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苗山风云-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广州一带剿匪数年的陶侃终于回到荆州来了,当年陶侃要去广州,王敦反对并想杀陶侃,而王敦与应思远等荆州江陵的人物争夺权力的时候,则希望陶侃早点回来,毕竟王敦认为他比较熟悉陶侃,而周访虽然已死,周家长子周抚又比较听话。另外,梁州刺史甘卓是更加的听话,所以王敦希望陶侃回来。陶侃终于给朝廷批文可以做荆州刺史,可是甘卓和周抚却不乐意了,他们二人都想做荆州刺史,只是不好意思公开来说,要公开来说,当年一帮子聚在一起剿匪的弟兄还不都要炸开了锅。甘卓与应思远想搞好关系,通过应思远得到江陵人士的支持而得到荆州刺史的位置,但是应思远和王敦有矛盾,应思远打算到朝廷里去甘卓是支持的,而甘卓的心思仍然落空,甘卓心里恨上了王敦,认为这是王敦从中作梗。陶侃一直关注着江干的动静,虽然他人在广州一带,可是他心里洞若观火,知道如果贸然回来上任,就是会被王敦或者别人利用,他必须等到各方面的反应都对他有利,这才施施然地来到了荆州,那已经是王敦生病的时候了,他不用为王敦兵变的事情而表态,总算也是在王敦没有生病之前躲过了一场政治风波,至少他本人没有被杀头,不像甘卓,甘卓就等于是陶侃的一个替死鬼。
但是,陶侃年纪也大了,他和应思远两人一在江州一在荆州,两人的所在正好换了一个地方,本来是江州人士的到了荆州,本来算是半个或者就是一个荆州人士的应思远,则到了江州。陶侃虽然躲过王敦的兵变,但是他没有躲过苏俊叛乱,苏俊没有杀掉陶侃,但是杀掉了陶侃的儿子,给了陶侃一个沉重的打击。
那还是后来几年的事情,325年陶侃上表朝廷,让周光免去零陵太守的职务正式做寻阳太守,而宁州刺史的官职,则由朝廷批复下来,让杜弘一伙出身的尹奉上任。至于宁州方面的事务,则让周光已经提前移交给了尹奉。虽然周光没有上任宁州刺史,而是回去只是做个太守,但是这年头名分比不上实际来得只要,宁州刺史有名无实而寻阳太守则真金白银。江州重镇,水路驿站,乃是周家发家的地方,陶侃同样十分重视这个职务的,别人做了陶家周家两家都会很不舒服。
对于东晋来说,应该从王敦死后开始不久,朝廷就走上正轨了,这时候苏俊的叛乱也被打下去了,应思远、陶侃这等名将老了,不能管事并且数年中先后死去,朝廷里则是在他俩死去之前数年又换了新皇帝。
晋明帝司马昭在位不到四年去世,太子司马衍即位,号为晋成帝,这是326年,前赵与后赵正在中原准备决战,对于东晋朝廷无暇多顾。东晋朝廷得以生息,我周家,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发家有备,不断认识新的朋友,不断寻找到新的合作者。
琅琊王家的王导为首,比较开明,他们做朝廷大臣,却被?的人士嫉妒,王导只好下台,而接替王导领导朝政的大臣,换上了一家姓庾的人物,庾家是皇帝外亲,不管谁是皇族外亲,只要做得不好,他们就被指责,指责庾家没有王家得人心。勤王有功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的苏俊不服庾家,开始学王敦一样,他要搞要“清君侧”,朝廷里又是风声很紧。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外部的压力一减轻,内部就会产生秩序问题。
前赵后赵打得不可开交,刘曜被石勒活捉杀死,石勒正在攻打长安。建康朝廷里就上演一出清君侧的故事来,到底是谁清君侧一时间还搞不清楚,328年,陶侃这时候还没有死,他这次不在广州,这次他被搅合进去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继续交待(9) '本章字数:332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1 17:08:43。0'
 
 皇帝家在王敦兵变以后的苏俊兵变给弄到姑孰城里呆着了。因为皇帝亲自带兵到姑孰抵抗苏俊,而被苏俊活捉了。这时候仍然在姑孰,苏俊后来把皇帝裹挟了要回到建康来,王导心想你杀庾家的人得了,干嘛还要逼迫皇帝,于是出来劝说苏俊,可是苏俊已经横下一条心要做曹操一样的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导哀求也没有用。皇帝家的人与大臣们就一起跟着苏俊的士兵回到建康来了。
清君侧,又是勤王,桓温的家族他父亲一辈的还有郗超的家族和他的父亲一辈的,都是参加过勤王的。桓温父亲桓彝,安徽人士,与皇帝外亲庾家的是好友,庾家被苏俊赶走并捉拿追赶,桓彝来帮忙,与苏俊就较劲上了,苏俊军队比桓彝那点少得可怜的人马厉害得多,桓彝就在勤王的斗争里被前面一个勤王的将军苏俊干掉了。
苏俊为什么厉害?大家知道不知道祖逖闻鸡起舞北伐的故事。八王之乱后刘渊石勒攻打洛阳,西晋颠覆中原混战,南渡的司马睿等人物时刻也是关注着中原形势。而中原一旦有好消息传来,比如说刘琨占据晋阳联络司马睿王爷,要求得到支援,又比如刘渊儿子刘聪死于内乱,前赵国已经乱了,恢复中原有望,所以一时间就要支援北方投靠东晋朝廷的。东晋朝廷愿意不愿意,都有许多原来中原的人士想打回中原去。祖逖就是这个背景下开始北伐的,他找东晋朝廷要来了名分,组织敢死队和自愿兵前往中原,而前赵国刘家和后赵国石家此时还没有翻脸,一致联合起来打击敢于恢复中原的西晋残余势力。祖逖不可避免地与前赵后赵开战,后来前赵在刘曜带领下到长安一带发展去了,这中原大地就留给了石勒等无数的汉人胡人混杂的力量,石勒的军队和祖狄的军队交战数百次。祖逖坚持屹立不倒。但是祖逖得不到南方建康朝廷的有力支持,祖逖怎么死的,最后是不能恢复中原而郁闷死的。但祖逖虽然没有收复洛阳和所有西晋地方而气死,他却一度经营了豫州。豫州在司州以南,距离京师是已经不远了。祖逖321年病死,他的部下就给弟弟祖约带领着,都是与后赵国还有一些中原地方割据势力交战多年的,一群老兵了,作战经验丰富。
而祖家与苏俊一直关系不错,在中原的经略中互相支援,苏俊和祖逖生前对东晋朝廷是有所不满的,对执掌朝政的王敦也是。王敦兵变,皇帝只好在应思远建议下招来苏俊,而苏俊又招来祖约,桓彝虽然有些手下,哪里是苏俊祖约等的对手,桓彝战死与勤王。而苏俊的叛变也被镇压了,因为勤王的兵马实际上就是打内战,打内战的结果苏俊失败。祖约是带着侄儿、女婿等一起回来朝廷里的,后来形势不利,苏俊垮台了,祖约却投靠老对手后赵国去了,他只剩下数百人,石勒看不上眼,心里又恨祖家的人,当年祖逖北伐和石勒对抗,石勒为了招揽祖逖,给祖逖祖宗的坟墓都给修缮保护起来,可是祖逖与晋阳城里的刘琨反对刘渊一样一直反对石勒,祖逖与刘琨本来就是好朋友,祖逖现在只剩下弟弟这一点人马,石勒心里的怒气却难消,最后杀了祖约。
陶侃生前做的许多事情里面,这讨伐苏俊又是一桩。说实在,这苏俊祖约的队伍,与杜弘父子的队伍一样,都是穷苦人出生的,这时候陶侃又做一次曾国藩了,要说他是“曾剃头”也是不错的。陶侃与各路勤王军在寻阳郡汇合,里面的故事很多,但可想而知我周家的作用,大爷爷周光,把个老家寻阳稳坐钓鱼台一样的,风吹不倒,浪打不翻。要说兵变和叛乱的差别,倒是王敦一伙是在搞叛乱,而苏俊祖约等不过是发动兵变罢了,如同西安事变一样,都是爱国军人为国效力,而王敦的叛乱,则是四人帮林彪一伙的行为。
329年,陶侃为盟主的江干联军与苏俊祖约为首的淮中联军为争夺皇帝打得不可开交。但是比起中原秦雍大地上的前赵后赵的交战,规模较小。石生石虎攻打长安并攻打秦雍州等地。氐人蒲洪与羌人姚戈仲投靠石虎,姚戈仲是姚苌的父亲。前赵刘曜的军队,吃了败仗以后便有如乌合之众到处开始流窜,各路诸侯也是大肆乘机招抚,用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东晋这个年头,人多了怕造反可是人少了又怕冷清,总的来说还是希望人少,怕人多了闹事的多。
陶侃镇压了苏俊以后,又镇压苏俊的外援想占据江州豫章郡的郭默。可以说明的是,陶侃的联军都是有水师护送的,沿江而下与苏俊交战。陶侃安定建康以后,至于到底今后帝京设立在哪里,是设在豫章还是设在会稽,那都是朝廷里皇帝和大臣的事情。陶侃挥师攻打豫章郡,只管先“收复”朝廷重地再说。陶侃让荆州与湘州合并,说江陵偏远,先是把自己大都督的治所移到巴陵(今天湖南省岳阳市),镇压郭默以后,陶侃又移到武昌,以江夏郡为镇所。
陶侃这一次恢复,手下一批人物至今都是朝廷军官。比如邓岳和周抚,陶侃也不认为他们再是王敦手下,邓岳在苏俊事变之后任命到广州做刺史去了。还有毛穆之的父亲毛宝将军,也是在镇压苏俊时候立功的,立功的人物中。还有一个叫滕含的,他有一个儿子叫腾遁之。而我周家,大爷爷周抚和爷爷周光,都是晋升了作为中将,眼看就要做上将的了。
陶侃接着要面对的是打败前赵的后赵军队,这个军队目前势力很大了,我大爷爷周抚这时候被委以重任,可是在襄阳城,竟然被后赵国的郭敬打败,这后赵国的人物真是可恨极了。不过大爷爷周抚知道很快就会被朝廷重新启用的。当年陶侃带着曾爷爷周访与杜弘父亲交战,一开始还不是被杜弘父子打得惨败,可是司马家族没有合适人选,只能继续让陶侃收拾残兵败将接着剿灭杜弘父子几个。后赵国要想在名将陶侃手里拿下建康朝廷,首先就要过陶侃这一关,而且致命的是后赵国没有水军,要打水战他们是不行的。这时候是331年,前凉和成汉都在乘机在前赵灭亡之后扩张。前凉占据部分秦州之地,与后赵国的军队摩擦不断,而成汉国李家的,则继续收编前赵国刘曜的败军残将,而不断地威胁建康朝廷,建康朝廷失去宁州已经数年。成汉国李寿攻打秦州的阴平郡、武都郡,仇池国的杨难敌战败投降李寿。石勒正式经营魏郡邺城,开始修建宫殿,并以洛阳为南都。
刘曜在长安十年,也是因为修建宫殿而不得人心,这个到底情况怎样,我周家知道一些,但是毕竟又周家是没有一个人亲自到了长安去见识的(周仲孙他不愿意交代出来)。石勒成为中原霸主,他自称大赵天王大肆分封,以石弘为太子,石宏石斌石恢石虎石遂石宣石堪石生等等各自封王。而陶侃大都督是东晋目前军衔最高的,他是太尉,等于是元帅的军衔了。陶侃开始培养桓家的人,陶家子弟与桓家子弟一起与石勒的军队作战。
332年,陶侃任命很久的宁州刺史尹奉还在与李寿军队作战,这一年,成汉军队由李寿和费黑带领攻打朱提郡,朱提堡久攻不下,但是得不到晋朝援军的支援,李寿返回留下费黑继续包围朱提堡,李寿同时派兵攻打凉山越?郡。这一年,司马朝廷正式在建康营建新的宫殿,这是晋朝一件大事,由王导与庾家的人一起经办。陶侃可以上朝佩戴宝剑,也不用请示与等待就可以直接上朝或者进入后宫,陶侃不要这样的待遇,他一个老人家,已经当不起太多权威。关于建康新建宫殿,这一定是为后宫嫔妃们修建的,为了让皇族的血脉更多得到延续。
333年,成汉将军费黑拿下朱提堡,南中部族头领董家、霍家都投降了。这霍家,就是霍宾霍长空父子的部族。而董家同样是历史久远,都是诸葛亮那时候平定南中时候的部族家族,董家霍家班家还有最有名的孟家都是。这一年,宁州刺史尹奉也投降李寿。李寿家族开始发行汉兴钱,赵国石勒家族的也在发行自己的钱币,派遣使者来见李寿,说要焚烧汉兴钱不让汉兴钱在赵国流通,意思是李寿也不要让赵国的钱币在蜀地流通,这就是东晋这年头互不侵犯的协议。这一年石勒死去,石弘即位,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给了十三个郡为郡国。石虎家门门厅冷却,给石勒冷淡了数年,这才开始掌管赵国朝政。
同年,关中的石生联合洛阳的石朗与石虎闹翻,石生石朗找到建康朝廷,想联合对付石虎。石朗石生先后兵败被杀。这时候前凉的国势开始强壮,张骏在位,蒲洪自称雍州刺史,依附勾结张骏。石虎派遣手下麻秋攻打蒲洪,蒲洪再次投降被赐予少将军衔。蒲洪到长安对石虎说,把氐族人羌族各部落都迁移到长安来,这样我就会更加死心塌地跟着赵国。石虎正想扩充自己实力以对付建康朝廷,便同意了,让蒲洪在枋头修养军民,让姚弋仲在聂头修养。两大移民部落群一共有十余万人。石虎仿效东晋王敦驻扎姑孰,内战打胜以后领兵班师驻扎原来石勒的发祥地襄国城,那就是距离邺城很近的地方,他修建魏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