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
玉的标准是什么,古人已经做了总结了,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是玉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一直影响到今天。什么叫仁、义、智、勇、洁?怎么去理解呢?感觉比较抽象。那么,玉具象的一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玉的最表象的东西,第一个就是颜色。古人对玉的颜色的记载比较多了,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今天想起来,玉好象没有这些颜色。谁看到过红色的玉、蓝色的玉?其实古人所指可能跟今天有所不同,当时对玉的概念比较宽泛。比如古人说的〃红玉〃可能是红玛瑙,〃绿玉〃可能是绿松石,〃蓝玉〃可能是青金石。今天说玉的颜色,相对来说都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首推白玉、青玉、黄玉,包括青白玉,就是青色和白色之间;再就是碧玉、墨玉;还有花玉,也就是一块玉上有多种颜色。
【玉的标准】
当看到各种颜色的实实在在的玉,我们的评判标准在哪里呢?这个标准没有人定过,就是感觉,这事就虚了。比如说白玉,多白为白?这个界限定在哪儿?对于刚入门的人非常困难,那我们只好拿生活中的能够熟悉的领域去比较。再比如墨玉,还是这个问题,多黑是黑?最黑的东西一定是煤,死黑一团。但真正的墨玉,在强光下能够打入一定的深度,它不是死黑一团。玉要的就是这个感觉,需要接触玉的人一点一滴慢慢地去体会。
我碰到过很多人对白玉的感受最强烈。为了买到上等白玉的玉件或者玉材料,他们身上老带着一个标准器去比较。但从玉器收藏本身来讲,切忌比较。过去有句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手里有一个标准的白玉,再跟另外一个比较,肯定不是深了就是浅了,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一块上等的材料,往往会把大部分玉比下去。有时候你觉得一块玉真不错,很白很润,但把另外一块拿出来一比,这块的颜色顿时就显得灰了,颜色就不好看了。你一动摇,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机会。
过去商家有一些技术手段,能使玉显得更白。比如他会在玉下面的衬上下功夫。如果用白绫子、白绸子为衬,玉的白就显不出来了;一定要用黑色的衬。黑色的衬有很多种,使哪种材料也有讲究。一定要用能吸光的材料,不反光,会显得白玉特别好。过去有人不懂,用黑金丝绒,这种材料在光线下是反光的,比较起来,白玉就显得不如在黑绒上好。
【和田玉】
要对玉有所了解,首先就要知道玉的产地。中国有多少地方产玉呢?现在有据可查的中国产玉的地方至少有几百处,甚至上千处。我们了解一下最主要的几个地方。
首推新疆和田。新疆和田玉是等级最高的玉。乾隆时期宫廷里的玉,大部分都来自和田地区。历史上很多战国的玉、汉代的玉以及唐宋元明清很多优良的玉种都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新疆和田玉,它的地理位置在海拔五千米以上,气候条件恶劣,终年积雪。一年能开采的时期就三四个月,非常短暂的一个时期。我前一段时间还看过电视片专门讲怎么开采和田玉。
和田玉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所谓山料,一个是所谓籽料。籽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石头籽。我们经常接触的籽料,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其实有很大的,也称之为籽料。籽料最早其实就是山料,由于地壳的变化或一些地质灾害,使山料崩塌落入河床,经过河水亿万年的冲刷,把棱角全磨去了。因为水有滋润作用,籽料往往都温润圆滑,光彩照人。那些直接从山中矿藏开采出来的玉料,就是山料。山料可以开采出大尺寸的材料,比如元代玉器的代表渎山大玉海,还有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都是用两块巨大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的。
和田玉最高等级的,我们今天称之为〃羊脂玉〃。一说羊脂玉,大家可以想象,羊脂就是羊油。我们今天看到羊油的机会不是很多了,大家已经不怎么吃动物油了。羊脂玉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它非常油润。这个感觉必须你自己去找。羊脂玉中的白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是有非常白的白色一直到比较青的青色。
【昆仑玉】
第二类比较大型的玉矿就是所谓〃昆仑玉〃。很多学者不承认这个叫法,认为不科学。从科学上讲,应该叫透闪石,或阳起石。但这些名称对一般百姓来说,听着比较古怪,也没必要记住。昆仑玉又称为青海玉。它是在昆仑山脉主峰进入了青海部分,所以它又叫〃青海玉〃,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里所镶的玉都是青海玉。青海玉与和田玉比较起来,相对来说比较 〃灵〃。 灵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灵,机灵,引申为通透。我们说一个人很机灵,实际上是说他思想比较通透。那么,青海玉比和田玉灵,是指它相对通透。简单地说,同样的玉材,在同样的厚度下,青海玉的透光率要大于和田玉。实际上,和田玉和青海玉都属于昆仑山脉的玉,一个在昆仑山以北,一个在昆仑山以东。
青海玉储藏量大,体量大,色泽相对比较均匀。为什么要拿青海玉来做奥运奖牌呢?最重要的是奖牌的品质能保证一样。不能说,我得一金牌,他也得一金牌,我们俩站这一比,好,这两块白玉不一样白,有差异。那肯定有一人就不高兴了,是吧?我刚才说了,玉最怕比。
【岫岩玉与俄罗斯玉】
第三类产量比较大的是岫岩玉,在辽宁地区,学名叫〃蛇纹软玉〃。岫岩玉跟前面说的和田玉、青海玉有明显不同。第一,它的硬度比较低,跟前两种玉比起来,玉质明显软。第二,它的颜色极为丰富,达到十几种,但以深绿色为主。第三,它的透光率要明显低于和田玉和青海玉。著名的红山文化的玉器,大部分都是岫岩玉。不管是C形龙、玉猪龙,还是一些小件,都出自辽宁岫岩玉,颜色非常丰富。
还有一类玉是过去没有的,今天才在市场上大量出现,称之为〃俄罗斯玉〃。我们不是很确切地知道它的产地,估计是有人新发现了玉矿,为了保密,不向外界宣布,至今无人清楚。过去没见过俄罗斯玉,这种玉的发现对市场有很大的冲击。与中国原有的和田玉和青海玉比较,它最大的问题就是过灵。灵也是有度,如果过了就不好了。我们有时候说这孩子很机灵,是一句好话,如果说这小孩过于机灵,有点贼,就不是好话。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跨过这个度,意思就完全改变了。俄罗斯玉的灵,就不算是一个好词。所谓太灵,就是说俄罗斯玉所有玉的特征都过了,比如玉应该有些透光,俄罗斯玉就特别透光,你拿着这块玉,恨不得肉眼就能看穿里面。这就没有羊脂的感受了,反而看着像一块磨砂玻璃。
【玻璃璧】
历史上有用玻璃代替玉的先例。玻璃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当历史上玉器不足的时候,曾经用玻璃替代过,当时把玻璃叫做琉璃。玻璃和琉璃在科学上是一种东西,只是叫法不同。汉代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璧。在汉代,玉璧是用来表现财富的,大墓里一定有大量玉璧出现。但当社会经济出现滑坡,或当墓主人的身份不够高的时候,可能就会用玻璃璧来替代玉璧。明朝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但比真玉则微有蝇脚,又远不润,且脆甚。〃
罐子玉就是用玻璃仿制的玉,它是在罐子里搁上药烧成的。玻璃的熔点不是很高,比金属容易熔化,我印象中烧蜂窝煤的炉子都可能把玻璃烧化。所谓 〃罐子玉〃,就是玻璃在罐子里仿烧成玉的模样。曹昭说:无气眼有,与真玉非常像。但玻璃有一个问题,它有气泡,人家能看出来它不是玉。玉里面哪儿有气泡啊?所以,罐子玉比真玉还是略次一等。这是明初关于玻璃仿玉详尽的记载。
清代也大量用白玻璃仿制玉器。所谓〃白玻璃〃,指不透明、白颜色的玻璃。用白玻璃仿制的假玉,特别像俄罗斯玉。换句话说,俄罗斯玉就特别像玻璃仿的玉。
【玉的书籍】
关于玉的书,历史上出版的并不多。虽然玉文化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但我们对玉的研究却非常弱,都是人与人之间口头传授。关于玉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可能听张三的是一个说法,听李四的是另一个说法。其实,今天依然如此,我们对玉的研究远远不够。
那么,从宋代到清代,配有图的关于玉的书,大概只有四部。
第一部是北宋年间出版的吕大临的《考古图》。《考古图》我讲过多次,它有十卷,其中有一卷是谈玉器。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图》,原来是个手卷,到了明代以后被刊行成书。手卷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极特殊的装裱方式,也是一种欣赏字画的方式。它是一个长轴,打开一点一点看。过去文人将它铺在黄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赏,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过这样一本书,特别有意思。这部书叫《古玉图谱》,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认是一部假书。作者声称书里收录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的玉器。出版这部假书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写了序,并出钱把这部书刊行了。
我们知道,盛世一定要修典,乾隆时期编纂的最重要的典籍就是《四库全书》。当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他也看到这部书了。但纪晓岚多牛啊,翻了三页,就把这书给扔出来了,定为伪作,书里的玉器都是假的。这《古玉图谱》就未能被收入《四库全书》。那么,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此书为伪作,到了民国以后又被人重新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当时大家也分不清楚真假,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出版了。不仅重新出版,还配了彩图。晚清的印刷业开始发达,可以配彩图了,于是这部伪书配了彩图又出了一遍,害人不浅。
大部分人开始收藏的时候,都容易对知识一知半解,所以这种一知半解、模棱两可的书就特别受欢迎。今天也是这样。我每次去机场,在机场售书的架子上都能发现大量这种书,我称之为伪书,它有书号,不是盗版书,但书里的学问一看就不真。书倒是印得很精美,可里面的东西全是假的,可惜了那印刷和纸张。所以,我们买书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甄别什么样的书是好书,什么样的书是伪书。当你要靠书去学习的时候,如果书提供的信息是错误的,那你所受的伤害就特别大。
第四部书非常重要,叫《古玉图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学者吴大澂,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古玉图考》在玉器研究界影响最大,书里面有大量考证。我讲过很多次,我们了解历史,在文物与文献的比较当中,证据力最强的首先是文物,它是历史的证据;文献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刚才说的这四本书都是带图的,非常难得。据说今天进入读图时代,年轻人无图不看书,就不爱看全是字的书。我看书呢,反而不爱看图太多的书,觉得特别干扰视线。但中国历史上带图的书非常少,当时要想把图清清楚楚地印在上面非常困难。过去为什么有拓片啊?就是因为缺图。历史上好的玉器书都要有拓片,拓得清清楚楚,让你看到它的纹饰。
【周密鉴定】
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几次作伪。首先是宋代。宋代作伪首推青铜,其次就是玉器。
宋代有一个学者叫周密,他写过一本《云烟过眼录》,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刘浙漕伯益所藏苍玉符,长可一尺阔三寸,厚以半寸许。两傍作双螭,中碾七篆字云:玄孙似文治水圣。彼以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则以为伪物也且三代当作钟鼎文乃作小篆,刻亦不工,不足奇也。〃说的是个故事:有个人叫刘伯益,他藏了一个苍玉符。苍就是黑,一块黑色的玉符,长一尺,阔三寸,厚度大约有半寸。雕了两条螭龙趴在上面,中间刻着七个字〃玄孙似文治水圣〃。当时大家都知道历史有个传说:大禹治水有功,获赐玉符。有人就据此记载作伪,做了一块黑色玉符。南宋文人刘伯益非常天真,他相信传说,认为自己获得了一块夏朝古玉,大禹当年的治水符,说白了就是大禹当年的奖状,不得了的一件东西。
周密是个学者,他一看这块玉,就说这是作伪的,而且都是没边儿的作伪,太简单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玉上刻的七个字是小篆,秦代以后才出现。夏朝还是钟鼎文呢,没见过小篆,更甭说刻在上面。
我们今天管这叫杜撰文物。我千百次看过这种杜撰文物,都不是有本所依。作伪第一是有本所依,要依照历史,依照真实。那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