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浪花淘尽英雄-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找到一辆车坐着往回赶,走到北邙山南麓的草阪时遇上了朝中公卿以及董卓等人。
  《汉末英雄记》又说,闵贡找到两匹马,让天子骑一匹,自己和陈留王共骑一匹,走到北邙阪时与前来迎驾的人相遇,前太尉崔烈走在最前面,这时董卓率凉州军也赶到了,崔烈见到杀气腾腾的凉州军有些厌恶,他呵斥董卓让道,哪知董卓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回骂道:“我们一昼夜疾驰三百里来救驾,还要怎么让道,你以为我不能把你脑袋砍下来吗?”《后汉书》说崔烈“有重名于北州”,是个有脾气有个性的人,他的儿子崔钧已经是天子近卫军的高级军官,平时一句话说不对崔烈举棍就打,他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侮辱?不过,当崔烈正在发作的时候,他一定抬头看见了对面那张肥硕的面庞上不屑的眼神,以及这个人身后数千名凉州军人铠甲上泛出的凛凛寒光,崔烈不再吱声,听凭董卓与天子对话。
  《汉末英雄记》把这一段写得很细,说董卓上前先教训了天子刘辩几句,大致意思是这样:“陛下让中常侍、小黄门这些宦官作乱,现在自取祸败,你的责任不小呀!”宦官作乱是之前多少任天子留下来的问题,十四岁的刘辩究竟要负多少责任呢?刘辩吓得够呛,不敢说话。董卓不理他,转而对一边的陈留王刘协说:“我叫董卓,来让我抱抱!”于是径直从闵贡马上把陈留王抱过来。
  董卓从此把持了朝政,他的弟弟董旻给他出了大力,董旻与何进的旧部素来关系不错,在他的策动下吴匡等人杀了何苗,现在何进、何苗的旧部全归了董卓。当时洛阳一带除董卓外实力最大的是执金吾丁原,这个原并州刺史从家乡一带招募了不少人马,手下有吕布、张辽、张扬等一流名将,且政治上倾向于士人,曾派张辽率一部分人马到洛阳来听从何进、袁绍的指挥。可是,董卓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丁原解决了,董卓策反了吕布,让吕布杀了丁原,兼并了并州军。

肆 遇到文人就跟他比谁更流氓(2)
董卓以生性残忍著称,他没有受过多少儒学教育,整天跟西部少数民族首领混在一起,一身的野性,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政权,危害相当大。开始,士人们对这个另类分子还不太适应,东汉的士人以好斗著称,他们的辩才个个都很好,而且大都是硬骨头,如此以来董卓跟他们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撞。董卓发现,他无论提出什么政策都会有人反对,而且口才好得不行,玩文斗不光自己不行,把凉州军将士都搬过来一起上恐怕都不是对手。但董卓不是外戚,他也不是宦官,更不是只会抹稀泥的皇帝,董卓是军阀,是杀人魔王,是政治流氓,对付道义高地上的士人们自有他的办法。
  一天,董卓主持大会朝臣,他专门让多请了一些人参加,因为将有特别的节目上演。董卓看人到得差不多了,眼睛开始四处搜寻,看看谁将要倒霉。这个时候,侍御史扰龙宗走了过来,董卓心想就是你了。扰龙是个复姓,侍御史这个职务袁绍前不久也担任过,主要职责除了办案子外,每当重要*时还负责纪律,扰龙宗走到董卓跟前可能想向他汇报一下人员到会情况,但还没等他开口,董卓突然抄起一柄铁锤朝扰龙宗头上打去,扰龙御史毫无防备,立刻被打了个脑浆迸裂。群臣们看傻了,他们经常玩背后捅刀子的游戏,但不是每个人都亲眼目睹过杀人的事,扰龙御史栽倒下去,董卓跟没事人一样,用靴子蹭了蹭铁锤上的脑浆,对大家说:“这小子到我跟前不解剑,一定是图谋不轨。”参加朝会的时候大家不能佩戴武器,但其他场合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了,董卓要么是以天子自居,要么就是随便找茬,反正扰龙宗被董卓当众打死了,董卓通过这件事给士人们立了威,胆小一点的都不敢抬头看他。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小说,其中写道一群知识分子很难管,单位组织合唱比赛,在饭厅训练时大家都不听指挥,有的叽叽喳喳,有的非要按照自己的主意来,任凭领导说好话还是发脾气都不好使,此时惹恼了站在边上看热闹的一个女人,她是在食堂打杂工的,膀大腰圆、声音洪亮,面对这群没素质的知识分子,这个女工一下子站到指挥台上,大声呵斥要大家安静,居然把场面镇住了,顿时安静了不少,有人不服气,刚问了句“你算干嘛地”,被女工用眼睛死死盯住,用手指着破口大骂,骂得极为难听,一口气下来不容你还嘴。场面彻底被控制,大家鸦雀无声地老老实实训练。董卓没有看过这篇小说,但他跟那个女工的想法是一致的:对付流氓你跟他比谁更有文化,对付文人跟他比谁更流氓,这一招保证百试不爽。
  董卓于是开始唯我独尊,他想一出是一出,今天换皇帝,明天想迁都,至于任命官员、给以前犯罪的人*更不在话下,很少有人再反对他。董卓还放纵凉州军到处抢掠,不仅抢老百姓,富人和权贵之家也照抢,洛阳是首富之区,贵戚一家连着一家,金银布帛家家充裕,董卓放纵士兵“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史称“法令苛酷,爱憎淫刑,更相被诬,冤死者千数。百姓嗷嗷,道路以目”。据《献帝纪》记载,董卓抓到俘虏,就用十几匹布涂上猪油缠到俘虏身上,然后点上火,还专门从脚底下开始点,把人活活烧死。董卓宠信的一个胡人因为犯事被司隶校尉赵谦的手下抓起来杀了,董卓大怒:“我要是喜欢一条狗都不愿意有人呵斥它,何况人呢?”于是逼着赵谦交出凶手,之后活活打死。
  还有一次,董卓支起帐幔邀请大家来喝酒,席间突然带上来数百名俘虏,还在大家纳闷的时候,董卓下令当场将这些人诛杀,杀的手段极为残忍,有的割去舌头,有的砍断手足,或者挖眼,或者扔到大锅里活活煮死,简直不是人类能干出来的事,席间吃饭的公卿们“皆战栗亡失匕箸”,但董卓“饮食自若”。对于朝廷的高级官员,董卓也一样不手软,张温曾经是董卓的上级,以后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现在担任的是卫尉,董卓看他不顺眼,恰在这时太史令报告说根据天象显示最近有大臣将会暴死,董卓害怕应验到自己身上,就找人诬告张温与关东联军有瓜葛,把张温抓了起来,一代名将竟然被活活打死。
  张温临死前一定极其后悔当初没听孙坚的话,孙坚劝他早早除掉董卓,但他没有那个魄力和胆量,现在让这个小人得了势,毫无政治伦理,也不讲人性,简直就是恶魔。
  看来,董卓比较喜欢把人扔到锅里煮,后来袁绍为盟主起兵反董卓,战斗中董卓抓到了袁绍手下一个叫李延的人,董卓命人把他煮了。根据《汉末英雄记》记载,董卓在另一次作战时抓到李昊、张安毕二人,他们也许是关东联军的人,董卓下令把他们“生烹之”,这二位都是汉子,临进锅前还不忘调侃一下,他们相约:“不同日生,乃同日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伍 丁原事件背后的内幕交易
在何进被杀、董卓入洛阳前后,丁原是一个关键性人物。董卓最终彻底把持朝政,把袁绍、袁术、曹操等人赶出洛阳,依靠的是实力,而在此过程中,董卓策反吕布杀了丁原,是关键的一步。
  董卓建立权威靠的也不完全是流氓手段,没有强大实力做后盾;一味耍横只能自取灭亡,在董卓刚进入洛阳时;他的实力还不占上风,除凉州军和何进的旧部外,洛阳还有其他几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大都是何进、袁绍等人此前安排到各地募兵的,力量稍大的有鲍信、张邈、丁原等部,鲍信日后成为曹操的战友和主要支持者,张邈是关东联军的主力,他们都支持何进和袁绍。当时的洛阳,云集了由各地赶来的队伍,有些是有组织的,也有些是三五成群跑来找机会的,据《三国志?刘备本传》记载,刘备和张飞、关羽等人在此前后也到了洛阳,被何进编入一个叫毋丘毅的都尉手下。
  如果袁绍能抓住机会迅速整合起各路力量,趁董卓的凉州军主力还未抵达洛阳之际首先发难,董卓未必是对手,日后曹操、袁术、孙坚等人都是借助*董卓渐成气候的,没有董卓专政,以后的政治格局如何变化非常难料。鲍信就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劝袁绍先下手为强,解决董卓和凉州军,但是袁绍不敢。袁绍的胆量不够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或许对董卓还抱有侥幸,心中仍然对“袁氏故吏”有所期待,于是袁绍失去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作为军阀,董卓最清楚拥有什么自己才有发言权,在弟弟董旻的协助下他成功策反了何进的旧部吴匡等人,实力有所增强。紧接着,他把目标放在了实力较强的并州军身上,通过对并州军的内部瓦解,又兼并了这支劲旅。
  并州的大体范围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的大部、陕北以及内蒙古的河套地区,今天的太原、包头、榆林、延安等地均在其内,其北部与匈奴、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相邻,匈奴经过南北分化后,南匈奴不断内迁,与并州地区的汉族融合得很紧密,由此也带动了当地的畜牧业,使并州军也像凉州军、幽州铁骑一样成为一支活跃的劲旅,目前并州军的实力派是前并州刺史丁原。
  据《汉末英雄记》记载,丁原字建阳,出身于寒门,“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早年当过县吏,在“追寇虏”也就是平息民变过程中不怕死,能冲在前面,所以不断立功。《后汉书》对丁原的介绍还要多一些,说丁原最后升到了并州刺史,后又改任骑都尉,相当于骑兵师师长。何进招募外兵的时候,丁原派部下张辽率一千多人前来助战,丁原被何进委任为执金吾,相当于首都洛阳的警备区司令。
  综合《三国志》的记载,丁原的并州军有三大主力构成,分别是张扬、张辽和吕布,张扬字稚叔,并州云中郡(今山西原平县)人,张辽字文远,并州雁门郡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他们的出身都很一般,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武力,张扬以“武勇”而被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张辽因为武力过人,被丁原召为从事,吕布也因为“骁武”而被丁原赏识。一句话,他们都是丁原的并州老乡,又都是猛将,与丁原本人“武勇”的特点很相近。
  这几个人如果驾驭得好就能成为好帮手,如果丁原有曹操那样的治人拢心之道,并州军在丁原手中就会有另一番天地。但问题是丁原“为人粗略”,他本身也是一个武人,在带队伍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从以后张扬、吕布、张辽等人的事业发展情况看,当初他们在丁原手下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成廉、魏续等人始终追随吕布,吕布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说明吕布名义上属丁原领导,但却拥有自己的势力。丁原被杀后,吕布率自己这部分人马投靠了董卓,张辽虽然也投靠了董卓,但不归吕布指挥,还归董卓直接领导,张扬则率部远走河内郡,过上了打游击的生活。他们都能把自己的人马顺利带走,说明丁原手下的这三支主力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为丁原被杀埋下了祸根。
  《后汉书》和《三国志》对吕布早年生活均记录不详,但陈宫后来对张邈谈论吕布时称他为“壮士”,并州当地世家出身的王允视吕布为“剑客”,说明吕布的身份不是名门大族,加上他的祖籍是偏僻的九原郡,说明吕布出道前的身份类似于游侠,而这在东汉时期往往带着贬义,这也造就了吕布一生“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个性,因为剑客、游侠最容易急功近利,也最容易被别人利用。
  丁原对吕布很不错,《三国志》称“大见亲待”。但正是因为丁原的“粗略”,吕布具备的游侠、剑客的特质使董卓看到了机会,他对吕布进行了策反,是谁来执行的联络工作、如何接上头,吕布如何杀掉丁原,这些问题史书均未作详细记载,只说董卓“诱布令杀原”。对吕布而言,尽管自己身上有剑客的特性,但杀掉上级投靠敌人毕竟是一件极损仁义道德的事,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呢?这是一个往往被人忽略的问题,也是不容易找到答案的地方。但如果细究起来,原因其实并不难发现,那就是董卓对吕布开出了天价的诱降条件,让吕布想不动心都难。
  董卓开出的条件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一句话,它记录在《三国志?吕布传》里,叫做“誓为父子”。董卓不仅收吕布为义子,而且为此还立了誓。在史书里从来没有记录过关于董卓儿子的事,只说他有一个女婿叫牛辅,推测起来董卓应该没有儿子,如此以来他死后继承权就成为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