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忠源眉头紧皱,他与韦泽也算是老相识了,大家在广西与湖南就有过交手,在安徽更是“近邻”。靠了韦泽的努力,堂堂安徽巡抚现在只统领淮河以北的十个县。若是任由韦泽向淮河以北渗透,只怕要不了多久,安徽巡抚江忠源都没办法在安徽立足。

    “江公,我等该如何是好?”李鸿章汇报完情况之后,装作用一种绝望的语气问道。

    江忠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韦泽还没有完全打到淮河的时候,在淮河以南也有些向满清纳税的村镇。当时韦泽的部队在淮河以南就玩这一手,凡是敢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的,太平军总是将其满门消灭。土地没收。

    到了后来,太平军更是玩起了围点打援的把戏。他们设下伏兵,然后装作围攻淮河以南的村镇。清军援军渡河援救,每每遇到太平军的埋伏之后被歼灭。太平军把抓到俘虏带到那些抵抗的村镇里头,当众把这些俘虏的官军斩示众,再将不肯投降的团练剿灭屠戮。这么干了十几次之后,淮河以南的村镇再也不敢相信官军,纷纷向太平军交粮纳税。而且那些地主士绅们也不肯傻乎乎的给官军卖命。官府的势力很快就被从淮河以南清除干净。

    其实根本不用李鸿章提醒,江忠源很清楚就靠手头这一万多人是真的玩不起与韦泽的决战。

    “现在就把淮勇分派到……”江忠源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分派到地方上去又能如何。与太平军针锋相对的争夺村镇么?这年头一个村镇缴纳的粮食养不了多少兵。若是对遭到太平军威胁的各个村镇实施诸君保护的措施,官军消耗的粮食只怕都比收的粮食要多。而且把这些兵一分散,等于是给太平军嘴边放上了一块块上好的肥肉。太平军有着强大的攻坚能力,他们可以随时突然度过淮河,以重兵围攻驻守某个村镇的清军。

    想到这里,江忠源胸中感受到了一种绝望,试图前去援助江苏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他的对手韦泽哪里是土匪,这人用兵治民比官军更像官军。若江忠源扭转不了兵力不足,战斗力较弱的问题,他找不到能够战胜韦泽的办法。

    见到江忠源的模样,李鸿章赶紧抓住机会进谏,“江公,即便燧枪暂时比不上束粤匪的火枪,但是燧枪却远胜我等现在军中的火枪。就和春提督所说,粤匪也不是人人都在用韦泽麾下精锐粤匪用的火枪,很多粤匪用的火枪和我们的一样。我等现在并不要与束粤匪死战,我等打造兵器,征召人马,训练淮军。等这些准备好之后,自然有机会消灭束粤匪。江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江忠源当然知道这些,他只是也能对太平军渗透到淮河以北的事情置之不理。所以想了一阵,江忠源命道:“再去文,不能让淮河以北的村镇向太平军交粮纳税。”

    “江公,既然太平军派人过淮河,我等不如派人也过淮河。”李鸿章试探着说道。

    “哦……”江忠源对李鸿章的建议没什么特别兴趣的模样。过了淮河又能如何?攻打太平军占据的城市,然后送死么?

    李鸿章继续说道:“我们过了淮河以后,就在各个村镇杀戮从匪之人。只要能让民心动摇,粤匪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听了李鸿章的建议之后,江忠源的眼睛瞪得溜圆。他脑海中冒出了两个字,“缺德!”

    是官府自己没能耐,守不住安徽,被撵到了淮河以北。若是官军渡过淮河之后不与粤匪作战,而是以从匪之名杀戮淮河以南的百姓。那官军还算是什么?只怕比土匪都不如。

    然而李鸿章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问题,他继续说道:“江公,我等若是不如此做,今年粤匪定然能在淮河以南征粮收税。若是淮河以南三年都见不到官军,那淮河以南还是大清的地方么?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定然会有鬼迷心窍的士绅出来投奔粤匪。若是让粤匪在淮河以南扎下根,我等才是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百姓。”

    有不同的言辞粉饰,李鸿章干的事情就有了不同的结论。至少根据李鸿章提出的理论,是能够解释李鸿章的行动。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鸿章也没胡说八道。若是按照当下的情况,清军在淮河南岸连存在感都将不复存在。

    江忠源最后拿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派兵过淮河,却不在淮河南岸杀人。只是在淮河南岸的村镇上杀戮太平军派去的人。

    至于太平军征伐江苏的事情么……,江忠源不能不承认,他现在只能干瞪眼看着了。
 第75章 东进序曲(七)
    如果有人在1854年7月中旬的时候问起江苏巡抚与安徽巡抚有什么共同之处,在有人真的敢得罪两位巡抚的情况下,那么答复定然是,“两位巡抚都在本省玩偏安呢!”

    江苏省会江宁与安徽省会安庆现在都在太平军手中,在这两省当中,太平军都是由南向北的不断夺取地盘。

    然而8月6日那天,太平军大部队由淮安出,沿着运河从北向南动了进攻。

    十几天前的7月22日,太平军部队从洪泽出,水6并进直扑东北方向的淮安。淮安乃是古淮河与大运河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江苏极为重要的地区。虽然在21世纪,因为铁路、海运、公路的兴起,加上中国缺水的问题,内6的运河再次开只是刚开始,导致了淮安在中国的地位大大下降。然而在1854年,淮安实在是真正的重镇。

    韦泽最终确定了六个军的核心部队,十一到十五军加上作为骑兵部队的十九军,除了何成格指挥的寿州军分区的十五军可以自行建立师一级部队之外,其他五个军都保持了十个旅的编制。而另外四个军也可以自行建立师一级部队,他们主要是作为预备役训练部队,以及地方守城部队。

    7月24日,太平军抵达淮安城下。7月25日,太平军付出不到2oo人的伤亡就攻克了淮安。让跟着韦泽到淮安的林凤祥瞠目结舌。早在此战之前,韦泽就与林凤祥约定,暂时由林凤祥据守淮安。林凤祥手中四个军两万人,让他驻守淮安,大伙都很放心。

    淮安乃是运河与淮河的交汇点,部队花费了不少时间用来征集船只。在淮安缴获了包括十万斤火药在内的大量装备,把粉末火药制成颗粒火药也需要点时间。

    这一切在韦泽命令攻打淮安之前都有所准备,事情也没有出预先评估的范围之外。即便如此,部队也按部就班忙了12天才处理完所有工作。

    在韦泽带兵出之前,林凤祥依依不舍的拉着韦泽的手臂说道:“韦兄弟,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在耽误工夫,可是哥哥我实在是看不懂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等仗打完了,韦兄弟你可得好好教教哥哥。”

    韦泽简单的答道:“那就等下次见面的时候了。”

    两人都是身经百战,同样是身负要职。既没空在这里瞎扯淡,也没兴趣在这里瞎扯淡。

    韦泽的船队开拔之后,淮安眼下实质性的所有者林凤祥就回到了知府衙门。他对身边的站立的亲信部下问道:“你等可打探到什么没有?”

    “回禀侯爷,对于齐王的火枪,我等实在是没有打探出什么来。至于齐王的火炮,是从西洋人那里买来的。也打探不出什么来。属下只是得知齐王的军队编制和我们大不相同,装备也大不相同。”这位部下看服饰乃是个检点,也是跟着林凤祥一路打仗打出来的人物。可提到韦泽的消息,他是完全抓不住重点。

    说完这些话之后,这位检点看来也很不好意思,他尝试着问道:“侯爷,若是你真的想知道这些,何不亲自询问齐王。若是您觉得不好意思,那也能通过东王来询问齐王。我们这样私下打探,总是不太好。”

    林凤祥摇摇头,“这些都是韦兄弟自己的手艺,你觉得我们直接从他那里索要,他会给么?再说,我等已经受了韦兄弟很大的好处,直接从他那里再索要他部下正在用的火枪,这等事就算是告诉东王,东王只怕也不会答应。”

    那位检点听完之后点头称是,东王可以要韦泽向林凤祥提供兵力与武器,那是东王的权限所在。可东王却不能直接要求把韦泽用得趁手的最好部队以及最好装备拨给林凤祥。前者等于是借钱,后者可就是抢钱。对于韦泽来说,东王绝不可能这么做。

    但是检点也完全能理解林凤祥为何会干出些“偷师”的事情,韦泽的部队在进攻淮安的时候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远远出林凤祥以及在林凤祥身边观战的检点的想象。

    精准的火炮射击,能够在2oo步的距离上依旧有效杀伤清军的火枪。仅仅这两样装备就让第一次真正见识韦泽部队战斗力的其他太平军部队瞠目结舌。

    他们原本只是知道韦泽的部队能打硬仗,敢打硬仗,愿打硬仗,现在他们才明白有好枪炮在手,韦泽的部队的确是有这个底气。而检点也很清楚,若是林凤祥手中有这样的好东西,韦泽开口向林凤祥索要,林凤祥九成九是不会给韦泽的。更不用说,韦泽已经给了林凤祥太多的东西。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韦泽这样的聪明人在关键时刻是不会有任何松口的地方。

    即便觉得林凤祥这么干不太合适,检点也想不有别的办法。

    在此时,韦泽坐在帅船中,韦昌荣在向他汇报了林凤祥所部偷偷查看的韦泽部队的军事技术。听完了汇报之后,韦泽答道:“昌荣,你干的很好。”

    韦昌荣有些不解,“四叔,你为何要这么防着林丞相?”

    韦泽叹了口气,“昌荣,我现在给你说,月球自己不光,月亮上的光是月亮表面在反射太阳的光。你现在肯定是相信了。但是我现在要是对根本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人说这些,那人一定会觉得我有毛病。会觉得我中邪了!”

    看着韦泽有些气急败坏的模样,韦昌荣笑了起来。这笑声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觉得韦泽的话既可笑,又真实的有点让人觉得心酸。

    这时代看不懂韦泽在做什么,一点都不奇怪。韦泽相信,在这个时代的中国,除了韦泽部队里头的人之外,没人真的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因为双方对待世界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韦泽的部队里头不管如何,好歹是普及了月亮围着地球转,地月组成的星系围绕着太阳转的理念。于是关于月亮的圆缺,关于四季更替,为什么一年有365天。为什么太阳历与太阴历中,夏至与冬至那天是明确重合的。

    懂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之后,韦泽的部队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不再对很多自然现象抱有神秘感。作为这种变化的代价,外面的人是越来越看不懂韦泽的部队。

    林凤祥理解不了火药闪燃的原理,那么他就无法理解韦泽的部队为何要把火药弄成糊之后烤干,烤干之后再用特别的机械把火药块碾碎成小药粒。最重要的是,由于韦泽制造颗粒火药的时候向水中掺了蛋清的事情并没有被外面的人知道,所以林凤祥更不能理解为何韦泽用点水把火药搅拌一下,就能制成挺结实的块状物。火药本身其实挺缺乏黏合性的。

    即便是亲眼见过了韦泽的火帽枪,知道火帽被捶击之后就会火。但是火帽里装了什么,为什么那东西会在打击下火,为什么那玩意在下雨天也能正常火,林凤祥依旧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火帽枪为何就能让颗粒火药更有效的燃烧。

    正是这种种天差地别的知识差距,认识差距,林凤祥只知道他从韦泽这里看到的。或者说,他只知道韦泽让林凤祥看到的。可林凤祥却不可能知道韦泽的火枪队甚至能够在小雨天里依旧正常使用火枪来作战。如果林凤祥知道韦泽其实很认真的在考虑这种战斗的话,他会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吧。

    而对于韦泽来说,在技术扩散上的担心,已经成了他非常不安的事情。韦泽到现在为止所展现的技术,欧洲都已经有了,并且应用在火器上。一旦洋鬼子们看到韦泽手里有这些技术,他们只怕就敢卖同等武器给满清政府,这可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且这年头即便是林凤祥这样的优秀人才,对韦泽来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猪队友。一旦技术敢扩散到林凤祥那里,韦泽很担心要不了多久就能扩散到清军那里去。所以韦泽防备林凤祥的力度其实不亚于对清军的防备。

    不过这样时候也快结束了,韦泽认为自己一旦攻下扬州附近的江北大营,就让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