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德五年七月,凤州节度使冯继超接到密旨,要作好伐蜀地准备。
    显德五年八月,朝廷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加大了对西蜀作战的准备工作。
    九月以来,西蜀边境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大周派到西蜀地间谍也在不断地增加,西蜀对于大周原本就深具戒心,急忙派蜀将伊审征坐镇汉中,聚集了近十万大军,随时准备抵抗周军的入侵。
    大周西线战事随时一触及发。
    在大周朝堂中,除了四位宰臣、枢密使王朴和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少数八人,绝大多数大周朝官员均以为大周即将开始攻打西蜀之役。
    契丹、北汉派往大周的细作自然也把此信息带了回去。
    与此同时,大周开始了以大梁为中心的水利工程:
    一是征集徐州、宿州、宋州、单州等州的数万丁夫。疏通汴河,北入五丈河,再到大野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汴河通过大野泽和济水连接起来。也就是把大粱和山东的水路打通,完成此项水利工程之后,大粱城内地物质和军队就可以通过水路直达渤海,再由海路可以直断幽云十六州辽军的后路。二是开掘汴河堤岸,引导黄河水和淮河水连接起来,恢复唐时运路。这样,江、淮漕船也可直达大梁,
    这两条水道都是恢复唐时水利工程,完工后,既是经济命脉,同样又是支撑北伐地黄金水道,辽人建国已久,和党项、回鹘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强大的后勤支撑,难以取得战场上地优势。
    霍知行是水利工程地专家。侯大勇就调其到工部任虞部郎中,专门督造这两条水利工程。霍知行当他在中牟县任职之时。多次到过汴水,看到唐代造福万家的水利工程被废弃。禁不住在河岸边嗟叹不已,这次被任命为虞部郎中,专门负责恢复唐代水利工程。接到调令之后,霍知行大喜过望,立刻带着几个随从,轻装简行,不到一月,就从灵州回到了大梁。正式走马上任。
    侯大勇在八月多次巡视水利工程,沿着未完工的永济渠北上,抵达了契丹边境,在独流口停留一日后,返回大梁。这一路上,侯大勇免去了数名怠惰的地方官员的职务,杖杀了一名贪占水利款的工部小吏,为此,在河道上侯大勇令行禁止,威风八面,有了铁面宰相之称。
    九月,侯大勇还特意巡视了凤、秦、成、阶四州。侯大勇共在西蜀名声赫赫,西蜀君臣听说侯大勇到凤、秦、成、阶督战,更加坚信了大周地进攻意图,一面派使臣上贡,另一方面也被迫调兵遣将加强防务。
    十月初,侯大勇从凤州回大梁,一路急行,二十六傍晚时分,侯大勇到达大梁城外,这半年来,侯大勇四处出巡,多数时间不在大梁城中,因此,到了城门外就急欲归家,好好在大木桶里洗一个热水澡,再泡上一壶青城新茶,抱抱女儿小璐和儿子宗林,顺便抱抱符英或秋菊,这应当算是男人在外辛苦操劳地最好报酬。
    一行人来到东城门处,城门已经关闭,罗青松跃马来到城门处,大喊道:“快开门,侯相要进城。”
    隔着护城河,城楼上旗帜随风发出“呼、呼”的响声,城楼上值勤的军士并没有听清楚来人喊话,不过,值勤军士都久在大梁,见多识广,知道敢于在城门外叫喊者,定然有些身份,就礼貌地答道:“实在抱歉,今日城门已经关闭,明日再进城吧。”
    罗青松跟随在侯大勇身边已久,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就加大嗓门道:“少啰嗦,快点开门,否则罪责难逃。”
    城墙上的军士是参加过南征之战的兵将,听到楼下口气不善,干脆,装聋作哑,自顾自缩着身体躲在城墙角楼里,不再理睬城下的呼喊。
    参军封沙见状,走上前来,喊道:“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侯大勇就在城门外,哪一位军官在城楼值岗,报上名来。”封沙连喊数遍,料来城墙上军士已经听到,便停下来等待。
    城墙上的军士们这一下听清楚来者是谁了,赶快去报告在角楼里睡觉的殿前司指挥使郭苍,这位殿前司指挥使郭苍正是当日在庆州城墙上遇到了校尉郭苍,郭苍的父亲曾在郭威手下当过左骁卫大将军,和当时地宰臣王峻来往甚密,柴荣称帝后,王峻就被流配,郭苍的父亲也受到牵连,郭苍因此从禁军中被踢到了庆州军。显德四年,郭苍父亲地一位生死之交见王峻事件过去已久,就悄悄把郭苍调回禁军,担任指挥使一职。
    今天,恰恰由郭苍在东城门上值勤。郭苍一听到侯大勇在城门外。顿感啼笑皆非,嘴里念道:“难怪今日出门眼皮直跳,果然又遇到得罪权贵之事。”当日在庆州城门,郭苍就曾经得罪过侯大勇,没有想到。今日一模一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郭苍不敢怠慢,赶紧来到城墙上,恭敬无比地大声道:“末将是禁军指挥使郭苍,夜间东城门开启必须要经过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同意,否则定斩不饶,军法无情。末将不敢擅自作主,请侯相稍等,末将这就去禀报。”
    郭苍下了城楼,直奔赵匡胤府弟,按例送上了半贯周元通宝,赵府守门亲卫这才进去通报,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时赵匡胤恰恰被柴荣叫到宫中去了。郭苍是值勤军官,不能离开城墙过久,等了一柱香地时间。还不见赵匡胤回来,只好回到城墙之上。
    郭苍虽然不愿意得罪当朝宰相。可旦得罪了当朝宰相,最多是升官慢一点。若得罪了赵匡胤,说不定那一天就会掉脑袋,郭苍无奈之下,只好对不起侯大勇了。
    侯大勇也知道城门不能轻启,没有刁难郭苍,掉转马头向西而去,那里有较大的驿站,名为望城驿站。专为那些夜间到达大梁城的官员居住。
    罗青松、封沙等人都愤愤不平,大声地咒骂着城墙的禁军,侯大勇沉着脸道:“别吵了,那些军士也是职责所在。”
    侯大勇被拒入门,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不断转着心思:“晚唐藩镇割据,武人骄横,文官毫无地位,五代较晚唐更甚,积习日久,这些禁军眼中只有他们地长官,这也正是陈桥兵变能够顺利进行的深层次原因。”
    “如今殿前司兵强马壮,和侍卫司一同护卫着大梁城内,自己虽然贵为宰相,其实手中除了两百亲卫和飞鹰堂的一百多人,根本调不动禁军一兵一卒,在大梁城内能够制约殿前司地只有侍卫司,换一个说法,能够制约侍卫司的也只有殿前司。”
    “柴荣是武将出身,参与了当年郭威登基地全部过程,从理论上来说,他一定对武将很不放心,所以,当黑雕军连胜诸胡声威大振之时,柴荣让我弃武从文,另外,禁军分设为殿前司和侍卫司两部,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和侍卫司主帅李重进搞得势若水火,而柴荣对此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是有意为之。”
    “制衡,是帝王驾驭手下的一个重要手段。”侯大勇似乎揣摩到柴荣内心深处的想法:“尽管禁军分设互不统属的两部,不过,侍卫司有八万之众,殿前司也有五万之众,两位主帅仍然手握重兵,现在若从侍卫司和殿前司各抽一部分兵力,成立一支汴河水军,即能满足北伐时对水军的要求,又能削弱侍卫司和殿前司的力量,这一策定然暗合柴荣心中最隐密地想法,至于水军人选,按照柴荣的用人特点,最好选用皇族成员。”
    “风之子”跟随侯大勇近二年了,也懂得揣摩主人的心思,走得极为平稳,不再如当初那么急躁。
    就要来到望城驿站之时,侯大勇突然灵光一闪:“郭炯,郭炯是太祖郭威的族人,郭迥的父亲郭行简和柴荣关系良好,现在郭炯为朔方军节度副使,若由他来当汴河水军统领,柴荣或许能够同意此事。”
    进入望城驿站,驿丞听说是侯相到来,带着众驿卫连滚带爬地连滚带爬地出来,已在驿站安顿好的众官,很快就听到侯相住进了驿站,这时地方官员,平时难得见到中央大员,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天赐良机,纷纷穿上官服,递上名刺,等待侯相的接见。





    剑指秦川 第一百九十八章 庙堂之高(二十八)
     更新时间:2008…12…29 14:53:22 本章字数:5221

    望城驿站地处大梁城西,一直以来均是西北、西南等地官员大概的落脚点,侯大勇刚刚在上房坐下,不断就有官员递上名刺,很快,侯大勇房前就聚集了十来个官员,这些官员经过长途跋涉,一个个风尘仆仆,在门前伸长了脑袋,或者低头观地,希望能够得到当朝宰相侯大勇的召见。
    侯大勇起初也没有在意,随手接过封沙递过来的名刺,里面竟然有好数名熟悉之人,颁州节度副使吉青阳、凤州辎重官王高、还有环县县令公孙维扬,见到这几人的名字,侯大勇就对封沙道:“这里有好几名旧识,太累也得见,不过,依次见面太累,你让驿站准备一桌水酒,我和他们边吃边聊。另外,驿站里养了几十头山羊,你去买几头给亲卫们做汤。”
    安排完诸事,侯大勇坐着养了一回神,封沙回来,道:“驿站没有什么菜了,只有几样卤菜,我让驿丞切了几大盘。”侯大勇点头道:“出门在外,有卤菜就行了。”
    侯大勇随即走到门口,爽快地打了一个“哈、哈”,再对着众官作了一揖,大声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今日相聚在望城驿站,实是有缘之人,在下已备下一席薄酒,大家边喝边聊。”
    侯大勇曾任过西北面行营都招讨使一职,这些西部官员或直接或间接都受过其节制,面对昔日大帅,今日之侯相。都不敢有丝毫怠慢,或行过军礼或跪下磕头,好一阵才把仪式行完。等到礼毕。酒水也备好,大家就簇拥着侯大勇围坐一起。
    西部贫瘠而多战,这些官员久在西部,大多养成了相对豪放的性格,初上酒桌之时,因为有侯大勇在场。还有些拘束,可是几杯老酒下肚,见侯大勇没有架子。在席间谈笑风声,很快,大家就开始端起大碗敬起酒来。侯大勇是宰相之尊,众官自然不敢劝酒,侯大勇和每人碰上一杯之后,便鼓动众官互相敬酒,气氛便热烈起来。
    晚宴吃到亥时才结束。好几个不胜酒力的官员,蹲在院墙角落,开始“哇、哇”大吐起来,满院都飘着经过肠胃发综合地酒臭味。
    吉青阳为了极为机警,见侯大勇看了他几眼,就控制酒量,始终保持着清醒,酒宴结束之后,便来到了侯大勇房间。
    坐定,吉青阳不等侯大勇询问。主动禀报道:“下官这次是奉调进京,任侍卫司龙捷左厢都指挥使。”
    侯大勇正愁禁军中没有自己的嫡系,听闻此言,心中暗喜,却不动声色,随意道:“禁军是大周军主力,军中将领升迁远比各地边将快速。龙捷左厢都指挥使虽比泾州军节度副使要低一些,但是此职位常常跟随陛下征战,只有立有战功,受到陛下赏识,开节建牙易如反掌,此次南征就有数位禁军将领出任节度使。”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禁军可是一块风水宝地,没有相当机遇难以进入,不知吉郎是走的什么路子。
    这些情况吉青阳心中非常清楚,白重赞战死之后,他就出任泾州节度副使,到如今已有两年多了,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由副转正,南征以后,吉青阳以前地手下竟被派到泾州任节度使,成了他的上司,这让吉青阳郁闷异常。侍卫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是吉青阳的老上司,两人有过命的交情,得知此事后,就多次向陛下柴荣提到吉青阳,吉青阳这才能够调入了侍卫军。
    侯大勇任西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时,对吉青阳有恩,吉青阳也就没有隐瞒,道:“侍卫军副都指挥使、在京巡检韩通和在下关系甚好,这次进京,他出力甚多。”
    韩通是侍卫军李重进的副手,颇得柴荣赏识,在高平之战时,侯大勇就认识韩通,只是两人没有私交,关系一般,听到此言,侯大勇暗自留心,却并不多说。两人随意聊了些当年房当军之事,说到兵威强盛的房当军竟然落到全军覆没地境地,两人都唏嘘不止。
    正在此时,院子里响起了几句清脆了女子的数落声:“酒量不行,就少喝一些,你吐出的东西能醉死老狗。若不是今日高兴,我才懒得管你。”侯大勇听闻此言,笑道:“这是公孙维扬地夫人,她可是一个妙人。”
    第二天一早,侯大勇依例早起,走出房门,仍然能够闻到一股刺鼻的酒味,这个味道让侯大勇难以在院中锻炼,就和林中虎、罗青松三人信步走到院外。
    院外是一条经过细心辗压的官道,两旁多是杂草和树木,却没有一块稍为宽敞的地方供三人锻炼,侯大勇等人便回到院中牵出战马,准备趁着清晨官道人少之机,在官道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