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个穿着二品武职朝服的年轻人。能够进出北书房的大臣同样不多,北书房参机要事天风宿、原牧野、徐仓,长史萧赐怡,少史崔闻樱。其中,天风宿和原牧野是老将,都是六十好几的人了,徐仓虽年轻,却是一品武职。剩下来的二品武职只有长史萧赐怡与少史崔闻樱,传说崔闻樱相貌丑陋,眼前这个紧紧跟着萧太尉的年轻武官,自然就是北书房长史萧赐怡。
姬檀还在偏殿之外,院子里两个人说话自然不怎么顾忌。萧赐怡有点不耐烦又不得不压低声音地抱怨道:“天天这么闹事,到底想做什么呀?杀了差不多半年都没杀出个所以然来,还真是锲而不舍!——乌兰逆贼都要杀到神女城了,京里还这么闹腾!”
萧彤看似不在意地看了他一眼,这个性子似乎有点火爆的长史就乖乖闭上了嘴。
后边几个北书房的大臣也都陆续走了出来,我倒是分不清楚哪个是天风宿,哪个是原牧野了。这两位将军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将,战后淬炼之后的气质相当一致,举手投足都带着战将独有的硬朗风姿。这两位老将军在中原天灾频仍、五胡觊觎天朝的最艰难的时刻,阻敌漠北,杀寇东海,平绒西凉,立马南疆,赫赫不世之功,四海宾服震摄。倘若不是当时朝堂资源所限,打起仗来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平凉王这个爵位哪里封得到曲星河头上?三十多年前就被天风宿与原牧野抱走了。
走在前面的老将军须发尚有青色:“又是哪个小畜生在捣鬼?!”
口气相当之臭,声音洪亮无比,寒风中都挟带着一股风雷隐动之气。
姬檀和我说过,北书房诸大臣中,天风宿和原牧野都曾经是董攸的部将。不过,天风宿天生嫉恶如仇,性情耿直,尽管私底下与董攸相交甚厚,将命交给董攸也不在话下,然而,事情一旦涉及天朝军务,万千黎民,那就是谁的面子都不顶用了。是个标准的中立派。
尤其是这位老将军对针对皇帝层出不穷的刺杀很不齿,最好不要被他撞见未央宫有刺杀行动,否则,管你是董府的还是南府的,遇见了就大张旗鼓调来旧部彻查到底,为此已经掀翻了两个皇庭禁卫军统领,四个大太监,三个内廷女官,气得董攸都私下踹他屁股。
所以,毫无疑问,这人必定是天风宿
大暖有话说:
昨天看医生去了。今天尽量4更补上。
话说昨天没有更新,居然只有2个崔文的……俺突然觉得很幻灭……
第二卷 不可为妃 第六十一章 何人为帅?(上)(求PK票)
第二卷不可为妃第六十一章何人为帅?(上)(求PK票)【如果您手里还有犹豫不决的票票,如果您心爱的大神这月没有PK,请把PK票票赐给我吧……】
……………………………………俺是求票滴分割线………………………………
激怒中的天风宿已然大步越过了站在院中的萧彤,三两步走出了偏殿。
这个时候姬檀的侍卫已经彻底归位了,恢复了一贯的仪仗。这位走出来的老将军显然也很奇怪,东张西望了一番,没有看出任何皇帝遇刺的端倪来。——那十二名刺客的藏身之所都相当巧妙,倘若不是有意近身探察,绝对不可能被发现。
憋着一肚子急火的老将军原本是来弯弓杀人的,迎头撞上波澜不惊的天子仪仗,反倒从保护圣驾变成了惊扰圣驾。天风宿行事作风都带着一股赤裸裸的军营味,直来直去,光明磊落。这时候既不尴尬也不请罪,落落大方地屈膝拜倒路边,很自然地等着姬檀圣驾临近。
我分明看见姬檀眼中一闪而过的暖意,他在护卫的保护下快步走近,没有顾及我和魏展颜替他定下的决不靠近大臣三步之内的规矩,亲手将天风宿扶了起来,天风宿犹在照本宣科念叨臣天风宿叩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已经盈然笑道:“老将军何必多礼?御前免跪,原本在太平朝就有的。老将军见了父皇都不曾跪,自然也不必跪朕。”
天风宿并不接受他的笼络与好意,因为衰老而耷拉的脸皮抖了抖,答道:“皇上错爱,臣承受不起。——既然皇上不曾遇刺,因何宫中鸣镝?!”替皇帝出头的时候气势汹汹,发现皇帝在胡闹之后,问罪的口吻同样气势汹汹。
姬檀显然也无奈了,投降地说道:“此事容后再议。朕听说南疆有急报……”
大约是南疆的情形确实很着急,姬檀才提起这件事,原本还板着脸问罪皇帝的老将军顿时就换了一副凝重的颜色,微微颔首之后,肃手请姬檀尽快入阁议事。这个时候萧彤也带着一群人走了出来,乌压压地拜了一地,姬檀仍是先扶起了老将原牧野,随口招呼了萧彤与徐仓两句,一群人就呼啦啦地朝着北书房走了进去。
我对他们议事的内容没什么兴趣,不过,刚刚才解决了十二个高手,我也不放心丢下姬檀就这么拍拍手回天元宫去玩。仗着白夜术的精妙,我悄悄掠过偏殿的警戒范围——这不是什么难事,那十二名刺客都不费吹灰之力做到了,我能轻巧杀了那十二名刺客,自然可以同样轻巧地瞒过守卫北书房的皇庭禁卫军的耳目——蹲在了北书房廊下的阴影中。
这地方还真的就是为了杜绝任何人偷听的可能,四处都没有藏身之所。倘若不是我恰好学了白夜术,想长久地蹲在北书房长蘑菇还真的不可能。这里虽然危险一点,还是比蹲在远处用清心禅监听一切轻松些,何况,离姬檀越近,我也越放心:倘若杀人不用刀兵,倘若杀人者并不知手捧鸩毒,身上一点点杀气都没有,我就不能抢先一步赶来救援了。
北书房里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各人落座之后,长史萧赐怡将战报呈上。
一边是姬檀翻阅战报的枯燥声响,一边是少史崔闻樱的声音:“乌兰逆贼已经连下溯源、避沙、孤霞、天疆、古塞、神女六城,再往前则是古齐云山,山脉天堑暂时阻止了乌兰部逆袭中原的势头。不过,根据前方战报分析,乌兰部的目标似乎是南疆重镇龙泽,四万乌兰逆贼已经在齐云山集结待命,攻打碧水城是必然之势。”
姬檀的声音有些轻忽:“溯源六城的守军呢?”
“全部战死。”崔闻樱给了一个很干脆的答案。
姬檀似乎被惊吓到了,手里的战报都滑落了下来,纸张在空中发出哗哗的声响。好半天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呐呐地说道:“全部战死?”似乎是勉强镇住了心神,声音也终于干净清透起来,虽然还是带了点紧张,“倘若朕没有记错的话,古齐云山西边的六个城池,守军一共有六万人,屯重兵于边镇,原本就是为了震慑屡降屡反的乌兰人。现在你们告诉朕,六万守军……全部战死?啊?”
砰的一声,似乎是有人狠狠拍了桌子。不久就听见天风宿的咆哮:“镇守将军该杀!”
气氛顿时就紧张凛冽了起来,太尉萧彤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此事要从当日乌兰部初叛,镇守将军葛青私逃一事说起。葛青兵败私逃之后,被打散的旧部在青阳泉被素有威望的随军幕僚狄芳收拢重整,于寒云关与乌兰逆贼决死一站。乌兰贼有三万余步卒,八千精骑,我军则是残部,此一战说不上成败,战况惨烈。我军两万余残部尽数战死寒云关,乌兰大汗也死在乱军之中,八千精骑折损大半,步卒近乎全灭。九月中,乌兰部无功而返。”
果然很是很惨烈的一战,一战下来,两败俱伤,双方近六万将士埋骨沙场。
萧彤继续说道:“也是狄芳历尽千难万险返回上京之后,北书房方才知悉镇守将军葛青兵败私逃之事。北书房以八百里加急锁拿葛青入京,京中争议之事则由何人远赴南疆招抚乌兰部变成了由何人接替葛青继续镇守西南。此事迟迟不能议定,西南六城中葛青属下的三万残部则迟迟无人掌帅——十三天之前,乌兰部再次逆袭西南,钻的也是这个空子。”
这么轻描淡写、娓娓道来的几句话,听得我都替姬檀尴尬。别看这位萧太尉样子文弱,脾气不温不火,骨子里还真的就是一个胆子极为肥硕的角色。当着老将天风宿、原牧野的面,他就敢眼也不抬地挑皇帝和董国丈的刺儿:为什么挑选西南镇守将军的决议迟迟下不来?不就是因为皇帝跟董攸较劲么?皇帝想安排自己的亲信过去,董攸坚决不肯!左相也想分一杯羹,跟在屁股后面插科打诨。这不,葛青在大理寺关了几个月了,朝堂上皇帝与文武大臣还在互相撕咬,这么长的时间,居然连最前线的镇守将军都没挑出来!
大暖有话说:
汗,这么多潜水的……
俺才刚刚幻灭了一回,马上又被捏回来了。
唔,这两章可能看得有点无聊,不过,不说清楚也不行啊,女猪马上要被皇帝抓去当杀手了。囧。
第二卷 不可为妃 第六十二章 何人为帅?(下)(求PK票)
第二卷不可为妃第六十二章何人为帅?(下)(求PK票)【如果您手里还有犹豫不决的票票,如果您心爱的大神这月没有PK,请把PK票票赐给我吧……】
……………………………………俺是求票滴分割线……………………………………
先帝大行、姬檀登基这半年来,恐怕是天朝立国以来军务政务最混乱的一段日子。
按道理来说,西南六城经历了寒云关那样惨烈的一场死战,终于将乌兰部重新打回了老家,朝廷必然应该趁胜追击,彻底打掉乌兰部的叛乱之心,就算一时无力举兵,也应该在第一时间派遣钦差与镇守将军跟进,扎住西南六城城防,一者收束民众慌乱之心,二者震慑无功而返的乌兰残部。——偏偏这些已经是成例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做。或者说,一件都没有做成。
正是因为朝廷内耗造成的疏忽,酿成了今日惊变的惨祸:乌兰大汗在寒云关战死之后,残部灰溜溜地回到了属地,没多久,这个骁勇好战却被迫沉寂了数十年的部族再次征调壮年男子,趁着西南六城群雄无主的时刻,逆袭千里,一口气连下六城,杀得朝廷措手不及。
以萧彤的身份,原本是不必每天都在北书房当值的。前几天听何泷与姬檀聊天,议论的对象就是这位“天天蹲在北书房不知道图谋什么”的太尉大人,当时姬檀还为萧彤的居心很是计较了一番,现在想起来,这位大人应该是早就对无人镇守的西南六城忧心忡忡却无力阻止朝廷内耗,只好整日整日守在北书房里,以期第一时间收拾残局。
姬檀固然尴尬得说不出话来,徐仓和原牧野也各自有些气息不稳。只有天风宿砰砰拍着桌子,霍地站了起来,说:“太尉大人,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老宿还剩一把老骨头,拼得埋骨西南,绝不使寸土有失。如今陛下和你萧太尉都在此处,调兵与否,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把董英奇的两万轻骑调给我!我老宿倒要去问问乌兰纳尔的子孙,当初在溯源郡与我歃血拜天的誓言还算不算?!毁诺反叛,我让他子孙血脉应誓而绝!”
一直听说内阁议事和朝议不同,皇帝对议事大臣是相当容忍的,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天风宿说了要调京畿大营董英奇属下的两万轻骑,这件事原本是皇帝点头、太尉府用印就可以算数的,偏偏他一番劈云裂石的狂放之语下来,整个北书房都安静得宛如陵寝,透着一股子阴森森的味道。
过了很久之后,一直没吭声的原牧野才缓缓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老了就要服老。乌兰纳尔都死了二十几年了,现在领兵的是他的孙子,哦,打完了人家爷爷,连孙子也一起打?……不说离着上京最近的董小六,鲜于微,桂枝巷里不是还住着平凉王么?数来数去也轮不着你这把老骨头去跋涉卖命。坐下,哎,坐下。”
他是重伤之后才从戍边军退下来的,身体不如天风宿硬朗,说话也有些中气不足。
北书房僵持的气氛因为他这几句话稍微缓和了一些,不过,这番话也更加掣肘了姬檀与萧彤的决断。董小六就是董英奇,国丈府的六爷;鲜于微曾为帝师,自然是中坚的保皇派;再来一个态度暧昧不明,战功赫赫,朝野威望甚高的平凉王……好好琢磨下这事儿该怎么办吧。
一时间,书房里众人喝水的喝水,换姿势的换姿势,玩衣摆的玩衣摆,就是没人说话。
最终仍是姬檀说了话,他用很温柔地声音询问道:“萧太尉,你的意思呢?”
萧彤不温不火的声音,道:“臣举荐平凉王。”
……
在挂帅西南平叛的人选上,萧彤与姬檀达成了一致。
这个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