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所替代,而自己则需要独自面对学习、感情、人际关系乃至就业压力的多重挑战,许多人都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应。而大一的日子也很快就在喜悦、放任、迷惘的心绪中度过。
“及格万岁”是很多大一新生的口头禅。考上大学,重担卸下,他们迫不及待地拥抱自由,寻求彻底的放松。但是,大一的学习对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一味松懈,将对今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如果在大一就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以后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益处。
我认识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一新生丽莎。对媒体的热爱让她选择了这个专业。丽莎告诉我,在没入校之前,她和很多将入大学的学生想的一样:大学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后来她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她感到了就业带来的压力。压力一方面是师兄师姐们的现身说法让她感受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等一些渠道了解到的。
丽莎进入大学后不久已经把考研定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对电视编导情有独钟的她也不愿意仅仅只收获一个本科文凭,继续深造读研才是她的梦想。丽莎还告诉我,不光是她,很多同学也都在大一制定了计划,或者考研,或者出国,或者准备就业。
路标3:准备(2)
不过,光说不练对于讲究业务的媒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丽莎和她的很多同学都或打算进校报、校电视台锻炼,或想着在假期去媒体兼职实习。当然,如果学业和实践活动相冲突,她们肯定还是选学业,毕竟她们还是学生。这点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思路决定出路。如果你想在毕业后的就业职场上从容不迫,在大一时就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要想象一下大学毕业后自己会在哪里,为了到达那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应该积极去参与什么,刻苦去学习什么,努力去体验什么,尽力去克服什么,断然去拒绝什么……如果一个人想不清楚,不妨请教一下朋友、师长和学长,即便是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去努力了,你的将来也许就会大不一样。也许只是大一时多走的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求职中抛下成千上万的人,这和高考是一样的。就算你的想法错了,职业规划有误,那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尊重自己的兴趣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是非常重要的。大一的时候一定要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
李开复在高中时候就崭露头角,与同学一起办公司,参加比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在进入大学之前曾有过很多憧憬,例如想去哈佛,想要学法律和数学。但在1979年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录取并经历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之后,他发现对这两门学科都失去了当初的热情。
像其他青年人一样,刚刚步入大学的开复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这个所谓的特长和兴趣到底是什么。他刚开始凭着自己的主观感觉,以为自己对法律感兴趣,或者是因为法律在美国很吃香,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专业也是全美最好的几所之一。所以就报了法律专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对法律并不感兴趣。
在不断的学习中,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大一的他很惊讶地发现,不用打卡也可以用电脑,更惊讶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做“专业”,于是他尝试选修了一门计算机,得到了他在大学里第一个“A+”。他感受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思考吗?能让人类更有效率吗?可能有一天取代人脑吗?于是,他终于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于是,李开复在卡梅隆大学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主攻语音识别。他导师坚持的方向是发展和完善专家系统,而他自己却想用统计的方法来进行语音识别。导师并不同意李开复的观点,但是从人力和技术给予他支持。
三年中,李开复用统计的方法把语音识别从40%逐步提高到80%…90%,最后达到96%。这是那时计算机领域里最顶尖的科学成果了,《纽约时报》科技版首页半版报道,《商业周刊》把他的发明选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而那时,李开复才26岁,是在公众面前第一次亮相。
回顾这段历史,李开复曾经总结说:我并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红的科系,我认为每个人应该理解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每个人的热情在于他的兴趣,做有兴趣的事,可以事半功倍,会更有成就;做没有兴趣的事,会事倍功半,可能一事无成。
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因素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其浓厚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更容易走近成功。一个乐观向上、对工作抱有很大兴趣的人,他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一生的工作成就,他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并对此怀有深厚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有热情的人,不论他的工作会遇到多少困难,或者需要多少努力,他都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做,这样他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到他人生的目标。。 最好的txt下载网
路标3:准备(3)
也许当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可能有人会打击你,说出一些让人很受打击的话语,其实没关系,你要坚持。斯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总裁)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讲了一段话:“你时间有限,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心声。要有追随你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除此之外都是次要的。”
在大二、大三时就开始扩展职场人脉和求职渠道
相对来讲,大二和大三既少了大一时的那种迷茫与陌生,又还没有大四时那种即将就业或重新选择的压力,是一段比较舒服的时光,可以尽情去享受自由与学习生活的乐趣。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完全放松或者无所事事,我觉得可以在大二、大三时就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也了解一些求职渠道,这样在大四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不要害怕和陌生人讲话
我认识一位曾经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目前自己开公司的朋友杨总。我们经常一起喝咖啡,有一次,她跟我说起了她年轻时的一件事情:
1992年,杨总来到北京。在这个陌生之地,办事没有之前想的那么顺利,本来是来找一个朋友的,可当杨总来的时候,那人却不在北京。偌大的都市,让杨总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举步维艰”。
一天又一天,杨总去民族饭店找那位朋友,依旧被告知他没有回来。一天,在民族饭店楼下的公用电话,杨总拨通了朋友的号码,连月来的辛苦像泄了闸的洪水倾泻而出,杨总止不住地在电话里哭了。
放下电话,准备离开时,有一个陌生人叫住了杨总。
“你是深圳来的?”
“嗯。”
“我住在三楼,有空可以来找我聊聊。”
“……”
杨总觉得这个人很奇怪,没有多说就离开了。推开民族饭店的门,外面熙熙攘攘,路人左右穿行。站在街边,她感觉自己的时钟好像停在了那一刻,来来往往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我的目的地在哪里?她感觉自己被这个城市拒之门外了。
这个时候,杨总也不知道自己身上哪根筋“抽”着了,沉睡在内心丛林深处的老虎性格突然就醒过来了。杨总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去找刚才跟我说话的那个人。因为杨总觉得,在那一刻,她需要有人和自己说说话。
杨总转身回到民族饭店,径直上了三楼。这个时候,杨总才想起自己根本不知道那个人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住的房间号。
也许是上天特别眷顾杨总,正在此时,那个人竟然出现了——他刚好要下楼。于是,他们一起吃饭、聊天。
杨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生命中的贵人叫什么名字,但是,这次邂逅,却点醒了杨总这个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在这之后杨总也迅速地开始实施那个陌生人教的寻找工作的方法。
杨总跟我说:“人生真的很奇妙。我没有想到,自己莽撞之下遇到的陌生人,让我醍醐灌顶。回顾这次经历,我总是有这样的人生感慨,当然,也希望能给现在年轻人求职就业的一点启示。”
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自我迷失之时,需要一种点醒,需要一种支持来引领我们走出精神的泥沼,驱散蒙蔽心灵的云雾,而这种点醒与支持有时正是从陌生人那里而来。
丰富多样的求职渠道
我当年在大三时向师兄请教求职办法,的确是给我的职场人生带来了一个转机,但这个方法不一定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适用的。如今,找工作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了,这些方法不妨借鉴一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路标3:准备(4)
一、校园宣传栏:小角落里的大前途
留意学校的宣传栏,尽管它也许很小、很不起眼,但千万别熟视无睹,特别是到了你开始找工作的时期,更要多多关注。说不定,上面就给你的未来指出一条光明之路。
二、校园招聘会:为出类拔萃的人更多的机会
在每年十月起至第二年三、四月间,大学通常都会举办校园招聘会。在这之前,你一定要从就业办公室多了解一些大公司前来招聘的情况,事先做好准备,不要错过机会。
三、熟人推荐:信任为你铺平道路
平时多和熟人联络,看看他们公司有没有招聘。你可以得到很多公司的情况,面试时就能比较有把握。通过朋友的介绍,你的简历会受到一定的重视。一定要抓住这种机会,好好利用。
四、人才网站:成本低
人才网站的特点是成本低,传送快捷方便,善加利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比较有名的一些网站有:中国人才热线、中华招聘网、21世纪人才网、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等。
五、平面媒体:比较可靠
很多平面媒体也是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纸、杂志等,但不要一看到求职广告就急不可耐地发简历。对于应聘条件,一定要逐条对照,确信有把握的再投,除非你愿意白费金钱和时间。
六、电台媒体:信息流通顺畅
有机会的话,经常收听一些广播、收看一些电视节目或者移动电视节目。现今社会,信息流通顺畅,不仅可以在家看电视知道这些信息,还可以在出租车上、地铁上、公交车上获取。
七、人才市场及其他人才服务机构:面对面交流
人才市场的好处是不用跑太多的路,就可以了解很多企业的招聘信息,而且是面对面的交流,一般很快就会有结果,但缺点是人才众多,除非你有绝对优势,否则很难有机会。
八、各种大中小型招聘会:你的魅力会打动他
在全国大部分城市,这种求职方式还是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这种方式蛮有效的,因为参加大型人才交流会的费用较高,可以杜绝一部分招聘单位利用招聘做广告的做法。
九、直接向适合自己的公司发求职信:针对性更强地出击
可以给适合自己的公司直接发邮件联系,或者打电话。很多人在招聘网站上找工作,但切忌不要通过这里发求职信,而要用你自己的信箱给他们直接发求职信和简历。
兼职读书还是兼职工作
为了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学生在大一就开始找兼职。这样可以使他们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大一还是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做兼职只能是顺其自然,而且不要大量地做。如果做了,那也最好能够通过学校的一些社团或信得过的师兄师姐的介绍从事兼职,只有这样,做兼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维权也有了后盾。
首先要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在各高校的BBS上,“交易板块”都是每日的热门。IT用品、衣物、书籍、化妆品甚至各种食品,在这里可以找到一切想要的东西。这些打着校园代理旗号的卖家,都是做兼职的大学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供的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的人从事过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从事多种校外经济活动的人则达到。兼职似乎已经成了大学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南大学有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同学们参加兼职的意识很强烈。调查对象中约有80%的同学都做过兼职,即使没做过,也有兼职的打算。根本不想做兼职的同学只占4%。大多数同学认为现在的社会找工作很难,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必须早做准备,而通过做兼职既能积累社会经验又能赚一些外快,因此做兼职是一个明智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