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道光皇帝上台之初,求贤若渴,正巧四川总督蒋攸銛入京觐见,皇帝一提起此事,蒋攸銛脱口而出:川东兵备道陶澍,业绩四川第一,堪胜大任。见蒋攸銛说得如此坚决,道光皇帝立即提升陶澍为山西按察使,这是一个相当于今天主管公安、司法的副省长的位置。
不过,道光皇帝过了一段儿时间就有些后悔。为什么?因为他发现陶澍的奏折很多。本来,按照曹振镛的建议,专门挑剔奏折中的细节,处分了一些大臣,朝野众臣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上折子了。只有这个陶澍,依然照上不误,侃侃而谈,动辄洋洋洒洒数千言,而且品评人物,针砭时弊,毫无顾忌。道光帝耐心看完之后,不仅挑不出什么细节上的差错,反而深受感动,为什么?写得太好了。但是,道光皇帝仍然不放心,会叫的骡子未必能拉车,于是,传谕安徽巡抚,暗中详细考察已经转任安徽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的陶澍,然后据实密奏。
人们都说“同行是冤家”。一个是巡抚,一个是布政使,按理说,也难免有磕磕碰碰。陶澍又好出风头,所以,按说安徽巡抚不大可能说陶澍的好话。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安徽巡抚在密奏中对陶澍赞不绝口,说他精力过人,见识超群,无论多棘手的工作,到他手里,处理得如行云流水一般,既快又有条理,而且,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操守也不错。
道光皇帝看完密报,心中大喜,既然陶澍如此优秀,干脆你就别干了,让陶澍来干得了。于是,提升陶澍为安徽巡抚。当然,原来的安徽巡抚也没让他太委屈,根据《清史稿》记载,道光帝将他转调福建,依然当巡抚。至于他心里怎么想的,就懒得去管了。
道光四年(公历1824年)底,洪泽湖决口,漕运受阻。道光帝决心海运南漕,满朝大臣赞成者少,反对者多。地方督抚中敢于站出来支持海运的就陶澍一人,道光帝将他调到江苏任巡抚,然后由他一手操办,将大清开国以来史无前例的海运南漕搞得稳妥顺当。
最让道光皇帝激动不已的是陶澍居然还给他省了20万两白银,要知道,原本批给陶澍的海运经费就是打了折扣的,陶澍居然还没用完。
在道光主持朝政的这些年间,地方督抚成天向他哭穷耍赖,朝廷都快成菜市场了,每天互相指责,讨价还价,赌咒发誓,甚至顿足捶胸,弄得皇帝也快成无赖了,凡是大臣上报的经费预算,一律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先打他个五折再说。
七、惩治盐枭(2)
道光为有陶澍这样的官员颇感自豪,能发现这样的人才,能用好这样的人才,完全说明自己是个“有道明君”。所以,道光十年(公历1830年),陶澍的老领导兼“伯乐”蒋攸銛因病卸任两江总督时,道光帝立即提升陶澍为两江总督。这年,陶澍52岁,这位在20岁之前不知道“吃饱了撑的”是什么感觉的湖南汉子一手掌握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在清朝,若论政治地位,直隶(今河北)总督是龙头老大;若论经济地位,两江首屈一指。两江富裕,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其他收入也很可观。就拿盐税来说,仅扬州一地每年上缴中央财政600万两白银,占全国盐税的百分之六十。当然,这是老话儿了。虽说眼前盐务疲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此来说,两江总督在全国的发言权差不多是一言九鼎了。
道光皇帝曾经告诫陶澍说:“朕看汝人爽直,任事勇敢,故畀以两江重任。”意思是说:你知道朕为什么把两江交给你吗?朕看你是个爽快人,敢干大事,所以才让你挑起这个重担。
道光接着说:“汝当益励才猷,实力整理。膺封疆重寄者,勿避嫌怨,勿惮勤劬……河工盐务,均系兼辖,尤当实力讲求,破除一切积习,渐复旧规”。可见,道光帝给陶澍以下###指示:
1、不要怕得罪人;
2、不要怕吃苦受累;
3、破除一切积习,讲求河工、盐务。
接到皇帝的指示,陶澍激动了。《清史稿》记载他“见义勇为,胸无城府”,就是说,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他就要管,不该他管的也要管;想说的话,憋不住就说,从不考虑后果。这种个###的人,在官场上十分少见,道光帝能把“骡子脾气”的陶澍提升为两江总督,这不仅仅反映了道光的胸怀与气魄,甚至可以视为他一辈子用人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盐法改革,迫在眉睫】
陶澍在东南地区任职十年,深知此地利大弊也大。他决定要干成一件最难办的事,向辖区内盘根错节近二百年的盐商集团开刀,搞盐法改革。
大家知道,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垄断的专卖品。政府把盐课,也就是盐税加到盐价中去,通过特许经营的商人,把盐卖给消费者,获得稳定的收入。为此,各朝都制定了严密细致的盐法制度。
清朝的盐法继承了明朝的体制,实行官督商销的制度。清朝初年,国家将“窝”,也就是产盐地公开招标,盐商出资几千两白银,就可以从政府手中永远获得这块产盐地的生产销售权。还有一个名词,叫“盐引”,这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专卖许可证”或者是“完税证”之类的东西,商人到政府那儿购买盐引,实际上就等于交了盐税,取得了合法销售的资格,然后凭盐引到盐场提盐,再到指定的区域去贩卖。江苏是产盐大省,江苏盐业的生产和集散地主要在扬州,提起扬州盐商,至今依然名闻遐迩。
盐商有很多的种类,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地位最高的是“总商”,当时,国家无力控制社会经济,也是为了图省事儿,于是,找实力雄厚的商人,责成他们承包到底。总商每年负责征课办引,还要负责查禁私盐,朝廷如有盐政方面的举措,也往往要与总商协商。
此外,还有“窝商”,就是自己不经营盐业,而是将祖上承包的产盐地转租,坐享大利的人。还有“场商”,这是直接向制盐工人收购食盐再转卖给零售商的商人。最后,还有“运商”,就是向盐运司购买了盐引后,向各地消费者贩卖食盐的商人。由于享有垄断经营的特权,国家又给盐商以很多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允许他们涨价等,盐商可以说是坐收暴利。 。 想看书来
七、惩治盐枭(3)
扬州是两淮盐运司衙门所在地,盐商多聚集于此。盐商垄断着全国的食盐销售,可以任意压价、抬价,获取暴利。在乾隆中期,扬州盐商每年的利润在1500万两白银上下,简直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乾隆第五次南巡时,盐商接驾。乾隆皇帝的坐船即将到达镇江,突然太监大呼小叫,唤皇上快看。只见十余里外的岸上立着一枚大桃,###无比,红翠可爱,确实十分新奇,皇上兴致盎然地欣赏起来,不知道这搞的又是什么名堂。
没想到当御舟接近这枚大桃的时候,突然烟火大发,光焰四射,伴随着太监的###,大桃轰然开裂,原来桃的内部是一个剧场,数百演员伴着优美的乐曲,上演《寿山福海》新戏。待进入镇江城内,家家油饰一新,户户张灯结彩,城市绿化让人赏心悦目,不用说,这全是盐商操办。此行,乾隆皇帝还专门带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测绘盐商家的花园,以备在北京仿建。
跟身穿老羊皮袄,啃着馍馍,只知道挣钱的晋商不同,扬州盐商是最懂得生活情趣的人了。他们修建楼台馆榭,教养戏班,琢磨精致的菜肴。
根据《清稗类钞》记载,当时两淮八大商总之首的黄均太,吃一碗蛋炒饭需要耗银50两。为什么这么贵呢?因为他的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完整,粒粒米分开,选用的鸡蛋更是特殊,下蛋的鸡每天吃的是鲜活鱼虾和名贵中药,据说这样一来下的蛋味道鲜美无比,营养价值也极其丰富,做法更是复杂先用蛋汁浸透米饭,然后上锅翻炒,炒得每一粒米外面金黄,内心雪白;然后再配上“百鱼汤”——用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乌鱼片熬制的汤。这样一来,这道菜的价格自然不菲。
盐商玩腻了各种斗富的游戏,百无聊赖之际甚至往大姑娘的脸上涂酱油,把她们在太阳底下暴晒,评比谁更丑。当然,也不能说扬州盐商俗不可耐,他们还挖空心思附庸风雅,到处打听哪位学者有什么研究成果需要资助出版,哪家穷孩子想读书却上不起学,据说扬州一带“士子稍读书者,即可不忧贫”。
为什么?因为盐商会主动提供大笔的“奖学金”。只要你好意思开口,盐商更是出手不凡。即使贿赂官员也往往奉上价值连城的善本书籍,古董字画,说得更是文雅:请您鉴赏。
不过,当陶澍掌管两江的时候,这繁荣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江苏食盐大量滞销,盐卖不出去,也就意味着国家征不上来盐课。本来,此时人口剧增,全国人口将近四亿,而盐又是生活必需品,为什么食盐销售不升反降呢?
其实,食盐的消费一点儿也没有减少,滞销的是官盐,畅销的是私盐。所谓“私盐”,就是没有给国家上税的盐。
有清一代,私盐问题一直困扰着统治者。很难想象,就如同今天人们将大毒品贩子称为毒枭那样,在清代人们将大私盐贩子称为“盐枭”或“私枭”,严厉打击。但结果却越禁越多,连老百姓都知道一句俗语——“私盐越禁越好卖”。
与官盐,也就是纳了税的盐相比,私盐有两大优势:
其一,价钱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呢?据《清宣宗实录》记载,当时私盐每斤卖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
其二,品质上乘。
总之,私盐物美价廉,畅销当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惩治盐枭(4)
大家会不会有疑问,说私盐价钱便宜这个好理解,没上税当然价钱就低了,但私盐为何比官盐品质还好呢?
盐商一方面获得暴利,另一方面他们的负担也很重。除了缴纳盐课,他们还要承受官员的无尽无休的额外盘剥。比如,盐商办一次盐引,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
此外,政府经费不足,让盐商出钱;给皇上置办贡品,让盐商出钱;救灾,让盐商出钱;办教育,让盐商出钱;救济鳏寡孤独,让盐商出钱。就是皇帝也不时勒索一下盐商,比如南巡、庆典、军需、河工等,开口就向盐商要上百万两白银。
再加上盐商生活奢华,挥金如土,所以,乾隆晚期以后,盐商为了维持生计,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提高食盐价格;二是降低食盐品质,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形成恶###循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有史料证明:清朝人食盐的消费量有一半来自私盐。
官盐滞销,受害的不仅是盐商,还直接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政府也严厉打击私盐,但越禁越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清代盐业发展迅速,产量增加,原有体制已难以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
2、清代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大,控制难度自然加大;
3、另外,盐是人人必需、价格低廉的生活用品,对此加以控制实难做到;
4、官商勾结,私枭嚣张。不少私枭背后都有官府背景,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私的队伍,官员也伙同私枭贪污腐化,而且问题日益严重。这样一来,盐务一塌糊涂就可想而知了。
道光初年,盐法之弊在有清一代可谓登峰造极。
当时,两淮盐引每年仅能销售三分之一,亏欠数千万两的巨额盐课。陶澍认识到盐务弊端太深了,非改不可,他决定首先拿淮北盐务下手,改革盐法。
两淮共分为淮南、淮北两大盐场,其中,淮南盐场规模最大,尚可勉强支持;而淮北盐务积重难返,近乎崩盘,除改革外,别无起死回生之法。另外,改革带有试行的###质,前无古人,必须步步踏实,淮北盐场规模不大,船小好掉头,所以,改革先从淮北入手。
为了保证盐法改革的顺利进行,陶澍将矛头直指盐枭。而且,他提出擒贼先擒王。两淮私枭在全国最为猖獗,头目是福建人黄玉林。黄玉林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举止文质彬彬,但出手阔绰,每天公开出入于茶馆酒楼,在官场也结交了不少朋友。长江沿岸的私枭驾驶大号沙船,公然贩私,都听他的指挥,这是公开的秘密。
别看黄玉林一团和气,满脸堆笑,他手下的私盐贩子可都是杀气腾腾,甚至都是武装贩私。手中的武器已不是刀、棍等物,而是铁炮、火枪,装备比官军还好。当然,他们与官军交火的机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