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葡萄树-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传福音的时候,切不要失去了自己。“平常心”很重要,我们只是做了,“花会不会开”是上帝的事。一个信徒,该播种就播种,该浇水就浇水,但是生命在上帝手中,叫不叫他成长是上帝的命定。至于神把我们带到什么环境,我们可以盼望和祈求,但是顺服的心智比这两样更重。因为我们知道,神比我们看得更全面,他在上面正在全盘的掌管着,故此要顺服,我们应立志做一个不叫父神起烦的乖巧的小孩。

  人的价值不在乎她的家道丰富,而在于他生前干过什么事情。

  目前每一个中国信徒都很宝贵,他们在上帝眼中都是精英。他们可以看到上帝的价值,并且有勇气去抓住这个至宝,从这一点上,他们已经证实了自己的价值。上帝是造我们人的那一位,他也为我们人预备了归宿,他给信他的人以永生。这些话是确实的,但这些话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是一个小民,故此我讲不清楚很多的事情。但是百年和永生相比谁大谁小我还是知道的。我虽然今日不可以讲明白,但我已经看到了我身上的永生的价值,这一点对我是实在的。

  不管你身上穿的是裘皮还是虎皮,但里面的生命过了百年是不是还会有存留?难道有钱多造两个碑,就在永生里有存留?我的智慧认为不可,你真的认为那两个碑靠得住?既然是一纸虚无,又怎能和我这在永生中有存留的人相比呢?!

  我是破衣烂衫,但我里面的生命还很强壮,我在寒风中还可以穿着那个破衣烂衫做事。你的裘皮又怎么样呢?你已经不知道该做什么事了,只知道抱着火炉子在那里打哆嗦,那么你里面的生命病态的很。

  在我看,中国必将成为耶稣之国,这是因人是由上帝造的这件事决定的,人必定会找到那个上帝。

  目前,我是少数的,我已经找到了,在致力于将我的“找到”讲得明白。只是我是个小民,没本事讲明白。但是智者是存有的,我讲不明白他也可以感知到,因为他是智者。我存活的意义就是给智者一个“认识”的机会,我相信智者是很多的,他们中的一个会起来改变,那个时候中国就成了耶稣之国。

  故此,我是一个小民,但我是一粒火种,生命之火目前在我身上,这是信的价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说幸福
总有许多不甘寂寞的心,会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日子的索然无味。于是灯红酒绿中,多了些买醉的身影,麻痹了的心灵生不出诗情画意的风花雪月,曾经的美好被沧桑替代。

  记得曾经年少,一段轻狂岁月中:

  曾为春天里的一棵小草,而感叹生命的强韧

  曾为秋日里的一片落荫,而稀嘘岁月的无情

  可以在夏日的细雨中,一任雨丝洒落,就只为雨巷深处丁香的清幽

  可以在冬日的风雪中,徜徉一夜不归,就只为小院人家腊梅的芬芳

  而今,在现实与忙碌中,思绪不再飞扬,情怀不再美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打拼,人累了,心也累了,累得装不下一轮月亮,累得容不下一片落叶。

  老大说:幸福是从心开始的。

  于是在匆忙的旅途中,偶尔停下脚步,聆听一下心的声音,让心在自然中感受一下万物的轮回与四季的交替;让心在俗世中作一次清新的飞舞,洗去铅华尘封,还原一份明净。这样的时候,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追逐的不过是可以轻轻挥洒的浮尘。

  人们一直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却总看不清幸福的影子,感叹自己的不顺与坎坷,却不知把握身边的幸福,活在当下。就象地平线一直在追逐蓝天的美,却不知海面早已呈现出天空的蓝。有一个故事说人们都在埋怨自己的生活很不幸,充满了艰辛和苦难,快活不下去了。于是佛祖让大家把自己不如意的事写在纸上,然后互相交换,看看别人都有哪些不幸。后来原本愁眉苦脸的人渐渐露出了笑容,因为他们看到了别人的不幸,知道了有很多人还不如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一直在询问,却没有明确的答案。看了夏天写的日志《幸福需要晒一晒》,很有感触,产生了共鸣。很欣赏其中的一段文字:“幸福不是要有很多很多的米米,有很大很大的房子,有多贵多贵的名牌小车。想要的小幸福只是在工作之余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聊天,逛街,在精致的小店里喝着果汁,又或者是一家人吃着一顿很平常的晚餐,却觉得胜过满汉全席,突然的一个小惊喜就可以开心很久!幸福有时也需要拿出来晒一晒,用心体会和感受,会发现觉得不顺利的自己实际上周围弥漫着幸福的空气,这时候就不再埋怨一切的不如意。不要刻意地去强求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尽力而为,一步一个脚印,总有一天会胜利!” 

  幸福也许就是这么简单,感受平淡日子里的小快乐,然后和别人一起分享。没有奢华和辉煌,有的仅仅是一种别样的雅致,一份感人的真诚。长久的忙碌后,安心的睡一个好觉是一种幸福;很多人忙于工作没有休假,而自己有机会回家过年是一种幸福;路途遥远为了和家人团聚,坐几十个小时火车在路上颠簸也不觉得辛苦是一种幸福;南方雪灾很多人在火车站滞留,我们能在温暖的家里是一种幸福……所以,你幸福吗? 

  不要在时光流逝后再后悔自己没有珍惜昨日的幸福,没有感受到幸福或者错过了幸福都是一种遗憾。我们应该活的快乐些,因为幸福象空气一样环绕在蓝天下,大家把幸福拿出来晒一晒吧,不然尘封了太久会落上灰尘,渐渐忽略了它的存在。它需要阳光的沐浴,才能汲取更多的光和热,让大家分享下,温暖彼此的心…… 。 想看书来

蹲厕所的启发
早上;照例拿一报纸到厕所蹲点,一同事也是。厕所碰面,他笑着说:这时候看报纸收效最高。

  是啊,这时看的内容记得最好。蹲厕所,大肠卸了负担,轻松!同时大脑也最专注,看后的东西就记得久。

  记得有一本描写伟人事迹的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毛泽东曾问警卫员:世上做什么事情最舒服?警卫员说了许多,他老人家都笑着摇头。警卫员纳闷之余,毛泽东说:“是拉稀!”接着又说:“拉稀时思维最集中,身体了却了负担,一身轻松,大脑能思考许多大问题,只是厕所太臭!”后来,毛泽东解决内急大多是在野外。战争年代,每当主席内急,警卫员就到野外,拿铁锹先挖一坑,然后警戒。战争年代生活很艰苦,主席又爱吃辣椒,所以便秘的习惯几乎伴随了他的艰苦岁月,蹲厕所的时间也长。后来解放了,据说,主席最奢侈和特别的设施就是建一适合他让他感觉舒适的厕所。

  现代的文明,厕所也舒服多了。有一种说法,文明的象征就是上厕所的形式,中国对内急的解决很早就注意,几乎是有文字记载就做了同步的描述,民间不少故事就与上厕所有关,已经发现的原始部落的建筑遗址就包括了厕所,后来记载的就更多。而欧洲的厕所文明就晚的多了,英国在中世纪中期仍没有固定的厕所,内急的解决还都在室内,然后扔出去,据说也没有手纸,皇室内也是在室内垂一根绳子,人人以此当手纸用,扯远了。以此想,我们的老祖先为什么那么智慧,或许他们的灵感就来自上厕所,与厕所文明有关。

  毛泽东的诗情和睿智举世无双,其灵感不一定都出自上厕所的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在上厕所时产生了不少灵感。他老人家总结的对,卸了负担,一身轻松,思想集中了,思维也就活跃了,灵感也就有了。

  为什么不集中,就是因为负担。人是容易受诱惑的,这是动物性的本能,有了诱惑,身心也就有了负担,作为灵掌类动物顶点的人类,时刻都在克服这点劣根,以获取身心片刻的坦然和纯洁。在生活中,我们有不少短暂的坦然和纯洁的轻松时刻,比如旅途的乘车、吃饭的间隙、音乐的欣赏、劳作的休息、大梦的初醒,当然还有上厕所,等等。这就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勤奋,并珍惜这短暂的间隙灵光。记得古代有一诗人,出门骑驴都带一布袋,灵感来了就写在纸条上放置其中,以备日后翻阅。

  还有一点就是卸重卸负。生活的压力给人太多的负担,因此,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身心来个放松,以轻松简单的思维和心态去面对生活,感知万物。一次朋友小聚,有人说男人活得是一种心态,女人活的是一种感觉,我想也对,心态感觉是一样的,只是对每一个人对待生活不同态度的一种简单的概括性的表述。 。 想看书来

有山,有水,有人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地处南方,想见到梨花实属不易;远在他乡,趁此机会出去寻春,感受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顺道也可领略一下壮民族过清明节的习俗。

  大山深处

  “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些诗句大多都停留在头脑中,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可是这次才真正一睹风采。记得写作文的时候有一种写法叫做“开门见山”,而这次确实是这样,开门见山,出门是山,到处都是山,还有那盘山公路似乎是一条腰带紧紧地束着这一座座大山,更有大山深处零落的点缀着村庄。

  后来得知,这里的山主要是素有“岭南奇山,人间仙境”之称的大明山支脉,所以显得格外连绵,真可谓是“奇山仙韵,意纵天高”,少了桂柳喀斯特小山的秀气和奇险。可是正当这种思想涌上心头之际,眼前却出现了另一番熟悉的景象,禁不住说:“那不是桂林的山吗”?说也真是奇怪,以河流为界,南北的山竟然差别之大让人不敢相信,这不能不感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当然我并不是发现这一现象的第一人,而是明朝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地逗留54天,考证为何在江南、江北山的形状会如此迥异?这自然也给耸立在这里的小山赋以人文的气息。

  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大山深处,想一探究竟,可是当你真正的站在山脚时,倒没有勇气继续前行,一则是山陡峭难行,二是觉得自己太渺小。正应了荀子的“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里显然少有人来,大概是因为“雄奇此山兼”,所以一切是显得那么的自然,没有一点人工雕饰的痕迹,那些久经风雨侵蚀的石头似乎在诉说这沧海桑田的变化,无奈地躺在那里,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在领略“造化钟神秀”的同时,大多的山已经刻上了人工的印记,或者说是人工的改造,甚至是破坏。“封山育林”这几个本无可厚非的大字显得格外刺眼,还有那成片的人工速生按树林应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不少财富,更有因胡乱开矿、开山而留下的种种伤疤,不能不说是一处败笔。当然,在这里扎根的这些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做坟地,当地人就选择风水相对好的山头,建造茔地,所以在此清明节之际,他们似乎受伤要更多一些。

  水,孕育着万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城市里倒不觉得经常下雨到底有什么好处,甚至还埋怨南方这种整天阴冷潮湿的天气给人带来的抑郁心情,但是这次到下面一走,什么都理解了,甚至觉得不下雨怎么能行。

  水是万物的源泉,是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看那满山的翠绿,看那绿油油的稻田,答案就很明显了。如果没有水,水稻就无法正常生长,这里居住的人们的辛苦可能也就得不到回报。说起辛苦,和北方农民相比,他们要辛苦多了,因为大多数劳动都依旧是“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型现代化的机器难以进入那巴掌大小的稻田,难以在乡间路上顺利通行,几乎全靠人力。

  尽管如此,他们也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李清照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幕在这里也真正上演了,一到晚上不管是池塘里的,还是稻田里的青蛙都会一起出来歌唱,但是不幸的是,他们这样无疑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于是有些村民就拿着手电筒出来“捕猎”,那些本来为稻田除害的青蛙明早就可能走上集市,成为盘中美餐。

  依山傍水有人家

  记得有一篇课文里有这样的一段对话:“爷爷,山那边是什么”“是山”,那山那边的那边呢”;还是山……虽然我所到的地方交通还是相对便利的,可与那那一望无际的平原相比,这里也算是大山深处了。如果说以前对“穷山沟”没有什么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