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如果中国工人生产什么都比美国人擅长怎么办,还会有交易吗?假设中国工人每10分钟能够生产一双鞋子,每20分钟能够生产一台电脑,而美国工人每半小时才能做出一台电脑,每一小时才能做出一双鞋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不交易,那么美国人需要工作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出一双鞋子和一台电脑,中国人则需要工作半小时才能获得一双鞋子和一台电脑。
  但如果双方可以自由交易,那么中国人花20分钟做两双鞋子,美国人花一小时做两台电脑,之后双方可以用一双鞋子换一台电脑,最后双方皆大欢喜,都节约了50%的时间就获得了两样商品:中国人的工作时间从30分钟减至20分钟,美国人的工作时间从一个半小时减至一小时。因此,即使贸易双方有一方处于绝对优势,其最佳策略还是全力生产最有优势的项目,比如中国人就努力生产鞋子;另外一方虽然处在绝对劣势,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最有效率,比如美国人就努力生产电脑。之后双方通过贸易,还是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所谓的比较优势(parative Advantage)。

汇率战争   第三章(3)
但两国贸易都是在追求最大利益,中国人不会因为自己擅长做鞋子,就白给美国人做一双。中国人之所以会向美国人出口货物,是因为向美国出口货物有利可图,能够换回来美国的新鲜玩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中国人效率奇高,做什么都比美国人强许多倍,也无法鞋子、电脑一起做,然后一股脑儿卖给美国人。卖鞋子给美国人,是为了能够从美国换回我们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都做了,美国人做什么还给我们?如果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卖给他们东西,岂不成白给他们打工,换回一堆标有数字的废纸?
  在进行双边贸易时,当中国鞋商把鞋子卖给美国人后,他收到的是美国人给的美元。但鞋商拿着美元是没有用的。他们给工人支付的工资是人民币,租厂房用的是人民币,给政府纳税还是人民币。因此,要想让自己的生意能够继续运转,他必须把自己从美国人手中换到的美元再转换成人民币,以便支付上述费用,然后再小赚一笔。但是,美元不会无缘无故地变成人民币,要想把自己手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必须有人愿意用手中的人民币来换鞋商手中的美元。而手中有人民币的人为什么要换美元呢?他也不是做好事不求回报,而是他希望得到美元,以便去买美国人的商品(电脑)或者资产(电脑厂)。
  美国人向中国人出售他们的电脑时也是如此;他们需要把自己赚到的人民币换成美元以便继续运转,而有人愿意用手中的美元换人民币,是因为这些人希望买中国的商品(鞋子)或者资产(鞋厂)。因为,出口和进口是相等的,所以双方才能持续交易。
  当然,这不是说每年两个国家的贸易额都需要对等,而是贸易额早晚要对等。好像《无间道2》里一出场就被干掉的老爸告诉我们的一样:“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如果双方有一方总是赚到,另一方总是亏,那么久而久之对方就没有资产了。如果没有资产了,那么其货币也就没了价值,因为谁会对换不了东西的废纸有信心?这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人最后没资产了,也就没有人会接受美元了,因此用美元什么也买不到。
  所以中国卖美国人的东西总值大过从美国买回来的东西总值,收到的美元其实相当于“债条”,意思是你早晚都得还给我,你拿走的那些东西,不论是给我商品还是给我资产,反正你要给我点什么。但这个“债条”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债条”收了一大堆,但对方资产还是那么点,或者对方资产增长的速度没有积累“债条”的速度快,那么就麻烦了。这样下去,“债条”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两国的贸易不会出现一方永远顺差、一方永远逆差的情形。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段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段的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一个国家如果贸易顺差了,这说明外国人买你们国家的商品多过你们国家买外国货的数量。他们都想买你们国家的商品,他们就需要先买你们国家的货币。因为竞争者比较多,需求很盛,因此你们国家的货币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这样也就造成了货币升值。反之,如果一个国家贸易逆差了,说明你们国家的人都希望买别国的商品,而本国产品在外国也卖不出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必须抛售手中的货币换取外币,然后用外币去买外国货。由于大家都在抛售手中的货币,因此就会导致货币贬值。
  但如此一来,就该风水轮流转了。一个国家一开始能够达到贸易顺差,说明别的国家的人们认为该国的商品物美价廉。现在货币升值了,在外国消费者眼中看来,商品虽然依旧物美,但价廉就未必了。很快,因为该国货币的升值,该国的商品会变得越来越贵,买该国商品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会想:这么贵,我们还不如买国货呢,质量就算差点,也不至于差这么多钱啊!这么一来,该国的出口就会越来越少。货光卖不出去还不算,由于该国的货币升值,相比之下国外产品的价格就下降了。该国的居民会觉得,哇,国外东西好便宜,我们一起去扫货吧!于是大家会纷纷去买外国货。如此一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货币升值后,该国的出口减少,而买的外国货大幅增加,顺差就变成逆差了。
  而原先那个贸易逆差的国家呢,因为货币贬值占了便宜。首先,因为货币相对不值钱了,他们会觉得,外国货怎么越来越贵了?于是大家买的外国货就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别的国家的人们因为贸易逆差国的货币贬值了,会觉得这个国家的货物好便宜,于是会狂买该国货物。最终的结果是原先那个贸易逆差的国家买进国的货少了,卖出国的商品多了,最后达到贸易顺差。
  虽然换了个位置,但上述的情形会周而复始,原逆差国、现顺差国的货币价值会上升,使其再度逆差;而原顺差国、现逆差国的货币价值则会下降,使其再度顺差。如此周而复始,两国的贸易额最后会因为汇率的变更和调节,最后变成均等。
  但一般人怎么才能通过汇率知道,究竟哪国的商品比较便宜,所以值得购买呢?要想了解这点,光看名义汇率是不够的。因为货币只不过是单位而已,光知道人民币比日元一比十,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国家物价究竟如何,不能仅仅因为日元比人民币便宜就断定日本的物价比中国低。
  因此除了名义汇率以外,我们还要清楚实际汇率,即两国实际货物价格的对比。假设中国产苹果,卖一元人民币一个,日本也产同样的苹果,卖二十日元一个。如果两国的名义汇率是一元人民币换十日元,那么日本的苹果等于比中国的苹果贵了一倍。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换算,知道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商品划算,知道应该吃中国苹果而不是日本苹果。通过实际汇率,我们可以剔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直接测量两国的物价和购买力,由此真正得知每一个国家真正值得购买的东西是什么。
  ***
  

汇率战争   第四章(1)
除了贸易以外,投资也是购买外国货币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人为什么会想去别的国家投资呢?主要是由于他们渴望利用有限的资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当他们的资本在国内赚不到足够的回报后,就会想去别的地方试试运气,这和种地其实是一个道理。
  曾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散文,里面写她在贵州看到一群农民在地里努力工作,另一群人则蹲在那里看着,很是奇怪。她就问那些蹲着的人,为什么不去干活。那些农民答道,没有地了嘛。原来,那里可供耕种的地方太少,这么多劳动力反而用不上,于是只能一半人干活,一半人蹲着看,以示精神支持。
  有一个名叫“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的经济学原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贵州这块田地作比喻,就是当这块地还是处女地时,第一个来开垦它的人其实效率很高,因为他不论种多少粮食,都是从无到有,比原来要多很多。但这块地可能足够大,他一个人种不过来,于是找来了帮手。最开始来的这几个帮手会体现“人多力量大”的原理,几个人通过齐心协力一起种地获得了最高的回报。
  但到粮食产量增加到一定产值、效率达到顶峰之后,每个额外来的帮手能够带来的额外产量(即边际产量)就会慢慢减少。比如一块地有11亩,每个人能种2亩地。那么五个人一起干活,产量最大,能种10亩地。但第六个人来了,只剩下1亩地可种,所以他的边际产量就是这1亩地;虽然他和前五个人一样能干,但由于土地的限制,第六个人的产量只是其他人的一半。而如果还有第七个人,那么他就完全没用了,因为根本没地可种,他的边际产量就是0。这就是为什么龙应台去的那个地方,会有人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只能蹲在边上;由于土地太少人太多,额外的人根本带不来产量。
  这些蹲着的人如果想提升产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另外找一块地方开垦。做生意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假设你是一个卖鞋子的商人,你自己本土的一个市场已经成熟,不但每个人都有鞋子,而且竞争还十分激烈,有好多家鞋厂,那么你再想多挣点钱就十分不易了。如果此时海外有一个地方大家都还没穿鞋,也没有别的鞋厂竞争,那么你把自己投入这个市场,回报率无疑会高很多。如果这个地方在本国,那么直接去就是。而如果这个地方在国外,那么就需要先换外币,再去当地开厂卖鞋了。有的人可能不想做实业,只想投资;他们看到有人去开厂,就想投资,于是他们也去换外币。但投资的人不一定要和鞋厂老板合作;他们可能觉得,如果自己去找个当地人去开鞋厂,他轻车熟路可能效率更高,因此还有人会换外币去当地搞投资,和外来厂家竞争。由于这些人购买外币,那么外币的价格就会因为需求上升而上涨。
  因为外国人和当地人都开始投资办厂,那么就都需要雇用当地的员工。需要员工的人一多,这批员工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员工们有钱了,就会把钱消费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比如他们可能去买一个任天堂游戏机回来天天玩,或者去雇个保姆回来替自己做家务。买任天堂游戏机可以刺激游戏机厂的利润,让那里的工人也有闲钱去消费;雇保姆则更是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让其也有了消费能力。这样,这批高薪员工就成为了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而他们通过消费和提供就业能够带动相对贫困阶层的发展,而这种现象被称作是“涓滴效应”,也就是传说中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而这些贫穷阶层在受益后,也会有闲钱来购买鞋子,这样使得鞋厂获益,然后鞋厂又会给员工涨工资或雇用更多员工,而他们也会去购买任天堂或雇用小保姆,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汇率战争   第四章(2)
所以,外国人投资的结果是让整个社会的经济都欣欣向荣,而这样又会诱导更多的国外资本进入。这些外国资本可能不会直接投资前面所说的鞋厂,而可能会选择任天堂这样的游戏机厂,因为鞋厂员工的收入让任天堂赚取了多的利润,使得购买任天堂股票也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资金涌进股市的同时,资金也会涌进债券市场,因为大家都认为,把钱借给鞋厂或任天堂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这些公司的业绩只会越来越好,怎么会还不起钱呢。同时,资金也会涌进房地产市场,因为投资人都认为发了财的当地老板、鞋厂员工、任天堂员工、保姆等会因为收入增加需要更好更宽敞的房屋。而所有这些投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这些投资者必须用手中的货币换取当地的货币,这样才能完成种种投资。而这些投资者对当地货币的需求,会让当地货币的汇率变得越来越高。
  但与此相反的情形也不是没有。如果鞋厂的投资者不再看好一个国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资金转移,而转移的第一步就是抛售当地的货币,换取其他货币,而由于抛售增加了市场上当地货币的供应,因此当地货币的价格就会下跌。但如果只是他们离去,其对货币价格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但是他们的离去,其实意味着鞋厂员工都会没有工作,或至少工资降低了,而如此一来他们就没有钱再买任天堂或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