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去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8去北京-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昔日的烟柳巷销金窟,终于随着历史尘封而去,假如你还想依着书本或者影视中的描绘来这里一寻究竟,那一定会失望而归了。在如今这几条平平常常的街巷中,分布着民居、餐馆、旅社、棋牌室,显得有些拥挤,有些破落,来来往往的人们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并不愿意提起八大胡同的往事,毕竟这个名头对于这里来说屈辱多于光彩。
  到陕西巷来吧,人们曾说清末时期,北京城里有两个顶尖儿的女人,一个是慈禧,一个就是赛金花。赛金花是一位传奇女子,十六岁嫁给已经五十岁的状元郎洪钧做姨太太,并随之一起出使欧洲,东方女子的妩媚温婉和天生的交际才能使得欧洲上流社会为之倾倒。那也许是赛金花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只是好景不长,回国后三年,洪钧病逝,她也被随之逐出家门。八国联军打入京城期间,据说当时的联军司令瓦德西便是赛金花的旧情人,两人得以鸳梦重温。皇帝回銮之后,赛金花再一次被逐出京城,后回到苏州,已是人老珠黄,嫁给了曾经的一位恩客,再度回到北京就住在附近的樱桃斜街,晚年在寂寞凄凉中孤单地死去。她死后,曾朴以她的一生为原型,写出了一部著名的小说《孽海花》。如今,据说好莱坞正打算投巨资拍摄赛金花的传奇,一个陕西巷走出的妓女竟然让全世界侧目以示。赛金花曾住过的怡香馆如今挂牌陕西巷宾馆,青灰色的二层小楼,内部围廊环绕,喧嚣声仿佛犹在,幽暗的楼梯深处传来一个女子的盈盈笑语。同样在这条陕西巷,还有侠女小凤仙挂牌的云吉班,高山流水会知音,烟花巷中走出的奇女子与蔡锷将军成就了一段风流佳话,电影《蔡锷和小凤仙》说的就是这段奇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主要景点(6)
走入百顺胡同,这里曾是一等妓院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如今这些看似平常的房屋中你只能揣摩这是否是当年的潇湘馆、美锦院、鑫雅阁或者兰香班。49号的洋楼在这条胡同内分外扎眼,外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卷草花朵图案,里面二层的小楼围成回廊,虽然已经破落成为大杂院的氛围,却仍能够看出曾经讲究的格局,一如陕西巷之怡香馆。问一位生活在此的老大爷,却言不知这座洋楼的来历,只说“这里住的都是穷人”。胡同东口的居委会据说是当年北京最大的妓院莳花馆的所在地,明朝时这里也出了一位名妓,那就是京剧《玉堂春》里那位苏三,一句著名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即使不懂得京剧的人也熟悉这句唱词的哼腔。
  其实,这风月场所中的韩家胡同也曾经是京剧的摇篮,当时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徽班进京开始登上京师舞台,其中第一批进京的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在这条胡同还藏着清初大戏剧家李渔的故居——芥子园。他曾经在自己的宅院内营造出了一座江南风格的园林。只是在今天,再也没人能够说清旧址真正的归属。
  走过狭窄的青风夹道,这样的胡同名字给人带来无限遐思,朱家胡同45号的一座西洋小楼门口上方还清晰地刻有“临春楼”的字样,再仔细一瞧,在三个大字的上方还有一行小字“二等茶室”,于是这座有着精致菱形花纹镂刻的二层小楼曾经的真实身份立刻显而易见了。据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曾强烈要求铲除这些带有屈辱性的招牌字号,但也有人提议利用这些昔日的遗存开拓轰轰烈烈的八大胡同旅游业。无论这些风月场曾承载过辛酸、苦难、羞耻、黑暗和腐朽,从另一角度来看,它们亦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走过这些街巷,读到的是历史书卷中一份真实的市井的有血有肉的风流履历。
  作者手记:从珠市口西大街可拐入北面的陕西巷,西侧是百顺胡同和韩家胡同,东侧是石头胡同,可依次游览。
  杨梅竹斜街和樱桃斜街
  这两条斜街的名字多么动听多么迷人啊,就为了这份让人遐思无限的气质也值得走访一番。可是,如今这般优雅的杨梅竹斜街本来的名字却是杨媒斜街,原是因为住过姓杨的媒婆而得名,后来的杨梅竹无非是谐音而已。一旦了解了真相,这际遇便是天上人间了。
  不过杨梅竹却也曾是一条融有文化气息的胡同,25号是乾隆时期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故居,以前的名字叫做味初斋,如今你走入这座低陷破败的院落之中,却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藤花尚茂,车过时犹及见之”的盛景了。61号是曾经的湖南酉西会馆,曾住过本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沈从文先生。再随意逛逛,你会发现这条街上的高门楼的西洋建筑很多,那都是曾经的书局所在地,世界书局、开明书局、中华印书局的遗址都聚集在此,由于邻近琉璃厂东街,这里自然而然地也沾染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杨梅竹的名字反而更加自然贴切了。
  “樱桃街上春光好,一日来看一日浓”,樱桃斜街上最大的看点就是风光无限的贵州会馆了,现在虽已辟为长宫饭店,基本的建筑格局未有大的改观,门庭修饰一新,俨然成为一个旅游新景点。走入那高挂红灯跑马回廊的天井大厅,坐在八仙桌旁品一杯茶,听一听蔡锷和小凤仙当年隐居于此的风流佳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作者手记:沿着琉璃厂东街走到头就是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西口相连,贵州会馆参观要收5元门票。
  琉璃厂文化街——京都雅游
  琉璃旧厂虎房西,
  月斧修成五色泥。
  遍插御花安凤吻,
  绛绳扶上广寒梯。
  ——吴梅村
  辽代燕京东门外有一个叫做海王村的地方,也曾经是个商贸繁华的聚集地,后毁于无情的战火,一度销声匿迹。再次浮出历史水面时,已是元代的皇家官窑所在地,烧的并不是瓷器摆设,而是用来装饰宫殿庙宇的琉璃瓦件。“琉璃厂”由此得名。五彩生辉的琉璃瓦一烧就是三百多年,朝代变迁,琉璃厂的功用不改,直到1554年,明朝的嘉靖皇帝修建起了外城,这城内之地终是不再适合烧窑,烟火渐渐散去,市场的面目格局逐渐显露了出来。清初时这里是小商贩的聚集地,历史峰回路转再现着曾经的海王村,1917年这里曾修建起了海王村公园,而2003年北京又一次投资16亿重修海王村遗址公园,2008年建成时我们又将再一次重温历史的回眸。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主要景点(7)
走在古香古色的琉璃厂大街上,一家家如王府大院般的雕梁画栋,那些黑底金漆的金字招牌上刻着清秘阁、藻玉堂、韵古斋这样的雅号,卖的是古玩书画,空气中飘散的都是翰墨书香。“林塘意外幽,扪萝石蹬寒”,如今这般古韵风雅的琉璃厂文化街在清代时也曾经是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开馆修撰,当时那些参与编纂的翰林学士们大都寄寓城南,到琉璃厂来找书购书成了修撰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学人士子们的青睐迅速带动了书市的繁荣,而与之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也逐渐搬上了台面,文化市场的格局初露头角。如此“图书充栋,宝玩填街”的京城文化中心自然也是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孔尚任的岸堂、李渔的芥子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都分布在这附近,王士祯、翁方纲、罗聘等显宦名士也常在这里出入。此时的琉璃厂进入鼎盛时期,虽然名字依然还是那烧瓦的“琉璃厂”,其所代表的“京都雅游之所”却远非当日窑厂可比了。
  民国时期,琉璃厂划分为东西两条街,西琉璃厂仍以古书业为重,东琉璃厂则侧重古玩,文化格局未变,每年的厂甸庙会也依旧热闹非凡。又一批文人名士与琉璃厂结缘。鲁迅先生据说逛琉璃厂有480次之多,屡有所得,琉璃厂的古籍助他完成了《中国小说史略》等书的校订。朱自清亦是这里的常客,他临终前托店员代为购书的信札成为珍贵的遗墨。史学家邓之诚在琉璃厂搜罗了顾炎武著述的各种版本,黄裳在中国书店买到了鲁迅委托金陵刻经处刻印的《百喻经》。这里俨然成为了一处淘宝胜地,淘出的尽是国宝级的佳品。无怪乎关于琉璃厂古玩商们的影视文学作品屡见不鲜,这里的确凝聚了太多传奇性的历史片段,每一块砖瓦下面都有一个故事。清代的某个铁帽子王爷也曾在这里开店炫耀过家藏的宝贝,不为赚钱,只为图个乐,最后终于倒闭了。某个古玩商在街边喝碗酸梅汤,却意外地发现盛汤的碗竟是明万历官窑五彩,而又一个走街串巷打小鼓的却从一堆破烂里翻出了哥窑笔洗。琉璃厂有一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能够仿制出逼真的木雕、青铜器、古画等,但可惜他们也只是沦为奸商们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文物收藏家张伯驹为抢救国宝,倾家荡产买回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从而阻止了又一件珍品的流失。一幕一幕,在琉璃厂上演的人间悲喜剧算得上京城的文化缩影。
  如今,琉璃厂仍然是北京城内独具特色的一条文化街,也是人文奥运所要展现的经典景观之一。国人们也许不常光顾,外国的旅行者却如获至宝,到处看得见洋面孔在街上四处打探,店铺的伙计们也操着熟练的英文招呼客人。古书、字画、文房四宝、瓷器、珠宝、印章、紫砂壶,所有蕴含着中国元素的文化商品几乎应有尽有,不是千篇一律的廉价的旅游纪念品,更多的是彰显文化底蕴的高雅品味。也许买东西并不是最主要的,光是在街上闲逛,看看那些老字号商铺的招牌和陈设,听听老人们讲讲从前的故事,拐入某一条胡同,看一位小伙子聚精会神地刻着手里的印章,几位外国朋友正在和老板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北京风情明快而又深情的画卷。当然,如果你有自信的眼力,也许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中真能够淘到价值连城的宝贝也不一定哦。
  荣宝斋
  在琉璃厂众多的老店铺中,荣宝斋无疑是其中的龙头老大。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荣宝斋前身叫作松竹斋,在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改名荣宝斋。“荣宝斋”这三个字也是著名书法家陆润庠所题写。说到荣宝斋,不能不提齐白石,当初齐白石尚未成名之时,其翻古出新的画法曾一度受到保守势力的排斥,还是荣宝斋独具慧眼,把齐白石的画作当作镇店之宝,齐白石成名后,自然也是不忘旧情,凡是荣宝斋索画,有求必应。1933年,荣宝斋完成了由鲁迅和郑振铎共同编辑的《北平笺谱》的版刻笺谱,并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了独特的木版水印画,其复制印刷水平已达到了足以乱真的程度,据说白石老先生在世时都几乎辨认不出哪幅是复制品,哪幅才是原作。如今荣宝斋出版的水印名画已达一千多种,这种完好地保存了中国画气韵生动水墨酣畅的复制技术,可不再是为了奸商牟利,而是为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之精粹作出了巨大贡献。借奥运会之机,荣宝斋还会举办展览,开发特色产品,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这种中国特有的技艺。
  

主要景点(8)
当你步入琉璃厂西街,荣宝斋的大招牌可说是最为气派夺目,三千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没人能与之相比。比之其他店铺,荣宝斋更像是一个艺术博物馆,那些摆放在柜台内的文房四宝、金石书画更像是些陈列的艺术品,而让人们暂时忘记了它们还有一纸价签。东斋西斋两大空间,东斋内经营的也是和其他店铺类似的古玩玉器、红木摆件、文房四宝,价格属于中高档,但是在这里买东西图的就是货真价实,买得放心。说到这里,自然不能不提木版水印画,如果花上几百元买一副形神兼备的徐悲鸿《奔马》,绝对是一份最有价值的纪念品,据说有外国友人买了水印画后担心海关不让出关,他们以为那是真品,的确,你从笔墨神韵之上真的看不出有任何差异。西斋如今堪称“亚洲第一画廊”,各类名家名作集于一堂,油画、水彩、中国画、版画等等,一览无余,经常有画家在这里举行小型画展,而荣宝斋本身也有很多的收藏品,定期会有一些精彩的展览,运气好的话你会大饱眼福哦。
  中国书店
  琉璃厂最初得名还是有赖于书业的繁荣,那些宋版元椠、精刻残帙,吸引了多少藏书大家的目光,演绎了多少值得称道的书林佳话。民国之后,又有一大批书局立足于此,如京华印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扫叶山房等,这期间大量中外名著的出版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1952年,中国书店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并且直到现在也仍是北京古旧书业的代表。
  对于古书毫无研究的人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