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性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与性的秘密-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以前讨论的更多的是关于人类集体选择的问题,但他的问题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既然是个人问题,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克尔凯郭尔对集体、理念等这些普遍的人类精神现象发出质问时,他强调:我就是那个个人。他似乎试图想还原在人类没有为这个世界命名时的那个诗意的混沌的世界。的确,在那个时候,柏拉图所强调的理念还没有产生,人类还没有普遍的公理,自然也没有普遍的婚姻形式。但自从人类的思维开始影响自身的生活,开始为这个世界命名并逐渐归类的时候,人类就被各种各样的想法分门别类了。集体意识诞生,并且很快就限制了个体意识的蔓延。
  在人类学、进化论没有产生之前,几乎没有人敢于说:“我要过一种不同于整个人类的生活,我要和动物一起退回到人类还没有精神生活的那个混沌的时代。”那么,他不但被人类认定为疯子,而且无路可走。他所说的那条路已经被让人绝望的几百万年时光吹没了。
  剩下的时光的灰烬。苍苍茫茫。
  既然不能,那么,就必须在一个集体化的世界里生存,而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是可怕的规矩,到处都是世俗的法则。婚姻法则便是如此。婚姻解决一个问题,性的集体分配。不是按你个人的意愿进行分配,而是按集体的原则进行。你没有婚姻,那么,你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围绕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个体因素就会突显出来,令你不安。你的婚姻不是你自己的,而是一个集体的。这个集体有时候看上去只是一个家庭,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组织。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你如果不结婚,你就要不断地去恋爱,或者找性工作者,这些也许没人去管你,但在两个时刻就会有人管你。一个是当你到成家的时候没有成家,你的家人就会管你,因为你的婚姻不是你自己的,而是这个家庭的一件大事。第二个便是你可能会踏入已婚者的家庭,也就是成为一些家庭的潜在的敌人。所以社会要管你。
  但你毕竟是一个个人,你有自己的诸多想法,很多是与集体社会相抵触的。所以,人类成为你最大的敌人。到底是你要成为人类的一分子,还是你要成为单独的一分子。这是我们在青年时期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勇敢地从“人类”这个集体中走出来,成为一个与“人类”对立的存在时,用当下的种种观念来判断,我们必然是悲剧,这只是“人类”的视角,但是,当我们用“我”的视角来判断,“人类”则是非法的。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悖论。
  所以,怎样来回答我的学生的问题呢?
  我只能给他一个选择题,但答案有两个:一个是人类的,一个是个体的。选哪一个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用我们今天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一种观念来判断他的选择,当然是一种误读。他与这种观念是错位的。但他有什么道理呢?他能自圆其说吗?假如用现有的知识系统来回答,显然他不能。
  但他有这样一种愿望。这难道也错了吗?
  人类到今天,已经成为地球和整个生命界最大的危险,人类的数量需要递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赞赏丁克家庭、不可能造成危害的单身家庭(但这很难)。
  更确切地说,若不去伤害那些确定的家庭,我赞赏人们不结婚,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回答,是一种苟且,也是想给那些“人类”的“对立者”一种追求自我的借口。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果人类不死,两性关系会怎样
一朋友说,如果人不死就好了。
  我说,不死,你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生况味,人生也就没有意义。
  他大惊,还真的。
  谁说不是呢,若不死,对死亡便没有恐惧、体味,对生也就失去了兴趣,人生的意义会在哪里呢?
  我说,更何况,若人类不死,你想想,两性关系会乱成什么样子?
  他又惊,怎么会呢?神仙不是很好吗?
  我失笑,哪里?过去就没有人探讨过神仙的两性关系,现在也没有。你想想看,神仙都不死,也就是说,他们的两性关系是永远的,但果真如此吗?婚姻是社会的需要才产生的,家庭也如此,但是,婚姻内的所有道德及感情都是建立在生与死的体验基础上,现在这基础没了,婚姻的道德便没有了。剩下的似乎只有爱情,可是,爱情是不稳定的,正是因为其不稳定,所以才产生了婚姻,现在婚姻没有了,爱情便失去了落脚点。失去了它,爱情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这是很难说的。如果人类不死,其欲望也永远存在,那么,人类的爱情也大抵以欲望为基础,甚至以其为重心,如对美的崇拜、对性的渴望。由于人类可以不死,所以也不必在意一生蹉跎,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爱、去性。这样一来,一个人就可能会与全世界的异性都发生关系,而全世界的男人都是情敌,全世界的女人也是情敌。这种关系有多乱啊。
  朋友想了想说,真是那么回事,好像又不是,应该是另一种情形吧。
  我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他说,自然是理想中的那种。
  我说,哪是理想中的呢?
  他不知所措了。
  想到了这一点,突然为很多宗教中所设定的永恒世界担忧,那个世界究竟是永乐的还是永乱的?
  

妓女产生的本质原因
曾经与刘达临教授探讨过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的产生。刘教授援引了很多著名人士的观点,且较赞成*产生于“圣妓”的说法,即*的产生是一次神圣的降临,是神的使者。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恰恰是与几千年来对*进行道德戕伐、暴虐是一样的,一部分人想使这种在道德上的确有问题的人变成合法的并合乎道德的存在。
  过了。虚假了。
  我的观点是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贫穷、性的诱惑、道德的产生。第一个是社会物质原因;第二个是生理原因,即人在性方面是无原则的,一如动物(甚至还不如动物);第三个原因则是文明的产生,若没有人类的文明,就不会有性道德,没有性道德,哪来的*?
  刘教授最后也有些犹豫了,因为尽管我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而提出“圣妓”说的学者可是有历史证据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根本不需要从历史上去寻找证据。我讲的前两个原因均来自肉体,只有第三个方面是来自精神。这是最为本质的。即使我们再往前推,推移到精神还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蛮荒时代,来自肉体即生命的生理原始需求上,贫穷和性的诱惑仍然是最本质的两个原因。
  在这两个原因中,性的诱惑在后来被文明限制,即有了精神性、选择性。也就是社会性。独留下贫穷。于是,贫穷就成了文明时代*产生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之一。有一句古话可以证明这个问题:笑贫不笑娼。
  在今天,有很多妇女愿意去做*,与过去宣传的*都没有人身自由的境遇不同,今天的妇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但她们还愿意去做*。今天,她们不叫*,叫性工作者。是什么原因呢?贫穷。有很多女性做暗娼的原因就是想摆脱贫穷,甚至想发家致富。
  在兰州火车站有一个姑娘因为做暗娼被一个民工杀害,当人们在这个暗娼住的地方看到她写给自己爱人的情书和精心叠好的千纸鹤时,记者和所有人都一起询问:*也会有爱情吗?
  这真是愚蠢的问题。凡是人都会有爱,有爱就会有爱情。这个暗娼卖身的原因只有一个:发家致富。是贫穷让她走上了这条道路。然而她心中还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灵与肉是分离的。
  另一个原因是性的禁忌和性道德的产生。在没有性的禁忌和性道德限制的时代,妇女从事任何性活动应该都没有太多的约束。尤其是在母系时代,只要与生育相关,且与氏族相关,性就不会受到限制,但是,与生育无关,且与氏族无关的性活动,肯定也是要受到限制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有关圣妓的资料不过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的一些残留。性崇拜特别是*崇拜仍然被作为神圣礼仪中的一种被保留了下来。但这些活动如果真的存在,就不会受到太多的道德的否定。事实上,*一词的出现,与道德上的否定和性的禁忌有关。如果没有性道德,*就不存在。所以,*现象的出现是父系文化在后期的产物。“圣妓”说仅仅是*产生现象中的一种而已。
  大量的*的产生应该是在男人奴役女人后,女人成为男人的玩偶后。女人靠此为生,男人靠此为乐。在父系时代之初,也许女人从事这种活动并不遭到禁忌,但随着家庭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道德的加强,单身女人的卖淫与男人在家庭之外的快乐需求之间形成了市场,于是便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
  

无性婚姻有存在的价值吗
《健康时报》的记者采访我关于无性婚姻的问题,是通过QQ方式。以下便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记者:您对现阶段中国的婚姻现状有什么看法?
  徐兆寿:不怎么乐观。因为正好赶上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婚姻观是不稳定的,所以离婚率也相当高。现在是建国以来第四次离婚高潮。在这一时期里,离婚率最高的恰恰是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年龄大概在28至40岁之间。第一次离婚高潮是建国初共和国的元勋们离婚,第二次是在“*”期间因为政治问题而离婚的,第三次是上山下乡后来进城后又离婚的。现在是第四次。按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因为相爱而结婚的,按理是不应该离婚,但恰恰是他们在“闪婚”。这是值得人们重新思考爱情与婚姻本质的现象。
  记者:离婚人群中有多少是因为“性”的不和谐原因造成的呢?
  徐兆寿:性的因素在80年代后期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在传统社会里,性不是问题,但在80年代以来,性开始在婚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开始成为离婚的因素,现在这一比重越来越大了。
  记者:您觉得性在婚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徐兆寿:追求性生活的和谐成了中国人目前青年夫妇的目标,但也成了一个教条,这正是青年人轻视婚姻的一个原因。性在婚姻中是一个中介作用,婚姻若没有了性,传统的婚姻就不存在了,因为生育首先就不存在,其次性是人的自然需求,这一需求满足不了,婚姻的一方就会向社会求助,这就是离婚的原因所在。
  记者:无性婚姻夫妻有找过您的吗?向您倾诉的多吗?
  徐兆寿:有,不过,很少。因为我做咨询的大多是大学生。无性婚姻也是婚姻的一种。这种婚姻是把性当成一种物质存在,没有将其与精神存在融合,但这种婚姻会有很多痛苦,因为它是一种灵肉分离的存在。
  记者:哦;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待上一代人的婚姻观?
  徐兆寿: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上一代人的婚姻大多没有爱情,也对婚姻家庭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存在不理解,他们认为,不能和谐便分开好了,何必要在一起呢?他们没有经历过婚姻的酸甜苦辣,对婚姻和家庭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可能在恋爱中会因为一句话而分手,但他们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记者:他们认同父辈对幸福婚姻的认识吗?
  徐兆寿:不认同。他们认为,爱情是至上的,可以超越任何存在,包括亲情。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这是受到西方特别是美国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爱情至上主义观念的影响所致。他们对幸福还没有固定的概念。上一辈人的幸福观有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存在的,而现在他们大多接受的是西方的一些观念,存在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记者:您说得很对;您觉得无性婚姻是应该分开还是继续呢?
  徐兆寿:性既是一种形而下的物质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存在。比如,总有人问我杨振宁的故事。我说,杨振宁在这个时候可能没有性能力(也可能会有)了,但并不是没有性意识。同时,性也有好几种方式。男女双方发生身体上的交合性行为是传统的模式,但也有其他的方式存在,如*,如无性能力的一方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帮助对方获得性*和性高潮,这也是性行为。只要双*得是和谐的,可以不分开。当然,双方有一方若觉得痛苦,如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在痛苦中必然要到外部世界去寻求性,这样,婚姻就自然地解体了。所以应该分别对待。我认识一对老夫少妻,问过他们这方面的问题。老夫说,他可以通过很多亲昵的动作使自己的爱人获得快乐。他们很幸福。
  记者:您觉得男女之间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