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就有兄弟感冒发热,既然咱们吃过这亏,何必再像以前那样在林子里面休息?现在继续走!”

    韦泽的嗓音清亮,这么一番客家话喊出来中气十足。喊完话,他就继续迈步前进。见韦泽如此坚持,韦昌荣也不再多话,继续跟着韦泽向前走去。后面的兄弟们中的确有人因为在林子里面歇久了被冻感冒的,听到韦泽这么说,他们迈动沉重的步伐开始继续行军。有人带头行动,整个队伍随即继续前行。又走了好一阵,众人发现自己终于穿过了那片林子,到了一片平缓的山坡空地上。有空地就意味着能休息,强撑到现在的兄弟立刻瘫软般坐在地上。

    第一个到达这片空地上的自然是韦泽,他到这里后并没坐下,而是站在山坡上四处观望。见周围没有人迹,队伍也都穿出树林,韦泽喊道:“张应宸,韦昌荣。带领你们的部下生火做饭。”说完,韦泽挥起砍山刀斩起身边的树枝。

    张应宸与韦昌荣都是伍长,手下各有四个兵。他们见指挥官已经不顾疲劳亲自动手,生活又明显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两个带着自己的部署强忍劳累一起干起来。连个五人队加上韦泽,十一个人忙活不久,两堆篝火就燃烧起来。广西湿冷的天气的确难熬,火头一起,连几乎瘫在地上的兄弟也动弹起来。众人摇摇晃晃的站起身,向火堆边聚集。等大家都围拢在两堆篝火旁边,韦泽才与战士们一样,坐在了四方形行军背包上。

    半个月前,清军的彻底军事经济封锁把太平军逼到了绝境,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命令不少小部队外出,试图找到与外界联络的道路。半个月来,韦泽数次带队出动。这次出动是走的最远的一次,部队已经连续行军五天。

    火堆散发的热力驱走了战士们身上的寒意,有些战士看着恢复了生气,有些忍不住打起盹来。一位战士正在试图转换一下坐姿,结果他身体抽搐了一下,猛然发出一声呻吟,就捂着腿倒在地上。战士抱住腿,嘴里发出诶呀唉呀的痛苦声音,因为剧痛还忍不住猛力吸气。没有人惊讶,这些天每个人都有过好几次如此的经历,那位战士抽筋了。

    旁边的战士上去按照韦泽教授的办法,把那位战士的腿拉直,把绷直的脚往后掰过来,以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

    “抽筋是因为太久没吃盐!这次咱们绕到清妖背后,一定要弄到盐!不然的话,再走几天,大家谁都顶不住。”韦泽大声说道。近五个月来,满清的对永安城的围攻并未奏效。倒是三个多月的全面物资封锁给永安城带来了极大打击。永安城内火药与食盐极度匮乏。

    火药的匮乏让依靠火器的清军逐渐开始扭转他们相对于太平军的战斗力劣势,食盐的匮乏则直接开始削弱太平军的战斗力。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抽筋,头痛,这都是缺乏食盐的结果。若是这么继续下去,清军迟早能对太平军占据全面的力优势。

    抽筋的战士毕竟是年轻人,剧痛之下他也忍不住眼泪汪汪,片刻之后就在战友的帮助下缓过劲来。

    “热饭!”韦泽喊道。从昨天消灭的清军身上缴获了少量火药,与少量的食盐。韦泽本想省着点用盐,现在看是不行了。他把命令负责后勤的林阿生把食盐拿出来给大家分了,清军携带的食盐不多,分到每个兄弟手中也就不大的一点。立刻有兄弟把几颗盐粒放进嘴里,尽管咸的皱眉砸吧嘴,那种法子内心的舒适感却根本掩盖不住。

    坐在韦泽身边的伍长张应宸和其他战士一样把自己的饭拿出来。那是一个破成两半的小竹筒,用长草重新捆成没破开前的完整模样。一个竹筒就是一顿饭,好计算,也好携带。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竹筒放到了火堆旁边,用火加热竹筒。坐在火堆边揉了一阵自己的小腿,张应宸说道,“韦司马,清军到处扎寨,从北边绕过去太难了。咱们这了个走法,再向北很可能就到了瑶人的地盘上了。咱们还不如先回永安。回到永安之后咱们不走北边,而是往东走。这北边的小路上都有清军,东边的小路多,应该会少遇到清军才是。”

    没有回答张应宸的发言,韦泽从行军包里抽出了一个牛皮包,这是在一整块牛皮的两边打上一些孔,把牛皮从中折过来,用藤筋把孔穿起来做成的“皮包”。韦泽从中拿出一个账本。打开之后,账本的空白页中有些用炭笔画出地形草图,因为是多次描画的,笔迹粗细不一。看了一阵地图,韦泽指着一个方向问张应宸,“那里是东南么?”

    张应宸身为伍长,还承担着辨别方向的任务。他随便看了看天,又看了看山头,答道:“那里是正东。”

    “很好,咱们就向东南方向去。”韦泽向张应宸说道。说完,韦泽转头看向韦昌荣,“昌荣,到了管道上,你跟着我冲锋!”

    “放心吧!定然能把清妖杀得落花流水!”韦昌荣自信满满的答道。

    张应宸是永安本地人,是太平军攻克永安之后才加入太平军的。清军围困永安城之后,太平军多次与清军交战,即便太平军没有战败,却也没有能够打破清军的包围。

    分配到韦泽手下之后,这半个月来数次出动探路。清军封锁了永安城北的所有道路。每股清军多则上百,少则也有五六十人,他们据险而守,都配备了大量火枪。韦泽这支26人的队伍遇到清军的据点后都是绕着走。只有昨天遇到兵力少于部队的清军,这才动手杀敌。

    昨天的战斗打的轻松,那是因为太平军实施了伏击,人数还是对方的两倍之多。这等胜仗即便谈不上胜之不武,也没有让张应宸觉得有何稀奇的。数日来艰苦的行军让张应宸的神经都快麻木了,与**上的疲惫与心理上的消耗相比,一场小胜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特别的鼓舞。

    张应宸并不觉得自己的质疑有什么过份之处。经过前几次的探路之后,韦泽这次干脆专门走连道路都没有的地方。一路上披荆斩棘,穿山越谷,花费了无数的力气之后貌似还是在山里头转悠。张应宸自己就是永安人,韦泽走的道路是他这个本地人都不会去走的地方。转来转去,张应宸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自己走到了哪里。若是韦泽真心觉得能够战胜清军,那又何必要这么一个走法。摆明了韦泽还是打不过那帮清军么。

    见提到了官道,不仅韦泽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在行军中同样意气消沉的太平军“老战士”们也是信心十足的态度。张应宸对此格外的不解,为何韦泽他们这些“老太平军”就有了如此的信心呢?

    正在张应宸心中疑惑的时候,却见韦泽喊道:“吃饭!吃饭!”

    得到命令之后,战士们纷纷拿过自己的竹筒。解开竹筒外缠绕的草,竹筒里面是已经焖熟的米饭,米饭中还混合了不少其他豆子。兄弟们纷纷把手中的盐粒洒在米饭上,除此之外,既没有菜,更没有酱料。这样的饭已经是太平军最近一个月的常态。

    竹筒已经在火边放了一阵,里面冰凉的米饭再次变得热乎乎的,饥饿的战士们埋下头开始吃起了这顿只有咸味的豆子米饭军用口粮。
 第4章 韦泽(四)
    韦泽在伏击清军运粮队的战前制定的作战核心就是近战肉搏战,这年头中国的火绳枪质量很差,而这种质量很差,射速很低的火绳枪,韦泽也只有五杆。对面的清军少说也有100杆火绳枪,以己之短击敌之长,那是最傻的选择。

    肉搏战是近现代代军队的必修课,即便是飞机大炮普遍大规模应用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各**队之间都没少爆发过刺刀战。甚至到了朝鲜战场上,靠着重炮削山,炸弹洗地,火力饱和攻击的美军,也多次与志愿军拼过刺刀。比1940年早了快90年的1852年,肉搏战更是近代军队的看家本领。韦泽对此非坚信不移。

    韦泽的部下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韦昌荣等老太平军战士,冲进了清军的队列之后立刻展开了迅猛的杀戮。甚至连张应宸这个不怎么靠谱的家伙,也在用相当笨拙却远比清军勇猛果敢战斗方式投入厮杀。

    清军也如同韦泽料想的那样,遭到直接攻击的后队与中军的结合部位被猛烈的打击给吓傻了。后队的清军们扔下火枪撒丫子就逃。而中军部分则是向前面逃窜。

    “追!别让清妖跑了!”韦泽喊了一嗓子,就向着清军的中军追去。能冲散敌人阵列的最佳人选无疑是敌人的溃兵,若是驱赶着清军逃窜的家伙冲进清军的中军,很容易就能造成雪崩效应。无意识的群体行动向来拥有着无法想象的裹挟能力。溃兵裹着不知所措的部队一股脑的逃窜,只要清军队列完全乱套,短时间内这么一股人流只会玩命的逃跑。等清军溃逃之后,韦泽就能够带着兄弟们的掠夺战利品。那是最佳的结果。

    韦昌荣战斗经验丰富,哪里不清楚这点。听到韦泽的号令,战士们也不去追杀那帮扔下火枪逃窜的清军,大伙跟着韦泽向清军的中军队伍猛冲过去。

    在清军的中军中,带领这支运粮队的把总满脸是汗战战兢兢的在三名骑者面前。那三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穿着黄马褂。

    这三人是皇帝分配给负责剿灭太平军的钦差大臣塞尚阿的御前侍卫。他们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钦差大臣塞尚阿命他们三人前去送信。一直紧咬着太平军不放的清军四个多月前开始围困永安城。经过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清军终于在永安城南城北各建起了一座大营,加上其他的各路部队的布置,此时已经对永安完成了包围。

    在咸丰皇帝的不断催促下,负责剿匪的钦差大臣塞尚阿几天前终于下了决心到前线去亲自督战,出发前他派遣御前侍卫科隆多等三人去永安城北大营送信。御前侍卫与当地官员本就没有什么往来,派他们去送信,还能看看前线的虚实。塞尚阿抱的是这样的打算。

    御前侍卫们当然愿意出来走走。在塞尚阿跟前,御前侍卫也仅仅是侍卫。能出来,他们立刻就是京城来的大人物,哪里的地方官都要好吃好喝好伺候。按照满清官场上的规矩,沿途地方上的孝敬自然也不会少。而且送信这事说大不大,却总是个事。等剿灭了太平军,这么一件小事也能算成侍卫的功劳。既然里子面子都能有收获,御前侍卫们自然是“欣然从命”。

    只是这三名御前侍卫在路上也不可能摆出太大的架子,他们被被安排在前往永安城北大营的运粮的队伍中。又给他们的安排了一小队亲兵。

    运粮队的军官是名姓刘的把总,他对这三位身穿黄马褂的侍卫根本不敢怠慢,前前后后伺候的极为殷勤。科隆多他们对此非常满意,数次表示要在钦差大人面前为这位把总“美言几句”。刘把总当然识趣,一封银子恭恭敬敬的递上,科隆多他们当然就笑纳了。

    对这趟旅程的安全,三名御前侍卫中为首的三等侍卫科隆多并没有什么担心。在钦差大人身边当侍卫,往来的公文自然是清楚的很。清军动用了五万大军围剿太平军,即便不少部队并没有到最前线,永安城外的南北两个大营中也有三万多清军逼住了永安城内的太平军。官道直通北大营,已经被清军严密的封锁起来,此时应该是安全的很。护送运粮队的有一百多湖南绿营,战斗力相当不弱。科隆多就更加放心了。

    就在隆科多与其他两名侍卫有说有笑的骑着马前行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喊杀的声音。坐在马匹上的科隆多扭过头,越过数十名身后步行的清军头顶,就见到十几名手持长枪的家伙吆吆喝喝冲上了官道。见到只有这么点人,科隆多心中并没有生出什么特别的紧张感觉。最先吸引科隆多的是那十几个人脑门上绑的白布带,还有脑袋上那挽了发髻的发型。北京城有道观,科隆多也见过道士。他第一感觉是,这年头连奔丧的道士们都开始拦路打劫了?!

    事实很快就证明了这帮人并非是奔丧的道士,而是货真价实的悍匪。御前侍卫们当中无疑是有来混资历的勋贵子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御前侍卫们就是无能之辈,平素里面他们也是要进行各种相当严格的操练。侍卫分三六九等,他们只能靠自己的武功来博取皇帝的认同,低等侍卫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勇武甚至军功得到皇帝的提拔。

    见到清军阵形大乱,科隆多并没有畏惧惶恐,他骑在马上,位置比较高。韦泽他们冲出来的时候科隆多大概数出来,冲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