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不同意,说:“将军所言极是,只是眼下残明势力还很强大,像李定国残部,李自成残部,张献忠残部,还有仇视大清新朝的不少势力,四面八方到处都有,长途押送难免不被劫持。这次路上发生的事,将军也亲眼见了,要不是早有准备,将士众多,很难说不被劫去。万一再发生这样的事,明桂王被劫走了,皇上怪罪下来,你我难辞其咎,负不起这个责任呀!”
爱星阿问:“王爷的意下如何?”
吴三桂很果断的说:“上报朝廷,就地处决。”
说到“负责”二字,爱星阿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况且这次进兵缅甸追拿永历是以吴三桂为主,他爱星阿只是协助而已,于是只好说:“按王爷的意思办吧。”
吴三桂当即“拜发奏折”,命人急报北京。
1662年4月14日,吴三桂接到清世祖顺治谕旨:“前明桂王朱由榔,恩免献俘,着即传旨赐死。钦此。”
吴三桂毫不迟疑,当即将永历及太后、皇后、太子等眷属共二十余人押赴篦子坡。
就在行将绞杀永历的时候,永历没有说什么,只有永历年仅12岁的太子对着端坐在上的吴三桂大骂:“吴三桂你这奸贼,我大明朝还有哪一点对不起你?我父子到底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你一定要置我于死地而后快。你坏事做绝,天理不容,定当不得好死!”
吴三桂从昆明发兵到处死永历,往返数千里,短短四个月,真可谓“兵贵神速”,其下手之快,之绝,大大出乎当时几乎所有人的意料。据说,就在绞死永历的当日,天昏地暗,风霾交作,滇中民众无不悲悼。后来便将篦子坡改称为“逼死坡”,以示不忘。
至此,大明朝在历史舞台上谢下了最后的一幕。
二十
这里,李定国、贺九仪枕戈待旦准备接应靳统武。当得知靳统武和他的三百壮士劫永历不成已全部战死,大惊,当即调集人马,李定国亲率精锐数千骑当先,其余大队在后,星夜兼程进行追堵。
可是,到得半途,探马回报说,永历已被吴逆所弑,太后、皇后、太子等也未能幸免,全部殉国。
李定国面对北方号啕大哭,声嘶力竭,呕血不止,掉下马来。贺九仪命令停止前进,把他护送回营地。他的病势一天比一天沉重,药石无效,滴水难进,直至气竭而逝。他临终前还在不停的呼唤着永历帝,哀声连连……
他的部属将他葬在中缅边界的中方一侧,一座高高的山头上(在今猛腊县境内),当地人称“大王坟”。据说,李定国当日在中缅边界一带活动,深受土司头人和各族边民的爱戴,后来边界两边的百姓路过此地都要在坟前跪拜流泣,以为感念。此风延续了许多年。
不久,东南沿海的张煌言战死,郑成功东渡台湾,据守夔东的大顺军余部也被打散,抗清斗争进入低潮,成为强弩之末。随之,李定国余部也出现分裂,其中一部投降了大清,另一部则不愿投降,留下来继续在边境一带坚持抗清,慢慢地也融入了当地部族社会。
——走出时间的燧道。我又来到这高高的山头上。而今,“大王坟”已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埋入荒草,不知所踪。山顶的夕阳还是那样辉煌,湿热的风还在不停地呼啸着,呜咽着,越过群山,奔向北方,就像在呼唤着当日的逼死坡,向历史的深处而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