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器,背着沉重的口粮——仅仅是一大袋红薯。渴了,咬一口生红薯;饿了,依然是吞几块生红薯。当他们抵达新疆的时候,许多人都患上了胃病,已经到了看见红薯就有生理反应的地步。

五、天山报捷(4)
道光七年春,清军集结完毕,一场惩罚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之战即将打响。
  道光帝给前线将领的指示是缓进速决,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歼除叛匪。
  道光七年二月二十二,第一场大战爆发,清军断水缺粮,务求一胜。次日,双方战至洋阿尔巴特,长龄指挥大军分路仰攻固守在高岗之上的叛军,以猛烈的炮火做掩护,突破了叛军的阻击,清军乘胜追杀三十余里,据报共杀敌一万余名,擒敌三千二百余人,其中包括五名叛军头目,取得了洋阿尔巴特大捷,一时震动了新疆。道光帝接到奏报十分高兴,晋升长龄为太子太保。
  二月二十五,清军于沙都布尔再次展开###叛乱的军事行动。此地水网密布,叛军临水列阵,以骑兵发起冲击,清军开炮击退敌人骑兵,组织反击。清军步兵不畏早春水寒刺骨,纷纷涉水冲锋,与叛军短兵相接;清军骑兵迂回包抄,断其后路,叛军大败而逃,清军追击三十余里。此战据报歼灭叛军四五万人,取得了沙都布尔大捷。
  二月二十八清晨,在阿瓦巴特,清军与叛军再度交锋。此次张格尔叛军以骑兵发起冲锋,清军以火炮轰击,见效果不明显,立即启用新战法,步兵纷纷换上“虎衣”,戴上“虎帽”,然后呐喊着冲向敌人的骑兵。敌人的军马看到来了无数只“老虎”,立刻受惊四散,清军骑兵乘机反攻,一路追杀,歼敌二万余人,还杀死了一些叛军头目。
  至此,清军扫除了通往喀什噶尔的道路,胜券在握。道光帝闻讯分别对长龄、杨遇春、武隆阿等奋战在前线的诸多将领进行嘉奖。
  二月二十九,清军追至浑河北岸与叛军遭遇。此时,张格尔尚有十万军力,而清军不过两万多人。清军将领深知,如果这一仗打好了,新疆平叛就大功告成;张格尔也知道此战生死攸关,所以,依河扎营,据营固守。双方用火炮对射,并以小股兵力骚扰,互相试探。
  长龄隔河遥望,只见对岸营垒相连,横亘二十余里,又闻鼓角声声,心中不免胆怯。急招将领,会商破敌之计,将领分析敌情,推敲各种方案,会议十分热烈。会议进行一半儿的时候,突然之间,爆发大规模沙尘暴,一时撼木扬沙,山呼海啸,能见度几乎为零,原来的设想立即全无用武之地。长龄心急如焚,怎么办?
  在此关头,钦差大臣陕甘总督杨遇春拍案而起,建议立即发起冲锋,人自为战,一决雌雄。
  这是一着险棋,在没做任何动员和准备的情况下就让士兵冲上战场,一旦挫败,将前功尽弃,长龄对于此计是犹豫不决。
  杨遇春急切地说,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谁先发起攻击谁就占了先机,大人如果不敢进兵,请立即引兵后退,与敌拉开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以免敌人来袭。
  长龄听到这里,豁然开朗,立即拍板决策,传令进兵。
  顿时,炮声隆隆,杀声阵阵,人喊马嘶,伴随着肆无忌惮的沙尘暴,百万清军宛如从天而降。清军渡河而过,奋勇冲杀,叛军措手不及,立即乱了阵脚。当红日初升的时候,叛军已经被击溃,正四散逃命。清军乘胜进兵,三月初一午后,收复被叛军盘踞达半年之久的喀什噶尔城,歼敌六万余人,张格尔的妻子、侄子、外甥或被击毙,或被活捉。
  【君臣一心,其利断金】
  清军于三月五日收复了英吉沙尔,继而收复了叶尔羌、和阗。至此,张格尔叛乱基本上被平定,但遗憾的是张格尔又逃脱了,这让前线将领深感沮丧。

五、天山报捷(5)
在新疆战场,清军表现出了前所未有、惊人的战斗力,这是为什么呢?
  清军投入新疆战场的兵力总计不到四万人,且面临着缺粮、缺水、道路不熟、补给困难等诸多难题。诸多难题非但没有难倒将帅以及士兵,这一险恶的客观环境更是激发了清军豪气万丈的斗志,全军上下都清楚,只有拼死一搏,方可死里求生。
  古语: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而张格尔叛军人数虽众,但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大多由不明真相的回众组成,没有为张格尔卖命的勇气。同时,以张格尔为首的民族败类背叛清朝政府,也给回众带来了巨大灾难,所以,很多回众拒绝与其同流合污,反而为清军指路,提供情报,供应粮食。
  而清政府此时立场坚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在气势上绝对###地压倒了对手。清军士兵奋不顾身,一鼓作气,十余日中将士征衣不解,日夜力战,歼敌十余万,所向披靡,写下了中国战史上的光彩一页。为此,很多士兵血洒天山,这也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应该铭记的。
  虽然这场叛乱已经基本平定,但此时的道光帝十分恼火,因为叛首张格尔在逃,始终未被擒获,这就未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此次征战,国家耗资巨大,战事至此,他感觉自己无法向天下交代。他唤过军机大臣,下发谕旨,痛责长龄:“若此番兴师致讨,仅擒一二逆裔家属,即可塞责,岂非徒劳师旅,虚糜帑项,该将军等屡承谆谕,将来何颜见朕”!
  其实,不用道光帝责备,长龄也深知利害。早在攻克喀什噶尔城后,他就责令将士们按户搜查,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杳无音讯;又严审俘虏,四处打探,派出大军四处搜捕,最终也没有找到逆贼的踪迹,张格尔哪里去了呢?
  面对着浩荡的皇恩,压力重重的长龄决定软硬兼施。
  首先,他下令面向新疆驻地告示悬赏,重赏能够提供张格尔下落者;对于擒获张格尔者,可赏银十万两。
  其次,他向新疆回众施加压力,向与新疆接壤的周围属国施加压力。当然,新疆回众和周边的属国都表示绝对不庇护张格尔,一旦发现行踪,立即报告。但张格尔依然无影无踪,他哪里去了呢?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长龄的举措还是收到了效果,关于张格尔的消息多了起来,清军无论真假,一律认真对待,结果疲于奔命,屡屡扑空。其实,这倒不是情报不准,而是新疆广袤,交通落后,情报一来一往费时又长,而张格尔部多为骑兵,飘忽不定,等清军赶到的时候,已是人去楼空。
  时间到了道光七年七月,道光帝再也等不急了。他一面处分长龄等人,一面布置新疆善后。节俭成###的道光帝考虑到大军长驻新疆开支太大,几万大军驻扎新疆,每日仅粮草消耗就令其心疼不已,决定从新疆撤兵,只留八千人驻守。后经长龄力争,方改为留兵一万八千人。道光帝认为,没抓住张格尔虽然遗憾,但办到这个程度,也算差强人意。
  就在道光决定就此罢手之际,张格尔自己送上门来了。原来,他贼心不死,这段时间一直在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此时,他又率叛军前来侵扰,结果被清军紧紧地咬上了,几次战斗,双方互有损失。为擒拿张格尔,清军实行了反间计,由回民前往与张格尔联系,称清军大军已经撤退,喀什噶尔城防空虚,回众盼张格尔重回喀什噶尔,再举大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天山报捷(6)
张格尔联想到汉族新年即将到来,信以为真,引兵入关,结果被清军包抄,清军紧追不放,沿途回众也力助清军,张格尔被迫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此年腊月二十八,清军将张格尔追到喀尔铁盖山下,张格尔率仅剩下的三十余名亲兵弃马攀缘而上,清军也弃马攀爬,紧追不舍,并用鸟枪射击。张格尔爬到山顶,身边仅剩十余亲兵了。
  站在山巅之上,俯视清军呐喊着包围而上,走投无路的张格尔持刀在手,欲自刎而又犹豫不决。这时,清军官兵厉声断喝,一拥而上,夺刀将张格尔按倒在地。
  这是个历史###的时刻,时间为公历1828年2月13日午后。
  一抹残阳映红了雄伟的山峦,在雪山之上,年轻的士兵脱下了军装,让凛冽的山风吹干一身大汗,山谷中还回响着刚才追敌时的奋力呐喊。
  长龄喜出望外,他红旗报捷,信使以“八百里加紧”的速度向北京奔驰而去。按军令规定,这一喜讯将在20天后传至北京,否则,信使将被军法处置。同时,上千官兵押解着张格尔,缓缓地向首都北京行进。
  道光八年正月二十一午夜子时,新疆信使策马抵达正阳门东的兵部大门口,兵部差官扶起滚下马来的新疆信使,从他背上卸下汗水湿透的行囊,从中取出油纸紧紧包裹的奏折,一看油纸外贴的“传票”,赶紧掏出怀表一看,立即将奏折揣入怀中,一溜烟向紫禁城跑去。
  道光帝在凌晨接到了这一喜讯,喜出望外,立即传军机大臣前来,下发谕旨,嘉奖新疆前线官兵。首先解除此次军事行动有功人员以前所受的各种处分,然后论功行赏。长龄被封为“威勇公爵”,世袭罔替,授为御前大臣;杨芳被加封为“果勇侯爵位”,世袭罔替,换带双眼花翎,在御前侍卫上行走;杨遇春实授陕甘总督。参与了这次谋划的军机大臣如曹振镛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奖励。
  朝廷一时之间喜气洋洋,早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得知这一喜讯,欢声雷动,立即请求为道光帝加“尊号”,道光帝婉言谢拒。于是,群臣又纷纷赞扬皇上虚怀若谷,是个谦虚的好皇帝。
  没过几天,道光帝又做出如下决定:
  1、今后加强对新疆官员的年终考核。当然,大清朝的考核往往走过场,这回道光帝在体制上做了一点儿调整,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的年终考核评语由上级官员做出后,不与被考核者见面,直接秘密上报皇帝,然后决定赏罚升迁;
  2、今后派往新疆的官员力求品格、才干优秀,不能再派那些犯了错误、上了年纪的大臣来管理新疆。
  3、加增新疆官员的“养廉银”——廉政补贴。比如,伊犁将军原来每年领取养廉银三千两,现在增加一千两,共四千两。此外,各级官员的养廉银标准也相应提高。这有利于新疆官员廉洁守法,也利于国家加强对新疆官员的管理。
  4、对参加叛乱的当地群众不再追究,以示宽大。
  5、对这次远征所取得的可喜战果用绘图、画像、立碑的形式加以纪念,使边疆乃至全国上下都能铭记。
  6、当张格尔押解至京后,举行受俘典礼。
  五月初十,张格尔被解至京城。次日,献俘于太庙、社稷。
  五月十二(公历6月23日)那天,清廷在紫禁城午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受俘礼。午门前御道两侧排列着皇帝仪仗,百官按文东武西的规矩肃立,禁卫军官兵服装整洁,旗帜鲜明,器械精良。道光帝在钟鼓声中登上巍峨的午门,升御座就位,一时全场肃穆,鸦雀无声。只有旌旗猎猎,一派天朝上国的气象。
  赞礼官高唱:“进献俘虏!”丹陛大乐齐奏《庆平章》。
  兵部尚书引导几名威武高大的清军士兵押解着已被五花大绑的张格尔行至午门前跪下。兵部尚书高奏:“平定回疆,生擒俘囚张格尔,谨献阙下,请旨!”
  道光帝大声下旨:“所献俘囚张格尔交刑部,著王大臣会同刑部严讯!”
  于是,刑部尚书率衙役登场,在天子脚下从兵部尚书手中接收张格尔,然后,押出天安门,送往刑部大牢。
  最后,百官分班朝贺,一时“万岁”之声似山呼海啸。
  这是有清一代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午门举行受俘礼。
  五月十四,道光帝亲审张格尔,经过一番象征###的“审问”之后,张格尔被判处死刑,押往刑场,立即执行。这个给边疆百姓带来滔天大难的叛逆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平定张格尔叛乱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此战的胜利无论是从防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还是巩固中国西部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来看,在当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道光帝一生也把这一业绩看成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功业,而且,道光朝的这次远征还带动了新疆的开发。
  此后,清政府在新疆兴办屯田,鼓励移民,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开发,就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之后。道光帝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新疆开发,如屯田农户中有意入伍者,准其在当地当兵;戍边的内地士兵如果愿意在新疆安家落户,听其自便;酌改遣犯发配地点,充实南疆,对犯人的年龄加以限制,以“年力精壮”者为主,以利农业生产;内地百姓有愿意前往新疆屯田者,“皆官给印券”。此后,新疆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