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融持有方式,使商业公司按照其意志运营,上演一幕幕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金融大戏;他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就了美国二十世纪*十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走向。《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废除即是一例,正如劳伦斯所言,该法的废除是最终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劳伦斯在其书中的讲述,不仅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我对金融潜规则的思考,更拓展了我对金融潜规则的理解。在华尔街……世界金融业的主宰,金融潜规则不仅存在于公司外部,也同样存在于公司内部,这就是华尔街的公司文化。
劳伦斯的笔触充满生动鲜活的个性与幽默,令一本讲述金融机构内幕和次贷危机的书读来就好像悬疑小说,绝不让读者费解和望而生畏,而这正是我所欣赏的方式。对于作者讲述的他所经历的职业生涯中的几个关键阶段,我也有颇多同感。当读到与众位曾同甘共苦、经风历雨的同事兼好友惆怅分离时的感受,我仿佛回到了已恍如隔世的世通公司的大草坪,昔日同事们的脸庞一一浮现。他们在公司骤然覆灭时所经受的冲击和挫折,以及个人生活和家庭突然被阴霾笼罩的境况,都与劳伦斯笔下雷曼同事们的痛苦历程极其相似。
有时,我又忍不住想马上和劳伦斯作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和剖析这次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对于劳伦斯所认为的,如果雷曼高层及时在交易技术层面从善如流,采纳正确意见,雷曼就可以避免灭亡的设想,我既有认同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想法。正如劳伦斯的英文书名所揭示的,我觉得雷曼的破产更像是一次注定的失败,是常识注定的失败,而这常识就是金权主宰的天下。
这是一本我极为欣赏的财经书,我乐于把这样一本好看的书介绍给更多的中文读者,尤其是每一位商学院的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金融业所需上的第一课。这同时也就是翻译此书的初衷和零星感想,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向作者劳伦斯、帕特里克以及译林出版社致谢。
宋鸿兵
2009年9月15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前言(1)
我仍然住在距离第七大道745号、旧的雷曼兄弟公司总部仅隔几个街区的地方……确切地说,是六个街区……但好像隔了一万年。我仍然每星期都会路过那儿两三次,而每次我都忍不住朝华尔街南边望去。我不时地告诉自己继续走路,控制目光既不向左也不朝右,以便锁住记忆中的往事。但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我又看到“巴克莱资本”的浅蓝色徽标,对于我来说,那只代表着一个顶替者的旗子,苍白地试图替代一个高悬于华尔街最棒的投资银行入口处长达一百五十八年的强悍标志……雷曼兄弟。
尽管从规模上讲,雷曼是第四大投行,但就其传统业绩来说,堪当尊银行界的勇士。作为一个杰出的金融机构,它支持和促进了零售业巨人金贝尔兄弟公司、伍尔沃斯公司、梅西百货公司,以及美国航空公司、国家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它还为金宝汤公司、宝石饮品公司、百路驰公司筹募资金;它还促成了美国无线电视台,以及好莱坞的雷电华电影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诞生;环加拿大石油管道也是由它出资建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只是看到了它的尾声,21世纪金融的生死搏击于2008年9月15日落幕。但在我脑海中,始终留存着它的光辉岁月。当我走近大厦时,我清楚地知道,在以后数月中我会被悲伤淹没。但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我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地朝大厦的三楼望去,那是世界上最严酷的交易大厅,我曾在那里当交易员。然后,我的目光一直攀升到三十一楼,那是灾难性错误的发源地,是理查德王的皇庭所在的楼层。他就是理查德·S。富尔德,雷曼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沉浸在深深的留恋之中,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气愤和不解的困惑,我站立在那里,凝视着,陷入超乎理性的悲伤,满脑子缠绕着代表无懈可击的事后诸葛亮的那两个词:如果当初。
有时候我会在深夜醒来,试图将“如果当初”整理出头绪。有时候,这头绪又改变了,而冒出的一个新线索,似乎是导致雷曼覆灭的最主要原因。但它始终不够清晰。只有当我站在此处,凝望着雷曼曾驻于此的宏伟玻璃城堡,目光聚焦于三十一楼时,一切才都清晰起来。那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当初”这两个词不断重击着我的大脑。
如果当初他们听得进去该有多好。我说的“他们”是指富尔德和他的总裁……约瑟夫夫·格雷戈里。华尔街最聪明的三个金融智囊曾三次向他们进言。这三个人是迈克尔·格尔班德,我们的固定收益业务全球主管;亚历克斯·柯克,不良债务交易研究和销售业务全球主管;劳伦斯·E。麦卡锡,不良债券交易业务全球主管。
从2005年开始,这三个人中的每一位都曾明确指出,不动产市场已经岌岌可危,而雷曼正直接撞向有史以来最大的次贷冰山,舰桥上还站着不明智的守卫。富尔德和约瑟夫没有听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意见。这简直是圣彼得拒认基督耶稣以来最糟糕的三次否决。
除此以外,还有六个“如果当初”,而每一个都像最后一个一样可怕。
如果当初富尔德主席肯好好倾听来自公司内部、汲取自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建议该有多好。如果他听取主管们的建议,与雷曼的灵魂人物们会谈,那么覆灭的灾难就很可能会避免。然而,他把自己隐身在三十一楼的宫殿般的办公室里,远离行动,只梦想着利润加速上升,滋养着他那脱离现实的野心。
前言(2)
如果当初反对富尔德和格雷戈里的秘密行动在2008年6月的机密会议前几个月发生该有多好。如果那十一个貌似反叛实则忠诚的执行董事能在当晚行动得更快些并撤掉雷曼的头儿,他们很可能就稳住了大船,改变了它的航向。
如果当初出于常识,早些终止排挤了雷曼最优秀的交易员和冒险者的恐怖执政该有多好。高层主管们在目睹了像迈克尔·格尔班德那样的巨人被忽视的时候,也许就应该组织力量立刻行动了。
如果当初富尔德能控制住他的气愤、怨气和粗鲁该有多好,尤其是在2008年春天同美国财长保尔森的私人晚宴上。那是富尔德对高盛郁积多年的妒嫉倾泻而出的时候,这使得保尔森认为雷曼的老板对他执掌的官位不予尊重而勃然大怒。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保尔森就下定决心绝不出手拯救由理查德·富尔德控制的银行。
如果当初在银行递交破产保护申请的前夜,小布什总统能接起来自富尔德办公室、由他自己的表兄弟乔治·沃克四世亲自打的最后求助电话,事情也许就不一样了。
如果当初……如果当初……这两个词已经成了我的噩梦。我回到雷曼的那个秋天,思索着什么能将结局改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不是这场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的受害者,这不过是迟早要漫过大坝的水。但对于我却不同,我的交易员和研究者的长期背景,一次又一次地提示我要深究到坝底去探寻2008年危机的根源。我认为根源就是1999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废除。
如果当初克林顿总统没有签署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总统令该有多好。我个人认为他并不是很想签署,但理解这项法案需要时间深究推敲。在我讲述故事之前,我要讲解一些关键的背景信息,否则你的理解会不完整。十分钟智慧精华的总结,这是我所擅长的。
故事开始于克林顿总统基于改变世界的令人陶醉的玫瑰色追求的形成时期,其目的是扶助穷困,但最后却成为世界金融危机的毒源。
罗贝塔·阿赫滕伯格,一名出生于洛杉矶的小杂货店店主的女儿,在1993年爆冷受到克林顿总统的提拔,当选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助理部长。罗贝塔与克林顿联手致力于提高穷人和少数族群的住房拥有率。
罗贝塔完全不理会以把她称为“该死的女同性恋”的参议员杰米·赫尔蒙斯为首的反对派的强烈炮火,在新政府甫一上任就声称,银行不愿贷款给穷人的主要原因是天生的种族歧视。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罗贝塔瞄准美国银行巨头们穷追猛打,时而恐吓,时而训斥,时而欺压,竭尽所能地迫使银行贷款给那些可能无法承受首付款和定期月供压力的人们。
1993年到1999年间,两百多万这样的客户成为了新的房主。在罗贝塔任助理部长的两年任期中,她在全国建起多家充斥着律师和调查员的办事处,主要目标就是执行反对银行的法律,即反歧视的法律,对银行的罚款有些高达数百万美元。罗贝塔自称,她要运用法律来改变美国提供住房贷款的整体风气。
众多银行被迫加入进来,很快就史无前例地发放了数千笔没有任何首付款的按揭贷款。银行内部的按揭官员不得不修改或打破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以获得《社区再投资法案》的良好评级,显示出对贫穷借钱者的大方来取悦政府,哪怕借款人很可能还不了钱。容易的按揭就是克林顿*党的发明创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言(3)
然而,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促生了一个巨大的繁荣:在一片兴旺当中,房市坚挺,房价一路攀升。在那一时期,按揭违约的数量相当少,而按揭证券化……这个在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造成灾难后果的东西……几乎还不存在。
尽管如此,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拥有火眼金睛的金融家在对新风气冷眼旁观,私下里怀念着银行政策严格而保守,任何无法证明还贷能力的人都被拒的日子。
在这一片沸腾的失序中心,克林顿处于巧言善辩的银行家说客和充满传教士般热忱的罗贝塔中间,他的心主宰了大脑……这不是头一回了。
他完全明白,他已在黑人和西班牙裔社区新房主中建立了好感,但他不能不留意到一个非常严峻的警告声在他耳边低语……前头可能有麻烦。
克林顿总统想考虑银行家们的担忧,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罗贝塔强迫提供不安全按揭的高压弄得非常沮丧。一个在美国金融界有着极深根源的相关问题正摆在总统面前。
这就是传说中的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作为后华尔街崩溃时期的立法,它禁止商业银行同投资银行合并,从而令手段高超的投资家们没有机会把手伸向无限量的存款人的钱。《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就是制造障碍,并且将障碍保持了六十多年,但美国的大银行想要废除它。它们在1988年就曾尝试过,但失败了。又过了四年,这一大萧条时期的立法再一次面临打击。
克林顿总统明白这其中的分歧,他对改革非常谨慎,也警惕着不要被视为美国大银行的同伙。他理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复杂性,以及其根源和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某些狠毒的投资银行将巨资投给像安然那样的公司,然后席卷不计其数的小存款人的现金轰然倒下。这些都是克林顿总统不愿意看到的。
一方面,美国的主要清算银行认为,这样的合并会通过增加产生丰厚利润的机会,强化整个金融业。但许许多多经营小银行的人们在担忧,《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废除会最终导致巨鲸吞灭小鱼。
克林顿总统始终关注历史,他意识到,商业银行对股票市场的过度投资是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主因。这些商业银行跨越了禁止线,购买公司股票再转售给公众投资者。这样的做法风险太高,而对高额利润的追逐蒙蔽了它们的判断。
在20世纪30年代的暴风雨中,坚持立场的是前任财政部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卡特·格拉斯,他也是美国联邦储备制度的创始人。这位严肃的*党报业经营者坚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应被永远分隔开。
他得到了住房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亚拉巴马州众议员亨利·巴斯科姆·斯蒂格尔的支持。正是他们设置的严格的法律壁垒,对华尔街的最大危机发挥了拯救作用。大银行从此被禁止在股票市场上大举投机。但即使在那时,也有很多人认为此法过于严苛。
克林顿总统入主白宫仅三年后,主要的大银行就集结力量第三次试图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但再次无功而返,因为全国的小银行拼了老命抗争,抵制它们认为会灭了小银行的新制度。1996年,大银行再一次失败了。
然而,1998年早春,华尔街引爆了导火索,并发出强烈信号:市场将抛开政客,一意孤行。4月6日,花旗银行宣布同旅行家保险公司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