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的沙钵略可汗临死前,因为长子雍虞闾性格懦弱,难以服众且对抗西突厥,便遗命弟弟叶护处罗侯继承自己的汗位是为叶护可汗,隋朝册封他为莫何可汗。开皇八年(588年)处罗侯西征阿波可汗中流箭去世后,沙钵略可汗的儿子雍虞闾即继承汗位号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成为新一代**可汗。而叶护可汗处罗侯的一个儿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
做了**大可汗的都蓝可汗按照突厥风俗娶了父亲沙钵略可汗的妻子大义公主(千金公主)。杨坚隋朝在灭南陈后,以陈后主宫中屏风赐大义公主,但是“公主以其宗国之覆,心常不平,书屏风,为诗叙陈亡以自寄”。有一次大义公主却触景生情,从陈朝的灭亡联想到北周的灭亡,不禁悲从中来,遂写了一首诗以叹自己的命运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庭。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明。
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杨坚知道后不悦,认为大义公主还忘不了亡国灭家之仇,必会煽动都蓝可汗入侵,便有打算铲除公主的打算。
开皇十三年(593年),有个流浪到突厥的汉人杨钦声言:自己是大义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派来的心腹,西河公主与丈夫打算与突厥联合发兵,灭隋复国。报仇心切的大义公主信以为真,并说服都蓝可汗同意发兵。这个杨钦此的身份很是可疑,从他的名字都觉得他是杨坚派去的间谍—杨坚的钦差杨钦。而且杨坚不久便得知此事,派长孙晟前往突厥捉拿杨钦,虽然都蓝可汗拒不承认,大义公主也怒骂隋使,但杨坚还是借机下诏废除了大义公主的公主封号。
失去了封号的大义公主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陷如困境,然而更大的灾难还在等待着她。几乎就在同时,统治**北方的突利可汗染干为争取隋朝的支持,偷偷向隋求婚。杨坚派人告诉来使:“设计杀了大义公主。隋朝立即许婚。”
有了杨坚的许诺,染干便有了做事的动力。然而大义公主毕竟在突厥生活多年,即使没了公主的身份,却依然是都蓝可汗的妻子。她既然有能力能挑动都蓝可汗与隋朝开战,说明她和都蓝可汗关系还是不差的,在突厥军国大事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要让都蓝可汗杀掉她,并非易事。
可是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只要用心,就不愁找不出错来。大义公主在突厥虽然贵为可敦又先后有两位丈夫,但都是利益关系,很难说有爱情与幸福。在极度的苦闷与寂寞中,她与一个叫安遂家的小官慢慢好上了。
突利可汗通过买通大义公主的左右,得知此事,心中大喜。他派人四处散布大义公主与安遂家私通的消息,国人得知大哗,因为突厥一向禁止通奸,公主所为,已成死罪。都蓝可汗得到安遂家的供词后,再加上突利可汗等人的挑唆和鼓噪,不由大怒,他冲入牙帐,一剑将公主刺死。此时是开皇十六年(596年),公主年仅33岁。死对于这个一生命运多舛的公主或许是一种解脱,她不再需要带着亡国灭家的仇恨忍受着与中原不同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去追寻那希望渺茫的复国梦想。
后来,都蓝可汗上表杨坚请求通婚。车骑将军长孙晟认为都蓝可汗“反复无信”,如果得娶公主,他就能凭借隋朝的威望,可以号令、征发其他各部。等到他强大以后起来反叛隋朝时,就难以制服他了。而驻守突厥北方的处罗侯之子突利可汗染干,父子两代同隋朝友好,他也请求通婚。建议杨坚不如允婚染干,他“兵少力弱,易可抚驯”,招他率部南迁,对付都蓝可汗,可以作为隋朝的一支边防力量。这是长孙晟一贯的“离强而合弱”策略。杨坚也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开皇十七年(597年),以宗室女为安义公主,嫁给突利可汗,并且赏赐优厚。长孙晟又劝突利可汗率部南迁,居度斤旧镇。
得了安义公主的染干,为隋朝充当耳目,随时上报都蓝的军事部署。而杨坚选择染干,激怒了**的大可汗都蓝可汗,于是不再朝贡,并多次派兵侵扰隋朝边境。但是因为有染干的帮忙通风报信,都蓝可汗遭到重创。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都蓝可汗引西突厥的达头可汗进人漠北,继续进攻隋朝,又败。
第二十七章 又担重任
开皇十八年(598年)杨坚下诏蜀王杨秀出灵州道进击突厥。开皇十九年(599年),染干可汗又向长孙晟报告,都蓝可汗正在制作攻城的战具,并将进攻大同城。杨坚接到长孙晟传来的消息后,派遣汉王杨谅为元帅,六名总管分道出塞讨伐都蓝可汗。
隋军的大规模进军,让都蓝大可汗感到由衷的恐惧,于是都蓝降西突厥达头可汗引进达头军队。攘外必先安内,想到自己一再被染干出卖,都蓝可汗于是和达头可汗合兵掩袭突利可汗,双方大战于长城下。由于担任行军元帅的汉王杨谅没有亲临前线致使隋军没有赶到突利可汗的地盘,突利抵挡不住都蓝率领联军的疯狂报复而战败,兄弟子侄被杀,部落溃散。突利可汗等五人骑马南逃,由长孙晟陪同,进入长安朝见杨坚。
开皇十九年(599年)十月,杨坚册封来朝的突利可汗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这一封号的含义是“意智健”。当时已有1万多名突厥人归附启民可汗。杨坚命长孙晟率领5万人,在朔州(今山西省朔县)筑大利城给启民等居住。因安义公主已死,杨坚又将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为妻。有隋朝的支持,归降启民的突厥人越来越多,但是,都蓝可汗不断侵扰启民,使他不得安宁。为此,杨坚让启民可汗率部南渡黄河,在夏州和胜州之间放牧畜群。并在河套地区黄河南面400里处,自东至西挖掘一道长堑,两头与黄河连接,以河与堑作为防御工事,保护启民的部落。启民可汗对此上表谢恩称:“臣既蒙竖立,复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
开皇十九年(599年)十二月,都蓝可汗在内斗中被部下杀死,部众分别投降达头与启名可汗。势力大涨的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力图兼并**汗国。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达头大规模侵犯隋边境,局势一度紧张。
在这时,杨坚再一次想到了自己最优先的儿子杨广,于是他下诏调在江南为帝国镇守了十年的杨广回朝前往帝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从江南回来的晋王杨广和杨素西出灵武道,汉王杨谅和史万岁东出马邑(治今山西省朔县)道,两路都受杨广节制。西路军用长孙晟之计,在河水上游投毒,突厥军以为天降“恶水”,受惊撤退。东路军史万岁至大斤山,遇达头可汗大军。达头听说来将是当年(583年)在高越原驰斩突厥勇士的“敦煌戍卒”史万岁,惧敌而退,被史万岁追击数百里,损失惨重。达头又派其侄进攻启民可汗,杨坚派兵帮助启民防守,突厥军撤退。启民可汗染干上表感谢杨坚:
“大隋圣人莫缘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诸姓蒙恩威,赤心归服,並将部落投拢丝珊箒硪病;蚰先氤こ牵蜃“椎溃嗣衽Q颍橐吧焦取H靖善┤缈菽局仄鹬σ叮莨侵厣と猓蚴莱び氪笏宓溲蝰R也”
這是北方草原民族政权第一次把可汗的名号安在中原王朝帝王的皇冠之上,而后来的李世民的“天可汗”也不过是从这里的“圣人可汗”得到的继承与演变而已。
这场大战胜利后,作为统帅的杨广在大隋王朝皇子当中名声那是一个劲的飙升,先后有“北御突厥,南平陈国,文治江南,武破达头”等功绩,成为了大隋帝国最为出色与优秀的皇子。虽然在许多的历史记载中无论杨广在北对突厥、平镇江南过程中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并对杨广在所有一些亲身参加的大事件中有意无意的忽略他的影响力。像对于开皇二十年以一杨广为统帅北破达头的事件中,就是一笔带过。对于杨广的发挥的作用根本没有提及,或者有的干脆认为这场战役杨广只是担任挂名的统帅,说杨广的作用几乎为零。想想作为皇子的晋王杨广已经30多岁了,不是小孩了,带兵的作用会是零吗?再想想杨广的弟弟早先的行军元帅汉王杨谅都能发挥作用——没有亲临前线致使当时突利可汗差点被杀,杨广会是一个挂名的统帅吗?
大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杨广又被父皇杨坚的一纸诏书从最前线调回了长安,等待他的是新的任务、新的历史使命。
十一月初三,杨坚下诏册封次子晋王杨广为大隋的皇太子,对于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新太子杨广,杨坚希望将来的他能像自己一样能做一个“皇帝”,为此杨坚叫自己刚立的太子杨广到自己政治起步的地方大兴县居住,说:“吾以大兴公成帝业”,杨坚希望去居住的杨广能沾沾自己福地的福气。
因为后来被立为太子的杨广继承皇位并且亡国身死,以致后来许多人会认为杨坚易储一事大错特错了,认为这是大隋亡国的根源。古人也这样想,就像李世民说:“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可是这种主观的看法是对的吗?
杨坚选择杨广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对于当时的杨坚来说真的是错误的吗?杨勇、杨广,谁是最为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呢?
太子作为国家储君在中国封建王朝制度时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太子有“国本”之称。故中国的历代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几乎都会明确太子,以保障自己帝业的传承。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确认皇位继承人的基本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说继承顺序是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中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没有嫡子,则庶子中年长的为继承人。除了“立嫡立长”的原则外,还有:“立子以贤”,就是说,要看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就是皇帝“立储以爱”就是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就立那个儿子(这种方式很容易发生权利斗争)。
中国历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例如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等;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约束、也会有叛逆、乃至弑君。前者如戾太子不满汉武帝宠幸佞臣江充、发东宫兵欲诛之;后者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因此,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而开国太子和强势皇帝的太子顺利继承皇位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例如秦始皇的扶苏太子、汉武帝的刘据太子,他们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被废被杀。而作为太子的杨勇被废又是因为什么呢?
杨勇是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长子。提到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就得好好说一下她,因为她对隋杨坚一朝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视的。独孤伽罗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孤独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雄才大略,曾协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因而在北周政权中享有崇高地位,并出任大司马、封为河内公。这独孤将军有七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女儿分别为三朝国后,她们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大唐元贞皇后(李渊生母)、大隋文献皇后(杨广生母)。三位皇后中最有特点、最有个性的大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第二十八章 太子杨勇
14岁时,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并与杨坚约定:“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后独孤伽罗伴随杨坚经历了被周宣帝猜忌和自己专权是的胆战心惊时刻,故而感情一直很好。杨坚做了皇帝后,成了皇后的独孤伽罗每当杨坚临朝听政,她便与杨坚一起坐辇去朝堂,到了门阁才止步。杨坚能顺利登极,她积极地参与谋划,功不可没。独孤后暗中遣宦官监察朝政,若有不妥的地方,等杨坚退朝后,她必然婉言进谏,杨坚常常采纳她的意见。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