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眨眼间消失了。范·兴下令追击,但连起义军逃往哪个方向他们都搞不清。
起义军这种战术取得了成功,几个月的时间,蒂博尼哥罗已控制了爪哇岛的大部分地区。
1825年10月,蒂博尼哥罗建立了伊斯兰教封建王国,自称为爪哇苏丹。同时,他赐官封爵,整顿义军。在起义军中颁布了严明的纪律。虽然义军的武器简陋,主要是弓箭、木棒、梭镖、大刀等,缺少枪支大炮,但是,起义军主要由农民组成,其目的是推翻荷兰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全力支持,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1826年末,起义军对荷军驻守的一个城镇发动攻坚战,结果遭到失败,伤亡很重。蒂博尼哥罗本人也身负重伤,其长子也被荷兰人俘虏,起义受到严重影响,双方战争遂处于相持状态之中。
德·科克看到俘虏了蒂博尼哥罗的长子,欣喜若狂,立即以此威胁蒂博尼哥罗,要他率义军投降,蒂博尼哥罗一气之下撕毁了德·科克的信件,愤怒地说:“可恶的强盗,你们可以杀掉我的儿子,但千百万起义军你们是杀不完的,我最终要清算这笔血债!”
蒂博尼哥罗的这种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作为,深深地激励了人民的抗敌斗争。遗憾的是,起义军遭受损失后,内部分裂,蒂博尼哥罗和摩佐为争夺最高领导权,不时发生摩擦。这严重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荷兰人又派人插入起义军内部,挑拨起义军矛盾,分裂起义军,同时又收买参加起义的封建主,瓦解起起义军队伍。在战术上,荷军为对付起义军的游击战,采用碉堡战术,围困和孤立起义军。所有这些,都对农民起义十分不利。1828年3月,爪哇北岸南旦地区的起义军被荷军镇压,从此,爪哇岛起义军一蹶不振。这年末,摩佐投降荷兰殖民者,起义军受到打击,遭受严重挫折。次年10月,义军中著名的青年将领占托特也投降敌人。不久,参加起义的封建主纷纷倒戈,轰轰烈烈的起义渐趋尾声。
但是,尽管如此,蒂博尼哥罗仍然顽强不屈地坚持斗争。荷兰人悬赏5万荷盾捉拿他,到处追击他,但没有一个农民为赏金而出卖他,他受到广大群众的保护。条件虽然艰苦,蒂博尼哥罗的抗敌意志始终未见消减,他仍然率领起义军余部与敌人作战。
1830年初,德·科克邀请蒂博尼哥罗谈判,并作出承诺,谈判成与不成,保证蒂博尼哥罗的安全。但是,当蒂博尼哥罗带着次子和官员来到谈判地点时,突然发现上当了,院子周围隐藏着不少荷枪实弹的荷兰士兵,荷兰官员们来谈判时也都佩带着武器,气氛十分紧张。
蒂博尼哥罗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仍镇定自若地与德·科克对话。德·科克却脸色一变,凶相毕露,马上下令逮捕了蒂博尼哥罗。蒂博尼哥罗斥责德·科克背信弃义,德·科克无言以对,慌忙走掉。荷兰官兵一拥而上,逮捕了蒂博尼哥罗和他的所有随从官员。
之后,蒂博尼哥罗被囚禁到远离爪哇的苏拉威西岛的望加锡。爪哇起义迅速被镇压了下去。
1855年,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英雄蒂博尼哥罗在流放地死去。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巴布教徒的“正义王国”

  19世纪中期,卡扎尔王朝统治下的伊朗,封建割据十分严重,各地封建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争霸不休,造成国家长时间的贫穷落后。占伊朗人口三分之一的游牧部落贵族又坚决反对中央集权,甚至公开否认王权的存在。这种局面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俄、英、法、美等国又乘虚而入,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伊朗干预、掠夺。
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困难条件下,伊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希望推翻外国势力与本国封建统治,建立起一个“正义王国”。
1844年,24岁的伊斯兰教徒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自称“巴布”,在各地传教。他告诉人们,他正在创建一个人人平等、和谐幸福的“正义王国”。“巴布”是“门”的意思,他说,即将降临人世的救世主将通过此“门”传达他的意志,所以希望人们能够跟着他,由此“门”进入“正义王国”之中。巴布的这种宣传,对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广大伊朗人民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人们终日缺吃少穿,正想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现在机会来了,人们竞相传说着。不久,就有成千上万的伊朗人相信了巴布的宣传,以致于形成了巴布教。巴布教徒又很快遍及全国,形成了一股颇大的力量。对此,伊朗政府非常恐慌,他们害怕巴布教徒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政府则越来越难以收拾局面,所以立即派人将巴布逮捕,并关进了监狱。
其实,巴布本人并没有想要带领巴布教徒推翻政府的统治。因为他反对使用暴力,不喜欢用武器去打败统治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就是说,他主张让自己的各种想法告诉统治者,让统治者采用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尽管如此,统治者仍把他看成是危险分子,1847年,他正在宣传他的“正义王国”的时候被政府逮捕了。
“巴布被逮捕了!”巴布教徒们奔走相告,人们义愤填膺,很快,人们把长期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愤怒表现了出来,1848年,9月,700名巴布教徒在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的领导下,在伊朗北部的马赞德兰省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以塞克·塔别尔西陵墓为基地,与政府军展开了斗争。
按照传说,塔别尔西陵墓是一块禁地,政府军不得任意进入陵区抓人,这对巴布教徒起义者倒是有保护作用的。巴布教徒驻扎在陵区之后,就开始修筑堡垒防御工事。并按照他们的理想建立起了“正义王国”。他们所修筑的城堡是八角形的,每个角有一个塔楼,城墙周围挖上很深的壕沟,濠沟与城墙之间还布置了许多陷阱。教徒们住在城堡内的木房中,起义者规定:粮食与一切物资归起义者所有,大家平均使用。这个消息一传开,百姓们便扶老携幼,带着吃的用的等物资来到陵墓区加入这个“正义王国”,也有不少人从伊朗其他地方奔来。起义者人数很快增加到2万人。
起义队伍的迅速壮大,引起了伊朗国王的恐慌,国王下令要消灭起义军。于是,地方政府便派出军队与巴布教徒们作战,但一次又一次,政府军被起义者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地方政府官员们听到“巴布”二字就异常惊恐。
在这种情况下,国王为了肃清起义队伍,不得不派王叔马赫迪·古里率军征讨。古里率军住到了陵区附近的阿弗拿村。起义军得到消息后,决定趁政府军不注意时,于夜间袭击他们。这天晚上,起义军首领侯赛因带领一个小分队悄悄地来到了政府军所住的村子,当起义军战士一个个进入村子后,他们一齐呐喊,冲向政府军。政府军官兵正在做着美梦,听见厮杀声,便赶紧起来,但不少官兵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便被起义军杀死了。
这次战斗,起义军共杀死100余名政府军,一名指挥官也被起义军打死了。巴布教徒们取得了首战的胜利。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他们知道,政府军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他们立刻投入准备更大的战役中去了。
果然,政府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从国王到大臣都十分震惊。王叔更是气急败坏,决定亲自征讨起义军。于是,他率领8000人的部队,急急忙忙地赶赴陵区,要对起义军大加挞伐。
起义军得到王叔亲征的消息后,决定也让王叔尝点他们的厉害。尽管这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伸手不见五指,起义军们在侯赛因的带领下,凭着自己果断、勇敢的精神偷偷来到了政府军周围。“杀啊!杀啊!”随着这怒吼声,政府军宿营地漫天火光腾地而起。王叔见状,早已魂飞魄散,六神无主,抢先逃命去了。他因躲在森林里,才挽回了一条性命。而两个王子的命运则没有他好,因为惊惶失措,王子被大火活活烧死。其他未被烧死的士兵,则迈开小腿飞也似地溜了。起义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人们更是兴高采烈。
王叔脑羞成怒重新聚集兵力,向起义军反扑。他率领军队把起义军城堡围了个水泄不通。
“怎么办?我们该如何来对付政府军?”
二位起义军首领着急地问侯赛因。
“我们力量悬殊,硬拼肯定不行,但象前两次那样偷袭,王叔肯定早有准备”侯赛因还未说守,一位将领立刻说:“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鱼死网破,杀他个人仰马翻,也出出我们心中的毒气!”
“不要冲动,桑尼,我们认真地想想再说吧!”侯赛因劝道。
经过认真讨论,最后,侯赛因决定还用突袭的办法,但要更突然,更猛烈。
这天夜里,400名起义军在侯赛因的带领下悄悄地走出了城堡,他们为了不制造任何声响,把马蹄子都给包住了。“敌营到了,点火!”一位将领立即下令。眨眼间,烈火熊熊燃烧起来,政府军哇哇乱叫,一片混乱。起义军乘势在敌营里猛烈杀敌。顿时,敌营中血流成河,死尸遍地。
混战中,侯赛因不幸中弹身亡,起义军迅速撤出了战斗。这次战役,共有400名政府军被打死,其中军官35名,还有1000多政府军受了伤,起义军重创了敌军。但巴布教徒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们伤亡100余人,还失去了领袖侯赛因。
起义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政府军派大部队严密封锁了陵区,几个月以后,城堡中只有250人了。粮弹等资源也消耗殆尽。
尽管如此,义军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以1万多名王军仍不敢轻易进攻。
1849年5月中旬,一位政府军官手捧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向巴布教徒们发誓,如果起义军放下武器,将获得自由,政府不再追究这件事情。这样,一个个起义军在万般无奈之下,慢慢地走了出来。可是,还没等他们弄清怎么回事,政府军就把他们一个个全部杀死了。
政府军用欺骗手段屠杀了起义者。但这并未阻止巴布教徒们继续起义。1849年2月,全国巴布教徒发展到了10万人。1850年5月,巴布教徒又在赞兼发动武装起义,消灭政府军8000人,12月,政府军把起义军全部杀死、起义失败。1850年6月,尼兹里的巴布教徒又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无敌。
为了阻止巴布教徒们不断起义,1850年7月,伊朗国王下令处死巴布。
巴布被处死后,巴布教徒们并未停止起义,除了公开与政府对抗外,他们还采用隐蔽手法进行活动,极大地动摇了伊朗政府的统治。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东印度公司

  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所以被称为“日不没帝国”,就是说,在英国统治的地区,一天24小时都可以见到太阳。英国之所以发展壮大、强盛发达。与对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残酷掠夺分不开。“东印度公司”建立与发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
英国人在印度大肆掠夺,势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满,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便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这些英军还积极训练印度人帮助他们打仗。
本来是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光是经济掠夺就已经使印度人民非常不满,这时,他们又建立了军队,印度政府理所当然地就出面进行干预了。
1756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他们在加尔各答拆除堡垒,英国人根本不理睬,纳瓦布非常气愤,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这就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战争”。
这个时候,因为英国政府授予了东印度公司各种权力,如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