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了解,是因为弗吉尼亚州口耳相传。
“你知道约翰·汤普森吗?”
“知道,阿朗佐·莫宁的教练嘛!”
1992年NBA榜眼莫宁,乃是弗吉尼亚的篮球英雄。安·艾弗森循着这条路到达了汤普森门前。她的要求简单质朴:
“我觉得,您是个能把我儿子导向正途的教练。”
而汤普森教练,如是形容他的想法:
“在弗州,阿朗佐·莫宁是个英雄,所以艾弗森家会来找我。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阿伦,他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理应获得入大学教育的机会。他将必须遵守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在教室上课。”
1994年8月,乔治城大学组队参加肯纳夏季联赛,艾弗森被放在了名单中。首场比赛,他上半场就得到30分,全场40分。第二天,33分。第三晚,决赛,他26分。这是他第一次为乔治城赢回荣誉。在体育馆为他加油的,包括前乔治城超级中锋迪肯贝·穆托姆博。
但是,他甚至没来得及接受采访,就被带离了球馆——汤普森先生严禁新生接受采访。经此一役,他被严格、残忍、原则性极强的汤普森教练接纳了。但这也意味着,他必须开始遵循“照我的话做不然就滚蛋”的篮球哲学。烈火一样富有侵略性的乔治城篮球。盛产硬汉铁骨的乔治城大学。莫宁、尤因与穆托姆博那样电闪雷鸣的喝吵背景。这就是19岁的阿伦·艾弗森即将面对的一切。
。。
8。 噢,冠军?
1994年11月27日,乔治城大学赛季首次对垒NCAA卫冕冠军阿肯色大学。下半场过了7分钟,阿肯色已64比40领先。阿肯色控卫科里·贝克,得意的双手食指举天。大前锋鲁·洛伊,正在找词夸奖全场34分13个篮板的明星前锋科里斯·威廉姆森:“这家伙真是火上浇油啊,看得我都嫉妒了。”
球场另一边,失败者约翰·汤普森教练,却似乎根本无所谓。他谈论失败,就像一个老头子拂去葡萄酒瓶上的蜘蛛网一般轻松。
“球队刚换了六张新面孔,然后赛季一开始就和全国冠军打。嗯,技术发挥生疏,我当然早有预料啦。”
六张新面孔,六个还不习惯乔治城大学球衣的少年。其中那个脸上一点都不紧张的,是谁来着?阿肯色的卡利帕里教练赛后沉思着对记者说:
“那小子好像无处不在似的。”那个无处不在的家伙,好像在另一个时空打球。无论对方投中与否,他都拍马疾行,运球杀过半场。他想在何时何地投球,你压根阻挡不了,全随他高兴与否。队友们眼望分差双腿发软时,他就像个老大一样,拍手鼓励他们,责骂他们,喝醒他们,接着继续奔驰。
“他简直就像伊塞亚·托马斯第二代啊?!”华盛顿媒体如此评价。
用刚率领底特律*拿下1989、1990两届总冠军、当代最灵动华丽的小个子后卫来举例,这赞誉可是相当有分量。
如果你看数据,这孩子打了一场糟糕的比赛。18投5中,2次助攻,8次失误,19分。可是,对手的卡利帕里教练也承认:“敢给这孩子这么多上场时间,真得为汤普森鼓掌。”贝克说:“如果他的支持者……嗯,他的帮手,能够跟得上他的话,他们会特别可怕。”
阿肯色得对这个新生严阵以待:每当这个小子切入,就派弱侧球员前来补防。如果他切入出手,无论防守成功与否,阿肯色都会趁他还在己方禁区的时候,在另一侧动手反攻。麦克丹尼尔总结说,“他总是能切入,但分球并不多,而且并不是每回合都回防到位。”
的确,比起这个孩子的蜂鸟速度,他的队友更像还停留在马车时代。他带着乔治城在场上飞奔,但是,队友和他毕竟太不熟悉。中锋奥泰拉·哈林顿只好在场上练折返跑,几乎拿不到球。因此,到了后来,全队都已不愿意和阿肯色纠缠了,于是乔治城近于脱节。全场就剩下这孩子一个人与阿肯色全队赛跑。
但是,虽然大比分吞下这块蛋糕,可是阿肯色还是被噎得嗓子发疼。
因为这个孩子不知疲倦。落后10分,14分,18分,20分,似乎对他毫无影响。阿肯色和乔治城的老行家们看到分差到了20分,就开始心有灵犀地收手、放缓,只有他一个人无视分差地来回穿梭。他像一只蜜蜂,保持着嗡嗡的节奏,让阿肯色人领先了20分都轻松不得,唯恐被他叮上一口。每次他切入,阿肯色人都必须不厌其烦地前来包夹围堵——一个人盯防,根本无法应付这无法无天的孩子。
不是全国冠军队防守意识或技巧有问题。只好说,用来收罗斑马的栅栏挡不住鹰隼。他的奔走,超出了阿肯色人的节奏。于是这成了场庞大的追捕游戏。下半场分差已使胜负锁定,可是这只蜜蜂还在球馆里飞动。抢前断球、争地板球、切入、上罚球线,造成犯规。阿肯色人提前欢庆的机会都逮不到,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张牙舞爪地捕蜜蜂。
只有一次算是捕住了。
终场前10分钟,阿肯色领先20分。防守机器雷吉·加雷特,196公分高,摆着一副拳击手的架势,和那个小子胸贴胸。他抿着嘴低头看着对面的一年级生,而乔治城的新生压根不理他,也没有兴趣和他对送秋波。接到球后,他第一时间回头,眼盯的是篮筐的方向。和冠军较劲对眼神摆造型?抱歉,没什么兴趣。他有更重要的事。
“这只是他的第一场NCAA比赛。他会成为本届NCAA最让人激动的新人。”卡利帕里一直在找词形容那个孩子,最后逮住了这么一句。
“他是叫阿伦·艾弗森是吧?”
是的。
9。 父子
1994年的艾弗森,被认为是1989年的肯尼·安德森之后,高中篮球界最好的控卫。而肯尼这厮,恰又是一个反面典型,即使他才华横溢,一手鬼神难测地运球,穿梭人群如入无人之境,仍然因其孤胆式的英雄主义被视为异类。就在1994年,全联盟都厌倦了他的独断专行。因此,世界等待着约翰·汤普森教练用铁腕和缰绳,去栓束艾弗森,逼迫他成为一个规行矩步、合辙克制的后卫。可是,汤普森教练并没那么做。
世界希望他对艾弗森严加管束,加以鞭笞;他却对他关爱有加,苦口婆心。世界希望他让艾弗森洗心革面,褪尽街头篮球的华彩;他却很欣赏艾弗森的个人技巧。他给了艾弗森舞台,从对阿肯色大学之战的信任开始。
阿伦·艾弗森获得了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个真正理解他,与他诚心交流,而且保护他的教练。他的父亲,给他生命的那位不知所终,养育他的那位正在坐牢。他走进球馆,有一个高大的黑人会走过来,对他说:“别去看那些媒体和记者们嚼舌根,他们说的都是垃圾。你要发挥你自己的天分,知道吗?”
他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他说,他要为自己的教练而战。
大一赛季,虽然开局的那晚并不美妙,但赛季结束时,他交出了场均分次助攻的表现,场均另有3次抢断。但是,场均失误高达次,命中率39%,三分率23%。他的数据,荣耀与阴影并列。在光明的那一面,他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得分手,是无法阻挡的闪电奔袭者,1994…95季大东区年度新人及最佳防守球员。而在另一面,他的投篮时机选择、进攻节奏处理,都还有提高的余地。
64强赛,乔治城击败了佛罗里达州大学,随后进十六强。对手是拥有杰里·斯塔克豪斯和拉希德·*的名校北卡。上半场,艾弗森一球未中,乔治城落后16分。下半场,他得到了24分和8个篮板,全场观众为他起立鼓掌。但是,这依然没能挽救他的大一赛季。赛后,媒体并没为他下半场的暴风发挥唱赞歌,而关注于他上半场的“自私表现”。
在他的一生中,传媒都在扮演一个短视而势利的角色。在对他极尽赞美之能事之后,媒体又急忙追过来,揪住他的痛脚啮咬不已。“阿伦·艾弗森是否太自私了?”“他有时会忘记自己是控球后卫。”“他和奥泰拉·哈林顿从来无法同时发挥好。”当他在球馆中加班训练时,类似论调在外面的世界横飞。
约翰·汤普森把球馆的门关上,没有让这些话骚扰到他。“我们可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他说。“耐心一点。”
非议犹如被海浪冲上沙滩的杂物,随着时间潮水的冲洗,不久便归于沉寂。大二,阿伦·艾弗森把所有人的非议堵住了: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48%,三分率37%,场均抢断次,场均失误则下降到场均。场均25分助攻。他的投篮,他的远射,他的跳投选择和失误控制,一切都在进步。大二的他,已经要成为全国第一后卫了。
但是,争议并没有少一些。
10。 “正确的”和“错误的”
1995年11月,与前一年阿肯色VS乔治城几乎同时:这一次的对手是亚利桑那大学。乔治城和阿伦·艾弗森,又一次成为配角。
《SI》杂志后来如是描述当夜之战:亚利桑那野猫们整齐地奔跑,乔治城的领头猛犬跑得比任何野猫都快,但其他的猛犬却拖拖拉拉不成队列——于是野猫赢了。媒体总结说:这再次证明一个篮球的终极真理——再伟大的个人,也没法击败好的球队!
亚利桑那球员在赛后采访中滔滔不绝地夸口。“我们是一个球队!”雷吉·盖尔瑞大声说,“别给我找什么理由,他们一定会说乔治城还年轻啦,教练汤普森感冒指挥不好啦。得了吧,我们姿态放得比较低,而且打得比他们更脏更彪悍!”
为什么他如此激动呢?有两个原因:其一,两年前他曾和艾弗森在一个训练营里相遇过。“我们是在打篮球,又不是在打一对一斗牛!”盖尔瑞得意洋洋地宣布说。其二,他代替了1995年加入NBA的达蒙·斯塔德迈尔,成为亚利桑那首发控卫。“哼,他们以为我们丢了达蒙,球队就死了?他们看低我们?我们用实力回击了他们!!”盖尔瑞不依不饶。“好啦,我倒宁愿我的球队有个每场得10分但是能分球的控卫,也不想要一个得了40分但只有几次助攻的后卫——如果你有后者,你能赢点儿比赛,但得不了冠军。”到了最后,他连前辈达蒙·斯塔德迈尔都喷上了。“他是个好球员,他得分能力很强,可是他的得分没帮我们赢下该赢的比赛呀。”
事实上,当晚阿伦·艾弗森得到40分,27投12中。对一个后场球员,你很难挑剔许多。亚利桑那的教练卢特·奥尔森就没盖尔瑞那么血冲脑门地激动。“胜利的关键在于,我们全队60%的命中率……如果我们球队可以投出这么高的命中率,让艾弗森为所欲为也可以。”
和上一季的情况类似:乔治城全队都跟不上艾弗森的速度,内线的奥泰拉·哈林顿和贾赫迪·怀特,杀到前场时进攻都已结束了。而在快节奏攻防中,乔治城防不住亚利桑那的进攻——让亚利桑那投出了60%,这才是失败的关键。
亚利桑那的西蒙如此承认,“我们在每次艾弗森企图做挡拆时都包夹他,使他疲惫。而他的队友也帮不上他。呃,另外,雷吉·盖尔瑞一直在和他斗嘴,分散他的注意力。”
就在这晚之后,所有媒体又开始粉墨登场。他们决定用华丽的言辞来教导阿伦·艾弗森,怎么打“正确的”篮球。对一个控卫来说,自私是错误的,无私是正确的;大量持球是错误的,多分球是正确的;独自奔袭是错误的,迎合全队节奏是正确的。康涅狄克大学甚至有球员描述说,乔治城的战略,就是“一人快攻”。
可是约翰·汤普森,对所有的非议置若罔闻。他对待记者们,就像一个耐心的老爸在用糖哄孩子。“想一想开幕战,106比57击败对手吧。”他说,“我们要让比赛继续充满压迫性。呃,阿伦说,他会邀请奥泰拉·哈林顿他们一起融入这台进攻的晚会,但你总得等一等吧。”
做了二十几年教练,和NBA史上最伟大王朝、最伟大中锋之一、最伟大教练相处过。大学篮球界比约翰·汤普森更理解何谓团队,何谓纪律的人,并不那么多。但他依然选择保护阿伦·艾弗森,而且不断要求他“打出自己的风格”,而让其他的队员“尽量跟上阿伦。”这成了汤普森教练生涯的一大争议。只是,无论外界如何评论,汤普森依然如故。他似乎决意要让艾弗森成为另一个自己:无视纷扰流言的,富有侵略性的,与世界对抗的男人。
他经过红衣主教的铁腕,了解如何管束天才。尤因、莫宁和穆托姆博这些中锋是天生的大山,汤普森用铁锹与巨斧把他们凿成了钢铁巨人。而阿伦·艾弗森是一个飞扬奔逸的天才,是桀骜的烈驹。一旦驯服他,犹如引刀骟马,阿伦·艾弗森的骄傲、才情和创意,都会被敲折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