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槟闾改切┓缁ㄑ┰碌氖虑椋空绞尘唬揖拢飧鍪焙蜃匀皇且怨裎鳌!�



  另一边,一向神色冷厉的沈常茂,此时竟然也对着赵俊臣挤出了几丝笑容,点头道:“正如如此。”



  赵俊臣却一脸的迟疑,问道:“两位大人的意思是,咱们接下来不谈风花雪月,而是谈正事?”



  黄有容连连点头,说道:“当然,正事要紧嘛。”



  沈常茂见赵俊臣的神色话语,有些讽刺的意思,却是轻哼一声,说道:“刘长安确实是你的人,但吏部却是周尚景的地盘,就算陛下属意于他,若是周尚景阻拦,这事成不成还是两说,这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等衙门的整顿扩充,相关职位怕是最少也要多出三分之一强,周尚景又岂容他人插手?赵尚书虽然得了先机,但倒也不用在这里拿捏老夫与黄阁老。”



  不得不说,沈常茂说话虽然从不客气,但与他谈话,却是效率极快,那些客套奉承,都能免去。



  所以,对于沈常茂的反击,赵俊臣也不生气,只是点头笑道:“所以,下官今日找两位阁老前来,就是为了做这笔交易,若是两位阁老能放过温观良,并在接下来鼎力支持刘长安主持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等相关衙门整顿扩充事宜,下官也必会投桃李报,为两位阁老在都转运盐使司新增的衙门里安排一些人手,这次新增的官位不少,咱们也不怕安排不过来,两位阁老意下如何?”…



  见赵俊臣说的如此直接,沈常茂与黄有容沉吟片刻后,皆是点了点头。



  大方向终于确定,接下来三人所要商量的,就只剩下细节了。



  ………



  细节往往是最难解决的,因为利益之分配,往往就在细节之上。



  同意了合作之后,赵俊臣与沈常茂、黄有容讨价还价良久后,相关利益终于分配结束。



  或许是争论太过激烈的缘故,待一切结束后,天色已是黑沉,更不知何时,京城已是下起了鹅毛大雪。



  当赵俊臣与沈常茂、黄有容离开天海楼的时候,那天海楼的掌柜,为了讨好三人,特意让酒楼伙计捧着三尊暖壶,奉给了赵俊臣、黄有容与沈常茂。



  “掌柜倒是有心。”



  手中捧着碳壶,赵俊臣向天海楼掌柜笑着说道。



  听赵俊臣这么说,那掌柜一脸的受宠若惊:“赵大人谬赞了,小人这些日子以来屡受大人照顾,为大人和两位阁老费些心思,也是应该的。”



  另一边,沈常茂看着天海楼外的落雪,突然开口道:“今天雪下得晚了。”



  温观良亦是点头道:“是啊,正所谓‘瑞雪兆丰年’,往年十一月就要下雪,今年竟是拖到了十二月,明年这北方的收成,怕是不好,哎,百姓又要受苦了。”



  温观良说着忧国忧民的话语,但神色间,却是一副满意之极的样子。



  很显然,经过刚才的讨价还价,温观良得到了不少好处。



  “是啊,这场雪下的晚了。”



  赵俊臣亦是喃喃自语道。



  ~~~~~~~~~~~~~~~~~~~~~~~~~~~~~~~~~~~~~~



  ps: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谢谢大家!
第六十三章。权财。~
  第六十三章。权财。



  赵府,正厅,午后。赵俊臣与刘长安分宾主落座。



  此时,赵俊臣正慢悠悠的品着香茗,而刘长安则面露担忧,正襟危坐。



  此时,据赵俊臣与沈、黄二人达成交易,已经过了七天时间;据刘长安被德庆皇帝晋升为吏部右侍郎的那一天,更已是过去了一月有余的时间。



  然而,刘长安却是直到今日才赶到京城,然后没有丝毫耽搁,把家人行礼丢到驿站后,就急匆匆的来求见赵俊臣了。



  “这么说,你之所以来的这么晚,是有人在暗中使坏了?”



  赵俊臣放下手中茶盏,神色悠然,缓声问道。



  刘长安连忙点头,说道:“正是如此,那京城天使到潞安府传旨,一般只需要三五日功夫,没想到这一次竟是足足拖了七日时间才来到潞安府。而后,地方长官交接权职,又需要新任的地方父母官赴任后才可,接到旨意后,下官虽说早早的就准备妥当了,却没曾想竟是足足等了半月时间,那新任的潞安知府直到四天前才到任,下官接到大人您的传信后,已是紧赶慢赶日夜兼程,却依然迟了,竟是耽误了大人的大冇事,还请大人责罚。”



  说话间,刘长安已是跪在了赵俊臣面前,垂头听训。



  看着眼前的刘长安,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抬手道:“罢了罢了,起来吧,这件事怕是早有预谋,怪不得你,倒是本官棋差一招了。”



  说话之间,赵俊臣脑中闪过了周尚景那苍老的面容。



  ………



  原来,自那日赵俊臣与沈黄二人达成协议后,在第二天早朝。三人就联名向德庆皇帝呈上了关于四川盐务整顿的折子。



  因为德庆皇帝早已意动,朝中百官又有不少人早被晋商拉拢说服。所以赵俊臣折子很快就通过了。



  然而。大明朝数百年来,产盐贩盐,淮盐十中占七,那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等衙门。亦一直是以两淮地区为主。如今川盐整顿,扩产扩营。相关衙门自是要向川蜀地区倾斜,官职权位的诸般扩充,亦不可避免。



  作为这个时代油水最足的衙门。在都转运盐使司里。就算一个最不起眼的从八品知事,每年最少也有数万两银子的明暗收入,朝中各派系可以不重视川盐整顿,但对于扩充而生的那些官位权职,却不能不重视。



  而负责此事的主持官员,更是朝中各派系必须要争取的肥差。就算是一向以清廉自诩的太冇子一党也不例外。



  周尚景近些日子虽然刻意低调,但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全力争取。否则即使是他,也无法向门下官员交代。



  周尚景虽说有威望有手段,但说根到底,也只是一个官僚集团的代言人罢了,若是无法为自己所代表的官僚集团争取利益,那么这个官僚集团亦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重新推选出一位新的代言人,对于这一点,周尚景自然看的明白。



  也正因为如此,在周尚景的全力争取下,赵俊臣终于见识到了周尚景一派在朝中的影响力与势力,究竟有多么的根深蒂固。



  赵俊臣自然是支持刘长安担当此任,从各方面而言,刘长安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对于刘长安,不仅德庆皇帝有意,沈常茂、黄有容两人亦是全力支持,但就算是如此,随着周尚景的反对,并另荐他人,朝中大半官员纷纷跟着赞同,形势竟是僵持了下去。…



  正所谓众意难违,最终经过六天时间的僵持,诸般明暗交涉争执后,昨日早朝上,这件事终于尘埃落定。



  刘长安依旧成为了负责之人,但与赵俊臣计划中不同的是,因为“经验有缺”、“威望不足”等原因,吏部左侍郎江华安、户部左侍郎马森,亦会在期间辅佐刘长安,共同行事,而这两个人,却都是周尚景的门人。



  想到这里,赵俊臣暗暗叹息一声。



  他倒不是惋惜如此一来自己能得到的利益会大幅减少,川盐整顿,晋商入川,带来的利益太大,大的令人眼红,甚至令人害怕,就算全都交给赵俊臣,赵俊臣也不敢独吞,分给朝中各派系一部分利益,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



  真正让赵俊臣有所感慨的,却是周尚景一派在朝中的影响力与势力,竟会如此之强,随着周尚景出列发言,一堆的大学士、尚书等朝中重臣纷纷跟着应是,如此一来,不仅赵俊臣招架费力,就算是德庆皇帝,亦是不敢轻易否定。



  “若是我有了周尚景这般权势影响,哪怕是朱和堉最终登基,我也不怕了。可惜,明朝数百年,权势影响如此之重者,除了今日的周尚景,也只有当年的张居正了。德庆皇帝虽说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在或明或暗的支持于我,但其目的,也是只是为了让我制衡周尚景罢了,却是绝不容我成为第二个周尚景的,想要有这般权势影响,难啊……”



  想到周尚景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赵俊臣不由暗暗感慨。



  ………



  看着赵俊臣面色平静,眼神之间却是若有所思,虽然刚才赵俊臣已是说了不会怪罪于他,但刘长安却依旧心中惶惶。



  来京之后,刘长安已经打探清楚了,周尚景之所以能把马森、江华安两人插进来,就是因为他迟迟不能来京赴任,让赵俊臣陷入了被动的原因。



  想到自己给赵俊臣带来的种种损失,又看了一眼此时正若有所思的赵俊臣,刘长安愈加的恐慌,脸色微微泛白。



  人的转变总在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与身边人亦总是后知后觉,刘长安与赵俊臣有近两月时间未见,如今再次见面,却要是比任何人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赵俊臣的种种变化。



  赵俊臣还在潞安府的时候,刘长安虽然决定投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赵俊臣有德庆皇帝的宠信。而赵俊臣本身,并没有让刘长安折服的手段心性。那时的赵俊臣。还习惯于用各种强烈的语气。以及刻意的表情,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表现自己官威权势,但说根到底。这种作态,亦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但如今的赵俊臣。却与当初截然不同。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经过这些日子里在京城中枢的官场历练。赵俊臣的神色总是平静。语气亦总是淡然,无论何时何事,总是让人看不透深浅,如此一来,反而给了人一种成竹在胸、有城府有手段的深沉感,举手抬足间。自信优雅,官威亦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让人不敢小看。



  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刘长安却感受分明,所以自觉坏了赵俊臣的计划后,亦是愈加的惶惶不安。



  另一边,见刘长安面带不安,赵俊臣却不在意,轻笑道:“关于这件事,你倒也不用自责,川盐那块,我本来就没想过要把好处占尽,周尚景掌管吏部,朝中权势又重,分给他一些,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有多大胃口,才能吃多少的饭,若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除了被活活撑死之外,也就没有其他下场了。”…



  听赵俊臣这么说,刘长安脸上闪过感激之色,连忙说道:“大人说的是。”



  赵俊臣又喝了一口茶,然后又说道:“不过,虽说咱们如今相比较首辅大人,权势影响皆是有限,但亦不能一味退让,否则只会让人小看,这四川盐务整顿,既然由你主持负责,那么你就要拿出担当来,该争取的就要争取,不该争取的,也要想办法试一试,不能再像往日那般只知唯唯诺诺,你要记住,你如今在朝中所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你自己,出了什么事情,自然有我为你做主,至于你自己,只要把份内之事做好也就是了。”



  刘长安又是连连点头,摆出一脸的坚定,说道:“还请大人放心,下官绝不会让大人失望。”



  赵俊臣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这四川盐务整顿,说根到底,也只是银子罢了,银子虽然有用,但说根到底也没什么大用,你接下来就要到吏部赴任了,这吏部一向是周尚景的势力范围,经营多年,早已根深蒂固,你到了那里,亦要步步小心,但也不用刻意退让,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只要你能在吏部站稳了位置,今后咱们在朝中办事,也能方便许多。”



  “多谢大人提点,下官明白怎么做了。”



  刘长安又是点头道。



  看着刘长安这幅模样,赵俊臣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在赵俊臣面前,刘长安虽然竭力表现出一幅有所担当的样子,但自见到赵俊臣后,他实际上依旧是唯唯诺诺,赵俊臣说什么就是什么,至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看法建议。



  这般性子,赵俊臣真不认为他能在吏部做出什么名堂来。



  可惜,赵俊臣却也没有其他选择,也只能让刘长安赶鸭子上架了。



  这般想着,赵俊臣突然唤道:“来人,把本官的礼物呈上来。”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就见三名俊俏丫鬟各捧着一方木盘来到了刘长安面前,每方木盘上,各放着一张契约。



  赵俊臣再次端起茶盏,一边用盖子划着茶末,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刘大人你匆匆来京,怕是什么都没准备?这三张契子,一张是房契,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