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词瓯希叱鑫郎涫帐捌鹆诵欣睿坏搅憔屯说舴孔樱ど狭诵碌囊惶斓恼魍尽J椤“⊥xt小说上传分享
建设和谐社会农民的“性福”不能忽视(3)
路上我边骑车边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把自己家人照顾好就已经是在尽社会责任。这是因为不论谁,只要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社会的一分子,也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把自己做好了首先就减轻社会的负担,换言之就是为社会承担起了责任。一个人若把自己都没有搞好,还需要社会为他承担一切,那他就给社会增加了负担。因此,一个人要为社会尽到责任就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周围做起。把自己做好也是在为社会尽义务与责任。想到这里,我备感轻松,我对获得“十大‘社会责任’中国博客”这个荣誉也感到很自然了。
两天来,我悟出了许多道理,也对每个认真做人做事的人有了更新的认识。
今天公路上“全副武装”骑摩托车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摩托车上大多都是一男一女两个人,后边还捆绑着沉重的行李,大多都是由东向西方向行驶。我知道,这是在长三角地区打工的民工回家过年。他们的“全副武装”是脚上绑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塑料袋,在厚厚的棉衣外还加了蓝色、黑色的大塑料袋子(在城市用来回收垃圾的袋子)来抵挡因快速引起的寒风。时不时我还看到有下车跺脚驱寒的女青年。这样的情景使我不由得想到“春运”、想到外出打工的村民。他们这样的长途跋涉,在寒风中疾驰,受冷受冻不说还要遇到很多危险。摩托车本是用于近距离的一个轻型交通工具,可他们选择用它来回家,大多数人都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在“春运”期间,不论是火车还是汽车客运都是一票难求,他们只有选择这一下策,用摩托车来做他们回家的长途交通工具。
外出打工的农民春节回家,多数人已经不是为了回去过那个象征全家团圆的最为美好的传统佳节,他们(她们)只是为了借春节这个比较长的假期回家探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子女们。
中午,其实已经不是中午了,都是下午快两点了,我在江西上饶境内一个小镇上吃午饭。在这里刚好遇到江西萍乡的一对青年夫妻骑摩托车回家,我进到餐馆时他们已经吃完饭,但是女青年自进餐馆到吃完饭还没有暖和过来,她脚上和身上的塑料袋子还紧紧裹着,蜷缩的身体还不时地哆嗦。我向她看去她还有些不好意思,她看着我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在等吃饭的空间当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一起说:“昨天从宁波走,昨晚住了一次旅店。今晚上七八点就能回到家了。”他们也以为我也是回家,看见餐馆外的自行车惊讶地问我:“你骑自行车回家?”我赶忙告诉他们:“不是,我是外出。要去贵州农村做帮扶考察。”他们听到我要骑自行车去贵州更是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愣了片刻后说:“你真厉害,春节不在家里过年,全走在路上那多难过啊!你到农村考察什么?我们也是农村的,你可以到我们那里考察吗?然后就在我们那里过了年再去贵州吧,今天都腊月二十九了。”
我被这突然的邀请感动了。我们刚才只是简单地交流了几句,他们就以一种“心痛”(春节一个人孤单的走在路上)的心情邀请我去他们家过年。我被眼前这对青年农民的质朴与真诚深深感动。我向他们表示感谢,并说这次不能去了。他们还是一再诚恳地邀请,我最后上前握住他们的手说:“真的感谢你们的盛情,我也知道你们是对我一人在路上过春节不好受的同情。春节前出发,我已经有了这个心理准备,不过还是要感谢你们这份诚挚的盛情。我帮扶‘万村行’一定会走到你们那里的,你们给我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我到了你们那里,一定会去你们家做客。”说着,我的米粉端上来了,他们也只好给我留了地址和电话依依不舍地与我告别。
当他们向餐馆外走出时,我看到女青年还是有些瑟瑟发抖,走路依然蜷缩着身子,她下意识地把双臂抱得更紧了些。我在想他们又要迎着寒风赶路了,可他们别无选择,回家是他们战胜寒冷唯一的武器。在餐馆门口他们停了下来,把身上的“披挂”又一一地检查了一遍,把脚上的塑料袋重新绑紧,身上的塑料袋也往紧收拢了一些,之后上车向我挥手告别。
就在他们“武装”时,猛然间我的脑海涌现出:农民工何时不再是城市里的候鸟?农民工何时才能不再是“春运”的主体?农民工何时才能取得真正的市民待遇?农民工何时不再把父母、子女留在千里万里之外?这些问号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春运”,一个人为制造的运输紧张时期。如果没有那些不合理的“设置”,进城、外出已脱离农业产业而长期从事二、三产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村民就可及时、恰当地得到他们相应的身份和待遇,让他们不再是所从事的产业的工具或者机器。给他们应有的待遇和关怀,让他们的生活、工作都能在工作之地稳定下来,让他们有社保、有医保、有住房、有家庭、有人伦生活的一切。我们不能再继续不人道的、简单地把农民工当成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各行业)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机器和劳动力。
想着想着,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吃完饭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吃完的。我只觉得身上开始发冷,这才发现我已经在那里呆坐了很久。
餐馆早已没有人了,天色也有些暗了,我赶紧给老板付了饭钱出门继续赶路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敢让女友去看我那凄惨的‘家’(1)
边墙村从地理状况看,在那个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还算比较好的。大部分村民生活与周围村庄相比要好一些,但总体水平不高,离小康和新农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我和吴村长一同走到一户村民的“房屋”前。说是一户,其实这户人家就是父与子两人住一个从任何一个方向都能进去的“房子”里。而且家里长时间只是父亲一人生活着,儿子不堪忍受这个“家”的窘困已经外出求生了。父与子虽然同处一家,但已经很少在一起了。
这是一个极其特别的家庭,首先是难以想象的赤贫,还有一点就是这位父亲基本不能务自家的田。他不知道农时,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只有跟着别人做。因此,他也只能依靠每天给别人家干零活为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妻子很早就离他而去。现在他一个人生活着,儿子也只能是任其“自由”成长了。他早早地辍学,早早地外出求生。
所以说这个“家庭”是普通又特殊。
当我们走到那个屋前,我还不敢相信这是人住得地方。吴村长带我走进屋内看了后,我仍是半信半疑。吴村长抬手指给我说:“那就是他的床。”我真的惊呆了。因为那根本不是床,就是一个敞着口的正方形的木斗子。里面有一条又脏又破的被子,一看就是捐赠的军用被子,有可能自拿到后就从没有拆洗过,绿色都变成黑色了。木斗的一角放着一个布包样子的东西,可能就是枕头。我这才相信这里真的住着人。
在吴村长的指点下,我又顺着一个晃晃悠悠的梯子爬上那个屋子的二层。站在梯子上往里一看,更是让我吓了一跳。一床中间已经被踹出一个大窟窿的棉絮在那里胡乱堆着,再看周围零乱不堪。就在我准备爬进去想看个仔细时,整个房子颤抖了起来。我以为房子要倒了,只好放弃再往里爬的念头,赶紧下了梯子。原来在我准备往里爬时,外边吹来一股风把整个房子吹得摇晃了起来,由此就可想这是何等的一个屋子啊。
再仔细环视这整个屋子,我没有看到一样生活用品。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主人不在时房门也不上锁的缘故了。
我们到了这户村民家时,家里没有人。听吴村长说,可能是主人家给别人干活去了。
吴村长对我说:“像这户,就是想办法救助、帮助他也是没法改变。也只能等他儿子成家立业了,看能不能有些改变。春节前他儿子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女孩,可没办法带回家。他只好带到本家的堂叔家住了两天就匆忙走了。假如他把人家女孩带回自己这个‘家’,不是把人家姑娘给吓死,就是把人家姑娘给吓跑了。蔚老师,你看像这样的家庭我们村上能怎么办?村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再说也不是一户两户需要帮助,不同情况的家庭很多。我们这里发展什么才能走出这样的困境啊?条件太差了,什么都做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去打工。打工也挣不到钱,只能凑合过日子。你看他们这个家儿子出去打工年龄还小,再就是也没有什么文化,要在一两年、三四年里改变这样的现状很难很难。我也为他们发愁啊!就如这次也算是人家女孩来这里相亲吧。在人家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骗一骗,但要结婚怎么办?不说给人家什么彩礼,现在就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啊。”
看了这样一个家庭状况,再听了吴村长说的这些情况,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怎样才能帮助这样的家庭摆脱如此窘境?我苦思良久也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们下一代身上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敢让女友去看我那凄惨的‘家’(2)
晚上睡下时我还在回想白天看到的那个家庭的情况,思考那个家庭所处的环境,到底是什么使得他们陷入如此境地?像这样的家庭是需要政府制度性解决,单依靠社会力量是很难让他们彻底摆脱这样的生活境况的。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贫困问题了,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其次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缺失造成的。
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主要还是依靠村委会,但是一个真正健全的、为全体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体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村委会也主要是对上“工作”的一个地方组织,对本辖区内的村民而言只是传达上边文件和消息的一个组织,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为社区服务、管理社区、促进社区发展的组织。
因此,乡村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和解决如我见到的这样的家庭贫困问题,就需要社区工作到位,社区管理跟上,社区服务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根除偏远农村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
为了帮助乡亲,80多岁回乡“务农”
从昨晚后半夜起,天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清晨起来村寨被蒙蒙细雨笼罩,山路早已泥泞不堪,我们只好取消了去邻近村寨的计划。
长期关心我“万村行”的朋友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万村行”不就是我一个人嘛,怎么成了“我们”?不错,是“我们”。这个“我们”是这么来的,自我进入正大乡官舟村住到吴村长家后,吴村长就决定骑摩托带我考察临近的一些村寨。吴村长说我骑自行车太辛苦,还有他熟悉各村干部,我开展工作就可以大大减少阻力。就这样我答应了吴村长的安排,并非常感激他对我的支持,同时也非常感激他对自己家乡经济发展的热切之情。
昨晚,一位精神矍铄的白须老人听说村上来了一个从上海来村寨对农民做帮扶的人,就来到村长家找我。后来,我知道这位老人是一名教育系统的退休干部,他已年过80,但精神状态不亚于青壮年。老人在村上办起了一家小型淀粉、粉丝加工厂。他曾邀我一定去他家做客。刚好今天不能外出,我在吴村长家吃过上午饭后,在一个村民的陪同下就到了这位老人的家中。
当我走进老人的院落时,他急忙迎了上来把我迎进堂屋。这个院落比较特别,在这个村子还是独一无二。我向老人了解他家的情况。老人没有急于给我回答,先与我谈起了帮扶“万村行”的事。
老人说:“我昨晚从村长家和老伴回到家后,就和老伴一直说你和你做的这件事。我在外边工作了几十年,大小也是个退休的干部,也知道也见过许多人做好事,但是像你这样的人还是第一次见。我和老伴都认为你能吃这么大苦,到这么偏远艰难的乡村来帮农民,实在是不简单。先不说帮得上帮不上,就你这样的精神已经是非常了不起,非常伟大了。蔚先生,是什么样的动力和决心使得你来做这件事情?你一没有拿国家工资,二要吃这么大苦,我想误解和不理解你的人也会很多吧?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还要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我叫你来我家就是想和你好好再聊聊。我这么大岁数了,一开始别人说我还不怎相信,可昨天晚上见了你和你谈完话之后我完全相信了你。我也被你这种行为感动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