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乙怼敝獾纳Ф烤菟当阋乱崖穹诨骋捎泄膊吃拗目Х忍铩N颐侨バ滤蓿谝淮蔚巧狭烁吒叩男露┒继幔诙ヂヌ魍怯朐诙┧咸魍凶挪灰谎木肮邸�
当然作为外国人,我也更会稀奇地睁开眼睛,张开耳朵。特别是,当我知道那个将要成为皇太子妃的叫“雅子”的女孩,一处住所就在我的住所附近,隔着半面洗足池。我拐到那里,门口有警察把守,姿势僵硬。当然所以让我感兴趣,更因为我的国家已经消除帝制100多年了,当然又在40多年前有复现“万寿无疆”,然后又“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向现代化国家奔去了,可是这个我们学习的对象之一,却居然还有皇帝。我至今还无法顺溜地在公元纪年和日本年号之间换算,除了“平成元年”,因为那是我到达日本的第一年,也是我的祖国“国殇”之年,但是再算下去,也算不清了。这有皇帝的国家,在我眼里感觉是在现代社会上演着古装戏。可是这不是戏,是真的,皇太子要结婚了,皇太子妃就在我的附近,有名,有姓,有工作,在外务省,她爸也在外务声,是个次官。照片中的她,穿着我们日常都能见到的现代服装。
这是一个长得不错的女孩,脸蛋和身材都没有缺陷。多少女孩子有脸蛋就没有身材,有身材就没有脸蛋,她全齐了。她爱网球,爱滑雪,曾经还获得过垒球冠军。家庭又好,地位也高,更谈不上缺钱。那么她为什么要嫁给那个矮矮的男人?她比那男人还高。就因为他是皇太子?她还是哈佛毕业,受过现代教育,她为什么要把自己送进宫里?难道在现代日本,还存在着逼婚?
当然当时日本的女权主义者是这么以为的:她是勇敢,她这个职业妇女成为皇后,将对日本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不太相信这种说法,这类似于我们熟悉的“女革命者献身”的说法,张爱玲的《*》里也做过这个梦,事实证明破产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下,我也产生了虚妄的想法,就像当今一些作家那样,认为“底层”未必就没有快乐,甚至还可以“高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一直对宫廷没有好感。我讨厌看“宫廷戏”,一如我讨厌金色。虽然现在皇室已权力不再,但在其内部,仍然是控制极紧的。这个女孩所放弃的,不只是工作,还有原本的家庭、朋友、未来,甚至是21世纪。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国际特派员和知名记者,澳洲人班?希尔斯曾报导战争、选举、丑闻、名流与社会议题,九○年代把目光聚焦在了日本德仁皇太子与雅子妃身上。他在《雅子妃:*王朝的囚徒》中写道:负责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宫内厅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记录下她的公开言行。无论何时何地,见到公婆,她都必须行礼,必须弯腰60度。她必须尊称自己的丈夫为“东宫太子殿下”,至少在公开场合必须如此。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她唯一扮演的角色就是端庄恭敬的妻子,永远保持在丈夫身后3步的距离,唯一的任务,就是产下*王朝的男性继承人。著名小说家、后来担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就有名言:“丧失生育能力的女性若是还继续活下去,根本就是浪费和罪过。”这话激怒了女权主义者,131位妇女控告了他,但这个法制国家对此类毁谤行为,却没有任何法定处分。地方法院的法官川村义辉驳回此案,说:“很难判断他的言论是否有造成严重的情绪伤害。”人们总将雅子妃跟黛安娜王妃相提并论,实际上,黛妃的痛苦经验放到雅子那里,只是小菜一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言(3)
据说面对婚事以及之后的宫廷生活,雅子做了万全的准备。她向年长的圣贤智者学习各种知识,包括皇族历史、宗教仪式、宫廷用语(这连具有一般教育水平的日本民众也无法理解),还有书法,还有和歌。她小心翼翼于繁复的皇室礼仪,尤其是鞠躬行礼。爱斯基摩人用18个词语形容雪,夏威夷人用47种词语形容香蕉,阿尔巴尼亚人用27种词语描述胡须,而日本人则有6种词语,用来评价第一印象的动作——鞠躬。必须有精确的鞠躬方式与角度,这是关系到行礼者与受礼者之间的地位;绝对不能把“最敬礼”以连连点头致意的方式带过,否则就成了无以弥补的失态行为。什么是“最敬礼”?字典解释:是“鼻子几乎贴近双手,虔诚、低姿态的鞠躬方式”,而连连点头致意,则是“阿谀奉承的连续点头”。尽管如此,她仍然被指责了。在宣布订婚的第一次联合记者会上,雅子说起了她的计划与抱负,说着说着,就说多了,居然说了9分37秒,比德仁皇太子多出了28秒,礼俗规定她的长度只能是丈夫的一半的。那个在东宫已经做了20年的内侍的皇太子主要朝臣、重要亲信之一的滨尾实,就指责说:我认为她不够谨慎。整体而言,她说太多话了,甚至还说了没有被问及的事。还有似美国人的行为举止,例如走在男人前面,也就是西方人所谓的“女士优先”,这些行为在美国也许会被接受,但在日本,她应表现得更加庄重。 那场记者会成了雅子在公开场合发表谈话的最后一次,宫内厅从此下了禁口令。从此以后,她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绝不主动说话,也不能即席发言。而且,她还必须一秒钟也不能放松她的笑容,以免让狗仔队捕捉到瞬间的画面,让虎视眈眈的媒体找到机会,拟下这样的标题:“忧愁的王妃”。她最终真的“忧愁”了,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当然她也企图突围。有报道称,2008年1月1日元旦,是宫中最忙的时候,她留下皇太子一人,自己跑回娘家去了。2日,天皇夫妇和皇室成员在皇宫接受一年一度的民众贺年活动,按规矩,他们应该分7次接受民众祝贺,但雅子却只在3场民众拜年上露面,而后以“健康为由”中途离场了。她的行为令皇太后美智子越来越不满,据说,在一次被婆婆训斥之后,她忍无可忍,情绪失控了,对着婆婆嚎叫。但这没有用,只能使她在旋涡中越陷越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指责是来自皇室的奴仆,还有那些跟他们毫不相干的民众。其实据说皇太子德仁也是厌倦皇宫内的清规戒律,明仁天皇也未必很专制,可是他们周围的人似乎比他们更热心。“皇帝不急,太监急。”美智子皇后,自己也是平民家庭出身的,可是她终于也无法容忍雅子了。专制制度的可怕,更在于它的“场”。那些貌似疏离的百姓呢?其实也难逃这个“场”。他们谈论雅子,每谈一句话,都溅出了一星唾沫。严格上说,袖手其实也是怂恿。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充当了推手,把一个女孩推到那个专制体制里,嵌进那个既定的模子里。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没有什么错。就像我们睁眼就能见到的:面对不平,我沉默;面对罪恶,我不喊打;我行恶了,我只是众多行恶中的一个;或者我只是公务员,只是履行公职。在我的《冒犯书》审判中,几乎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挺和气,甚至还示好,但是他们仍然要扣你的书,仍要野蛮判决,他们是否觉得这样,将来就能逃脱历史的审判?或者把罪责推给历史:从来如此…… 。。
序言(4)
我曾说,传统是有毒的。现在中国又恋上传统了,那些提倡者,未必不曾受过传统所害,他们难道不记得了吗?一个媒体曾邀我跟某人大代表辩论,我回绝了,一个原因是我知道自己的言论媒体并不能用。这也是我的袖手吧?但还是跟记者做了交流。据说对方拿日本人注重传统文化来作例证,所谓“传统和现代并存”。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往往坏的只是停留在侵华年代,好的呢,是明治时代。其实“明治维新”,只是在确立了“天皇制”之下的“维新”。这样的“维新”,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新”,并不意味着人的解放,而恰是被奴役。那样的体制后来直接导致了军国主义。在专制国家,“维新”或者“革命”,常被专制绑架乃至利用,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对此有精彩的论述。
对方倡导中国人要恢复穿汉装,一个理由是日本人到现在还在穿和服。这其实是莫大的误解。现在的日本人已经很少穿和服了,除非一些特殊的场合。现在的年轻人甚至连特殊的场合都不再穿,传统服装太繁琐,太束缚,他们要自由。对此,我完全可以作为例证来反驳我的对手。可是仔细一想,还真不敢说。即便是不穿和服的现代日本,真的自由了吗?
我印象中,雅子似乎也是不太穿和服的,但在嫁给皇太子时,她也把“十二单”穿得很不错。其实雅子从来是并不坚硬的“水”。与雅子同年龄的工藤由纪惠就说,雅子像是“不停流动的水”。她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长大,所以缺乏真正的性格。不断的搬迁导致她缺乏归属感,造成了疏离感。一直到结婚前,她几乎一半时间都在国外,这使她总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日本,这也许是个能力,但对一个日本人而言,或许更是个不祥的诅咒。她的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时期,分别是在莫斯科、纽约、东京和波士顿度过的,她的那些在游乐场嬉戏的语言,也从俄文变成日文,再到英文。大学就读于哈佛、东京和牛津三所学校,处于不同国家的学校机构,有着差异性极大的学术要求与社会规范。她面对哈佛广场上*、毒品、摇滚乐交杂景象,也能处置适当。每一次,当她安顿好、结交新的朋友圈后,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不论是过去或现在的朋友,面对雅子的两个面貌,都感到有些疑惑:一个是开朗、精神焕发的国际主义者;另一个则是谦逊、内向的日本妻子与母亲。她的适应能力很强,但她的性格却似乎发展不完全,变幻莫测。大学时代,有时她会穿着轻便的牛仔裤和有破洞的运动衫,隔天,她又会穿上完美无暇的森英惠套装……
这似乎是一种自由,其实不然。这不是自由。自由是以意志为根基的。当意志没有被任何力量控制的时候,自由可能形同虚设,甚至走向反面,走向马丁?路德所说的“奴役”。那充其量只是漂泊。漂泊是没有归宿的,只有茫然,痛苦和愤怒也是建立在茫然的基础上。明白地说,自由是一种定力,在没有自由、或还没有充分自由的环境下,自由是可疑的,不抗争而产生的自由,是危险的。自由要自己把握自己,如果不能自己把握自己,就只能被制度所掌控。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是自己的囚徒。
我觉得,这本《雅子妃:*王朝的囚徒》在这点上具有特别的启示。我一直也因疏离而自得。虽然没有外在的自由,却竭力扩展内心的自由。我抛弃体制,放逐自己,但我这艘没有发动机的空船,也许反容易被旋进制度的旋涡里,就像《朗读者》里的文盲汉娜。当然,我不是文盲,我有文化,可是我是文化的俘虏吗?我会反抗,我是反抗的“被缚者”(艾兴格尔笔下那个人物)吗?当我在日本对皇太子婚礼漠然处之的时候,我是不是已经成了一个孤岛,很可能谁都可以登陆?果然,我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希望着自己国家强大起来,我有本能的荣誉感,假如2008年我还在东京,或是巴黎、纽约,我是否也会举着五星红旗上街护“圣火”呢?不要看我无所事事地漂泊,恶魔最喜欢去大街上搜逻孤魂野鬼,很多时候,孤魂野鬼是最凶恶的。
许多年后,我读到别尔嘉耶夫的《论人的奴役与自由》。我暗暗惊讶,好像他就是针对我说的:“在俄罗斯侨民里,我发现了和在共产主义俄罗斯一样的对自由的厌恶和否定。这是可以解释的,但与俄罗斯革命时期对自由的厌恶和否定相比,在俄罗斯侨民中的这种对自由的厌恶和否定却是更少能被证明的。”
目前,世界上仅存着30个君主政体国家:安道尔、巴林、比利时、不丹、文莱、柬埔寨、丹麦及其属地、日本、约旦、科威特、莱索托、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来西亚、摩纳哥、摩洛哥、尼泊尔、荷兰及其属地、挪威、阿曼、卡塔尔、沙特*、西班牙、斯威士兰、瑞典、泰国、汤加、*联合酋长国、英国及大英国协的多数国家和梵蒂冈。 许多国家,据说已经废除了。20世纪废除的君主政体国家有: 1910:韩国、葡萄牙 1912:中国 1917:俄国 1918:澳洲、德国、德意志皇家属地、芬兰、立陶宛、波兰 1924:土耳其、蒙古 1931:西班牙(1975年恢复) 1944:冰岛 1945:越南、南斯拉夫 1946:匈牙利、保加利亚、意大利、阿尔巴尼亚 1947:罗马尼亚 1947…1950:印度及印度土邦 1953: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