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相马术就得向伯乐学,要请教琴术就得向伯牙学习,术业专攻,没有永远的教师,必须择善而问之。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的爱情解构主义观
一、
在爱情面前,有人信誓旦旦,“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谁知道,哪个被感动了,上了床,做那种事就像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了,还会这么悲壮兮兮地指天划地?有人还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谁知道,手摸多了,也就没有感觉了。再看看旁边的一双手更滑腻、更温润,那时还会巴不得与之拜拜,开始新的生活。
爱情是不能加上期限的。
二、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能够满足男女的现实意义大概就是:可以合法地*。
三、
谁成了爱情的俘虏,就想结婚;爱情的最终目的是生活在一起,像鱼与水一样,共享鱼水之乐。但是,婚姻往往成为爱情之网,约束了鱼水之乐,最终往往落得个鱼死网破的下场。
四、
有人在歌颂伟大的爱情,说爱情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世间最瑰丽华章,生命中最神奇的力量,生活中最动人的故事。不过,一旦恋爱中的两个人反目,想想这样的歌颂也只有肉麻的份。
爱情是不容许怀疑的,它只是一种信仰。
五、
在生活中或工作压力的下的人,往往自拟为半瘟的鱼,缺乏激情;即使在幸福生活的人,也会因为过度地一帆风顺而觉得自己在温吞水中,没有什么鲜活的成份。正是这样,人们希望心有所托,渴望一份激情,在心脏地带产生爱的火焰。然而,人所希望的爱情是一种生活之外的东西,通过此渲泄、放松,摆脱生活的无奈、工作的压力、自我角色的责任感。这个意义上讲,偷情才是人的需要,责任正是人一心要摆脱的。
现代人宁愿相信:我快乐并放松甚至*着,所以我活着的。
六、
高潮的奏章恰恰说明激情的褪去,婚姻是爱情的高潮,却说明爱情渐渐走向平缓真至熄灭。婚姻中的男女(爱情)往往只有责任:由机械地相伴、*用来维系两颗灵魂,使之证明依然死死地拴在一起。
婚姻因此是两个人的战争,责任与厌倦共主沉浮。
七、
婚姻是件十分可怕的事,因为在人的一生很少能够用一辈子来衡量的,婚姻因此独一无二,成为终身大事。
爱情发展到婚姻,也就形成一辈子拴在一起契约(除非你不想拥有美满的婚姻)。为这张契约实现表面上的有效,许多夫妻相处相当和谐美满——不过,只是在客人来的时候。
八、
有人说,如果一个生活在沙漠里,他(她)会爱上柏树枝。人生活在生活的无奈、工作的压力、自我角色的责任之中,他(她)会爱上一种自认为的激情,爱上可以倾诉的对象。正因为种种因素的综合下,爱情成为人类最自然的感情。
爱是人内心的需要,更是生活的惯性。
九、
爱情是激情,而婚姻却是理智,如果结合两者,处理得好,便是幸福;处理得不恰,即使是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婚姻也会从中无情地撕裂,最终劳燕分飞。
十、
爱情是不假思索的感情,由于欲念或者软弱,它猝然而生。正因为如此,来得比较快,但期限是一个问题,多久?恋爱中的人们总希望能够天长地久,持续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这是在欲念或者软弱时为了欺骗自己也是为了欺骗对方而许下的毒咒而已。
十一、
至上的爱情也是与金钱绑在一起的。爱情没有金钱,不是饿死,就是起来造反。
甚至可以这么说,爱情是贩卖的。男人用鲜花贩卖,用钻戒贩卖,用项链贩卖,用名牌服饰贩卖,或者用拼命付出来贩卖。而女人也乐得被贩卖。
因此,很多婚姻只是表面上的结合,也是票面上的结合。
十二、
哪来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两个在欲念面前各有所求的人一拍即合的产物,婚后不可能只看他(她)一眼,要一辈子的。所以一见钟情存在于浪漫的小说中,存在于现实的离异中。
十三、
在爱情生活中,总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最满意的伴侣,长得潇洒(漂亮),性情又浪漫(温柔),但是在婚姻中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爱你。比如我的女同学,一位相当出众的女性却选择一个平庸的同事。许多朋友表示不理解,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了。若干年后,这些朋友都在寻觅中都一一憔悴,而唯有她依然光彩照人。她说为什么选择他,因为他支持她,无论在得意失意中都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站在她这一边,让她感到是一种依靠。她说,他并不出众,并不是最好,但却是站在她一边的人。
十四、
妻子可以换,爱情不可以换:翻过克拉克著的《罗素传》,罗素一生四个妻子,无数情人。婚姻走马灯似的始始复复,无以维系。但维系一生终老的,却是一个情人——科利特,一个漂亮聪明、热情似火的可人儿。科利特点燃了罗素第一次婚姻中泯灭的爱欲,带给罗素全新的体验和感受。罗素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忘给科利特写信表达他的爱意与惦念之情。奇特的是,罗素一再换妻子,却没有选择科利特。在他看来:妻子可换,爱情却不可以换。大半个世纪,罗素与科利特总是遥遥相望,每年定期一束火红的玫瑰,盛开到生命的尽头。
十五、
一般说来,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古人有言:最大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而站在爱情面前,算是个例外。因为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但是人不会无故地自轻自贱,总有所企翼的。一个英俊潇洒的王子不会向一个丑八怪大献殷勤,自轻自贱,最基本的是美色,而且目的很明确:占有。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占有,既是肉体的或是精神的。即使短暂的爱情,也是短暂的占有。
十六、
婚姻是一座围城,而爱情是进入这座围城的向导。爱情却可以在围城里进出自由,而婚姻却是围城的守卫。很少有人能够忍受禁锢的。因此,有些人也踏着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走向主持婚礼的牧师,却后又伴着比才的《战斗进行曲》站在离婚裁决的法官司面前。
十七、
有人比喻,男人是旅行中的人,一直在走;而女人是旅行,要的是终点。但现代似乎女性也逐渐成为旅行者,男人女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发地接近,也就越发难有终点了。
十八、
历史学家得出这样的爱情进化论:原始社会的爱情以生育为图腾,“你为我生”;中世纪爱情框架是骑士救美人,“我为你死”;封建社会的爱情模式是才子多情,红颜薄命,“我们一块去死”;好像越是进化,越是文明,越是美丽。但是,现代爱情的标签是“只要我爱才不管你有没有对象,不管你结不结过婚。”
现代的爱情观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
十九、
综观人类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然而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念,厌倦激起常新的追求,这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当然这与爱情中忠贞与责任的成份无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带着爱情去练瑜珈
贾建根/文
爱情最美。伴你一生,携手看尽人间烟花的人,未必是初恋情人、未必是你心间最挚爱的可人儿。但是,眼前人与你长相厮守、走到人生尽头,你们就爱侣,你们的感情就是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爱情这玩意儿,在文学作品中,竟以“爱之不得”为美。就以诗客骚人之事为证: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场寻春艳遇和隔年再寻不遇的情事描写如此美丽动人。还有一个秀才,同样姓崔,叫崔郊。他与一姑母家的婢女相恋,后婢女卖给了显贵,从此无欢。一次寒食节,婢女偶得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相思未绝的崔郎只有独看夕阳西下、独味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了。文人史上,更让人沉吟玩味的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的爱情,先是鱼水相谐,丽影成双,情爱弥深,后遭陆母反对,棒打鸳鸯散。也正因为棒打鸳鸯散,留下了绍兴沈园的千古爱情传奇……
至于,那些民间传说就更不用说了,许仙白蛇传、梁祝传奇都以“爱之不得”作为下场的悲剧。但是,正因为“爱之不得”才会使痴男怨女们诗情大发,于是描述爱情的诗到处都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古代的真正的爱情,虽是“爱之不得”,但是带着唯美的光辉。而现在的爱情又变成了什么?与时俱进,时势造爱情,有了新的诠释。
现在这种爱情,可以一见钟情,那是*;也可以至死不渝,那就是压在秃顶、脸有老人斑的男人身下,至死不渝的鄙视那个用情专一的穷酸小子。特别是现在,房价飙升,生活成本也房价等因素,水涨船高,加之就业困难,一些刚大学毕业的妙龄女郎寻找爱情,并不看重男人的品行,更多的看重男人的家产:男人可以没有能力,可以没有品行,但是他父母必须有房子,而且多多益善。“爱情没有物质是会饿死的”——这是我大学里的一位女生如是说。她为了不让自己的爱情不至于饿死,工作后,男友如走马灯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如愿以偿,这个男人让她的机关身份转正了,这个男人让她住进了洋房,这个男人让她开上了汽车……
物欲横流,人越来越实际,没有必要为了证明爱情让自己过上清教徒式生活。男人有钱了,就有了浪漫,蜂围蝶阵,那些善于利用青春、身体的女人不招自来。也无怪乎,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一声“妹妹”那一声“干女儿”的;也无怪乎,男人有钱、有地位,就堂而皇之的家中“红旗不倒”,城外“彩旗飘飘”。
爱情已经被物质所解构。学术超人、文化巨匠,这些人没有什么值得崇拜的,他们往往是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一分子;经典爱情、生死恋,这样的爱情故事也没有什么感人的,它们往往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化无耻为无上光荣的艺术加工品。
先拿杨振宁和翁帆的“祖孙恋(忘年恋)”爱情开涮。据说杨翁之恋是中国当代经典的爱情,两人相差54岁的祖孙恋。试想杨振宁是一个一无所有,没有学术地位、没有视如国之上宾的社会地位的老人……一个风华正茂、渴望*的女人会跟这么个爷爷级老公过夫妻生活?翁帆说杨振宁“很有品德”,我想82岁的老头,没有品德也算是正常,毕竟到了这个年纪也基本不谈男人的能力了;杨振宁说翁帆“没有心机”,想想倒也是,翁妹妹对杨爷爷身上的老人斑视而不见(并不反感),当然是眼瞎。但是,眼瞎并不至于是心瞎了,你虽老,却是国之上宾、诺贝尔奖获得者,你有名誉、有地位、有财产啊,我有青春、有厚脸面,可混吃、混喝、混张熟脸。(于是,两人亲密无间,十指相扣,招摇过市。)
那么,杨振宁“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翁帆是何等角色?大学一毕业,她就跟香港小职员结婚,二年后就不断欢而散。如此经历,可见一斑。翁帆是一个非常渴望成为“世界公民”的女人。香港的小职员显然无法满足翁同学“冲出中国、定居香港、走向世界”的 “名欲”,于是,小职员被翁同学开除了“床籍”。在杨老的结发妻子杜致礼死后,这离异少妇翁帆突发奇想,写信安慰之,以示有意照顾之。而此时的杨振宁也相当配合,突然表示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人,也需要人照顾。于是,杨振宁约翁帆见面,频繁电话,接着约她到香港的石澳村旅游,他们开始牵手;然后,再约她到清华园“归根居”共进晚餐……于是,杨翁版忘年恋胜利出炉。
再者拿艺术大师韩美林和周建萍的“生死恋”来续涮。2001年初,如果想切除嗓子息肉的周建萍认识的韩美林,只不过是北京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糟老头,她会主动打电话跟韩老师联系?再则,到了北京求医期间,适逢韩老师突发心脏病,如果韩老师不是名流,她会作如此牺牲,主动像保姆一样照顾好他?人们说,这是缘份,我说其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