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大教的56门必修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校不大教的56门必修课-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孩子因为要学习而拒绝了同学邀请他出去玩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奖励,鼓励孩子做出类似的拒绝。
  ■ 教孩子拒绝时要婉转
  父母要告诉孩子怎样去说“不”,因为有时候直接拒绝会伤害对方,所以,拒绝别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要教会孩子这个技巧。
  ■ 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
  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以商量的口吻去拒绝别人,就会让别人容易接受一点。
  ■ 学会拒绝不代表要拒绝一切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学会拒绝不代表拒绝别人的一切请求。当同学请求你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帮忙的时候,如果你能帮上忙,当然不要轻易地拒绝。所谓的拒绝,只是指拒绝那些没意义的事情。
  ■ 坦然接受他人说“不”
  自己可以拒绝别人,别人也可以拒绝自己。父母要告诉孩子,当遭到拒绝的时候,也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说不定别人也有着一些不得不拒绝的原因,要学会体谅别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功课53 重视礼仪——礼仪美也是一种尊重(1)
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一个能够被环境接受的孩子,一个受欢迎的孩子。礼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每一位父母,在养儿育女的生活体验中,都要将礼貌化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亲子放大镜
  阿圆是个不修边幅的孩子,整天一副吊儿郎当邋邋遢遢的样子,无论在什么场合,跟什么人在一起,都是以一种衣冠不整的形象示人。在社交礼仪的知识上,阿圆更是懂得很少,也很不在乎这些东西,平常,不管在什么场合,他常常是穿一身奇装异服,有时上身穿件西装,下身穿个大裤衩,有时是浑身补丁的乞丐装,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穿出来的。
  在师长面前,阿圆也总是显得特别没有礼貌。与老师擦身而过连个招呼也不打,见了长辈也不叫叔叔阿姨,总之,他就是认为礼仪这些东西在生活中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如果讲究礼仪的话还很麻烦,他是个懒家伙,最怕的就是麻烦。于是,无论是在大家的面前还是在大家的印象中,阿圆都是那个看上去最懒散邋遢不懂礼貌的人。也因此,在班里没有人喜欢他,没有人愿意跟他来往,甚至没有人愿意跟他坐一张桌子。
  一个不懂礼仪、没有礼貌的人是很难有人愿意与他交往的。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人们就很重视礼节,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段的礼仪佳话。比如“程门立雪”,说的就是北宋才子杨时,在找老师求教时,看到老师在睡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硬是在雪地里站了几个小时,直到老师睡醒,才进门。
  “曾子避席”也是一段礼仪佳话。讲的是,有一次曾子在老师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这段礼仪故事也被后人广为传诵。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礼貌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
  本领养成6招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映射到孩子身上,就是要重视、开展礼仪教育。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重视礼仪和规矩,在与人交往中,常常因此而发生误会和摩擦。而在亲朋好友眼里,不守规矩和礼仪的孩子也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最基本的礼仪常识,那么,父母该如何教孩子学会礼仪呢?下面有几点建议可供父母参考。
  ■ 首先教孩子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功课53 重视礼仪——礼仪美也是一种尊重(2)
不懂礼仪的人,在社交场合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在工作中,不讲究礼仪的人也很难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 引导孩子注意仪表端庄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仪表首先要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注意服饰,它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穿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
  ■ 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别人说话要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还要注意站姿和坐姿。
  ■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见面礼仪
  总的原则,就是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孩子见人不知道问候,那么在见面之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 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比如在电影院和图书馆里,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身前的人。乘公共汽车要主动给儿童、老人及病残者让座等等。
  ■ 除了身教,父母也应善用童书绘本
  因为童书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温柔关怀的能力。这里,让我们聆听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中的一则。
  对别人说“您好”
  夏天,父亲和小儿子走在小路上,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远处什么地方响着啄木鸟的敲击声和小溪的潺潺声。
  突然儿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向他们迎面走来。
  “爸爸,老奶奶去哪里?”儿子问。
  “既然看到了,我们就去迎迎她或者送送她,”父亲回答。“当碰到她的时候我们就对她说‘您好’。”
  “我们为什么要对她说这个词?”儿子很奇怪。“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她。”
  “我们这就去迎接她吧,对她说‘您好’,那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他们与这位老奶奶相遇了。
  “您好。”儿子说。
  “您好。”父亲说。
  “您好。”老奶奶说,她开心地笑了。
  儿子吃惊地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太阳照耀得更明媚了。一阵轻风掠过树冠,叶子沙沙地响。鸟儿在灌木丛中歌唱,而在这之前没听到它们的歌声。
  小男孩的心里好快活啊。
  “为什么会这样?”儿子问。
  “因为我们对别人说了‘您好’,她还微笑了。”
   。 想看书来

功课54 公于平等——平等待人不容易也要做
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总会有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对待生活条件或者其他方面比自己差的人很容易产生歧视。这种歧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伤害是致命的。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早发现孩子的歧视行为,并及时帮助他改正,让孩子学会平等待人。
  亲子放大镜
  成成是个有点“势利眼”的孩子,他不懂得平等待人。平时在班里,他只跟家住城市的同学来往,不跟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来往;只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往,不跟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来往。他的这种做法,大家看在眼里,都深感不满,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成成的歧视,心里很不服气。也因为成成对他们的“歧视”,他们也不同成成说话。
  在家庭生活中,成成也是这样,平时对待他那些有钱有势的叔叔阿姨就很亲切,见了面后小嘴特甜,一口一个“叔叔”,一口一个“阿姨”地叫,叫得人心情都变愉悦了。而对于他家里的那些穷亲戚,他则看不上眼,既然看不上眼,那就也没有这么热心了,见了他们时,成成都是爱理不理的,其表现简直可以用“判若两人”这个词来形容。
  对于成成的这种表现,爸爸首先反思自己和成成妈妈日常的行为,并要求自己和成成妈妈以后首先要在这一方面多加注意,不能让成成受了坏的影响。然后,他把儿子单独叫到房间里,给儿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讲完后,成成的爸爸问成成:“听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触呢?”成成没有吭声。成成的爸爸接着说:“我的感触就是,人要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当你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时,你走到哪里都会吃闭门羹,而当你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时,则会发现世间没有打不开的门。今天爸爸想告诉你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一视同仁,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也都有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有势利眼的现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管他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他是富有还是贫困。要有不卑不亢的精神,什么是不卑不亢?就是在有钱有势的人前不对他奉承,在没钱没势的人前也不看不起别人,这才是与别人堂堂正正的交往之道。”
  在我们周围,有富有者也有贫弱者,有我们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的路人。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个人素质等,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本领养成3招
  许多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都有势利眼的倾向,不能做到平等待人,一视同仁。这一方面固然有孩子不懂事的地方,一方面也折射出父母教育的问题。因为父母的疏忽,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不能平等待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对待外地乡下人,不能另眼相看,不能看轻别人,应平等相待。此外,让孩子做到平等待人,父母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平等待人
  孩子每天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如果父母平常就是个势利眼,看不起穷人,只对权贵敬重,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父母这种坏风气的感染。
  ■ 对孩子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
  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 培养孩子必要的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是平等教育的核心,其中包括培养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每个人既要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也要关注、尊重和维护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其他群体的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