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能预测吗?
前些年各种各样的中风预报仪风靡一时,但很快人们便发现预报仪并不能掌握中风的“踪迹”。一些被中风预报仪判定为“安全”的人,预测后不久发生了偏瘫;另一些没有什么异常的人被冠以“危险”的帽子。
当时流行的中风预报主要使用两种手段。一种是抽血,化验血液流变学,然后把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得出结论。另一种是根据指脉仪或微循环测定进行预报。发明这种仪器的人中没有真正的脑血管病专家,这些预测片面强调了某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并非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预测结果不会准确。
虽然目前不能用现有的技术对脑血管病作出短期预报,但是可以根据中风危险因素知识作出长期预测。这种预测并非确定一个人一定会或不会患脑血管病,而是告诉此人10年内患脑血管病的几率,当危险因素被控制和治疗后,这种几率会随之下降。当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评价自己是否可能发生中风,同时可根据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分析,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脑血管病有哪些先兆?
急性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几小时或1~2天,甚至更长时间;就已经显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平时我们把这些症状叫做“中风先兆”,医学上也称前驱症状或前驱症候群。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把脑血管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中风先兆可分为近期先兆及远期先兆两种。
远期先兆一般常见的有: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减退、健忘、肢体麻木(特别是手指麻木);头摇、口角撮动、下眼睑跳动、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等。
近期先兆常见有以下十种:
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肢体麻木或半侧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
突然一侧肢体活动暂时性的不灵便或无力。
短暂的讲话不清。
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个性突然改变为沉默寡言、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嗜睡。
突然眼前发黑或视物模糊,或看东西双影、一半视野看不见,或视物变形、变色。
出现恶心、呕吐,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等症状。
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出血;常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先兆。
上述这些先兆症状并无特异性,即还有很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很有可能是警报,要特别警惕。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请医生给予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要粗心大意或不在乎;以免错失良机。
故事链接
退休工人陈老伯虽然78岁了,但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只是偶尔有点头晕、头疼,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又精神抖擞了,平时极少去医院。最近几天天气转冷,头痛有点加重,以为老毛病又犯了,就吃点头痛药休息了。一天,他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昏倒在地,手脚抽搐不停。家人见状,急忙打“120”将他送至医院。经诊断,陈老伯患了脑干多发性栓塞,虽经抢救而脱离危险,但还是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复原的希望非常渺茫。医院病区神经科主任告诉家属,像陈老伯这样自以为身体好、平时不愿去医院检查的老人家,很可能早已埋下了脑血管疾病的隐患,一旦发病,后果会比一般老人更为严重。家属也非常自责,后悔平时没有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后悔没有及时带老人到医院检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什么样的肢体发麻要当心脑血管病?
所谓的脑血管病先兆出现的肢体发麻症状;是指在无其他因素刺激的情况下;自己感觉到肢体麻木的一种异常的感觉。
人的大脑中有专门主管人体感觉功能的感觉中枢;左侧大脑半球的感觉中枢主管人体右侧的感觉功能;右侧大脑半球的感觉中枢主管人体左侧的感觉功能。
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一些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得大脑血液的循环发生障碍或脑供血不足。这些敏感的变化会影响到大脑,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使大脑产生对侧肢体异常的感觉,如阵发性的发麻感;或像蚂蚁在爬行的感觉以及烧灼样感觉,等等。
随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变继续发展;脑血液循环障碍更加严重;造成脑出血或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破坏性病灶时;便会严重影响感觉中枢;发生对侧肢体、面部等感觉减退或丧失。从肢体发麻到肢体感觉功能减退;反映了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理改变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因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肢体发麻或同时出现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等感觉异常;则预示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存在和已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成为脑血管病的先兆。
据有关材料报道;在众多的脑血管病先兆中;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占第二位;仅次于头晕。但是;肢体发麻症状还与血管收缩、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也与某些其他疾病(如颈椎病等)有关。所以;当出现肢体麻木感时既不要紧张不安;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再进一步对症治疗。
为什么头痛突然加剧要当心脑血管病?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也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而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生脑血管病前大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史,一般常有长期慢性头痛的症状。脑血管病发病前夕或发生脑血管病时,部分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所以如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突然头痛加剧或剧烈头痛伴发呕吐;常为脑血管病的先兆。
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极为复杂;许多疾病都可发生头痛症状。因此,凡出现头痛症状;特别是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或剧烈头痛者;一定要重视和警惕,务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头痛的诱因,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也可尽早发现是否有潜在的脑血管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何区分脑梗死和脑出血?
脑出血和脑梗死两者病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病史发病的特点和症状作出初步的判断。
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死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死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死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死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死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两侧瞳孔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以上是典型的情况,有些病人特别是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死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不能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几点就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而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如腰穿脑脊液检查,脑出血病人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死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有了“老年环”就与脑血管病扯上关系了吗?
“老年环”就是有些老年人在眼球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状痕迹,好似包绕黑眼珠的“环”。
有了“老年环”眼睛既不痛也不痒,视力也不受影响,更没有其他异常感觉。一般人们多把这种“老年环”看做是人体衰老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老年性生理衰退性改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老年环”与脑动脉硬化有着密切关系。
医学研究认为,“老年环”是过氧化脂质沉积所致。人的眼睛的角膜是透明的组织,本身并无血管,主要靠周边白眼珠(巩膜)血管网供给水分和营养。如果供给的水分和营养混有较多的异常物质,则难于吸收,且“有来无回”地滞留下来。角膜是异常物质易于沉积的部位,当血液中的脂质(如中性脂肪、胆固醇等)增加时,供给角膜的过多脂质被过氧化,便沉积在角膜的周围形成灰白色的“环”。
研究发现,出现“老年环”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而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有“老年环”。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老年环”是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征兆。脑动脉硬化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由此引起的脑血栓、脑溢血、脑梗死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所以老年人一旦发现角膜边缘出现“老年环”,切不可因为不痛不痒而等闲视之,应尽早检查。
。 想看书来
脑血管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脑血管病因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其主要症状有:
头痛。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大部分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呕吐。呕吐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痛均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大部分脑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病人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死病人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
偏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不论大脑半球哪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按其程度轻重可分为不完全瘫和完全瘫。
失语。为优势半球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受损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有多种不同分类: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这种病人由于语言运动中枢完好,所以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则是答非所问;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命名性失语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但却又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血管异常所致,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本病见于各年龄段,有人统计过,最小为3岁;最大为94岁;但以30~40岁最多见。
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连症”。
本病一般发病都很突然,通常在用力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生剧烈头痛。患者发病前常有长期的偏头痛、抽搐、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病史;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头痛、复视、眼睑下垂等表现。有的患者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起病后有剧烈头痛,尤以顶枕部为显著;可发展到头前部及眼部;低头时加重;头痛可持续1~2周;并多伴有频繁的呕吐。
患者发病后颈项强直;表现出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为了缓解疼痛;患者喜欢采取卷曲侧卧位。一般情况下神志清楚;少数患者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及癫痫样发作。一般无偏瘫、失语表现。
腰椎穿刺时;可看到均匀的血性脑脊液;且脑脊液压力增高。
本病死亡率较高,重症可有脑水肿、高颅压症状;甚至造成脑疝,导致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10%~50%的患者死于首次发作,而20%的病人经抢救保住性命之后,虽然一般不留后遗症,却有反复再出血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病人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行为的改变,如易怒、自私、无所畏惧等。如果发生在酒后的话,那么头痛、呕吐、易怒、无所畏惧等现象都可能被当作酒醉引起的症状而延误治疗。
故事链接
神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1984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