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前的序(1)
2009年的夏天我旅行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不过被地震摧残过的,还没来得及整修的废墟还是随处可见,一个人穿行在废墟堆的尽头,心里隐约感到几分苍凉。而此时的灾区绝大部分家园已经重建,我当然也由衷地为四川民众感到欣慰。
我是在纪念完“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后才踏上返程列车的,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有几分古典气质的姑娘。等我坐下来,她很热切的朝我微微一笑,眼睛很柔和,很温切。不过大概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我突然发现她有几分异常,双臂垂在那儿,只是不见动弹。于是,也就勾起了我的好奇,自然便对她多加留意起来。
一阵阵暖风吹过来,蓝色的车窗挂帘随风轻轻拂动着,她侧着身子朝窗外看。正在这时,我看清楚了,她的一只白色上衣的袖子居然随着上身那么轻轻的一扭,腾空飘悬了起来;另一只袖子被斜侧在车窗边缘上的身子压在了下面,扁扁的,没有东西。我看到那一幕,简直惊呆了,她居然没有双臂。
我马上转过脸来避免看她,这使得我突然间又想起了汶川地震来,她会不会也是其中一位受难者,应该是,今天从灾区走出来的恐怕都是来缅怀或者追悼那些在地震中遇难者的。她当然也不例外,跟大家一样,趁着周年纪念,过来走访缅怀一下。只是与其他人相比,她更悲惨,因为她也是其中一位遇难者;而与那些死者相比,她也是幸运的,毕竟她活了下来。我这么想着,甚至连她遇难时的情形都幻想了出来。
她有一张白皙清纯的脸蛋,笑起来,酒窝凹下去,煞是好看。她的确像个天使,一个遭受灾难后仍旧乐观生活着的天使。
约莫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她开始找话题跟我搭讪。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她曾做过美术教师,对绘画艺术近乎痴狂,但自从在地震中失去双臂以后,就再也没能拿起画笔作画了。不过现在她还可以用眼睛观察,用嘴巴叙述评论。
她很乐观,跟我聊她自己,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侃侃道来。她说,用第三人称讲吧,那样我会自然些;我说,随便吧,只要能听懂就行。
她笑笑,要我把她背包里的MP3拿出来;我按照她嘱咐的把MP3拿了出来;她说,先听一首歌再讲故事吧,我点点头,然后把耳麦塞进耳朵里,她一只,我一只。
里面的吉他声响起来,很悠扬的节奏,像是风吹来的,在空中四散漂游着,伴随着吉他声,一个低沉的,极富磁性的男声唱到:
记得那年蔷薇花开
我们赤着脚丫乐开了怀
吉他的旋律遮掩了我的童音带
指着女神,却不懂什么叫爱
爱,唉——
篱笆墙上的花败了又开
风蚀的记忆却无法释怀
聆听你曾说过的那片海
贝壳里埋葬了我们的爱
神话里维纳斯为爱人的逝去而默哀
海面的风声打破了爱神哭泣的节拍
抚平她心头郁积狂热的期待
海无法预知我们的未来
海,回来——
这歌有几分凄凉,我感叹道;谁唱的,我急着问。
她没有回答我,停顿了许久,像是在做讲故事前的构思;我看着她,此时她的眼睛已经被泪水侵润,柔美的大眼睛里晶莹的泪花闪烁。我不自觉的把手伸过去,帮她把流出来的泪水擦去。
她看着我,嘴角旋即展露出一抹柔和的浅笑。
一个叫木子旭的女孩子,这个故事是有关她的,她说道,随后扫视了一眼车窗外,不由自主的破涕一笑,于是,她的故事就这样有了开端。
我静静的听,像在看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电影,渐渐进入了离奇的故事情节里——
作者题外话:本书全删,正在编辑中——
麻衣在努力,会尽快给喜欢这部小说的人以最快的答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幕前的序(2)
木子旭躺在病房里,正对着她的是贴在墙上的两张大照片,这是她让妈从网上下来洗出来的,一张是《米罗岛的维纳斯》①,另一张是《持角杯的维纳斯》②。
她总会对着她们看个不停,有时也会想,被推测是希腊化时期的断臂维纳斯,她之前的缩影也许就是旧石器时代的“持角杯的维纳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她们的姿势是很像似的,只是在旧石器时代没有衣裙围身,而到了希腊化时期人们在“持角杯的维纳斯”的基础上把衣裙填上,再重新刻画出维纳斯的形象。那么如果是这样推测的话,爱神的双臂之谜也就有了下文,复修双臂不就有了主题方向了吗。
她把这一设想告诉了她妈祁寒,祁寒是满脸的辛酸,这孩子都已经这样了,还整天不忘研究艺术,她到底有没有想过自己以后该怎么办。她坐下来,帮女儿把被子掖了掖。
热,木子旭说,她努力用下巴把被子往下推。
她妈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温切地说道,好了就不用盖被子了。
好了,木子旭听着这个词感觉刺耳,她永远也好不了了,她和维纳斯是一样的命运,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她静静的躺着,闭上了眼睛,此时,她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
木子旭喜欢绘画艺术,她总感觉那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是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可她突然之间失去了双臂,这就意味着再也不能挥动画笔了,这对于她来说无疑一个天大的打击,她要生存,但却失去了一技之长。
最近她喜欢上了西方的美术史,这大概是与自己在大学时学的油画专业有关吧,所以对于西方艺术她有着强烈的追逐探究的欲望。
她坐在病床上,听妈妈给她读一个朋友送的一本书——《剑桥插图史前艺术史》③,英国考古学家保罗。G巴恩著的,她很欣赏这位艺术史探索作家,因为巴恩的游历很广,为了收集史前艺术资料常年在外奔波,经年累月地奔波于世界各地。
她也渴望着有一天她也能这么身无旁务将全部的身心扑在考察探究上面,不过与巴恩不同的是,她要穿越整个美术史,而非在现存的领域里挖掘史迹,她这么想着。这时,突然从书页里掉下来一个折了几折的宣纸来,麻麻花花的粗质,土黄色的,是练大字的书法家们通用的那种。
她妈祁寒很好奇的折开它,上面是用黑色油墨笔画着一条条交叉互错的线条,很细,贴近看方能看得清晰。她把它拿给女儿看,木子旭也是一脸的茫然,这看上去像是张地图,上面是被小圈圈勾画过的,一簇簇排列开来,煞是古怪。这会是哪里来的,她下意识的吐口而出,不过眼睛还是不由自主的随着那张纸仔细的瞄去。等眼睛盯得近乎发酸时,她隐约能看到一行字,密密麻麻的隶书字体,大概是这么写的:跟着我走吧,带着你游历这条迷离的长河。
长河,什么长河?木子旭更加好奇,她再细致入微的观察,希望还能从中看出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可是此时的眼睛越发感觉酸痛起来,她不得不暂且躺下来,静静地休息一下了,她让妈妈把那张神秘宣纸拿开,很快进入了梦乡——
注:①《米罗岛的维纳斯》:据推测是希腊化时期(前336 —前30年),亚历山大罗斯的作品;高204厘米;大理石; 1820年发现于米罗岛;现存于巴黎卢浮宫;作为西方古典美术的代表,永远是人类心目中完美的爱神。
②《手持角杯的裸女》:高46cm 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
③《剑桥插图史前艺术史》:(英)保罗&;#8226;G&;#8226;巴恩著;他将深邃的见地、诙谐的幽默和透彻的分析同精美的插图娴熟地结合在一起,在书中讨论了史前艺术的性质、叹为观止的质量以及创作它们的过程与原因等问题。
作者题外话:<;。)#)))≦本章节设计作品,请参考麻衣的博客,图片1、图片2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楔子 穴壁猎艺梦引(1)
旧石器时代 (1)
夜幕降临,西方的天空浮现出一片晚霞,微风飕飕的吹着,拂过木子旭的脸,不由得她感到一丝寒意掠过全身,使得她颤颤发抖。我在那里,她问自己,这个陌生的地方,她过去不曾来过。她开始环顾着四周,漫无边际的杂草枯藤随风摇摆着,却看不到一条能走出去的路。
这时,“嗖”的一声,有个东西从她身边穿行而过,其速度之疾,使得她来不及用肉眼捕获。出于好奇,木子旭朝着它穿行的方向追去,那个东西好像停了下来。她轻轻走向前去,这时看得很清楚,原来是只兔子,她看到兔子一刹那,心里瞬时掠过几分惊喜。而此时,肚子也恰恰 “咕咕嘟嘟”地喊个不停,看来今晚她必须抓到这只兔子,才能得以充饥了。于是,她就扑上去,试图抓住它,结果还是被那小家伙逃脱了。木子旭顺着它奔跑的方向追上去。突然,兔子不见了,木子旭张望着四周,这时,却发现前面有个洞穴,兔子应该钻了进去。她几乎没有犹豫,便拿出手电筒,小心翼翼地也跟着钻了进去。
这是一个幽暗昏黑的洞穴,里面黑咕隆咚的,周围盘旋着轰轰隆隆的风声,又似乎是从另一个通往外界的洞穴里传过来的,空阔而清晰。木子旭举起手电筒,摸索着向前行进,电光扫过的地方,能清晰地看到墙壁上画满的壁画,像极了原始画廊。
整个洞由主洞和侧洞构成,在主洞的壁上她看到刻有一行英文字母以及数字,—CUEVA DE ALTAMIRA—LONGABOUT300M—她凭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辨认说那是西班牙语的阿尔塔米尔拉洞窟①,后面的自然知道,英语说大概长为300米,木子旭不假思索的读了出来。
她把手电扬起来,很清楚地看到宽敞的洞穴四壁以及洞顶都画满了野牛、猛犸、野鹿之类的猎物,顶部的图案绘制主要以野牛为主,大约有一二十个姿态各异的动物体形象,硕大清晰地造型,栩栩如生;浑朴厚重的颜色,主要著以鲜豔的红、黑、紫三色;粗放*的线条,随意不羁的布局,或刻或抹,生动悍猛而富有灵性。此外还有镌刻的8个人形象、各种手印以及人手的轮廓图形,刚才在其他室里也看到了有很多这种黑色的绘画或刻像。
木子旭再靠近点,仰着头仔细观察那只金黄色的牛,那只野牛大体表现是受伤后蜷缩着要奋力站起来的样子,鬃毛清晰可辨,它体态庞大威猛,与身边瘦小的人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最终还是被人类用利器射中,血液如溪流般从身体了流出来,而它却奋力挣扎着,活灵活现,生动形象。
据木子旭推测,这只野牛也便是流传于今世的著名穴壁画——《受伤的野牛》②,也即是公元前3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由于它的造型标准合乎比例,所以有很多后世的美术家都在研究它的绘画技巧,木子旭也曾在一些有关此类的论文看到过,所以对此有些印象。
那篇研究论文上曾这样说旧石器时代的绘画表现技巧,说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刻画雕刻 :这是利用洞窟壁面的凹凸不平的自然状态来确定刻画对象的结构和轮廓的,像浮雕一样给人一种厚重的真实感。二、勾线涂绘: 这种方法比较常见,一般的壁画都是如此,它是先用线条勾画出对象的大致形象,再用五彩缤纷的色彩涂抹其上,结合着壁面的起伏不平,凸显出流动自然地轮廓,产生十分微妙的色彩关系和明暗的变化效果。但无论如何,在那个衣不蔽体,屋不遮风的蒙昧时代,这样的狩猎艺术家的诞生,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创作天才了,其技艺之精湛,画风之随意,都是后世所无法匹敌的。
只是,她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要绘制那么多野兽,是出于审美吗,这一推测估计不会成立;是当时的狩猎者出于对猎物的诅咒吗,也许会有可能,因为当初鲁迅先生生也曾对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也作过论述,他认为原始人作画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的确,当时的人类面临生存的自然威胁很多,譬如,多变的气候、凶猛的野兽等,这些都是他们必须克服的,生存是那一时代的主题,而猎物也就是生存的物质基础,于是便把内心的诅咒与渴求转变成图案,已达到心理的满足。但也不能说这就是纯粹的巫术行为,从某种理论上说这应该是一种非常严肃和神圣的原始生产活动,是人类对物质生产和自身生存在精神意识上的形象化反映。
注:① 阿尔塔米尔拉洞窟:西班牙的史前艺术遗迹,洞内壁画举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