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得知贵国准备攻打荷属东印度。”英国特使说的直白。

    “绝无此事!”左志丹也说的斩钉截铁。有人说外交就是互相说瞎话,这或许是外交的表面状态。就内在而言,真话与谎言本身只是外交互相表态的一部分。错误理解了对方的想法,才是外交上的问题。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的传达给对方,真话或者谎言本身就没有什么区别。

    听左志丹答的明确,英国特使认为或许中国此时并没有与英国正面开战的打算。这也是英国议会做出的判断。得知中国意图吞并荷属东印度,英国议会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道义上的问题。英国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加内水就那么不到30万平方公里,却掌握着数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殖民地这等事从来不是能拿到桌面上来谈的,各国殖民地之间的大小冲突接连不断,如果这等事情在桌面上谈起来,欧洲国家就可以天天往死里打。

    英国议会不能接受的是中国挑战英国的全球霸权,如果中国只是对某块殖民地产生了兴趣,在不触及大英帝国全球霸权的基础之上,是完全能够用谈判来解决矛盾冲突的。

    所以英国特使就开始努力向左志丹进行这种想法的交流,毕竟中国的铁甲舰在南海航行着,而且这支舰队面对英国舰队攻击的时候没有一触即溃,而是奋力抵抗,双方之间现有实力的差距没让英国占到什么大便宜。仅此一条,英国人就需要给中国以足够的尊重。

    也许是文化差异,或者是左志丹本人有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总之谈了两个多小时,左志丹最后才明白过来,英国人坚决不接受中国以武力吞并荷属东印度的战略。但是,如果中国在英国人主持的会议上向荷属东印度提出“正当要求”,英国并不在乎履行世界霸主的职权。也就是主持一场谈判。

    “你以为你算老几啊!”左志丹心里面骂道。这是打下天下的开**人特有的心态。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英国人的态度可以说非常友好了,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中国承认英国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而已。荷属东印度那么大,当地的荷兰人又那么少。中国有充足的人力,有值得让英国远东舰队尊敬的实力。荷兰人害怕中国人进入荷属东印度,千方百计的想拒绝中国人在荷属东印度开办种植园,开矿。英国可不害怕这些,英国议会甚至认为如果让中国在荷属东印度赚些好处,反倒可以促进中国认同并且尊敬英国在远东的秩序。

    但是左志丹很明显不认为这种态度有什么友好可言,中国与英国完全不同,中国并不需要殖民地,中国需要的是国土。允许中国在荷属东印度投资,利用当地的土地矿产等条件并没有什么优厚可言。只要中国占领了荷属东印度,那一切权力都会随之拥有。所以左志丹真正在乎的只有一句话,“英国坚决不接受中国以武力吞并荷属东印度的战略”。

    双方坦率的交流了意见之后,左志丹就去见韦泽汇报情况。令左志丹感到意外的是,韦泽竟然对英国开出的条件非常感兴趣。这也怨不得两人有不同看法,韦泽可是知道当年英国人的嚣张,以及中国当年的低下地位。能逼着英国人在荷属东印度问题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这绝对是国力的胜利。韦泽原来以为英国人会毫不留情的派遣大舰队一路炮击中国海港呢。

    韦泽本想让左志丹和英国特使谈论这个问题,不过看着左志丹那一副“天朝上国”的气派,他把最初的话咽回肚子里头,换了个说法,“我要见见英国特使。”

    对全球都有比较准确认知的两人之间的谈判就相当理性,双方就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相当认真的讨论。

    中国夺取了整个婆罗洲这件事的确引发了英国人的不快,而且中国在婆罗洲迅速站稳脚跟,对婆罗洲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事情让英国人很不爽。但是这还不足以让英国为此与中国撕破脸。英国巨大的殖民地上的开发程度很低,他们实在是找不到为了一个婆罗洲就和中国开战的理由。英国需要的仅仅是中国尊重英国人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换句话说,中国的扩张到此为止。

    确定了英国特使带来的英国议会态度之后,韦泽坦率的说道:“我们愿意尊重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除了西班牙人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之外,我们不准备继续谋取更多的土地所有权。”

    左志丹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心里面则是有些咂舌,韦泽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非常坦率诚实的一个人,他从不对对同志说瞎话。可是韦泽对英国特使说起瞎话的时候真的是情真意切,如果不是左志丹深知韦泽对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态度,他也会被韦泽语气中那种深刻的欣喜与真诚合作的期待骗过去了。

    说完了自己的保证之后,韦泽继续说了下去,“我认为我们的谈判进行的太晚,英国的海军实力强大,所以让我们担心英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到荷属东印度那边去。”

    听到这完全符合事实的恭维,英国特使脸上露出了笑意。他对面的是中国的皇帝,中国皇帝的帝位在全世界都是被认同的。这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就那么几位,印度女皇兼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中国皇帝,土耳其大苏丹,俄国沙皇,神罗皇帝,埃塞俄比亚皇帝,除此之外的国家即便自称皇帝,也只被认为是个国王而已。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中国风潮中,欧洲对中国的社会制度无比憧憬,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模仿自中国的科举制度。所以英国也知道中国的王朝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韦泽现在能称为中国皇帝,自然就得到了相应的荣耀。
第237章 跟对人(十四)
    readx;中国方面根本没有放弃入侵荷属东印度的意思,这是没错的。这时代能够把铁甲舰派到海外的国家,都不会放弃啃一口肥肉。就如21世纪的时候是以能否全球投放核武器作为自己战略底线一样,19世纪后半叶是以全球投放铁甲舰作为大国的标准。

    是不是大国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印度不管怎么吆喝他的核武器能够对抗巴基斯坦,怎么能打到中国的某些城市,但是印度绝不敢吆喝他能够打到莫斯科,打到美国。如果印度敢公开这么吆喝,他就注定遭到“五大流氓”的联手打压。

    相应的,“大流氓”敢宣称,我的核武器就是能摧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有骄傲的宣布我可以和全世界任何国家为敌,甚至和全世界其他国家为敌,并且被全世界各个国家承认了这个事实,才能成为在全球有重大影响的国家。

    英国就是这么一个被全球公认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因为英国能够把铁甲舰派遣到全世界各国。英国之所以没办法实际干涉美国内战,就是因为英国的铁甲舰无力越过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以压倒性的优势抵达美国。如果英国有这样的实力,它就会直接干涉美国内战,甚至趁着美国内战的大好机会消灭美国北方政权。

    英国议会在特使与韦泽谈判七天之后得到了详细的会谈纪要,英国议会里面都是聪明人,还是有着充分工业化国家经验的议员。即便知道中国并没有放弃入侵荷属东印度,那又能如何呢?英国用尽举国之力把大英帝国的舰队都派到西太平洋,打一场没有最终决定性胜利的战争么?

    英国的底线是这样的,当他们公开宣战,并且把舰队派出英国母港的那一刻,他们就没有退路了。不是胜利就是覆灭。人种优越论的宣传此时反倒成了英国的包袱,如果英国输给了一个同为白种人的国家,这倒也没什么特别的问题。白人之间的内战么,胜负对种族主义没什么影响。但是输给了白人之外的国家,那就意味着白人的优越论彻底完蛋。白人国家中最强大的英国都失败了,其他国家更没有胜利的可能。白人优越论就完全破产。而英国更会成为众矢之的。

    英国议会以罕见的速度发了一条电报,要求英国特使再次确定中国的态度,中国是不是对荷属东印度有贪念不再是最主要的问题,中国是不是对大英帝国有敌意这才是问题。

    英国特使求见韦泽的时候谈论的就是核心问题,中国是不是如同韦泽在前面所谈的那样,接受英国在西太平洋的话语权。

    韦泽花了半个小时才算是明白了英国特使那絮絮叨叨的谈话到底想谈什么。这时候韦泽倒是颇为欣慰,原来英国佬也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啊。大流氓虽然还是流氓,但是大流氓最怕的就是没了脸面。任何人或者任何组织,一旦陷入怕丢了脸面的地步,其实就意味着已经有了明显的缺陷。

    工业国家有个特色,国家经济和政治稳定都是基于信心。当一个工业国国内与国外的信心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个国家信用就完蛋了,至少在信心恢复之前是完蛋了。

    “英国不能把你们的信心建立在我们中国的屈服之上。”韦泽坦率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听到这么认真的回答,英国特使心里面立刻不爽起来。身为特使,如果能够以单纯的外交就让中国屈服,那就是无与伦比的功劳。这就跟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那样,使者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完成约纵连横的使命,立刻就是大功一件。

    但是面对韦泽这样的人物,英国使者觉得无法施展。除非英国做出实质性的举动,韦泽根本不被任何言语所影响。外交官们最擅长的就是用自己的嘴来忽悠别人,一个完全不被忽悠的领导者,无疑是外交官的噩梦。

    “陛下到底想要什么?”英国特使干脆就直接试探韦泽的底线。

    “很简单,我们不希望西太平洋出现新的介入者。我们不希望在西太平洋出现不可控的军事冲突。如果英国自认为是西太平洋秩序的制定者与维护者,那么我觉得英国应该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韦泽回答的非常坦率。

    这不是韦泽的智慧,而是21世纪中国的智慧。苏联倒了之后,美国人觉得自己牛b无双,中国也不硬抗,而是要求美国实践他们嘴里吆喝的理念。而美国佬的所做所为目的都是美国自己的利益,当中国要求美国实践他们“嘴上理念”的时候,美国佬就原形毕露。美国佬的伎俩后来别说骗不住中国zheng府,连觉醒的中国民众都坑骗不了。

    想到这里,韦泽对网络这种工具开始无限的怀念起来。如果有了网络,整个社会的扁平化程度就会大大加速。对于韦泽这样以一人之力凌驾所有势力之上的政治结构,社会越是扁平,反倒越是容易。

    英国特使没有读心术,所以他无法知晓韦泽的思绪正在以百年为单位的时空中来回跳跃。韦泽提出的要求虽然看着苛刻,但是却一点都不让英国特使感到意外。

    没人喜欢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基于世界不断变化的认识态度太难成为人类的普遍思维了。相对的那种机械唯物主义反倒是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承认现状,并且让对自己有利的现状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这无疑是比较聪明的人类所期待的世界发展方向。

    如果中国能够配合英国,让现在西太平洋的局面就这么延续下去。也就是说英国作为西太平洋海军的第一,中国不去挑战英国的地位,甚至屈从于现状,让英国人继续当西太平洋的海军第一,接受英国作为西太平洋秩序的统治者。那特使也能得到英国政府的嘉奖,并且得到封爵的奖赏。

    即便是感觉到自己看不透韦泽,即便是感觉到韦泽这个人身上有着英国特使绝对不可能控制的力量,但是英国特使还是忍不住对自己的期待屈服了。

    “如果陛下希望建成这样的制度,我们希望能够和陛下进行全面的协商。”英国特使思忖好一阵之后终于说道。
第239章 跟对人(十六)
    readx;“志丹啊,我问你个问题,决定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韦泽问外交部长左志丹。

    这个答案在初中政治课本上已经是讲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左志丹结婚比较早,1856年光复军在广东站稳脚跟的时候,左志丹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了。

    虽然没有手机短信这个工具,韦泽却也不准备放过家长,孩子的作业必须得到家长的批示,特别是初中的政治课内容,家长也得知道。现在左志丹的第一个娃都十四岁了,初中课本的内容与光复党的党课内容一模一样。听了韦泽的问题,左志丹愣了一阵,终于老老实实的回答了韦泽的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