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韦泽没有在六安过久停留,他在六安当地留下一些部队,宣传太平军最新的完粮纳税的政策,自己带着大部队南下,直奔安庆。在走之前,韦泽对各部队的指挥官说道:“你们记住,我等要宣传的主要对象可不是地主士绅,我们要宣传的对象乃是普通百姓。地主士绅自己就会去打探消息,只有百姓们真正知道了我等的主张,这才算是真的把事情办完!”

    1853年6月11日,韦泽赶回了安庆,准备开始安庆历史上第一次由太平军主持的科举考试。
 第19章 根据地政策(十三)
    比部队提前了几天,韦泽带着警卫部队先赶回安庆。数千人的部队在山区行军并非常见的事情,让他们进行这种武装大游行,对于宣扬太平军的战斗能力大有帮助。而韦泽则有太多工作要做,若不是如此,他也会留在部队里头,在六安到安庆的这一带威慑地方。

    与韦泽一个月前离开安庆的时候相比,安庆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也许变化最大的就是街头的报童们的身影,另外街道上的告示牌也多了起来。韦泽在告示牌前面,稍微驻足了一下,然后他就乐了。告示牌大小差不多有21世纪常见的街道旁广告位那么大。也就是说,贴告示的地方有两米多长,一米多高。在上面贴了不少告示。

    “我军夺取舒城!”

    “我军攻克庐州!”

    “韦丞相轻取宁远!”

    “韦丞相飞夺寿州!”

    “天堑变通途!韦丞相在淮河上假设浮桥,陆军跑步跨过淮河,攻克上蔡!”

    “六安守军不战而逃,韦丞相不发一枪一弹解放六安!”

    “韦丞相即将带百战之师回到安庆!”

    这最后一条可不太好!韦泽心想。这摆明了是那种远征的朝廷部队回师前的宣传,现在韦泽他们四面皆敌,明显不合适这么搞。

    然而看到这么一大告示牌的宣传,韦泽心情很好。行军打仗中哪里有心思想那么多,而在事后看,这一路上韦泽可是没少干事。

    一回到衙门,留守的韦昌荣冲上来拽住韦泽,“四叔,你可是回来了!”

    “昌荣,你这城守的不错啊!不过你怎么看着瘦了?”韦泽笑道。

    韦昌荣答道:“能不瘦么?现在城里面有六千一百多兵马,我负责他们训练,真的是没日没夜!还有两千多实在是不适合投军的人,赖在城里头不肯走。他们无论如何都想让我们收了他们,至少给他们口饭吃。我还等着四叔回来解决这事呢!”

    “我知道了!”韦泽知道自己这可是有事情干了,“昌荣,你现在就给我发布消息,谁会种烟的,就给我找这种人来!”

    “四叔,你这是什么打算?”韦昌荣愣了愣。

    “咱们夺了这么多地,我想种烟草,造洋烟。”韦泽给出了答道。

    这年头的洋烟在中国卖的不错,早在金田起义的时代,太平军高层基本都有吸洋烟的爱好。当然,洋烟贩卖到中国的品种以雪茄之类的为多。而这次韦泽到了安徽转了一圈,发现安徽的荒地数量比自己想的要多。而且即便是水边的土地,也未必适合种植庄稼等物。

    对于21世纪的青年来说,绝对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搞不成粮食作物,那就不妨种植经济作物。而香烟这玩意,在任何时代都有市场。韦泽打到寿州的时候,发现在这么一个内陆城市,竟然也有人捣鼓洋烟。只是因为价格比较贵,问津者少而已。

    这下就让韦泽起了心思,丝绸茶叶必然是中国以后出口的大头,但那都是以后再说的事情。制造卷烟虽然是一个骂名累累的产业,却与现代的勾兑酒一样,都属于印钞机级别的暴利行业。

    眼下韦泽需要的就是赶紧能够解决这个产业的生产团队问题,见到了寿州城的洋烟贩子,韦泽已经确定,自己要在军工行业里头新加入卷烟制造厂。

    韦昌荣原本就不是个对其他行当特别好奇的人,尤其是当了这个作战训练部的部长之后,更是没工夫介入那么多新领域。然而对于这帮子流民,他也有些顶不住了,“四叔,懂种烟草的人能有多少?能让他们都有事情干么?”

    “那肯定是不行的,只是这时候慢慢的找事情给他们做呗。”韦泽笑道。

    一提起这个找事做,韦昌荣突然想起一件事,“四叔,那个在天京卖火枪给你的洋鬼子又来找你。反正说话叽里咕噜的,我听的不是太明白。他说你们在天京城定下的什么合同,你违约了,他说你想要的东西若是还需要,那就得加钱!”

    韦泽这才想起了那个军火商人史密斯,“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再来?”

    韦昌荣答道:“就这几天吧,我看他拿着在天京城弄到的路引,看来天京那边也没把他怎么样。四叔,你这次问他买了什么呢?”

    “买了些给那些坏枪做配套的板簧刺刀之类的玩意,有了这些配件,坏枪也能修了之后继续用。”韦泽答道。

    韦昌荣听了韦泽的话,立刻说道:“四叔,咱们还是别用燧发枪了,我看咱们还是全用火帽枪吧!用火绳枪,那帮新兵蛋子们练了一个月才能熟练放枪。训练用火帽枪的新兵,半个月就能把放枪练熟。火帽枪的枪兵们用上刺刀就能当长枪兵用,可是比火绳枪强出去太多。这帮洋鬼子们的枪造的结实,我试过之后,觉得和用枪的高手比,这种枪勉强能抵挡一下,若是和清妖那种渣滓比,只要我们练得好,拼起刺刀不会吃亏……”

    韦泽拦住了韦昌荣滔滔不绝的打算,现在韦泽手下众将对于建立一支新式军队的观点基本达成了一致,新式火枪,新式训练法,包括总参谋部在内的新式军队组建模式,这些都是部队里头没有争议的事情,所以韦泽给自己的心腹韦昌荣说了实话,“昌荣,我要是不知道这些,我何必一个劲的往这方面来做?可这需要钱啊,我们眼下没办法造火枪,火药里面的硫磺与硝石,都得去外面买。这仗越大越打,消耗越来越多,没有钱是不行的。对了,为了能够练出一支能打能赢的部队,我们光这训练就花掉了多少钱?在这些上花的的钱,只怕比打仗花掉的还多呢!”

    听了韦泽的抱怨,韦昌荣笑道:“四叔,你又不肯在城里面搜刮,你说缺钱,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

    韦泽也苦笑了,太平军沿途之上打击地主,吃大户,手段那是相当的生猛。乡下地主就不说了,哪怕是城里头的富户,太平军也不放过。在穷人带领下劫掠富家的浮财,那只是毛毛雨。太平军每到一处,对于富户可并不宽容。即便是没有杀戮,也会上门“借钱”。也就是说给富户们打个白条,上面写“今从xxx家借到黄金白银xxxx,等到消灭清妖,建立小天国之后,如数偿还。”

    据说在武昌,太平军仅仅从一个叫李祥兴的富户家就“借走”藏银120万两。安庆好歹也算是个大城,若是韦泽也这么搞一场,想来是能够弄到不少浮财的。但是韦泽并不想这么搞。有无数办法可以让别人自动把财富送上,或者乖乖的送上门被剥削的时候,若是使用明抢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办法,这种名正言顺的抢劫违反了韦泽的世界观与审美观。
 第21章 根据地政策(十五)
    韦泽对公务员招收工作并没有特别乐观,此时出来给太平军做官的可不仅仅是要与满清一刀两断,更是要公然与满清为敌。只要不是发癔症,就不用考虑大批知识份子争先恐后的冲过来要在韦泽这里当官的可能性。所以韦泽才把公务员体系分为三类,以尽可能减少出来当官的文人的担忧。

    韦泽不想强征,因为强征文人出来当官的话虽然比较有效率,但是却也得给他们一些好处。韦泽对只懂读四书五经的文人评价很低,即便是会写点骈体文,能写几句酸诗,也入不了韦泽的眼里。所以给文人任何的妥协,都让韦泽觉得给的很不值。

    但是到了6月18日考试的时候,整个局面比韦泽想的要好很多。报考正式公务员的一个都没有,而临时工竟然有四百多人前来报名。至于临时公务员,也有二三十个人报名。

    经过两天上下午各一门的考试,四课的笔试就结束了。笔试内容分为文化(语文+历史),算术,地理,综合知识。文化课还算好,基本的文字功底以及历史知识对于这些读书人不算太难。带队阅卷的韦泽看了算术,地理,综合知识考卷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就是21世纪的初中生,回答这些卷子的时候也不至于到这个一团糊涂的地步。

    解不出二元一次方程式就罢了,乘除法不会也罢了,不少前来报考的家伙加减法也能算错。至于一些要他们能列出计算式子的数学题,更是基本没有答对的。

    至于地理么,韦泽本来就没有太当回事,事实证明,这帮读书人对于地理的认知也是一团糊涂。然而韦泽对一名叫做沈心的应考者很感兴趣,在太阳系这道题上,沈心得了一个满分。而且还有另外三十几个人,看来是研究过《安庆新闻》上与太阳系有关的内容。所以他们回答的乱七八糟,却不是两眼一抹黑的模样。

    综合知识考试,考的是世界观的问题。韦泽列出一堆比较对立的问题。要求这帮应试者们能够写出自圆其说的辩论。

    例如比较著名的有关于舜的老爹数次要杀舜,要求两者从孝道的角度,以及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并且处理这个问题。

    韦泽选择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看看这些应试者有没有自己的法制理念。想给政府当走狗,那么最起码的就得表示对这个政权的尊重与服从。政府统制的最佳办法莫过于法制,而不能执行法制的家伙,是不能在韦泽所希望建立的新政权里头混的。“以孝道治天下”那是满清的理念,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下的理念与韦泽想建立的工业化时代理念格格不入。筛选出合适的人选,对于韦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6月21日出榜,理论上韦泽应该把所有报考的人都给选进来的。韦泽即便是知道应该这么做,他也是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让自己做出这样“正确”的选择。有些人的想法以及他们掌握的知识,与韦泽的需求相差的太远太远。捏着鼻子让他们进入韦泽的体系,实在是一种考验。

    然而这考验还没有到尽头,很快,一种对韦泽的选择很不爽的将领求见韦泽。韦昌荣明显是被众将推出来当代言人,虽然面对韦泽的时候还是缺乏些底气,然而韦昌荣也是勇敢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了。驳不开面子固然是一个原因,韦昌荣也真的对韦泽的选择很不爽,他说道:“丞相,考试卷子我看了,我们的兄弟中不少人都能做的比这些读书人更好。有些读书人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根本没有能够做对题目。你这么都让他们通过,我觉得不服气!”

    韦泽叹口气,稍微有些疲惫的让众将先坐下,“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事。满清刚入中华,康熙为了收买士人的人心。开了一次恩科,招的都是地方上不肯出来给满清做官的名人。这些人不肯给满清出力,他们就在卷子上胡写乱写,有些稍微有些骨气的还在试卷上写诗骂满清。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总参谋部的众人听了这个,知道韦泽说的乃是此次科举的事情,韦昌荣阴沉着脸答道:“那自然是把他们该杀的杀,该打的打呗!”

    众将都是这个看法,大家作为军人,这股子好勇斗狠的心气哪里会让他们对公然挑衅的敌人有什么好态度。

    韦泽摇摇头,“错!康熙下令,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通过,都给他们官做。”

    “什么?”韦昌荣愣住了。他仔细看着韦泽,想看看韦泽是不是在开玩笑。但是怎么瞅,韦泽都不像是开玩笑的模样,韦昌荣问道:“丞相,那康熙为何这么做?他脸皮就这么厚么?”

    “肯定不是康熙脸皮厚,而是他需要有人来给他做官。”韦泽疲惫的叹口气。虽然看历史书的时候,对康熙的选择还是颇为赞赏的。而且亲自做这种决定的时候,韦泽也稍微能够体会一些康熙的难处。

    然而这不等于韦泽就能非常轻松的面对此事,韦泽也有些情绪低落的答道:“昌荣,还有诸家兄弟。咱们不让别人做官,与没人要来咱们这里做官,那是两码事。现在若是不能弄出一部分当地出身的官员,怎么能让安徽地主士绅们前来投奔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