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乡村曲(16)
李杰一生英雄善战,攻克过无数军事堡垒。但是,面对顽固的牛伯文却是一筹莫展。他千方百计,鼓动过陈文成、刘思嘉等一大批党政领导教育界名流前去劝说,全都铩羽而归。李杰气得眼睛都红了,对陈文成说:“他妈的,老家伙算是什么东西。不必和他多费口舌了。明天,派一个班去,把鹿鸣书院占领了,看他有什么话说。”却遭来了陈文成的一顿臭骂:“你呀,就这火爆脾气,就不会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耐心地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直到他的思想想通为止。在这里,我要再次警告你,战场上的那一套,在和平年代是根本行不通的。你要好好反思,克制火爆脾气和莽撞行为。牛伯文是社会名流,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得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对这样一个人,你若动粗动武,后果不堪设想。”
李杰憋了一肚皮的气。晚上,和如意说起这件事。如意说:“那个牛伯文我倒是认识的,明天,我帮你去说说。”
李杰当然不信她能说得动他,但也不好扫她的兴,就说:“你明天就去见见他。”
第二天,如意去的时候,陈帆也要去。陈帆说:“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这样的老顽固。我倒要去见识见识。”
李杰喜道:“好呀,你是做惯团的工作的,你去肯定能说服他。”
如意就和陈帆去找牛伯文。李杰没有跟去,他知道,他已经和他闹僵,他去了,连面也不会见他。
牛伯文住在一所大院子里。院子许久没有人收拾,长出了不少杂草。东南角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一口水井。
“牛老师,牛老师。”
两人站在院子中间喊。
“谁呀?是不是政府派来的?政府派来的就不要进来了。”
两人面面相觑。想不到此人竟是如此不通情理。
如意说:“牛老爷,我们是特地来看看牛老爷的。”
里面明显地静了许久,自解放后,再也没有人叫过他“牛老爷”,此刻,来人能叫他“牛老爷”,分明是故人,他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道:“进来吧。”
两人走了过去。牛伯文正在伏案写字。牛伯文的毛笔字写得苍劲有力、行云流水。字刚写了一半,搁笔放在旁边。
“好字,好字!”陈帆拍手叫道。
牛伯文望了她俩一眼:“两位找老夫有什么事情?”
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什么时候见过这两位妙龄少女。
陈帆说:“久闻老师大名,特来拜望。”
牛伯文暗道:定是李杰要他们来说服老夫的。冷笑了数声,李杰呀李杰,你也太小看老夫了,这种小小的支俩岂能瞒得过老夫。心中的火又上来了,翻了一下眼睛:“废话!你我无亲无故,来拜望什么?老夫无功不受禄。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你们就走吧,恕不远送。”
碰到这么个怪人,陈帆愣在那里。
如意笑道:“牛老爷,你不认识我了。”
牛伯文揉了一下眼睛,看着如意,又揉了一下眼睛,赞道:美哉!世上竟有如此美女,想昔日貂蝉昭君也不过如此,此女看来只有曹子建笔下的洛神才可比拟。陡生好感,脸色也不再那么阴冷了。
“这位姑娘认识老夫?”
“以前,牛老爷经常去我们家老爷府上作客,我是常看到牛老爷的。我是个下人,牛老爷自然不会记得我。”
牛伯文哂笑道:“你家老爷是?”
“我家老爷是罗云锦老爷。”
“原来是罗家大院的。”
牛伯文这才恍然,罗家大院内确实有一位漂亮清纯的丫鬟。凡是见过这个丫鬟的人都说,这丫鬟长大了肯定是个了不得的美人。他是罗家大院的常客,也见过这丫鬟,也和人谈论过这个丫鬟,叹息她生长在贫寒之家,只能做一个低贱的丫鬟。
牛伯文说:“你怎么想到来看我了?你家老爷一家都被枪毙了,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在镇机关食堂里工作。心里想着你老人家对我的好,就来看看你。”
如意一脸的甜笑,牛伯文尽管上了年纪,也不能自禁:“好,好,好!”手足无措,转身要找凳子她们坐。
他们一坐就是一上午,聊了许许多多的往事。牛伯文兴趣大增,有说有笑,和她们融洽在一起。
眼看就要吃中饭了。如意亲自动手,做了几样可口的小菜。牛伯文一生未娶,以前也曾有过几个下人伏侍他。后来,他为了创办鹿鸣书院,变卖家财,再也用不起下人。解放前,他仗着他的威望和名声,倒还有一些名门望族请他吃吃喝喝,没有苦到什么程度。解放后,他的那些朋友都被打倒了,他虽然没有受到多大牵连,但是,每日三餐,都要自己动手。他是个书呆子,从来没有动手做过饭,所烧之菜,自然是难以下咽。今天,他尝到了如意的手艺,仿佛是吃到了他有生以来最好吃的菜,连声说“好!”。
如此,陈帆和如意经常隔三差五地去坐坐,和他聊聊天。牛伯文其实是个极其孤独的人,极需要别人的关爱和理解。他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但是,他们从没有提起过鹿鸣书院的事情。
李杰来找她们几次,询问事情的进展。她们都笑着说,不忙,不忙。
这日,她们依旧来找牛伯文。
陈帆说:“牛老师,今天,我们团支部组织文艺宣传队在镇礼堂排演节目。你老人家是饱学之士,博古通今。我们想请你去看看,提提建议。”
牛伯文说:“我怎么行。我是个老顽固了,跟不上形势,跟不上潮流了。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如意说:“就去看看嘛。我也很久没看戏了。”
牛伯文拗不过她们,就去了。
礼堂内闹哄哄的,正在彩排,挤满了观看的人,他们分开人群,来到前面。
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来到了他们面前:“陈书记,怎么有空过来看看。”
陈帆说:“我带着牛老师来,让他给我们提提建议。”
把牛伯文介绍给了他。原来,这青年是今天彩排的负责人。
青年恭恭敬敬地对牛伯文鞠了个躬:“牛老师,请多指教。”
牛伯文连声说:“不敢,不敢。”
青年叫人搬来几张凳子。他们坐了下来。
台上,彩排开始了。先是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嘹亮,气势磅礴,激动人心。牛伯文这个老顽固一直墨守成规,拒绝接受新生事物,从没有见过这等气势的大合唱,此刻也被这气势震慑住了,热血沸腾起来。
大合唱之后,是诗朗诵。一位衣着齐整的青年——就是刚才接待他们的那个青年——走上台来,向大家鞠了个躬,用富有磁性的洪亮的声音朗诵了起来:
《祖国》
曾经
饱受沧桑
曾经
受尽屈辱
曾经
任人蹂躏
啊!
我的祖国
你是
外国列强的刀殂
你是
豺狼虎豹的美食
多少回
我从梦中
盼望着你的崛起
多少回
我泪占衣襟
而你却
依然遍体鳞伤
我不是
待宰的羔羊
我不是
任人践踏的孬种
我要反抗
我要拼搏
我要奋斗
我要强大
黄河在咆哮
长江在怒吼
多少革命先烈
为了你的、、、、、、
、、、、、、、、、、、、
朗诵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牛伯文听得热泪盈眶,使劲地鼓掌。他一直工于旧体诗词,对新诗不屑一顾。没想到,竟然有怎么大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乡村曲(17)
诗朗诵后,开始排戏。排的是《白毛女》。牛伯文看得津津有味,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涌出了眼眶。
陈帆边看边问:“牛老师,你看演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太好了!太好了!”
牛伯文说。他对旧戏还能说上一两句,对新戏可说是一窍不通,要他提建议,比登天还难。
陈帆说:“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受过新式教育,是新社会的栋梁。”
牛伯文点着头,心想,快要说到正点上了。你们这么挖空心思,陪伴了我这么多天,还不是为了我的鹿鸣书院。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陈帆和如意是不可多得的两个好女孩,她们给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温馨。然而,要他交出鹿鸣书院,他还得要再三考虑。
“今后,我们国家可需要人才了。”陈帆说,“我们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才从哪里来?靠培养。所以,我们必须要抓好教育,办好学校。”
牛伯文说:“你这话太有道理了。自古以来,我国都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的发展,才有了我们辉煌的历史。”
“牛老师的思想倒是很进步的。”陈帆说,“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旧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以前,我们停留在固有的教育模式上,思想不能解放,生产力不能发展,以至于,我们国家落后贫穷,被动挨打。今天,我们若不是摒弃旧习,奋起直追,我们的国家还会贫穷落后,这是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牛伯文叹了口气说:“你的话很有道理。把鹿鸣书院让出来办中学的事我会考虑的。”
陈帆说:“你一定要好好考虑,我们等着你的回音。”心里无比高兴,事情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这时,有人在外面喊:“牛伯文,牛伯文,你侄子来了,在礼堂外面等你。”
牛伯文一下子站了起来:“是屈琼来了吗?”喜悦的泪水涌了出来。巍巍颠颠地向外面走去。
陈帆和如意也跟在后面。
礼堂外,站着一位清秀的青年,提着个大皮箱。看见牛伯文,扔下皮箱,迎了过来:“伯父!”
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如意看清牛屈琼的身影时,脑袋“嗡”地一声,差点瘫倒在地上。
7
牛伯文终于同意把鹿鸣书院让出来。李杰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筹建中学的最大障碍解决了。他分头去找来一帮木匠、泥水匠,伐来一些木材,忙着做课桌,整修教室。
望着鹿鸣书院内热火朝天的景象,牛伯文的心一阵阵的痛。鹿鸣书院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就像他的生命一样。如今,终于要改头换面离他而去了,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让他下决心让出鹿鸣书院的人是牛屈琼。
牛屈琼是他弟弟的儿子。他弟弟是他父亲勾引丫鬟所生,不容于他的母亲。母亲用尽种种办法毒害他们母子。后来,那丫鬟受尽凌辱,投河自尽。父亲生怕他的弟弟遭受不测,便送他到外面寄养。
弟弟为人精明,在外面闯出了一番天地,而他却败光了祖业。
他母亲死后,弟弟才回来相认。他一生不娶,视牛屈琼为己出,好多次要求弟弟让牛屈琼回来重振家业。弟弟都婉言谢绝。这次,牛屈琼终于回来了,世道却已是穷人的天下。
牛屈琼带来的不幸消息,令他悲痛欲绝。他的弟弟已经身亡,所有的家财都化为乌有。
牛屈琼含着热泪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
他家本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纺纱厂。解放前夕,人心浮动,风雨飘摇,纺纱厂已经陷入倒闭的状态。城里的富豪们纷纷寻找出路,把厂迁到台湾、香港和国外。牛屈琼的父亲没有任何海外关系,寻了一位省内的高官,想通过他的关系,在香港找一块立足之地。那位高官拿了一大笔钱财之后,吩咐他们,把厂里的机器零件运往香港。也是世事逼人,一向小心谨慎的父亲,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就把东西运了过去。谁知,厂子运出之后,那位高官没了踪影,而机器零件也不知所终。父亲方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逼债的人来了。父亲为了厂子的运转,曾向他们借了不少钱。本来,他们说好一起去香港的,心想,只要他的厂子在,就不愁他不还债。可是,如今,听说他被人骗了,倾家荡产,立刻变了脸,大有逼上他绝路之意。
他们一家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好不容易等到富豪们全部撤走,终于可以缓口气了。战争打响了。城里的官兵首先逃走,一切陷入了混乱。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伙人窗进了他们家里,公然抢劫。父母亲和他们争执了几句,被他们活活打死在血泊之中。幸亏那天他没住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