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绿叶,有养活我们的树果吗?有干果,有地下的根茎。祖先为我们找到了一块好地方,好吃的东西长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这条河谷长满了可吃的东西,可是现在,都是荒草。我们还不到游走的地步,像那些游走的人群那样。这得感谢我们的祖先。可是,现在这一片土地上不再有嫩叶了,找不到可吃的食物,可吃的食物被我们自己采光了,这条河谷都是不能吃的草。这里跟大草原没有什么不一样。可是,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一定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是现在的样子,他们就不会停下脚步。现在我们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去将嫩叶背回来。将树果采回来,就是这样也吃不饱。

  我们只有种植的办法。凡是长草的地方,也能长出嫩叶来,就像这公仓的前后这样。这大片的土地也应当长出嫩叶来。这就是种植的办法,我们不要再吃种子了。将地里的草烧掉,将种子撒到地里去,嫩叶就会长出来。

  这一年,从种子入了地,脚下的土地便开始了晃动,始族人不知道怎么会事。一些人开始埋怨,说烧地惹怒了神。刚刚入夏,还没有到雨季,却下起了一阵猛似一阵的大雨。土地的晃动也越加猛烈。种下的苗也都泡在水里(在河边的平地上)别说是嫩叶就是嫩芽也没收到。始族的埋怨更多了。在大雨中,还有土地的晃动,穴屋倒塌,始族人在露天,在雨水中。

  这些天里首领陷入了痛苦的自责中,围猎得罪了山神,烧地得罪了地神,这都是他的罪过。他已经准备好了,天晴时,他要用自己的身体向天地祭祀。这些天,他反复地祷告:

  “天神呵,地神呵,千不怨,万不怨,就怨我一个人吧,是我围猎惊动动了山神,是我烧地惊动了地神。降罪就降给我一个人吧。我要当着族人的面前,将我的身体献给天神,地神,山神。”首领已经与巫商量过了,巫答应为他主持祭祀。

  天空中,雨刚停,乌云像奔跑的野兽,。首领来到族人###的地方,立刻被围在人群的中间。梆梆梆,我们要逃荒,梆梆梆,我们要逃荒,原来 巫将首领准备做祭牲的事告诉了族人(这是亵神的行为),于是便有了这第二次的梆会。

  本文说的天,地,山,神都是今天的语言。在始族时,崇拜动物,认为始族也是从动物中来,而且很具体,蛇,蛙,马,猪。今天的龙也是一种起源动物。在伏羲时代没有天,地,山,神这么复杂的崇拜,也达不到这么抽象。

  首领不会答应的。他已经向神许了愿,对神是不能有二心的,

  梆梆梆,我们要逃荒,

  乌云翻滚,越来越重,雨开始落下,梆声照旧,喊声照旧,围成圆圈的人继续走下去。

  从就近的屋子里传来猪叫声。

  这猪自然是野猪,这个时候,还没有家畜饲养。在野兽肉中,猪是上等的肉。按习俗,吃猪要先祭过神,人方才能吃。

  一只活猪装进一个竹筐,四个人抬着,迈着庄严的步子,巫跟在后面:

  “天神呵,地神呵,我们的首领是无辜的。围猎,烧地都是大家做的事情,今天,我代表族人向你们献上猪牲,不要怪罪我们的首领。”

  暴雨从天上倾泻而下,河水翻滚着,打着漩涡,四个人举起竹筐将猪连筐一起投进河水中首领他们就站在河边的高台上,梆声停止了,喊声停止了,唯有暴雨声。始族人参加了这个神圣的仪式。至此,首领,巫,始族人解除了对神的许愿,用猪牲将首领替换出来。

  祭神的仪式过后,暴雨也停了,始族人在首领的带领下,走上了迁徙的路。穴屋大多已经倒塌。粗笨的石器都弃了。他们是不穿衣服的,也没有行李。首领恋恋不舍的望着这条过惯了的河谷,河水已经退去了一些,被水浸过的禾苗倒伏在杂草丛中。首领走到畜圈跟前,畜圈还有二十几只羊和二头猪。首领说,猪牲送达了我们的许愿,这二头猪就放了吧。于是,打开了圈门。首领说,这二十几只羊就带上吧。羊是温驯的动物,也是人的好朋友,带上吧,人们找来葛条,拴了。巫走在最后面。他一边走一边向祖先做告别词,“庄严的祖先人呵,我们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没有保持你们为我们选中的这块土地,我们将去寻找新的住地,将更好的食物祭献给你们。”

  河边的路上,逃荒的人络绎不绝。到处是一湾一湾的水域,找不到可以长久居住的地方。夏秋过后,寒冷的冬季来了,始族的人口开始减少,那二十几只羊,一只一只的祭祀之后被始族人吃光。老首领的这一支始族人赤身露体,一无所有,理想的住地也没有找到。老首领一次退位没有退成,又一次祭神没有死,始族人善待他,这是因为始族人没有忘记他带领族人去围猎,度过了一年的灾荒。但是,种植的事情被始族人拒绝了。

  这一支氏族人的种植尝试就这样失败了。在那个只有天然的石块和木棒的条件下,还没有除去杂草(整理土地)的能力,始族人选择了迁徙的方式。达不到今天意义的定居生活。

  这一个冬天,老首领的始族人口减少了一半。死去的人中,未成年的孩子埋葬在住地的跟前,人们将孩子的尸体放进坑洼的地方,尸体上面覆盖一层薄土,死去的孩子就像生前一样受到始族人的保护。孩子死去以后不再生长,始族人就是这样认识的,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人们迁移到了新的住地,这些事情也就被忘记。

  死去的老人的尸体在祭过祖先之后,始族人便分吃了。这样,死去的人便回到了祖先那里,无牵无挂。始族人是这样意识的,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处理人尸的办法。远古人一定认真地思索过这个问题,就像认真地思索过生一样(婚配,生育)。

  对于生死的思索是巫份内的事情。老首领仍在想着摆脱饥饿的办法。始族人都清楚老首领也清楚,这一支始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样下去,支持不了几年。灭绝的命运正在逼近。这些年来,老首领衰老了许多,差不多行将离世。始族人将关切的目光转向了生育,用生育来抵抗种族的灭亡。这是看得见的十分急切的事情。巫母日益成为始族人的中心,始族人加倍地呵护着生育母亲。

  在河边,在山坡,到处都生长伏(葫芦),这个东西长着长长的蔓,不怕草多。可以在任何的土地上生长,嫩的葫芦十分味美,缺点是不耐贮藏,成熟以后硬化,不能吃,只是当做渡河的工具。

  老首领想呵,想呵。一下子想到了伏。如果住地的山崖陡坡都长出葫芦来,一定是很好的食物。他想呵,想呵,想了万千遍。想仔细了,以防止像上一次种植那样的失败。这一年的冬天里,他带领几个人到长伏多的河谷去采集葫芦籽,这支始族人吃了一个冬天的葫芦籽。第二年的夏天,伏开始长出鲜嫩的葫芦来。因为种得多,从夏吃到秋,吃到伏成熟,也没见秧上的葫芦少多少。葫芦成熟了采收回来,随便放到什么地方,三年也不腐烂。就在这一年老首领死了,他还没有看见采摘葫芦就死了。年复一年,葫芦籽越收越多,伏可真是个好东西。

  暖期来了,繁茂的植被复苏,食物日渐丰富,不再以葫芦为食物。

  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年月,也不知道哪一支始族开始了对伏的拜祭,叫做伏羲。在伏羲时代,始族人随便什么也拜祭,大到山水,小到花草,石块,小动物,千种百种的自然物受到拜祭。拜祭伏羲实在不算什么。只是因为葫芦食物使得始族人度过了饥饿的冰期岁月,受到长期地拜祭。后来,伏羲便成了始族的标志,凡是拜祭伏羲的,便是一个始族,凡是不拜祭伏羲的就不是一个始族,老首领种植葫芦的故事很快被忘记了。

  长期地拜祭,伏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有人将伏羲当做伏羲女神,有人将伏羲当做首领神,有人将伏羲当做生育神,有人将伏羲当做山神,水神。始族巫在主持一位女首领的葬礼仪式上唱道:

  “我们的首领呵,你没有死。我们的祖伏羲将派你到洛水去主持祭祀,我们的祖伏羲将赠送你一个名字叫做宓妃。”。于是,伏羲从此多了一个叫做宓妃的女儿。

  再后来,宣讲巫在伏羲的祭祀辞里增加了一段情节,说,伏羲有个女儿叫宓妃,宓妃溺死在水中,做了洛神。

  若干年过去了,对葫芦,有的地方又叫庖瓜,所以,伏羲又叫庖pao羲。古学者尊称伏羲为氏,叫做伏羲氏。在古汉语中,氏是个很高位的尊称。氏,帝,王,皇帝,代表了不同时代的被崇拜者。

  在时间上,伏羲人大约比勃人晚了三千年。虽然在食物的来源上,伏羲人和勃人都是自然的采集,拣食水生的蚌,螺。抓扑一些小动物,这些都没有多么大的变化。但是伏羲人经常将食物特别是肉食,用泥土包起来,放到火上去烧。反复多次的烧烤,他们得到了灰色和红色的硬壳。这样的硬壳可以盛水,可以放到火上去将水煮开,将食物煮熟。伏羲人有了陶器,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陶锅,水煮,生活质量获得了飞跃的提高。伏羲人与南庄头人的时代相当。现在,他们使用的石器磨出来“刃”,有了磨制的刃,自然比打制的石块更锋利。

  在勃人还只有群意识,首领跟随。对世界的认知还仅仅限于群的范围。伏羲人有了自然崇拜,他们拜山,拜水,拜石头,甚至对龟,蛇,飞鸟都企图以崇拜的方式去讨好它们,他们做了上面的尝试,终于实现了对祖先的崇拜,达到了氏崇拜。伏羲崇拜就是这样地走进了伏羲人的意识中。崇拜伏羲的始族人有了足够的食物,年复一年的生存繁育,群体不断扩大,他们往往是以一个母亲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自行采集,当着周围的食物采集枯竭的时候,就放弃了住处,另选一个食物源理想的新住址。

  公元前六千年,被今天称作洛阳平原,河南平原的广大地区还不是今天的样子。那时候大片的土地是沼泽地,只有星星点点的高地山坡才能居住,伏羲人在今天的嵩山地区形成了一个始族中心。这是黄河人在黄河南岸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文化”家园。在今天用考古的名字说叫做裴李岗人。裴李岗人就是本文介绍的伏羲故事。裴李岗人比半坡人早了二千年。我们的古中华史以伏羲的名字记录了裴李岗文化。

  伏羲人是裴李岗人!这个判断意味什么?意味古中华人早在考古时间已经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历史,而且,被文字记录下来。意味语言记录的历史与考古文化的时间同样地长,仰韶人一经形成村落,就有语言的流传,就有遗址的保留。仰韶人的遗址保留在考古发现中,仰韶人的生活保留在古汉语中。考古的发现与古汉语记载发生了惊人的吻合。

  上面还只是判断。历史的判断需要证明它的准确和正确,怎样来证明?读者也许习惯于考证,怎样来考证?

  张家人不说李家的祖宗,伏羲由伏羲的后代流传下来。不相干的人,不崇拜伏羲的人一定不流传伏羲。由此可知,伏羲氏族起源早,发育出来一个大氏族。这个大氏族至少存在到能够流传历史的时代。伏羲流传在河洛地区,嵩山也在河洛地区。伏羲是河洛地区的早期崇拜,裴李岗人崇拜伏羲,崇拜伏羲的裴李岗人叫做伏羲氏族。伏羲氏族讲述伏羲崇拜,伏羲的名字流传下来。在本书看来,这便是伏羲与裴李岗人的关系。

  从古书记载看,对伏羲极尊重。伏羲是“华夏语”,古汉语起源于太行山,中心在古河道,古汉语保留了许多早期氏族的名字,华夏语的中心在河洛,流传下来的早期名字只有伏羲和华。伏羲是始族崇拜,在文化社会,始族崇拜是极普遍的社会内容,但是,只有极少数流传下来。中华史是连续的历史,这是伏羲能够流传下来的基础。                                             

仰韶人之五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仰韶文化

  仰韶人之五

  伏羲人 

  一

  伏羲时代是(河渭地区)社会的开始,时间不晚于公元前六千年。伏羲时,冰期过去,气候暖湿,食物增加,正是繁育的好时光。伏羲人在裴李岗集合起一个始族中心,假如裴李岗的人口有百人,经过了二,三千年的时间,自然的增长能够达到多少人口?

  退一步说,百年增长一倍,一支始族百年的时间发生一次分支。那么,以一百人为基础千年以后将增长到十万。

  伏羲人没有走出河南境,而且在河南境内不止伏羲一支人口。理论的计算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