意的理解会把敌意化为乌有。古人曾说:“心中有佛,你看到佛;心中有鬼,你看见鬼。”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何来看待嫉妒,嫉妒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它在下意识里,一般人们并不主动去觉察。嫉妒是一种自我防御,因为不如人,却又接受不了自己弱于他人的感受,产生一种针对他人的贬低或攻击,目的不是为了伤害什么人,目的是让自己处在劣势中还能快乐。你在各方面都有优势,也要让别人在你身边还能自如,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宽容。宽容的心会把嫉妒变为真正的欣赏和友情,对嫉妒的敌意只会给自己树敌!
嫉妒是一种自我防御,因为不如人,却又接受不了自己弱于他人的感受,产生一种针对他人的贬低或攻击。目的是让自己处在劣势中还能快乐。正确的态度是宽容。宽容的心会把嫉妒变为真正的欣赏和友情。我总是与人意见不合
我总是与人意见不合,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化解矛盾,有时候很影响我的人际关系,能告诉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吗?
人总有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当你与人意见不合争执起来,或者你不幸遇到某人专门与你过不去,你有三种选择去处理:一是主动回避,减少冲突。眼不见心不烦。当然这样一来,你的交往圈子会越来越小。二是主动化解。矛盾往往来自于误解,如果你能让身边的人完全信任你,误解的可能就少了。不过,这样你自己比较累,需要你单方面付出很多。三是示强,针锋相对,看看谁厉害!这招对怕事的人很有效,但对爱招事的人就大错特错,结果会让自己灰头土脸。
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随性而为就可以。但与一个彼此矛盾着的人相处就要知道对方的忌讳,了解对方的心理需要,知己知彼。不然,对方会觉得你在故意为难他。识人主要靠察言观色,通过对方的眼神、手的动作、姿态判断他的心境和可能的反应。交流中有四种信息:一是语言的信息——他想表达什么?二是语言背后的信息——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三是身体和表情信息——他的心情如何?姿态和表情会泄露对方的情绪:焦虑、害怕、愤怒、孤独等。四是对方对关系的期待——想与我接近还是在排斥我,为什么?读懂四类信息对你如何处理关系很有帮助。
另外,要注意人的个性差异:外表严肃正经的人内心比较神经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他们比较好。外表坚强的人内心可能很软弱,不要试图挑战他们,为了掩藏虚弱,对方会跟你缠绕。死板的人其实是自我中心者,不要否定他们,也不要在他们的面前表现出狂妄自大,一旦他跟你认死理儿,你也很麻烦。对刚愎自用的人不要去奉承他,唯唯诺诺是容易接近之法,你不能太有主见,因为刚愎自用的人只相信自己是对的。对偏激的人不要一味退让,而要坦诚相待,对方可能是缺少安全感,并不是成心要欺负你。对势利的人,只有用互惠才能打动他,有用无用是他交朋友的原则,让自己对他有用你就可以对他随心所欲。对单纯的人,可以用赞许来搞定。单纯的人要用单纯的心去面对,但单纯也有杀伤力,单纯的人大多坦诚,坦诚有时会让人害怕,因为你好像会失去掩饰自我的外衣。对多疑的人,要表现得凡事敏感,让他觉得你赞同他。如果他说窗外那片落叶是一种预兆,你就附和说最近你也觉得不好。对聪明的人,聪明的你最好装傻,那样他会感激你。如果你不聪明千万别装聪明,聪明的人往往自视很高,一旦看透你的愚蠢,他一辈子都会拿你当笑柄。对霸道的人惹不起躲是可以的。这样的人六亲不认,你还是敬而远之。对权威的人,尊重他、崇敬他是你得到他认同的方便之门。不过,不要过火,这样的人很怪,他不怕挑战却怕被捧,你太捧他会失去他对你的信任。
人是一种人际关系“动物”,必须生活在人际关系层面,人际关系的互动构成人们的自我感和自我观念。同时,人每时每刻都会对身边的他人存在着“关系联想”,这是一种精神*式的自我安慰。联想别人对自己投情,凭空就有了对自己的良好感觉。喜欢自己的人,也容易喜欢上别人;尊重自己的人,也愿意尊重别人。反过来,内心缺少自爱的人,很难感觉别人喜欢他;内心没自尊的人,越会感觉别人瞧不起他,这是一种心理同化效应。而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