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古代不推崇“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文化,而崇尚像灿烂而短命的樱花一样死去。有这种思想基础的日本兵,在生与死之间的选择与大多数其他民族不太一样。有趣的是蒋介石先生在这方面显然没有意识到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的经历,使身为军人的蒋介石对这种敢于赴死的精神十分推崇,于是就有了他当政后“不成功则成仁”的口号。可惜国民党军人并不是日本人,内战里面作为传统的中国人更推崇中庸之道,于是大量蒋先生发给部属用于无奈时自尽的“成功成仁”短剑成了战利品。】美国人说,日本哨兵严格要求美国战俘隐瞒自己的违章行为,而最大的犯罪则是公开违抗命令。战俘们白天外出修路或上工厂做工时,按规定是禁止从外边把食物带回来的,但这个规定常常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因为只要把水果、蔬菜偷偷地包起来就行了。但是,一旦被发现,那就是犯了重罪,因为这是在挑战日本哨兵的权威。公然向权威挑战,即便仅仅是“顶嘴”,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讨厌顶嘴的,而军队对此行为更要严惩。战俘营里的确有很多暴行和残害,虽然我们把作为文化习惯而导致的行为和虐待行为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我们宽恕这样的暴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交战中的日本人(11)
特别是在战争初期,很多日本士兵对下列传言都深信不疑:敌军会虐待并且杀死战俘。所以士兵们更加觉得被俘是一种羞辱。日本国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说美军用坦克碾压瓜达尔卡纳战役中投降的战俘。59【59萨评:这段历史似是而非。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被坦克轧的是日军一木支队,这支骄横的日军认为只要白刃战就可以天下无敌,所以登陆时连反坦克炮都不带,结果遭到美军战车的碾压而大败,支队长一木清直在焚毁军旗后自杀。但是,整个过程和投降杀俘没有什么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一木清直,就是在卢沟桥进攻二十九军的吉星文部的团长,是挑起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也有一些日兵打算投降,但我军深表怀疑,从预防的角度考虑,就把他们都杀了。这种怀疑是不无道理的。如果能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将是一个别无生路的日军最大的骄傲。即使在被俘后他们也会采取这样的行动。正如一个日本战俘所言:“既然已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献给胜利的祭坛,没有英雄行为的死亡才是奇耻大辱。”正是这种思想才使我军提高警惕,也减少了日军投降的人数。
投降是一种耻辱的行径,这一观念已在日本人的意识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这与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战争规则不同,而日本人却视为很自然的行为。同样,日本人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也觉得不可理解。有些美军战俘要求把自己的姓名通知本国政府,以便让自己的家庭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60【60萨评:这一点与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对美军的看法大相径庭。志愿军对美军被俘士兵有这样的要求十分理解,他们认为这些美军士兵都是美国的劳动人民,来打仗是被迫的,是自己的远方阶级兄弟,所以,有这种想和家里通个信的要求,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这种观点与美国大兵真实的想法并不是完全吻合,但是这种宽容的精神,直到几十年后依然为当时的美国战俘所赞颂。】日本人对此感到非常吃惊和蔑视,认为这不可思议。日本普通兵没有想到在巴丹战役中美军会向他们投降,因为他们原以为美军会像日军一样浴血奋战。他们实在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人对被俘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与西方士兵相比,日本士兵在行为上最令人惊异的差别,无疑是日军在被俘后竟会与盟军合作。日军不知道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应该如何生存。61【61萨评:您可以想象一下自己被外星人劫持以后会怎么做,大体就是这些日本俘虏的感受了。】作为一名日本人,他已蒙受了耻辱,他作为日本人的生命已经结束。直到战争结束前的几个月里,才有少数人说:不论战争结果如何,他们都希望能够返回祖国。还有一些人则要求处决自己。他们说:“但是,如果你们的风俗不允许这样,那我就要做一个模范战俘。”事实上,他们比模范战俘更出色:一些老兵和多年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告诉我们日军弹药库的位置,详细说明日军兵力的部署情况,还为美军写宣传品,甚至还与美国飞行员同乘一辆轰炸机去指点军事目标,好像他们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虽然现在生活的内容与过去完全不同,但他们却表现出了同样的忠诚。62【62萨评:有相当多的照片表现这些被俘日军怎样不遗余力地帮助昔日的敌人劝降日军、指点路线等等。虽然顽抗和合作完全是两回事,但日本人一样的“力争上游”。】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战俘都有如此表现。也有少数顽固不化的人。而且,不论情况如何,必须先给这些人提供一些有利条件才可能由此转变。因而,有些美军指挥官不愿意接受日本人表面上的帮助。甚至在某些战俘营,美军根本不打算利用日军战俘可能提供的任何帮助。在那些接受日军战俘帮助的战俘营中,必须首先消除原来的怀疑,随后逐渐在日本战俘忠诚的基础上建立对他们的信任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交战中的日本人(12)
美国人并未期望每个战俘都会作出这样彻底的转变,因为这与我们的规范不相符。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好像是:一旦确定了一条行动路线,就全力以赴去做;如果失败了,就很自然地再选择另一条道路。63【63萨评:日本人不是这样灵活变通的——而是如果失败,别人给指一条路,他会一如既往投入地走下去,哪怕和原来方向完全相反,但是要是没人指路,那就只有自杀一条路了。】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在战后利用他们这种行为方式?或者,这只是个别被俘士兵身上出现的特殊情况?就像日本人的其他特殊行为一样,它们迫使我们在战时对其进行思考。它提出了很多问题——制约日本人的整个生活方式、各种制度的运行方式以及日本人所学到的思维和行动习惯。
各安其位(1)
理解日文中“各安其位”1【1萨评: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几个字的意思,对了解日本人至关重要。日本人对秩序和等级制的信赖方式如同美国人对自由和平等的信仰一样,虽然这两种事物看上去如同南北两极一般。对美国人而言,将等级制度视为一种适当的社会机制非常困难;但日本人却笃信等级制的作用,这是他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个整体概念的基础。因而,我们只有对诸如家庭、国家、宗教及经济机构等各方面进行一番描述,才有可能了解日本人对生活的看法。
对于国际关系问题,日本人也采用审视国内问题的方式,也是从等级制的视角出发。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们一直将自己描绘于高居国际等级制度金字塔的顶端。但是,西方国家却取代了他们的这种地位。他们对现实的接受仍然是建立在等级观念基础之上。日本的外交文件不断表明对这一观念的重视。在1940年日本签订的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前言中,日本政府声称:“大日本帝国政府、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确信,保持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是各国都能获得自己的适当位置……”2【2萨评:即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代表在柏林签署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文本日本的排名在后。这是所谓“德意日三国同盟”形成的标志,因为这个条约中这三个国家自称为“改造世界的轴心”,所以历史学界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战争。也因此,轴心(AXIS)一词在西方也就和法西斯、凶残、野蛮等等概念挂上了钩。】天皇在签订此条约后所发的诏书中再次提到了这点。诏书中说:
努力在世界伸张正义、推动世界大同,这是我们皇祖的训谕,我们应当将此日夜铭记在心。当今世界危机四伏,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三国政府订立协定,希望早日消除祸乱,恢复和平。
要使各国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各国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我们所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实现该目标,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当天,日本大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了一份明确的声明,其中一点写道:
……日本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是……使各国都能在国际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日本政府不能容忍的是现有的、与日本的基本政策背道而驰的状况。
这份声明是针对不久前赫尔的备忘录而发表的。赫尔在这份备忘录中强调了美国所尊重的几条最基本的原则,它们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与等级制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同等重要。赫尔国务卿提出了四项原则,即:主权及领土完整不可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信赖国际合作及调解;平等的原则。3【3萨评:可以对比一下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几乎如出一辙。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在东方,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观念与西方更为接近,在根本的观念上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原则是美国人信奉平等及不可侵犯权利精神中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不仅在国际关系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原则。对美国人而言,平等是追求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基础,是最崇高和最富有道德意味的原则。对我们来说,它意味着拥有不受专制压迫、不受干涉、不受强制的自由,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权利,它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基本人权的基础。即使是在我们自己违反了这一原则的时候,4【4萨评:作者可谓坦诚。】我们依旧支持平等的力量;我们满怀义愤与等级制度作斗争。5【5萨评:这里恐怕要澄清一下,这应该指的是美国普通人和政府之间的相处原则,而不是美国政府对外的原则。等级制度在很多地方根深蒂固,并且有时候良好地解决着当地的问题(比如在日本)。如果美国政府见到等级制度就对外宣战的话,在今天的世界上,恐怕打到最后,美国会得到一个比“世界警察”更糟糕的名声——世界的毁灭者。】
各安其位(2)
美国人自建国以来就一直持有这样的原则。杰佛逊把这些原则写入了《独立宣言》。写入宪法中的《权利法案》也是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之上的。一个新诞生的国家能够在公开文件里正式地写入这些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反映了这个大陆上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而欧洲人却对此感到陌生。一位法国年轻人阿列克斯·托克维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访问了美国,之后写了一些有关平等问题的书。作为一位睿智、敏锐的观察家,他很快便在美国这个陌生的世界发现许多优点。对阿列克斯·托克维而言,美洲大陆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托克维是在法国贵族社会中长大的,在他的那些个阶层里,仍旧活跃并有影响力的人都受到过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冲击,又受到了全新而且极端的《拿破仑法典》的影响。在托克维的书中,他高度评价了美国新奇的生活秩序,并以一个法国贵族的视角报道了在欧洲旧大陆即将发生的事情。但他确信美国领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在美国发生的事情也将在欧洲发生,尽管欧洲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因而,托克维用了大量笔墨来描述这个新世界。他认为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真正认为实现了彼此平等。人与人之间都以一种全新、轻松的方式交往。人们都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美国人在对待关于等级的礼节上,既不勉强自己遵循,也不强求别人恪守。他们乐于说自己没有接受任何人的恩惠。那里不存在贵族式的或是罗马式的家族,在旧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里不复存在。托克维说,在美国人心中,没有什么可以和平等相提并论,即使是自由也不例外,因为人们可能会在无意中忽视它,而平等却是人们生活的基石。
托克维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多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