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我是薛蟠 完BL》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我是薛蟠 完BL-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着薛蟠赞叹不已,郑成说道:“少兄诗中道尽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用心之巧,令人回味无穷啊。”
  方才和那嘲笑薛蟠的书生一样想的人,现暗自羞愧不已。
  郑重一礼,薛蟠岂敢受,只侧着避开了。郑成见此,越发欣赏薛蟠,道“不知少兄如何称呼?”
  薛蟠拱手道:“微薄之名,何足挂齿。学生金陵薛蟠。”
  台下之人一听,都惊叹。薛蟠虽这几年露面较少,但早年间积下的名声还是让许多人印象深刻。大家以为薛蟠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如今见了其人,风度翩翩,长相英俊,进退有度,优雅从容,虽还是少年之姿,但可见长大后的惊才绝艳。
  非本地人还不太清楚薛蟠,但金陵城中,谁人不知当年的“呆霸王”,薛家嫡子薛蟠。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水满则溢

  薛蟠不知道后来会文是怎么结束的,也不大记得怎么回到薛府,因为自他重新坐回张先生身边后,总能感觉似有若无的目光朝他这边打量,有惊叹,嫉妒,羡慕,不信等,复杂地很。但是有一点,也是此次来参加盛会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扭转了小时候,大家对薛蟠的印象和看法,薛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二日,薛蟠如往常一般,从张先生处出来,吃罢午膳,休息一会子,就要到外书房处理公事,看书预习功课。
  刚出了外门,就见三儿凑了上来,“大爷,今日小的才从外面回来,现在全金陵都在谈大爷您昨儿在聚贤楼的风采,特别是您那回文诗,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奴才今儿可是沾了爷的光,也风光了一回。”
  这早在薛蟠的意料之中,虽没有想到会传的这么快,但也并不惊讶,反倒是刚才张先生的话倒是耐人寻味。
  张先生像往日一般,坐在椅子上,神情沉稳淡定,道“蟠儿,你昨天表现很好,不枉为师教你一场。”
  从来都没有这么明确的受到老师表扬,薛蟠真有点受宠若惊,忙躬身道:“学生学问尚浅,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昨日不过是学生运气好而已。”
  摇头笑了笑,张先生说道:“你亦不必自谦,你有多少水平我很是清楚,你虽聪明,但这更是你平日努力的结果。”
  想了想,又说道:“你知道今日为师为什么要和你说这番话?”
  薛蟠一头雾水,自是摇头不知。
  薛蟠既是再聪明,可是毕竟只是一个还未满十一岁的孩子,而内里虽已经成年,但是,在现代,又何尝经历过尔虞我诈,又有谁教过他处事之道呢。
  也不正面回答,张先生只道:“《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有这样的句子,‘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说大的地方,是没有角落的,一望无边,广阔无垠。大器是要晚成的,早成的不可谓大。人们所说的早期的神童,那只是在某个方面暂露了头角。
  例如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名垂史册的《滕王阁序》,文笔优美,可谓词彩华章。然而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到老的时候,那会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啊。
  苏老全,二十七岁始发愤,最后终有所成。大音希声,大的音乐是无声的音乐,这正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此时无声胜有声”。大象无形,说的是最像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也是对他音乐的最高评价。 
  在《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里,老子写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后三个“大”有大智若愚的意思,“大成”、“大盈”句,亦有物极必反的道理。”
  说完,看着薛蟠,又道“物极必反,水满则溢。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神童是真的做到位高权重,威赫一方的,大都不过被束之高阁。自你师从于我,为师自是知道你志向觉不只在小小的薛家,你有你的坚持和执着,但却不被名利所左右,为师亦感到欣慰。但经昨日后,为师却希望你能低调从事才好。”
  薛蟠听了老师的话,点头应了。
  现在想想,如果薛蟠没有理解错的话,张先生昨日让他在聚贤楼一展才华,一是正真让他解开心结,二也是让他要通过会文,借以介绍给当地的才子学者,三则是要锻炼他的心性,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何在这些浮华恭维声中保持心性的平和和简朴也是一种修行。
  也许是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诲,也许薛蟠本就是心性淡薄的人,听了三儿的话,到也无甚感觉,脸上淡淡地。
  三儿伺候薛蟠有些日子,对这位主子的性子也有些了解,别看薛蟠平日里,对下人也不严苛,但是也是有点冷淡的,看在三儿等眼里就是少年老成,高深莫测了。如今见薛蟠没什么反应,三儿也不在意,但心里却很是为能跟着主子而骄傲。对于普通人而言,能做学问的,已经是值得尊敬的存在,如果还是有名的,做的极好的,那更是了不起了。
  薛蟠带着小厮,到了外书房,便见梁考年已经侯在那里。
  看了座,上了茶,梁考年方说出来意,原来前段时间,薛蟠让拟的善后议程已然好了,今日便带了来,看薛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对于薛蟠来说,这是他穿越而来的第一件大事件,总想要做得再好些。看了议程,再一次感叹,自己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梁考年他们毕竟在这人情世故中,在生意场上许多年,自有自己独到之处。
  只见这议程上,分门别类,分为轻重缓急,把所有的可能和结果都作出了具体的对策,做的处理方法也极好的。
  薛蟠仔细地一条条看着措施,一时,书房中安静异常。梁考年也是忐忑地看着薛蟠,他已经从以前把薛蟠看做纨绔子弟,到现在看做自己真正的主子。薛蟠在这些年的锻炼中,亦有些许的威严,特别是现在严肃的看着议程的时候,总给人若有似无的压迫感,这是薛蟠不知道的,但梁考年却清晰地感觉到,这是只在薛父身上,在那些手握权柄的人物身上才能感觉到气质,现在在薛蟠身上也能看到,可见,薛蟠的进步不可谓不大。
  一口气看完,薛蟠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当时只不过提了个大概的框架,也知道工作繁多,但是看过具体的,才知道工作之繁杂。
  闭幕想了想,“这份议程,父亲看了吗?”
  “回大爷,已经递上去了,但老爷没说什么,只是一切让爷做主就好。”梁考年也看不透这父子,薛蟠让薛父过目,明显也是要问他的意见,但薛父只是看了几眼,却什么也没说,真是摸不透这是唱的哪出。
  不过梁考年毕竟是老人了,这不该他知道的,他也不问,也不瞎琢磨,做好自个儿的事要紧。
  薛蟠听了也没说什么,父子两心照不宣。“既然如此,就按这上头处理吧,只是你要把好关,也要问问家属的意见方好。”
  梁考年应了。
  “另外,再加一条,就是年满十三岁的孩子,如若愿意,可到薛家个商号去做事,你看着给安排个合适的,好让这些家里多一份营生,也好过活。但是,躲懒的闹事的我们薛家也是不要,这底子要干净。”
  “是,老生明白”。
  又商讨了些细节,梁考年方出了来。
  而薛蟠站在窗口,看着天空拂过的云彩,心思莫名。
  物极必反,水满则溢,老师是在告诉他,要沉稳的行进吗。
  虽然海上贸易薛蟠做的隐秘,但是因为这次的事,难保不被有心人察觉,如此大的利益,如此大的诱惑,前途莫测啊。
  算来,薛蟠这些年,从海上贸易中赚得的钱足够薛家正真意义上号称“百万巨富”了,这还不算上薛家的家底。他知道哪些地方的土仪便宜又好,比如日本的黄金,高丽的人参,东南亚的铁铜矿等,所以所获又比旁人更多几倍。
  想起老师的告诫,也许是时候收手了,虽然利益巨大,但是也要有命享用才是真的。如今正是新旧权利交替的时候,难保不被人盯上。
  
    游园

  金秋时节,天气已经没有了夏日的闷热,更添了凉意爽快,园子里桂花飘来的阵阵香味,让人精神也振奋开了。
  因这几日,张先生身体有些不爽快,就放了薛蟠几天假,而薛蟠自穿越而来,还真的没有几天松快过。一直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又不等人,如今,总算有点上路子了,况且这园子的风光又分外的好,薛蟠便带着倩雪、昭雪并几个二等丫头,到园子里来逛逛,也有一番雅趣。
  这园子虽没有贾府为元妃省亲时造的那么好,那么大,但也是雅致地紧,许多花儿也开了,真正的是花团锦簇。
  昭雪见薛蟠有如此好的兴致,也笑着嗔道:“爷,你早该来咱们的园子走走,整天不是闷在屋子里看书习字,就是带着三儿往外头去,如今若不是我和倩雪拉着你来,指不定你还不知道自家园子长什么样呢。”
  “以往只知道学习,确实错过了许多的景色,但,我有许多事情要做,哪能和你们比,可以随时来耍完。”
  倩雪在旁听了,也自是感叹,他这个爷自来就是勤奋的,别的哥儿在玩耍时,他已经拿起了书在学习,读书习字,从没有间断过。她不知道字的好坏,但是想来薛蟠的字是极好的。
  “爷也别把自己逼的太急了,您也只有十岁而已。”倩雪是真的心疼了,如若不知上进,自是着急了,可太上进了又怕他累坏了身子。
  “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薛蟠何尝不想也这么懒散地过日子呢,可是他不能,不是勉强,他心甘情愿。
  见着丫头婆子一大堆地跟在后头,薛蟠也不喜欢,“你们都散了,难得到园子里来,都各自去吧,只别误了正事就好。”
  丫头婆子哪有不愿意的,和主子一起,玩也不痛快,忙谢了恩各玩各的去了。
  倩雪、昭雪到是留下来,说是爷身边也是要有人伺候才好,薛蟠也没说什么。
  正逛着,隐约听到湖中亭子里传来了阵阵的琴声,指法略显稚嫩,中间也略有停顿,但在此情此景中,倒别有一番滋味。
  循着声过去,只见宝钗正在亭中弹琴,小小的人儿,坐在那里认真的弹着,这停顿想是指头还没有张开的缘故吧。而边上的不是别人,正是堂叔的女儿儿子,薛蟠的堂弟堂妹薛蝌和薛宝琴。
  自六岁那年的年夜后,薛蝌经父亲薛笙介绍,也认识了这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堂哥,作为家中的长子,从没有兄弟,自觉得新鲜,而薛蟠又很是照顾于他,这一来二去,也熟悉异常。而薛笙见薛蟠勤奋沉稳,也多次说道要薛蝌和薛蟠好好相处等言,薛蝌自是忙不迭地答应。如果不是张先生只愿意收薛蟠一个弟子,薛笙也想让薛蝌和薛蟠一起读书才好。而宝钗作为家中的独女,虽也有几个堂姐妹,但都不是很亲近,只对这宝琴倒是疼爱,和她也好。所以,三五不时的,薛蝌就带着五岁的妹妹薛宝琴和丫头婆子来薛蟠家玩,有时也在薛蟠家小住,堪比第二个家了。
  而薛母也很是高兴家里多了几个孩子,亦热闹许多,薛父和薛笙又向来交好,更是和乐。
  薛宝钗的丫头莺儿见薛蟠并倩雪、昭雪过来,忙说道:“大爷”。
  众人见了薛蟠来了,各见了礼。宝钗知道哥哥的琴是极好的,自己的还是他教的,忙让了坐道:“哥哥,这会子你不是在张老师处吗,怎么来园子了?”
  薛蟠坐了,接过倩雪递上的茶,喝了口,方说道:“老师这些天身子不是很爽利,放了我几天,我才得空来园子逛逛。你们倒是有兴致,在此地弹琴聊天,到也是个好去处。”
  宝钗嗔道:“如果知道哥哥有空,我们也请了你来,我又何必在此现丑。”
  “蟠大哥,你就弹一首,也饱饱我们的耳福。一直听宝姐姐说你弹地如何好,可我们一次也没听过。往日你忙我们不好打扰,今日既如此,你不来上一曲。”薛蝌虽和宝钗同岁,但却比她小几个月,所以得称宝钗姐姐。
  宝琴听了哥哥的话,用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薛蟠,嘴里忙说道:“蟠哥哥,宝琴也要听。”
  见着几人用期盼的眼神瞅着,薛蟠哪还能吃得消,忙说道:“好好好。”
  宝钗另一个丫头文杏端来了水盆,薛蟠自净了手,才坐好,先在琴上试了几个音,觉得好了,才看着她们,问道:“你们要听什么?”
  宝钗想了想,急迫地说道“就《高山流水》吧。”
  薛蟠见这样的宝钗,自笑了笑,弹了起来。一时,亭中没有了旁的声响,只余琴音袅袅,时而如涓涓细水,时而如滔滔洪流,气势磅礴,形象逼真,有如身临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